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香玉教案

谈谈《聊斋志异》的陌生化审美效果(教师中心稿)

内容提要: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成就很高的文言短

聊斋志异载体选择语言形式创作方法审美距离陌生化

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提出了艺术的“陌生化”效果的问题,意思是文学能更新人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能使那些已变得平常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艺术的“陌生化”是要颠倒人的习惯,使现实生活中所见的客观事物“陌生化”,并用以改变习以为常的东西,寻找这些客观现象在艺术过程中的重组,进而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也正如美学家们所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质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外去看”(《美学书简》)。”陌生化”的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被人们创造性地扭曲并使之面目全非的独特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非同一般。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聊斋志异〉是如何达到陌生化审美效果的。

一、载体选择

《聊斋志异》文本在载体的选择上独具匠心,是文本所显示的各种艺术技巧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

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蒲松龄,将载体选择在离人世间有着相当距离的陌生环境,他要着重表现的艺术环境、艺术世界是幻设的、非现实的。诸如冥府、地狱、天堂、龙宫、梦境,以及传说中的异域。这些场景是陌生的,而人物、情节也是非现实的。“神仙狐鬼精魅,”人鬼相恋、人妖相配、冥府冥王、鬼人鬼事。这就很大程度上颠倒了人的习惯,强烈地更新着人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觉。惩恶扬善,男欢女爱,尧女于归,因果报应,科场及第等等在人们生活中已变得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这里陌生化了,被附上一层神异而迷人的外衣。

《聊斋志异》文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人物形象。千娇百媚的婴宁,天真烂漫、笑口常开,连夫妻之爱都不懂。当情种王生向她表白爱情时,她则表示“我不惯与生人睡”,好一个”憨”女儿,她的银玲般的笑声,使得“满室妇女,为之粲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她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芬芳四溢,叫人喜煞爱煞,神魂颠倒。只可惜:“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叫人魂牵梦绕的婴宁竟然是异域中人!在《香玉》中,黄生与香玉郎才女貌,两情相悦,情专义笃,款款多情的香玉也不是我们同类,而是牡丹花仙。在《连锁》中,读书人杨于畏,深夜苦读,夜深人静时,忽有一美貌少女不邀自来,窗下与杨生剪灯共读,同度美妙良宵,快活得如鱼得水。美丽绝伦的连锁也是鬼域中人,令人扼腕。在《小谢》“捋胡须,捂眼睛,以细物穿鼻,争与陶生相爱。”陶生何德何才,“绝世佳人,求一而难之,何遽得两面三刀哉?”却原来并非人间好事。婴宁、小谢、小翠、翩翩、晚霞、娇娜、香玉、葛巾、宦娘、聂小倩,一群光彩夺目,勾人魂魄的艺术形象均是与我们有着相当距离的异域中人,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蒲松龄似乎深谙此道,让这群妙不可言的人物置身异域,有意识地造成读者与审美对象的距离。但是,这种距离并未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种种幻化了的场景、人物和情节事实上又包含着近乎现实的情事、秉性和逻辑。冥王冥府、鬼人鬼事,其本质特点又是社会的、现实的。“神仙狐鬼精魅”们涉足于人间社会,参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因而让人感到“鬼”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真实可感,伸手可捉。所以《聊斋》文本所展示的冥王冥府、天堂梦境实际是现实世界的折射,而有着神异特点的花妖狐魅又是社会的人的变体,文本所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既让人感到是陌生的、新奇的、与我们有着相当距离的,又让感到是真实的。而与我们隔着的这一特定的距离又并未将我们与艺术对象绝对对立起来,仅仅是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必要的阻隔。正如本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家所说的:“艺术方法就是使表现对象变得陌生,在形式上对读者形成阻碍,把一个对象从通常理解的状态变成新的感知对象。”。

《聊斋志异》这种由载体的选择技巧造成的审美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就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陌生化”审美效果,这就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唤起新鲜和惊奇感,解除“习以为常”给我们带来的麻痹和熟视无睹。从而增强审美刺激性,以达到艺术的终极目的。这种效果,是蒲松龄“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形”所带来的,这是我们探讨《聊斋志异》“陌生化”审美效果必须首先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特点

《聊斋志异》语言具有二重性特点,恰如其分地固定着读者与审美对象的距离,造成陌生化审美效果。

《聊斋志异》是在白话小就已出现四五百年,小说语言的白话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下,重新用文言文写成的。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有扩大现实与小说距离的趋势。但读过这部小说的人,竟大部分感到它的语言难以用白话来替代,即使再好的白话翻译,也必定会丧失掉原作的一部分意境和韵味,这里,古代汉语的运用为今天接受《聊斋志异》提供了一个审美距离,形成《聊斋志异》的特有语境。它就像一道狭窄的门,倘使你有幸进入其中,其内在的魅力会使你销魂摄魄,留连忘返,但如果限于知识的局限,只能借助别人译出的白话文作阶梯,则只能略知一二,不能饱览美景,更无法感知“陌生化”审美效果。

