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龙宫借宝的教案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总体方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想】《小圣施威降大圣》是长教师务必借教节选课,努力推广这部经典小说!因此,我这堂课在目标设计上企图激发学生对《西游记》原著的阅读兴趣,必须挖掘课文潜在的效能资源,在在“由点及面”上做文章。也就是说,教这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4、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文学样式。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七(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精彩紧张的故事情节并能口头复述;结合文中的动作、语言描写等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神话文学的诙谐语言特点和丰富想像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三、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导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助。课前预习,课堂共享。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要点和程序。当堂检测成效,教后师生一起反思。

【教学重点】

理清情节,把握人物,赏析语言;领会文章中古典白话整齐、诙谐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白话文对学生阅读带来的不便;理解想象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相通之处及其距离。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替代旧式的板书,用问题导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实现解读文本,通过小组交流敦促作业的落实,通过课堂及时检测及其结果作为师生反思教学的依据。

【课时安排】两教时

提前布置预习作业:

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简介,了解《西游记》与本文相关的故事情节,了解神话的特点、小说因素及特点、了解章回体小说特点。学生观看影视剧《西游记》第3集。

【第二节基础检测题】

1、“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小嚷,庙宇已醒孙了’。”

仔细分析这句话运用那一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孙悟空什么性格?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2、《羚羊木雕》是属于反映真实生活的小说,而本文属于神话小说,从构思到写法都存在差异。写实文与想象文,你更喜欢那一样?为什么?

3、初中生该不该读《西游记》,为什么?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要点】

导入新课:

我看到今年11月17日的一条消息说,电视剧《西游记》重播超过3000次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喜欢看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至今看过三遍,不觉得腻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原著《西游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写得太妙了!

教师点拨文学原著与电视剧之间的关系以及原著的重要价值与地位。很多影视剧往往根据原著情节改编的。没有好的文学作品就没有演员演绎出来的精彩影视剧,以帮助后进生读懂课文情节,把握白话文的语言表达。

四、教师打开PPT,出示作者和古典章回体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资料。出示小说、神话的阅读常识(略)。

六、“孙悟空大闹天宫”情节简介

“大闹天宫”的故事,属于《西游记》开

(一)将课下注释中的拼音分别搬到这个字的上方。其他不懂的字查字典后,将拼音也分别写在这个字的上方。等学生做完,教师打开PPT,一起正音,掌握字词。

(三)完成以下各题,将答案写在课堂作业本。

(一)、孙悟空前后变了哪些形象?相应地,二郎神分别有哪些变化?请在文中句首含“变作……”的相关语句后用数字序号标识。

备案:大圣与小圣的斗智变法:

1、麻雀——饿鹰;2、鹚老——海鹤

3、鱼儿——鱼鹰;4、水蛇——灰鹤

5、花鸨——(用弹弓打)

6、土地庙——(捣窗棂、踢门窗)

7、二郎君摸样——(劈脸就砍)

8、两人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后打到花果山,美猴王被众天将围绕。

(二)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可以分成哪三个阶段?

备案:

(1)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

(2)孙悟空变做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

(3)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作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了起来。

(三)、根据前两题的答案,缩写全文,300字左右。

(四)再次精读课文,思考回答课后第三题。第二节将作业本带到课堂来(详见第二课时)。

八、布置作业: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孙悟空的精彩故事一则或两则。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复习旧课,并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通过做练习,对课文的情节已经有了了解,到底了解得怎样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请同学念一念缩写的短文,之后请个别同学用简洁的语言口头复述课文的主体情节。最后,请全体评判优劣。教师示范.:

面对玉帝派来的二郎神,孙悟空看他武艺相当,怕惊扰种猴,就潜逃。他分别变成禽鸟、游鱼、蛇,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饿鹰、大海鹤、灰鹤来对付。接着,孙悟空变成一只花鸨,二郎神觉得它是低贱的鸟,没有再变,就直接用弹弓打。后来,孙悟空变做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正准备捣窗棂、踢门窗时,悟空得知后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最后,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作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对着悟空劈脸就砍。二人又缠斗了起来,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后打到花果山,美猴王被众天将围绕。

二、问题导学与探究:

1、作者通过哪些描写的方法刻画孙悟空形象的?

2、孙悟空身上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3、课文写二郎君,对刻画孙悟空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四人小组交流上一节课完成的作业。各组派代表来解答。

教师示范:

一、1、直接描写:心理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情描写

2、间接描写:用武艺相当的二郎神,衬托悟空的明见与智斗。

孙悟空是想象的神话人物:集物性(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

二、1、物性:生活在荒郊野岭中的水帘洞。

2、人性:心地善良、机智善变、坚强无畏、风趣幽默

3、神性:武艺高强、神通广大。

三、难点探究:小组探究讨论,组长记录组员的意见,3分钟完成,而后交流。

1、课后练习三

2、话说孙悟空历来神通广大,可是在选文(课文)中,他却一直被众神围绕着不得脱身?是否有损“齐天大圣”的形象?

