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墨子非攻教案 墨子兼爱非攻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墨子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篇二】墨子非攻教案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何”“则”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

2、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目标重点难点】

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相关材料】

1.作者简介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2.语言知识

【难读字】

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

【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②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②设问句: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③反问句: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墨子非攻教案

本节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

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

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同出一辙,而且是它们恶性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实质,表现出对侵略者蔑视、冷嘲和贬斥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辞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类比告终,境界全出,原来用以类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无不落实在对侵略行径的暴露与谴责上。比之正面谴责,显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三、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尽管是偷,但只是对别人造成了轻微的损失,尽管不义,也还不至于造成多坏的影响,而众人便纷纷指责,掌权者则重重处罚,这实在有点小题大做。其实损害别人,贪点小便宜,尽管可恶,可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这便宜实在小得有点微不足道。至于偷鸡摸狗,尽管比窃人桃李严重,显得不仁不义,但也仅仅是鸡鸣狗盗而已,至多给牲畜的主人造成一阵财产的阵痛。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似乎有点严重了,因为牛马是主人家中耕种负载主要的依靠,没有了牛马,主人可能无法完成春种秋收,进而影响到主人的生计。所以这就比偷鸡摸狗更严重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威胁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杀不辜人,情况就大大地严重了,因为这剥夺了别人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以上四种行为都是不义行为,而且程度由浅入深,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四种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发展到攻打别的国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个君子却又跟在强权者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赞誉有加呢?那些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竟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似乎杀人越多,不义越甚,才能成就大义。既然如此,那么用残杀众多生灵的生命换来的所谓大义又有什么狗屁价值呢?这种所谓的“大义”还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呢?那些个赞誉有加的君子们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实发动战争侵略别国,荼毒生灵才是真正的大不义。这样,文章就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2、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试结合课文分析。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四、写作特点:

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

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篇三】墨子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2)教学流程:展现的整个教学的环节过程,清晰、合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如课前预习、课后延伸或作业等;每个大环节下的几个重点小环节要写清,不能所有的课文都笼统的四大板块;侧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不能出现“一读、二读、三读”等;

(3)教材处理设计:整个教学案设计的重中之重,也是检查的重点,教学目标的实施与否,完成力度高低通过这一环节就能清楚体现。这一板块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不能以教材分析来代替;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主问题要有答案要点分析;突出学法的指导;重点环节设计也可辅以设计意图;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要关注细节的处理,让人一目了然。

关于教材处理有两点做特别说明:一是主问题的设计。主问题是整个教学的切入点,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框架流程与发展趋势。主问题设计一定要紧扣目标,切中解析文本的要害,好的主问题:(1)指向明确,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2)层次分明,为学生的思考研读设置坡度;(3)可操作性强,成为教师驾驭整个教学流程的指挥棒;(4)难度适宜,可以激起学生的研读兴趣。如《公输》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感悟墨子的论辩艺术及兼爱非攻思想”,为达成这个目标,设计问题如下: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联系课文,想一想:(1)墨子是如何指出他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2)五句“不可谓”又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

(3)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分析:前两问是对墨子的论辩艺术的研究,(1)问是感悟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艺术,(2)问是感悟墨子先发制人,全面出击的论辩艺术;第(3)问是感悟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通过一字一字咀嚼“行十日十夜”以及与“起于齐”联系思考来感悟。

另一点就是一定要紧扣文本,关注细节。如“行十日十夜”,强调“十日”,为什么?强调“十夜”,为什么?强调“行”,为什么?为什么还有强调“起于齐”?对这些细节的关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感悟。 复习课的教学案设计在内容上更应突出单元知识的梳理,具体阅读方法的归类指导,相应知识的练习设计等。

(4)师生活动设计:与教学流程、教材处理设计应该是横向对应;呈现的是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师生活动方式,而不是师生问答的每句话;活动最好有创新点,能体现出学生主体、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5)板书设计:这一版块要精巧,精巧、科学的板书设计能够给学生清晰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容易去把握本堂课知识体系及重点,同时也是教师总揽教材的具体体现,所以要花力气去钻研并落实到教案中去。

本篇案例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河伯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层层深入,分为导入、走进庄子、基础知识预习检查、课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学内容分析]墨子非攻教案

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

非攻》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古文标点的基本方法,尝试给古文加标点。2、读懂课文,把握文意,了解墨子“譬”“侔”“援”“推”辩论术。3、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地给这篇文章断句[教学难点]体会墨子的“譬”“侔”“推”辩论术墨子非攻教案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思想界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学派,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著作,与儒家并称“墨学”的墨家学派政治上推出了“非攻”主张。