《聊斋志异》的语言是通过改造了的文言文,它具有极其突出的二重性,一方面,是文言文自身固有的优势:精简、凝炼,表现力强。另一方面,《聊斋志异》的语言是被改造了的文言文,通俗、生动,吸收了口语的特点融合进文言体式中。

我们先看下面一“此乡中百姓瞻仰风采者。”少间,人畜已半;移时,都复为人,纷纷并去。一日,出谒客,肩舆在途。忽一夫急呼曰:“小人吃害矣!”即倩役代荷,伏地乞假,怒诃之,役不听,疾奔出题去。遗人尾之。役奔入市,觅得一叟,便求按视。叟相之曰:“是汝吃害矣。”乃以手揣其肤肉,自上而下。力推之;推至少股,见皮肉坟然,以利刃破之,取出石子一枚,曰:“愈矣。”乃奔而返。后闻其俗,有身臣室中,手即飞出,入人房闼,窃取财物。设被主觉,势不令去,则此人一臂无用矣。

这是卷十四中《沅俗》的全文,寥寥二百五十字就叙述了一个情节较为复杂,人物思想性格极为鲜明突出的故事。“初莅任,见猫犬盈堂,讶之”“少间,人畜已半;移时,都复为人,纷纷并去”“伏地乞假,怒诃之”“见皮肉坟然,以利刃破之”“手即飞出,入人房闼,窃取财物”语言极为精简、凝练,表现力极强。

我们再看《促织》中的语言。

小虫伏不动,蠢如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毛撩拔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龀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这是《促织》中的一段话。其中的“暴怒”“直奔”“张尾伸须”“腾击”“直龀敌领”等词气韵灵动,简洁、凝炼,有一气贯成之气势。任你何等高明的注家也不敢贸然翻译,以免失却韵味。如有人将“张尾伸须”译为“张开尾巴,伸出须毛”,神彩全失。有人在“直奔”前后加一些附加成分,译为:“向前奔了过去”。意味就不一样了,气势也减了大半。《聊斋志异》的语言就是这样,就像托尔斯泰所说:“既然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还不能改动一个字”。在《聊斋志异》中像这类气韵生动,表现力强,富有立体感、节奏感,简洁、凝炼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大雪崩腾”“崩雷暴烈”“诸船惊闹”“下气如雷”“摆簸山岳”“摧折如林”“夜合一株、红丝满树”“小语冰人”,新娘只哭不妆,“眼零雨而首飞蓬。”鱼妖湖上兴波,“浪接星斗,万舟簸荡”,学官见钱眼开,“作鸬鹚笑,不则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这些精妙的语言与我们的日常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它采用艺术手段,对日常语言进行强化、压缩、颠倒等形式的加工,使普通语言变形,更富有表现力,同时语言也变得“疏远”了,从而达到解除日常语言的麻痹作用,文学语言是一种技巧的组合,这里的技巧包括意象、声音、节奏、叙述特点等等,也即与所有文学形式有关的成分都包括在内。《聊斋志异》五百“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来?”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城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于是坐以款款。又顾生曰:“小郎君焚好香也。”生视之,年廿有三四,绰有余妍。心好之……城笑曰:“两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芦娘子,恐跳入云霄去。”女亦哂曰:“薄幸儿,便直得寒冻杀!”相与鼓掌。——〈翩翩〉

这段引文中除了“贵趾久弗涉”一句和几个文言虚词以外,全是活泼通俗的白话口语。不仅词语通俗,句式也十分近似于日常用语。对话显得通俗生动,声口逼肖,高度开象化。如果说个别白话词语在史传文学和其它文言小说的人物对话中偶尔可见的话,那么,此种大段近乎白话的对话在《聊斋志异》以前和以后的文言作品中是找不到的,这是《聊斋志异》文本所特有的。

我们再看一“吕宋国人。遇风覆舟,数十人皆死;惟十一人附巨木,飘至大岛得免。凡五年。日攫鸟虫而食;夜伏石洞中,织羽为帆。忽又飘一舟至,橹帆皆无,亦海中破于风者。于是附之将还,又被大风引至澳门。”巡抚题疏,送之还国。——《外国人》

