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第一篇 双流中学规划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入学考试高一化学试题.doc》
四川省双流中学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入学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Al-27 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题意) 1.从人类健康或生活实际的角度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铝锅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 B.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 C.食用“加碘”食盐不利于健康
D.用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2.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阳光穿过树林枝叶间的间隙形成“光柱”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分液法分离花生油和水 B.通过灼热CuO以除去O2中混有的H2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制纯净的NaCl
4. 下列反应不能观察到“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产生”现象的是
A.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钠和氯化铵溶液 C.过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
D.硫酸铵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加热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AlC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会生成NA个胶粒
B.1L 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NA个H+
C.1 mol Na2O2和足量H2O或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 D.27 g Al和足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3NA
6.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Fe与稀HNO3 B.Na2O2与CO2 C.NaOH溶液与CO2 D.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7.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A.氧气、硝酸、纯碱、硫酸铜 B.碘酒、盐酸、烧碱、硫酸钡 C.水银、硫酸、烧碱、硫酸氢钠 D.铁、醋酸、石灰水、氯化铜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O2溶于水: O22+H2O=2OH+O2↑
-
-
B.向水玻璃中加入少量醋酸: SiO32-+2H+= H2SiO3(胶体) C.澄清石灰水中滴加过量NaHCO3溶液: Ca2++ 2OH+ 2HCO3= CaCO3↓+ CO32-+ 2H2O
-
-
D.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的浓盐酸: Fe3O4+8H+=3Fe3++4H2O 9.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无水CaCl2干燥 B.NH3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 C.NH3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用水吸收NH3用如图装置可防止倒吸 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1.根据反应2KClO3+I2=2KIO3+Cl2↑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I2具有还原性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氧化剂是KClO3
D.当生成1molCl2时,转移2mol电子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双流中学规划
13.下列所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1用于证明盐酸、碳酸、硅酸三种酸的酸性强弱 B.图2可“随控随停”制备少量氧气
C.图3用于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图4用于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14.下列由实验或已有知识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SO2可用于杀菌、消毒,但不可用来加工食品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因此氨常用作制冷剂 C.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说明二氧化硅不是酸性氧化物
D.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但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15. 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过量的Zn投入一定量的浓H2SO4中,最终生成的气体只有SO2 B.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C. 向50 mL 12 mol·L1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其充分反应,生成0.3mol NO2
-
D. 运输保存浓硫酸的槽罐车一旦泄露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6.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
+
-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SCN、Cl
+
-
-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
+
-
D.d点对应的溶液中:SO32-、Na、Cl、NO3-
+
-
17.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1,
+
+
+双流中学规划
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为1∶1∶2,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4 C.
B. 1∶3
3∶2 D.5∶8
18. 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c=1 000Vρ/(17V+22 400) B.w=17c/(1000ρ)
C.w=17V/(17V+22 400) D.ρ=(17V+22 400)/(22.4+22.4V)
19. 某硫酸厂拟用烟气处理含Cr2O72-的酸性废水,在脱硫的同时制备Cr2O3产品。具体流
程如下:
2-含SO2酸厂烟气
加热灼烧得Cr2O3产品
已知吸收塔中反应后的铬元素以Cr3+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塔中的硫元素可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 中和池中只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C 在中和池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D 由题意分析得到,沉淀可能是Cr(OH)6
20.一定浓度l00mL的HNO3溶液中加入2.8gFe,全部溶解,得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1.12L,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的c(H)=0.1mol/L。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无硝酸亚铁 B.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0mol/L C.反应后溶液中c(NO3)=1.6mol/L 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6lgFe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8分) 按要求填空:
(1) 0.5 mol SO2共约含有个原子,它与g SO3所含硫原子数相等。
(2)有100mL 0.2 mol/L 的NaOH溶液,将此溶液稀释到20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3)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 ①HCl、②NH3、③CO2、④O2四种气体中,含有电子数目由小到大的是(填序号)。
22. (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反应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第二篇 双流中学规划
《教育部重点课题开题会报道–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定稿)》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隆重开题 2016年11月18日,由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60363)在该校隆重开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陈树杰荣誉理事长、杨培禾理事长,四川省教科所刘涛所长、王真东主任,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成都市教科院秦建平副院长、胡燕所长,成都大学岳刚德教授,双流区教育局李光纯局长及双流区研培中心邱刚田主任、易恩主任莅临开题会指导。
该课题拟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深入解读出发,剖析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现状,深刻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培养目标指向以及时代赋予该课程的新内涵,总结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宝贵经验,找到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契合的学理思路,力求为全国在学校层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一条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
开题会上,首都师大陈树杰教授认为: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很多契合点;学校务实、创新地提出的“三维度六要素”校本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与当前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有共同的指向性,更具有鲜明的校本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杨培禾教授点评道:该课题牢牢抓住“核心素养”这一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发,扎扎实实搞研究,做到将课程的实施和对课程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涛所长高度赞扬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十三年不改课改初心,坚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他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评价及成效方面,在全省中小学学校层面上,还没有能超过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
专家组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秦建平副院长建议学校结合教育部颁发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改革的意见》等文件,重新梳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为成果核心,在国家力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背景下,努力为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和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提供支撑;对学生个人素质发展建立检测机制、记录机制,为学生升高中提供依据。
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教科所科研管理室主任王真东研究员和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胡燕所长建议指向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版)》要求,回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提出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回归生活,以“主题教学”“现象教学”等方式,基于对话地开展合作学习、实践性学习。
开题论证专家组组长、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松林教授在总结点评中说:“本课题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要在众多的相关领域研究中找到突破点。二是要在课题研究中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之间的契合点。”李教授还告诫课题研究者:“必须清楚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促使学生从分散学习到整合学习,从知识主线到问题指向,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建构,从共通性学习到个性化学习。”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高志文校长表示: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和创新点;在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修订稿)》即将提出的背景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重新架构;理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用我们踏实的工作,真正推进教育改革,用教师关键行为的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来回答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争取在更大范围内为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样板。
据悉,本次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的中小学,全国范围内共有包括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在内的十八所,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是四川省唯一成功立项的课题承担学校。该课题是本次立项课题中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研究的唯一代表,充分体现出该课题研究的高位、前沿、创新等特点,凸显其重大意义,代表了由一所初中学校独立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最高水平。 (付 兵 报道)
第三篇 双流中学规划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2014级高三二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级、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的“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来
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对水流冲击、侵蚀岩石过程的
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进而总结出“反
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
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
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
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朴以为器,工匠之
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
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
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
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1.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
B. “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它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 “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自然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论有着密
切的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书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
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关于“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级、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将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了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万物各有其道,有其
自身发展的规律,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D.《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生动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庄子
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更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做到了“无为”,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同为说明“道法自然”,“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不能人为改变事物双流中学规划
的自然本性。
C.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
D.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国古人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
意蕴,故重在有理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
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
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威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
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
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
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
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
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
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
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
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
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
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
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
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
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
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
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
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
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
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
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
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B.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
C.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D.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5.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6.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