教师示范:1、因为大圣是根据打斗时的战况和周围环境因时因地而改变的,比如第二段”二郎神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这时,大圣根据战况,为了麻痹对方,“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再如第三段,大圣依据地势,变作土地庙。

2、众神仙中的每一员都神通广大,人员众多,法器非凡,在此情急之下,孙悟空能多次逃脱,就足见其不同凡响。好汉不吃眼前亏。他逃,是机智之举,我们从中依然可见他的武艺和性情,未减光彩照人的形象。

四、品味语言:课文描述的打斗经过,所运用的语言妙趣横生,请细心品读,各举一两例加以评析。

学生讨论、回答完,教师示范:

第2段中间:“果一变变作个鱼鹰,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必然是那猴变的。”“飘荡”一词,写出二郎神正设计等候悟空上钩的情形。“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其中“顺水正游”写出了悟空本想轻松逃过一劫,却不料遭遇埋伏。前后照应,妙趣横生。

第3段开头:“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滚”和“伏”突出猴性动作的神速与灵巧。“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成一根旗杆”,令读者感到可爱、诙谐、有趣。这一段的心理描写也非常生动,写出了两位高手竟然心有灵犀,两相照应,实在趣味无穷!

四、拓展引申:教师补充介绍《西游记》的相关知识,希望引起同学高度重视,促进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品读。展示PPT。

五、布置作业:

结合《西游记》(或节选)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力,综合运用本文刻画人物的多种写法,写一段精彩的情节,字数在300字以上,题目二选一:1、《我在路上遇到孙悟空》2、《孙悟空开小吃店》。

六、课堂检测(见前面)。

1、“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小嚷,庙宇已醒孙了’。”

仔细分析这句话运用那一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孙悟空什么性格?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请说一说。

2、写实文与想象文,你更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3、初中生该不该读《西游记》,为什么?

一五

【篇二】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课文精心组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并从中获得启迪。

重点难点:

1.精心组材的构思艺术;

2.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

3.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导入:

1.观看央视“人物”栏目的“贝聿铭”片段,对贝聿铭作感性的了解,导入美籍华人贝聿铭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2.从短片的的介绍中,我们看到贝聿铭一生在建筑学上的功绩与成就既多又非凡。可是,我们却要在一

(1)用——打出贝聿铭所涉及或建造的建筑物的名称。

(2)用浪线打出贝聿铭所得到的荣誉或赞誉。

参考:许多商业大厦及住宅群的设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楼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

纽约两栋教职员工楼巴黎罗浮宫金字塔

经济实用的大众化公寓香山公园内的香山饭店

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香港中国银行

费城三层社会公寓

人民建筑师“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纽约荣誉奖章“不可多得的杰出的建筑师”

贝聿铭年“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

普次克奖世界著名建筑师

艺术三宝之一

2.浏览全文,说说贝聿铭的求学经历

1935年远渡重洋求学

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建筑学

在哈佛大学读建筑学

1948年受聘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

196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63年“人民建筑师”

1979年“贝聿铭年”

1978年奠定世界建筑师的地位

二、精读课文,捕捉行文的构思艺术

1.以上内容是由什么线索串联起来的?

由三个小标题把他们串联起来。

2.用四字语简约三个标题。

3.这三个标题与文章的大标题有何关联?

“初露头角”“屡创奇迹”两个板块体现了贝聿铭的建筑魅力;“爱国赤心”体现了贝聿铭的人格魅力。

4.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章的构思艺术是什么?

照片式构思艺术。使行文板块清晰,线索分明。

三、细节欣赏,学习写人类作品的行文技法

(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参考: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参考:“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参考: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4、“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参考:①指生命之源,民族之本。

     ②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③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小组讨论,提升主旨:

(1)文章的重点是介绍贝聿铭,可为什么却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

(2)文章的重点是介绍贝聿铭,可为什么花很多笔墨来写别人的评价?

(3)贝聿铭是如何把建筑与艺术两者融合在一起的?贝聿铭的爱国心具体体现在哪里?