“岭南从外洋飘一巨艘来。上有十一人”“数十人皆死;惟十一人附巨木,飘至大岛得免”“于是附之将还,又被大风引至澳门”等语言几乎和白话文就没有区别。

《聊斋志异》中诸如“小鬼头”“小妮子”“小婢子”“美姑姑”“小郎子”“小哥子”“个儿郎”“腐秀才”“伎儿”“老畜产”“赔钱货”“往往”“消受”“快活死”“只好”“那得”“走狗”“遮莫”“吉利”“眨眼”“无赖”“阿谁”“假惺惺”“老皮”“乞丐相”“好人家”“便宜他”“我不惯与生人睡”,“好个美姑姑”“侬也凉凉去”“妹来大好”“哥哪得来?”“任郎君东家眠,西家宿,不敢作一声”等等大量口话的运用,以及日常句式与文言体式的巧妙结合,解除了文言文惯常有的神秘和冷漠,消除了人们欣赏的心理障碍,恰如其分地确立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是文学语言最理想的境界。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过于熟识或完全陌生的事物都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兴趣,因为过于熟识可能视而不见,而完全陌生又会产生心理拒斥。经过陌生化处理的语言,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新、奇、美、趣。新,这是第一显著特点,要使得所描述的熟悉的人事在读者看来觉得陌生,不新能达到这个目标吗?再说奇吧,当读者发现这看似陌生的语言背后原来所包含的就是我们平时所习见的人和事,我们只不过一不小心迈进了作者为我们所布置的“陷阱”里时,我们能不“啧啧”称奇吗?美。所习见的人事因为作者技巧的运用,而使得内容与表达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又使我们能跳出机械性的欣赏习惯,而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我们所熟悉的人事之美。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而且,文本机智的表达本身就有一种含蓄之美。至于趣,也是不言而喻的,在陌生而又熟悉的语境中不断排除障碍,时时让你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你不觉得有趣吗?

〈聊斋志异〉语言的二重性特点,恰恰与由于载体的选取择而造成的艺术形象的二重性相对应,即凝炼、简潮的文言体式对应着冥府冥五,鬼人鬼事的神奇性。通俗、形象、近乎口语的风格对应着冥府异域,鬼人鬼事的现实性。

三、创作方法

《聊斋志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恰如其分的固定着审美距离,造成陌生化审美效果。

《聊斋志异》是一部“孤愤”之作,作者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创造了一个花妖鬼狐的幽冥世界,同时又把花妖鬼狐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从而反映现实,抒写不平,寄托理想。《聊斋志异》全书十二卷,五百

第一、揭露和抨击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

蒲松龄曾多次参加考试,对科举制度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在他笔下的考官都是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人物。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对人的摧残和毒害,也批判了科举制度下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儒生。如《司文郎》描写盲僧用鼻子辨别文章的好坏,辛辣地讽刺了试官好坏不分,颠倒黑白的丑态。

第二、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鞭挞了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土豪劣绅和官吏,将他们欺压百姓的贪婪、无耻、昏庸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如《梦狼》、《席方平》、《促织》。《促织》写了一个皇帝爱斗蟋蟀,就不断地让百姓进贡蟋蟀,一个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蟋蟀,害怕地跳了井。后来这个孩子变成了一只蟋蟀,他不仅斗败了所有的蟋蟀,就连大公鸡都不是他的对手。统治者的小小爱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

第三、反映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大胆写出当时社会的青年男女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果断行为,生动刻画了许多痴情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些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动人形象。如《连城》、《寄生》、《青娥》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批判方面,作者十分明确的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的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以《聊斋志异》表现男欢女爱的内容为例。突出了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婴宁》写莒人王子服在上元灯会上初识一美丽少女,相思成病,后入山追寻,见到少女,不想少女竟敢为自己姨妹。但少女本为狐产女子且比小随鬼母长大,所以全然不晓人间间礼数,憨纯无比。对爱情和母女之情坚贞深笃。文中婴宁天真无邪的清纯。《阿宝》中孙子楚天生枝指而性格痴讷,他因炽爱富家女阿宝身边。孙子楚的情痴换回了阿宝的真情。当孙因病而殁后,阿宝竟以死相从,终于感动阎罗,使其双双复生。二人阴阳两世。《连城》写史孝廉因此一病不起,生命垂危。有神医言用男子胸肉为药饵方可治愈。史孝廉以此向盐商子相求,遭到拒绝;而乔生却主动献出胸头之肉。但仍然得不到史孝廉的认可,连城为此忧郁而死,乔生也在吊慰时一恸而绝。二人在鬼蜮世界如愿结合,亲凭借爱情力量重返人间。二人的生死爱情更是强调了知已爱情的美丽崇高和为知已爱情生死与共的理想境界。《聊斋志异》寄托了作家对男女爱情的理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蒲松龄是生活在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中,《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它们一方面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聊斋志异》文本载体的选择技巧与语言的二重性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共同固定着读者与艺术世界之间恰如其分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审美欲求。“恰如其分”极其重要,既更新了读者的生活经验,又没有造成遨游艺术世界的心理阻隔。

窃以为,《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千古灿烂的不朽之作,正是“陌生化”的功劳。

参考文献

○1《聊斋志异》(山东齐鲁书社出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光潜《美学书简》

○4《作为技巧的艺术》

○5《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

论文答辩题目及答案

一、什么是“陌生化”?是谁提出来的?