二、解题(幻灯片呈现)

1,关于墨子。墨子,名翟,战国时宋人(一说鲁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初受孔子影响,后逐渐成了儒家的叛逆,创立了与之相对的墨家学派。因此人们常把儒墨、孔墨并提。墨子是战国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民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的尊敬。

《非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 “何”“则” 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墨子“兼爱”“非攻”思想,反对不义战争。 教学重点: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墨子非攻教案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质疑讨论:

1.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3.察对话,定句读(略)

4.依总分,定句读(略)

5.据修辞,定句读(略)

对称(对偶)

反复(可适当展开)

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提醒:

断句加标点后,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文言文断句的考察,归根结底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考察,因而,除了掌握以上几种方法外,作为老师,还应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知识,多种方法相辅相成,才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上述方法指导,完成《非攻》的断句。

三.反馈矫正:

问题:1.找出通假字。

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理解文章包含的道理?

1.通假字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

② 拖其衣裘(“拖”通“脱”)

2.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 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特殊句式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 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课后理解】

(1) 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2) 非之:谴责他。上为政者: 在上执政的人。得: 捕获。(3) 以: 因为。亏: 损害。(4) 攘:偷盗,窃取。豕:大猪。豚:小猪。(5) 甚:超过,胜过。(6) 苟:如果。(7) 兹:通“滋”,更加。甚:厉害,严重。(8) 罪益厚:罪更重。(9) 栏:养牛马的圈。厩:马棚。栏厩:这里泛指牛马圈。(10)辜:罪。(11) 扡:同“拖”。意思是夺取。(12) 当此:对此。(13)情:诚,确实。书:记载。遗:遗留。

(14) 白黑之辩:白与黑的分别。辩:同“辨”,分别。(15) 乱:混乱,这里指是非颠倒。

4.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3、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古义: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古义: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义: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从而誉之(古义:反而。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四.巩固迁移: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

②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有人)攻打别人的国家,(我们)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称赞他,称他为义。

2.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3.本文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明确】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如文章运用比喻手法举出四个易于大家接受的事例来说明“不义”,并且这四个事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罪

行上是一个比一个严重,由前面的“不义”后来的“不仁”也可以体现出来,从而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板书: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亏人自利

攘人犬豕鸡豚 ――不义又甚 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不义)

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不仁兹甚,罪益厚

杀不辜人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

为不义攻国 ――从而誉之,谓之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2、识记掌握 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3、归纳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4、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课前感知】

1.作者简介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

【篇四】墨子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墨子《非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特殊句式 (重点)

2、引导学生理解类比论说技巧和层层深入逻辑性强的特点(难点)

3、理解“非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和正确的“战争观”(德育渗透)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 和平,众之所求。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于世事而无奈,骑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失望,掷笔绝书。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建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社会秩序的实质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相互间的一种妥协。问题是,战国期间的诸侯们并非孟子的性“善”者,而是荀子的性“恶”者,于是就有了“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的战争,他们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进行关于建立社会秩序的讨论。而墨子是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参与关于社会秩序的讨论。《非攻》篇就是墨子的讨伐不义战争的檄文。这篇檄文对非正义战争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

一、自读全文,完成下列知识梳理任务,标准不能解决的知识点

1、落实读音: 园圃( ) 栏厩( ) 衣裘( ) 扡( ) 犬豕鸡豚( )( )

2、落实词义:

(1)则:a.众闻则非之(就) b.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却,指责) ...

c.今有人于此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

(2)以亏人自利也( ) (3)其不义又甚(于)(省略“于”,引出比较的对象) ..

(4)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5)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 ..

二、学生朗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

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非攻并不是开门见山提出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

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2)天下之君子如何看待“攻国”?(从原文找信息)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1)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

(2)攘人犬豕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3)取人马牛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轻(程度)重墨子非攻教案

(4)杀不辜人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攻国 最不义 亏人最多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1、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

2、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 少(数量)多

3、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

攻国 无数重不义 无数死罪

三、小结

小结内容: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小结写法:1、说理上层层推进,逻辑性强,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2、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形象,增强说服力。(类比是把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推理说理,因此称类比推理,简称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也用了此法)

四、课外延展 :运用《非改》的观点,劝美国总统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

我们仰礼墨子,因为从“非改”的思想,我们看到了“人道主义”“和平思想”,一个为扞卫“义”而奔走相告的智者,希望今天的我们能成为维护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做正义之人。