参考:(1)文章开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2.重点朗读最后一段。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参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歌。

2.课后观看《百家讲坛贝聿铭》。

郝炎

【篇三】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32 龙宫借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感受。能分角色表演“龙宫借宝”的故事。

3.初步体会故事诙谐、幽默、新奇的风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独立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水平。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投影片出示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分别是:A《红楼梦》B《聊斋志异》C《水浒传》D《三国演义》E《西游记》F《一千零一夜》

2.投影片出示连线题: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曹雪芹 吴承恩 施耐庵 罗贯中

表扬竞赛获胜者,引入新授。

这四大名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四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西游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为它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故事诙谐、幽默、新奇,里

面还有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油嘴滑舌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僧,一心向佛的唐僧。我们都知道武艺高强的孙悟空手中有一件好兵器——如意金箍棒。这可是件宝贝。孙大圣是怎么得到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龙宫借宝》就知道了。

二、新授

(一)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1.借助课后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标记有困难的字词,标出自然段。

2.按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学习生字新词(请小老师教学生字)。

4.指导写字。宫:上下两个“口”都写扁一些,上小下大;猴:右边不要写成了“候”;拒:注意右边“巨”的笔顺。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哪里体现了故事的神奇?哪里体现了孙悟空的高强武艺?

3.指导朗读:没有一件合适的兵器时孙悟空是怎样的心情?当听说龙宫有好兵器时,孙悟空是怎样的心情?体会孙悟空的心情,读这两个自然段。

4.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我想知道,这两个字你们会写了么?请两个同学上来书写,其他的同学在练习卡上写写。(评价)

hóu niàn

(猴)王 (念)着避水诀

1.我还想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请一个小组开火车。(正音)齐读。

龙宫 讨要 称手 惧怕 拒绝 千斤重

2.龙宫借宝,谁借?向谁借?借到了什么宝贝?回忆一下课文内容,谁能用上屏幕上的这些词,用几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这篇课文写了孙悟空在龙宫向龙王讨要一件宝贝做称手的兵器,龙王惧怕孙悟空,不敢拒绝,就借给孙悟空几千斤重的九股叉和方天戟,可是孙悟空不满意,结果借走了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孙悟空借宝的起因,他打败了混世魔王,用一撮毫毛就变出了几千只猴子。他怎么样?(板书:神通广大)

三、练习

熟读课文;自制孙悟空、龙王、龙女(选择其一)的头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龙宫借宝的起因,要想知道借宝的具体经过,下节课我们就跟着孙大圣去龙宫借宝。

五、作业

用本课的生字做成词语卡片。积累课后词语库中的词语。

六、板书

龙宫借宝

策划借宝

借宝途中

借到宝物。

【篇四】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龙宫借宝》教案

戚春磊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分析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作品介绍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一课前预习:

1写一写 用一用

点卯 解数 赊欠 舍弟 诛杀 聒噪 熟谙 戟 瑶宫贝阙 鼋鼍

2 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小说知识?

3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4你印象中的孙悟空具有哪些超凡本领? 数一数。

5研读课文 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借到什么宝?

★ 6课文第四段 龙王 龙婆 龙女的对话,交代定海神珍的三个情况

(1)神奇 (2)来历 (3) 送给猴王用意

★ 7从文章内容看,《龙宫“借”宝》中“借”加引号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研讨 (合作探究)

★ 揣摩各个人物的心理。

a龙王怎样接待悟空的?他对悟空的要求是什么态度?

b悟空最后借到兵器了么?除了借兵器还提出了什么要求?你觉得悟空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么?

c悟空走后龙王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他又做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能力提高

1 说说你从孙悟空借宝时的动作、语言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2.孙悟空在龙宫一共试了几件兵器?这在行文上起了什么作用?

3、集体评议,把握人物特点。重点分析龙王和悟空。

当堂练

一、自主实践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点卯(mǎo) 榔揾(kāng) 解数(xiè) 鳜(guì)

B.舍弟(shè) 赊欠(shē) 诛杀(zhū) 轥(bó)

C.聒噪(guō) 委的(wēi) 忒粗(nèn) 鼍(tuó)

D.敖闰(rùn) 披挂(pī) 蟹将(xiè) 鳊(biān)

2.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悟空会聚群猴。(召集)

B.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武术的套路)

C.龙王道:“委的再无。”(真的,确实)

D.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

3.选出词语填空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好猴王,_______至桥头,_______一个闭水法,_______着诀,扑的_______入波中,分开水路,径人东洋海底。

A.跳 使 捻 钻 B.飞 用 念 跳

C.跳 用 捻 跳 D.飞 使 念 钻

4.从语言的角度对《西游记》作了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言小说

B.浅显文言小说

C.白话小说

D.古白话小说

二、能力提高【20分 】 西游记知识小竞赛 得分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 、大闹______、真假_____、三借____

2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

3.《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4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

的是______,法名是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13分 每空1分)

5《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3分

6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 (4分 )

三、写作攻略 张开想想翅膀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其内容丰富,有很明显的现实批判意义。联系当今社会续写一篇《西游记后传》。提示:面对2009 年西游记人物发生什么变化?