所谓“陌生化”意思是文学能更新人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能使那些已变得平常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艺术的“陌生化”是要颠倒人的习惯,使现实生活中所见的客观事物“陌生化”,并用以改变习以为常的东西,寻找这些客观现象在艺术过程中的重组,进而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

二、《聊斋志异》的语言有哪两个突出特点?

是文言文,是通过改造了的文言文。一方面,精简、凝炼,表现力强。另一方面,《聊斋志异》通俗、生动,吸收了口语的特点融合进文言体式中。

三、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表现的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故又称“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通过体现一定生活本质规律,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的描绘来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再现现实生活。

【篇二】香玉教案

香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理解文意,学习本文生动、丰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德育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香玉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主要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学习难点:“冷:、“热”、 “温”三种色调结构形式

学习方法:介绍、阅读、思考、讨论、归纳。

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关于《聊斋志异》的知识。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层次大意。

教学过程 一、看对联猜作者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

(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忍辱负重,铸成史书照尘寰。 (司马迁)

(3)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显将军本色;和平时期,下棋作诗,露文人才华。(陈毅)

(4)三顾频议天下计,一番繁商定国策。 (诸葛亮)

(5)犹留正气参天地,还存丹心照人间。 (文天祥)

二 问题1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三 问题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聊斋》里不但承载了一个考举人考了近60年而不中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而且展示了一个个先锋的女性形象。

  四 问题3《聊斋志异》的特点什么?⑴《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⑵《聊斋志异》受广大读者喜爱,既因为其谈狐说鬼,更因为其充满人文关怀。跟其他古典名著相比,《三国演义》写兴王图霸帝王将相,《水浒传》写杀富济贫英雄传奇,《红楼梦》写诗意享乐贵族男女,《西游记》写踢天弄井神魔妖怪,这些离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远,而《聊斋》关注的是中下层老百姓,特别是关注女性。蒲松龄是写女性的行家里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更加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写过的禁区,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五 问题4 《香玉》一文的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10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六 理清结构

第二学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㈠ 词语学习 见《中学第二教材》

㈡句式学习 同上《中学第二教材》

㈢人物形象分析 香玉等是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女子

绛雪,她是一个“冷美人”

黄生是“至情人”和“骚雅士”

《香玉》象《聊斋》中其他的作品一样,它首先具有神奇性,这种神奇性及突破了自然,又合乎自然。牡丹,耐冬这些植物能变成美丽的女子,勇于追求心心相印的情人,生死不渝,死了可以重生,生了又可以重死,植物的“异化”中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似乎不在存在,植物“异化”后的人性美是何等的神奇。

其次,是它的优美,它的回肠荡气,摇曳多姿。全“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相见之欢,何必在此”。绛雪这种深沉的感情感化了黄生,使他化庸俗为高尚,化鄙亵为纯洁,使黄生的心灵得到了难以言喻的后难为继的洗涤和净化。

《香玉》“日日代人作妇”,这时她是黄生的妻子,是香玉的“替身”,是第三者,是一个胜利的第三者。但当香玉死而复生,她又退而为友,同时,心中依然保持这份爱情,忠于友情,至死与黄生、香玉共守一生,同生同死。在她的身上,折射出蒲松龄对男女关系的深层次的人性的理解。因为,封建思想强调“贞操”,女性一经与男子发生性关系,如果不成为夫妻,就是大逆不道,是要受到万世唾骂的。而绛雪恰恰不同,她在黄生“至情”的感召下,觉得应该成为他的“妻子”,给他以精神上的慰籍,而不计较名份,发生过性关系的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朋友,该是妻子时是妻子,该是朋友时是朋友,妻子和朋友是可以转换的,何时转换,主要由情决定,这与封建贞操观大相径庭。绛雪这个“至情至性”的女子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今天,也具有“惊世屏俗”的意义。

时代已进入了21世纪,随着人们对爱情的质量追求,会对男女爱情中“情”的理解赋予新的内涵,但是“至情至性”,追求真情永远是爱情的主题。所以,《聊斋.香玉》中所体现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对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第三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特点的学习及课后作业处理

教学过程

一品艺术特点 1情节曲折,富于变化

①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changhuang)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②“冷”、“热”、 “温”三种色调结构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香玉》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朝诗人元缜为悼念亡妻而作。直到现在,这句经典之语仍为痴男怨女们奉为爱情箴言。  

  前一阵子央视热播的《京华烟云》,剧中的曼尼,为亡夫痴心守寡,可谓苦不堪言。但她认为能为一个深爱着的人守寡,是件幸福的事情,并誓欲就此守身,终老一生。这个曼尼又何尝不是第二个香玉呢。古往今来,类似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无数个恋爱中或未曾恋爱之人对爱情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