五、布置作业: 阅读鲁迅小说《非攻》,写一篇名为《走进墨子》的短文。

【篇五】墨子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墨子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 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

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

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作家简况(学生结合资料介绍)

1.作家简况: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今

存《墨子》一书,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思想核心:兼

爱、非攻、尚贤

2、非攻:非,指责。指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三、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

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给大家举个例子:(学生

讨论如何给这个句子断句)

例句: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青菜豆腐一碟足矣

读法一: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青菜豆腐一碟足矣(粗茶淡饭)

读法二: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青菜豆腐一碟\\足矣(套餐)

四、根据下列提示,初步给文章断句

1、课文列举了哪几类人?

2、作者对这些不义之人如何评价?作出如此评价的原因各是什么?

3、君子对这些不义之人的看法?

4、君子对攻国者的看法?

明确:

不义之人 作者评价 原因 君子看法

入桃园窃桃李一人 不义,非之,罚之 以亏人自利也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攘人犬豕鸡豚者 不义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 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杀不辜人,拖其衣裘,取戈剑者 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攻国者(今至大为攻国) 最不义 亏人最多 从而誉之

小结:断句需要注意的方面

(1)通读,凭语感断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

处。

(2)抓词语. ①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②对话、引文标志: 曰、

言、云。○3复音虚词:切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

是鼓、向使、纵使。一般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

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文言文中常

常出现在句首的词语:

人称代词:吾、余、予 , 尔、汝(女)、公、卿、君 , 彼、此

发语词:盖、夫(注意:是虚词还是实词)、 若夫、且夫、殆

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已而、 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

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是故、

副词: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 何其、岂独、唯

墨子非攻教案

动词:曰、故曰、或曰、云、言 。

常常出现在句末的词语有: 乎、者、也、矣、焉、哉、耳(尔)、与(欤)、耶(邪)

等等;

固定结构:⑴者,也 (2) 所以者,也。 ⑶为所 ⑷何之有?⑸孰与?(与孰?) ⑹无以(有以/何以)⑺与其孰若(不若) ⑻不亦乎? ⑼如何?⑽得无乎?

(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5) 找出文段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称人的名词,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

“故事”

五、学生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六、学生朗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

问题2:作者通过( )和( )的论证方法,谴责和反对

( ),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七、学生列举不义战争,并分析其危害。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历史中的不义战争

教师总结: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争夺土地,真正受害的是两国人民。

1、我们赞扬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我们称其为和平的使

者。

2、现实: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争。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我们真切地希

望,“非攻”的思想主张能在天空上闪耀,让墨子的大爱陶冶和净化现代人的心

灵。

3、树立和平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让和

谐的春风吹遍全球。

八、课堂练习,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2分钟)

管 仲 隰 朋 从 于 桓 公 而 伐 孤 竹 春 往 冬 反 迷 惑 失 道 管 仲 曰

老 马 之 智 可 用 也 乃 放 老 马 而 随 之 遂 得 道

【篇六】墨子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非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主张。

2、引导学生理解墨子类比论说技巧

(二)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2、理解《非攻》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鉴赏本文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欣赏类比推理的辩论艺术。 教学难点:

解读墨子的“非攻” 思想。

教学设计: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非攻》

导语: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连年不断。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史。至今人类居住的这个唯一的星球仍硝烟不断,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战争也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和心灵惨重的伤痛。(PPT

图片展示)当然伴随着战争史也是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战史。(PPT图片展示)。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墨子就是一名著名的反战战士。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撰文提出,墨子的思想是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其中,他特别强调,墨子的“非攻”理念,就是要阻止战争,捍卫和平。那么“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吗?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墨子非攻篇

一、作者简介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是記錄墨子言行著作,據研究,它應該是墨離為三以後的作品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韓非子顯學)

二、《墨子》思想内容

《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未必尽是墨子自著。《墨子 》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

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梁启超将《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主要政治思想。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 —-墨辩,亦称为墨经。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守城各篇。《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墨家兵法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

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 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大攻 小、强攻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兼爱天下百姓的战争,如尚汤伐桀、武王伐纣,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二是救守。主 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包括积极准备,积极防御,指定作战战术等。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非攻》有上中下篇,这里选上篇。“非 攻”就是反对侵略别的国家

三、《墨子·非攻》解读

一)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

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本节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

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墨子非攻教案 墨子兼爱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