收获袋 (坚信自己,我能行)

教学后记

【篇五】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龙宫借宝-语文A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龙宫“借”宝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

通过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回,课文通过描写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借”如意金箍棒和索要披挂的情节,表现了美猴王劈水下海、力擎万斤的非凡神威。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教学流程:

★检查预习

课前让同学们预习了,下面我们看看你们预习的效果如何。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指名答。

再来看看老师定的目标。出示投影

(一)、下面我们将进行目标的第一项:字词检查,出示投影,

开火车读词,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二)、知识竞赛

下面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检查同学们上网搜集的资料。投影

抢答,谁先站起来谁答。优胜者将获得打开礼物的机会。

1、《西游记》的作者是( ),字( ),号( ),( )朝人。

2、《西游记》共( )回,课文节选自第( )回,原回的题目是“( )”。

3、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4、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新课

一、悟空“借”宝。

1、师:这是什么?

生:金箍棒。

师:这是谁的兵器?生:孙悟空。

师:这件兵器是怎样得到的?它有什么神奇之处?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一下。 出示课题投影

2、师板书课题,老师写的和课本中一样吗?为什么加引号?

3、从题目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借宝?借到什么宝?这个宝贝怎么样?)

4、投影:下面是课文中描写金箍棒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说说金箍棒的神奇之处。 ⑴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

⑵“扛不动!扛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

(3)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4)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⑸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答案:有名字 很沉重 放光芒 随人愿

xiaoxue.xuekeedu.com

投影:现在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

提示答题方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二、我们借“宝”

投影:孙悟空“借”到了他称心如意的宝贝,我们从课文中能借鉴到哪些塑造人物的方法呢?

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总结人物形象。

提示:课文第 页,第 段 运用了 描写方法,表现了 。

2、师总结,板书

※文中运用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为突出悟空形象,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和侧面描写

为了突出孙悟空的神威和金箍棒的神奇,作品运用了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龙宫里头三种兵器尽管都很沉重,抬兵器的虾兵蟹将一次比一次多,而孙悟空却都嫌轻。来到定海神针之前,通过孙悟空的眼观,手触,脑变,把金箍棒的与众不同和超凡妙处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通过老龙王的话对金箍棒进行侧面描写:“挽着些儿地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再次渲染了金箍棒的神奇,这些从侧面烘托了孙悟空的威力。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特点:神通广大 武艺高强 机智勇敢 力大无比

三、初试“宝”芒

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会不会使用借来的宝贝。

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个《西游记》中的故事?故事中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板书设计:

龙宫“借”宝

孙悟空

侧面描写(金箍棒的神奇)

【篇六】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龙宫借宝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有声有色朗读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悟空借宝过程,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注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 【难点】。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吴承恩及小说《西游记》有关资料。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学习要点】

学习有关吴承恩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篇七】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四年级语文下册 孙悟空龙宫借宝教案 教科版

孙悟空龙宫借宝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对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单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照故事的发展,拟完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播放《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部分。

由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开头部分引出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和这节课

要讲的故事《孙悟空龙宫借宝》。(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谁、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畅。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名读课文,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策划借宝。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2.小组讨论:孙悟空是怎样“策划借宝”的。

3.同桌互读课文。谈谈在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借宝途中。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回答:孙悟空遇到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三)借到宝物。

1.学生默读3、4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怎样?

3.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4.画出对孙悟空借宝时动作、语言的描写,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5.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是怎么对待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7.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哪句话表现了孙悟空的高兴?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全文,积累词语。

2.说说喜欢孙悟空的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练习复述,巩固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方法进行复述。

3.学生复述,大家评议。

二、打好基础,积累内化

1.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小组讨论本课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并进行分类。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3.教师强调识字难点。范写“称”“念”其他生字生自由练写。教师重点指导共性的问题。

4.做识字游戏。

四、回顾课文,扩展阅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阅读》书中的相关文章。

【篇八】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导入孙悟空的图片,引发回忆。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龙宫借宝》。

2、板书课题。

二、质疑导读,学习生字词。

1、导入读文,初步解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记记。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齐读生字新词。

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理清文章脉络。

分为三个部分:

借宝原因――借宝经过――借宝结果

三、研讨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借宝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3、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谈谈: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借宝的过程与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3到6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呢?

3、指名反馈。

4、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5、指名发言。

6、对于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又是怎么对待的?

7、学生分组讨论孙悟空和龙王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都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

8、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孙悟空:神通广大,读出敬佩;率真机智,读出可爱) (老龙王:又气又怕,读出敬畏)

五、86版的西游记是如何演绎《龙宫借宝》的?

六、总结拓展,

你还了解《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情节呢?同学们自由发言。

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

龙宫借宝

龙王 语言描写 性格软弱 表里不一 孙悟空 动作描写 神通广大 聪明机智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七年级 龙宫借宝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