  可是,如果我们把视觉放在当今社会,又有几人能够认同这种被某些人称之为“死心眼”“迂腐”“病态”的爱情呢?随着西方性解放的到来,我们周围的人们讴歌的已经不是这种老掉牙的忠贞不渝。所谓“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也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于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演变成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一夜夫妻百日恩”变成了“刺激的一夜情”等等;于是,浪漫的爱情顺理成章的成了释放肉欲的托词。所以,对于如香玉者,人们除了不胜唏嘘之外,最多也就是一时的感动罢了。当然,这种爱情观并不能消减半分爱情的魔力和神圣,毕竟,持这种观念的人还是少数。因为,爱情,永远都是催生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事实上,无论人们对爱情的看法如何变迁,都不能稀释爱的浓度。而测量爱的浓度的仪器,也并非是生命。所以,人们对香玉用生命去倾诉和表达爱的方式,有了怀疑和否定。尽管,在感情上还是会被这种方式所感动。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文化的相互渗透,人们在思想上留有更多的空间去吸收和容纳新的思潮和感悟。所以人们学会了更理性的处理爱情中的高潮与失落,欢乐与痛苦。尽管如此,爱情就是爱情,她终究是人们心中最美好,最浪漫的期待。虽然现在多了些如上述所言的玩世不恭的爱情观,可事实上并没有减少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我们的周围,不是经常也会发生某某为情所困,跳楼自杀的事件吗?不是也能看到相爱一生的白发夫妻吗?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经久不衰的见证啊。

  诸如香玉等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女子,确实令人敬佩,因为她们的忠贞、专一和执著;反而言之,诸如陈世美之流,当然为人们所唾弃,因为他们或薄情寡义,或风流成性。这对纯洁的爱情来说,当然是一种严重的亵渎。在这些人眼中,“白头偕老”或许就是空中楼阁,是秋天的童话,虚无缥缈,甚至幼稚可笑。这不能不让至情至圣之人为之扼腕。如此对比,我们当然更倾向于香玉的坚贞执著。可是,如果,能够更好的活着,更好的善待自己,甚至重新找一个善良的伴侣,然后把逝者埋在最深最深的心底,我想,这对活着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对死去的人也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现实中的人们,在对爱情保持浪漫和激情的同时,不会也不应忘记周遭的人们,尤其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位男生因为追求一个女生而未得,终日颓废消沉,虚掷光阴,甚至萌生了一死百了的念头。可最终,家人的爱和朋友的关怀使他猛然醒悟,他知道了活着并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或者自己。所以,我们说对爱情,还有更积极的追求和表达方式,为什么一定要拼掉自己的身家性命呢?相爱,是一种缘分,拿起来、放下去都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只有更好的活着,才能把世间的爱情演绎的更完美,更热烈。

  因此,聪明的人们在珍惜爱的同时,也会用爱去留住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因为他们明白忠贞的爱,不一定要以死来表达。我们期望能够“和他一起慢慢变老”如果不能,也可以把他放在最深的心窝里,然后过着自己的生活。所以,对爱情最好的阐释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香玉的结局是凄美的,但绝非明智的。因为,爱,不需要用生命来表达。即便是轻轻的一个眼神,浅浅的一个吻,甚至无端的口角之争都是爱最自然、最真切地体现。这种爱就像春天里的细雨,润物无声;同时又不乏激情的火焰,一如冬天里的烈日,又能暖到心窝。所以,生命,是爱的载体,没了生命,爱,也不复存在。人们又何须傻到用生命来诠释爱呢?

  就像香玉那样。

【篇三】香玉教案

张飞教案之《聊斋志异·香玉》(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张飞50630778@qq.com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生动丰富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香玉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表现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

1、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聊斋》里不但承载了一个考举人考了近60年而不中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而且展示了一个个先锋的女性形象。

四、《聊斋志异》的特点

⑴《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⑵《聊斋志异》受广大读者喜爱,既因为其谈狐说鬼,更因为其充满人文关怀。跟其他古典名著相比,《三国演义》写兴王图霸帝王将相,《水浒传》写杀富济贫英雄传奇,《红楼梦》写诗意享乐贵族男女,《西游记》写踢天弄井神魔妖怪,这些离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远,而《聊斋》关注的是中下层老百姓,特别是关注女性。蒲松龄是写女性的行家里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更加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写过的禁区,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五、《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六、《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七、“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二)艺术鉴赏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10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香玉等是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女子

绛雪,她是一个“冷美人”

黄生是“至情人”和“骚雅士”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明伦对此评价:“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4、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三)课后作业:课后阅读小说《黄英》,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张飞

初载博客:http://happychinese.blog.zhyww.cn/archives/2008/20088311631.html

【篇四】香玉教案

《香玉》《王六郎》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香玉》《王六郎》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思路。

3、阅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的主要性格。

4、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5、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阅读《世纪金榜》中《聊斋志异》的有关内容。

2、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2、阅读《香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3、分析香玉、绛雪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一、导入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二、介绍

1、介绍作者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2、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三、介绍《聊斋志异》有关常识

1、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者来自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来自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2、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

体裁上,大部分作品与欧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3、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4、“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四、梳理文章,把握情节

1、学生复述文章大致内容

明确: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好事。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了夫妻一样的生活。10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香玉教案

2、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五、分析课文

1、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明确:文章表现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

2、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至深的爱情呢?

明确:(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一往情深(至情)

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别”。

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席”。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明伦对此评价:“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10年后黄生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化为无花牡丹,陪伴香玉左右。对于死,黄生又有何哀?所以他欣然面对死亡,把死亡说成自己的“生期”。

这段神奇的描写,此处令人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故事,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文中又是如何表现黄生与绛雪之间的友情呢?

明确:最初不愿与黄生见面,是因为她认为“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但是在对香玉的共同怀念中,在了解了黄生至情至性之后,她才与黄生交往。

后来,绛雪有难,黄生立即赶去救助,他的至诚待友,终于赢得了绛雪最后以死相报。他们的友谊虽不是那么炽烈,却也超尘脱俗,自然真诚。

4、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1)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率真开朗。她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矜持庄重。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 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2)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5、小结

文章通过描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至情,表达了对真挚爱情、友情的渴望。

六、思考探究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

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好。为了进一步表现这种“生死以之”的坚贞爱情和友情的力量。第一,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第二,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香玉教案

七、文章结构特点(课文赏析P30.)

作者以“冷”“热”“温”三种色调结构全篇。黄生的孤寂是“冷”, 香玉的婉转妩媚,感情挚烈是“热”; 绛雪为耐冬所化,友善清雅,贞操自持是“温”。

八、布置作业

1、完成《金榜》练习。

2、预习《王六郎》,疏通文意。

板书设计

聊斋志异之香玉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课文,分析王六郎的主要性格。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把握文章主题。

一、导入

二、“水鬼与渔夫”的民间故事

一名溺死之“水鬼”与一名“渔夫”相交往,有一天,水鬼以“时间”到来为由,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以“转世投胎”方式,转入乐道。渔夫虽然高兴友人将要脱离劫难,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意欲一窥究竟。结果水鬼大多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在“天道不爽”的殷殷垂鉴之下,终于获得某种补偿与回馈,成为神灵,承担起庇护人世子民的责任。

赏析: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

三、复述《王六郎》大致内容

(学生复述、补充)

参考: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

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

四、分析课文

1、阅读课文,分析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明确:(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是在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

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虽然显得很不厚道,但却不是为了私利,而是要帮助朋友,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

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可见王六郎的品德是非常的高尚,我们能不感到这个“水鬼”可敬吗?

其实当妇女“沉浮者屡矣”的奋力求生状,实际上也是王六郎内心波涛汹涌的心理挣扎的写照。到底是“利人之死,求己之生”,还是“致人之危,求己之安”?王六郎必须立马做出抉择。让妇人代替自己去死,虽说是“命中注定”的,但可能会“残二命”,自己会带着罪责投胎转世;牺牲自己,放掉无辜的妇女,自己将面对“更代不知何期”的痛苦煎熬。当该名妇女“忽淋淋攀岸以出”之际,水面归于平静,我们知道王六郎已经作出了自己合乎道德的选择。

2、文中是怎么体现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的呢?

明确:渔夫在饮酒之前,一定以酒酹地,祝祷河中溺鬼。这一行为最初可能是出于对水鬼的恐惧,但他并不知道这一行为却施恩于嗜酒的水鬼王六郎。正因为这一因缘,也是由于他们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

可能有人认为,一方供酒,一方驱鱼,他们是互惠的利益关系,至多也不过是酒肉朋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从后边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二人的交往绝对是君子之交。 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

其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篇五】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香玉》教案

香玉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香玉教案

《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六、“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

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香玉》和《黄英》两部作品;

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对比阅读两篇小说,感受其艺术魅力;

3、通过对作品的研读,理解全书的思想与艺术。

(二)梳理文意,把握情节

开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三)艺术鉴赏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明伦对此评价:“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探讨: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4、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黄英》,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

【篇六】香玉教案

孙喆香玉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香玉》教学设计

香玉教案

孙喆

一、导入

蒲松龄在名著《聊斋志异》中用奇幻的笔法、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世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1986年《聊斋志异》被搬上荧屏,拍成电视剧。我们来欣赏电视剧主题曲:“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播放视频)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这句话不仅是解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香玉》的钥匙,也是解读《聊斋志异》491篇作品的钥匙。为何说“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课文,作一番巡礼和探讨吧。

二、复述文章情节

(学生复述)

黄姓书生在下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相恋,后白牡丹被人掘走,书生悟出香玉乃花妖,终口励哭,临穴凭吊。幸而有受香玉之嘱托的牡丹花姐姐耐冬绛雪时而与之作伴,一同哭悼。花神感怀动容,使香玉复生。黄生死而化为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与爱人以花形团聚。几年后,因赤芽不开花,小道士将它砍去,白牡丹和耐冬花也相继死去。

三、探究文章人物

本文爱情故事很曲折,黄生、香玉、绛雪历经生死,感情深厚,最终却是一去两殉之的结局,令人叹惋!作者蒲松龄是如何评价这段故事的呢?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异史氏日”:

这段文字中,大家觉得哪个字最关键?—情!不是普通的情,“情之至者”,用“至”来形容“情”,“至情”。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可爱”在至情之美。香玉、黄生和绛雪的故事中,这种“至情”有很多表现,我们来探究文本,看看文中的人物身上哪些地方体现了至情,“至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学生讨论后分析)

黄生:至情感天,以死为生

(1)顾一口之隔,如千里之别。

(2)生始悟香玉乃花妖,怅惋不已""恨(遗憾)极,作哭花诗五十首

(3)冷雨坐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席。今对良友,益思艳妻。久不哭香玉,卿能从我哭乎?

香玉教案

(4)感动花神,诚可动天。

口加培植,又作雕栏以护之。以金遗道士,嘱令朝夕培养之。

(5)我他口寄魂于北,当生卿之左。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香玉:情真意切,死而复生

(1)香玉看到黄生诗的那一刻就直接表达了对黄生的爱。诗歌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和志趣。

(2)直至被移植而死,对爱矢志不渝。

(3)香玉的重生可以理解为:为了爱而复

活。

(4)最后她又选择为爱而死,与爱人共命

运。

绛雪:无私付出,默默成全

(1)绛雪总是出现在香玉和黄生最需要她的时候,香玉和黄生最初在一起时,绛雪“每邀辄不至”;

(2)香玉死后,绛雪感动于黄生的“至清”,同情于黄生的痛苦。为了慰藉其相思之苦,陪侍黄生读书,但是“以情不以淫”。

(3)当香玉以花鬼的身份和黄生、绛雪相见并请求绛雪照顾黄生,绛雪答应,从此遂以为常。后来香玉复生,绛雪说了一句‘旧口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从友到妻,从妻到友,她把一切都视为朋友间的道义和责任。

(4)直到黄生死后化身的赤芽被砍去,牡丹枯死,耐冬也跟着死去,这才相信,世界上,有从一而终的爱情,也有从一而终的友情。

(5)在绛雪冷艳的外表下,包含着种种没有说出来的情思,对黄生的感情,是友情,还是爱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感动我们的真情,超越生死的至情。

(6)绛雪的“至情”层次更加丰富,有和黄生的友情,和黄生的爱情,有与香玉的友情,任何一种,都足以令人感动。她理性、克制,让我们懂得真正的友情、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和占有,而是付出和成全!在她的身上,折射出蒲松龄对男女关系的既感性、又理性、又人性的深层次的理解。

正如我们此刻感受到的,花仙香玉和绛雪不但外表美丽,而且内心善良,感情忠贞。回到课前我们提出的问题: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从《香玉》这篇文章来说,因为他们的至情,花仙狐媚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四、探究作者情感

在聊斋志异众多花仙狐女的故事中,不仅香玉一篇如此,几乎所有花仙狐女都美好动人,“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作者为什么会创作出如此众多“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的鬼妖形象呢?

(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回答)

教师补充:单元的题目是“谈神说鬼寄幽怀”。在奇幻怪异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寄托了丰富的人文情怀。蒲松龄才华横溢,但一生抑郁不得志,屡试不第。直到72岁才被朝廷援例引为贡生,75岁依窗危坐离开人世。

他的好友王士祯在评《聊斋志异》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蒲松龄《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区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毛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恐怕只有冥冥中的那些魂魄了解我吧!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五、结束语

《聊斋志异》就像是蒲松龄做的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里,有美丽的人性,有真挚的达情,有热烈忠贞的爱情,有着生命该有的度。在梦里,他可以勇敢地爱,勇敢地恨。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拥有随心所欲的力量。而这一切,是他在现实中从来不曾拥有,社会也不允许他拥有的!在《香玉》这篇小说中,作者借香玉的热情、绛雪的冷静,歌颂爱情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一句话:异史氏的“情之至者”(“里情”)乃超越生死的温情(爱情和友情),它虽为一场梦幻,却深深安慰、温暖和感动着怀、不遇的落魄书生蒲松龄,在作者心目中,“牛鬼蛇神”当然比当时黑暗冷酷社会中的那些道貌岸

然、并无多少真才实学的所谓“正人君子’,更可爱!

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欣赏乔羽先生为电视剧《聊斋志异》谱写的主题曲,细细感受几百年前的名著所传递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吧!

""(播放视频)

【篇七】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香玉教案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六、“花仙系列”概说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香玉》和《黄英》两部作品;

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对比阅读两篇小说,感受其艺术魅力;

3、通过对作品的研读,理解全书的思想与艺术。

(二)梳理文意,把握情节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三)艺术鉴赏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黄生——香玉(爱情)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黄生——绛雪(友情)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 爱慕弥切 ”,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 夷 ” 。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 款洽一如从前 ”。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 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明伦对此评价:“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3)想像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 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3、探讨: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4、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黄英》,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

【篇八】香玉教案

香玉剧社号教案

13* 香玉剧社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常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体会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常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体会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学。

三、整体反馈,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强调。

(3)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读一读。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满目疮痍、一丝不苟、百废俱兴、丧心病狂

2.课文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体会爱国情怀。

1.默读课文,思考: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教师:当广州演出结束后,由于全国人民的支持,只演了一百八十多场,收入就超过了十五亿元。1952年2月7日,常香玉把钱全部寄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申报书上写明“这架飞机叫‘香玉剧社号’”。当时的总会长郭沫若亲笔给飞机题写机名。不

久,这架战机就翱翔在战场上,加强了志愿军的力量。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举国上下又掀起了抗美援朝、捐款捐物的爱国热潮。

六、布置作业。香玉教案

1.积累词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篇九】香玉教案

《香玉剧社号》教学设计

《香玉剧社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在个体思考、全班交流中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在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潜心品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常香玉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在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感受常香玉所为

1、自读课文,想一想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试着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2、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情况。

生汇报学习情况,师板书:拿积蓄、卖车房、送孩子、不特殊、劝别人。

三、精读课文,感受常香玉精神

1、师:常香玉为了捐飞机做了这样五件事情,那么捐飞机困难大吗?课文第几自然段

写了捐飞机所遇到的困难?

生:第五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导学法。

(1)师:我们读书时,会对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句、段,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把这些体会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就叫写批注。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中老师写的一些批注,引导学生给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写批注。

(3)用写批注的方法,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师:写批注是特别好的读书方法,学会写批注就走进了读书的殿堂,我们现在就用写批注的读书方法开始下面的学习。

课件出示:在这些困难的克服中,最打动你心灵的是哪件事?默读相关语段,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按要求学习,练习写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抓住文中相关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探究,感受艺人的爱国情怀。

师:谁能说说最打动你心灵的是什么?

生交流汇报

师:还有哪里打动你的心灵?

(师课件出示以下文字,同时音乐响起)

母子连心哪!临走时,她看到几个年幼的孩子恋恋不舍的目光,眼圈不禁红了起来。但一想到就要进行的义演,她硬起心肠,头也不回地走了。

3、师配乐情境引读,生有感情朗读。

四、速读课文,了解观众反应

师:常香玉的所作所为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各地观众,那么观众有哪些感人的举动呢?请快速阅读文章,用简短的话概括观众的举动。

1、学生快速读文,汇报交流。

师:谁来谈谈观众有哪些感人举动?

生汇报。

师:是的,在香玉剧社号全体演职员的努力下,在观众的支持下,常香玉他们只演了一百八十多场,收入就超过了十五亿元,捐献了“香玉剧社号”飞机。

2、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认识捐飞机的重要意义。

师: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举国上下又一次掀起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的爱国热潮。

师课件出示资料:从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1952年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生朗读资料,认识到捐飞机的重要意义。

五、师生讨论,学习写法

师:常香玉一生做过太多爱国的事迹了,为什么作者选择捐飞机这件事?为什么写观众的表现?(师生讨论,总结写法)

师:这就是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在习作中学习应用这种写作方法。

六、总结全文,受到教育

1、师:从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那一片浓浓的爱国之情,那么我们怎样做才是爱国呢?

2、师:同学们,爱国其实很简单,爱国旗、爱国徽,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大声唱响国歌就是爱国;爱护我们的桌椅板凳,因为那是祖国的财物,爱护公共财物就是爱国;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因为这水、电是祖国的资源,节约资源就是爱国。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成为一名爱国的小学生。

3、结束语:同学们,常香玉这位豫剧表演艺术家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那诚挚的爱。(课件出示常香玉照片,照片渐渐变大)让我们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爱国之心,接过这面永不褪色的爱国旗帜,勇往直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香玉教案 聊斋志异香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