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济宁学院专科专业

高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 – 高中作文】

【第一篇】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2016山东专升本学院及专业

【第二篇】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春季高考学前专业介绍

春季高考学前专业介绍

15年学前教育本科招生院校分布如下:

学前教育:德州学院、滨州学院、鲁东大学、临沂大学、济宁学院、泰山学院、菏泽学院、枣庄学院、青岛滨海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协和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齐鲁师范学院、青岛黄海学院。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2、课程设置

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3、就业方向

(1)儿童教育工作者:能从事与儿童教育事业有关的工作。能胜任儿童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2)儿童教育产业经营者:能从事儿童教育产业的开发、组织和运作的工作,如幼儿园经营、儿童教育指导、儿童康复治疗、儿童问题咨询、儿童教育师资培训、儿童玩教具开发、儿童营养食品开发、儿童传媒编创、儿童教育网络建设等工作。

(3)攻读研究生:为学生继续攻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打造坚实的理论与学术基础,提供高级进阶课程等,如为报考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的学生提供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

【第三篇】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学科与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济宁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为例

【第四篇】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济宁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简章

济宁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简章

济宁学院系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一、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

专业名称层次招生计划招收考生科类招生范围音乐学本科55艺术文山东省音乐学本科5艺术理山东省舞蹈学本科25艺术文山东省舞蹈表演本科25艺术文山东省视觉传达设计本科30艺术文山东省环境设计本科30艺术文山东省产品设计本科30艺术文山东省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30艺术文山东省美术学本科30艺术文山东省数字媒体艺术本科30艺术文山东省音乐教育专科60艺术文山东省美术教育专科40艺术文山东省装饰艺术设计专科40艺术文山东省

说明:招生计划以省教育厅批复为准。

二、学制、层次、学费标准: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费每生每年8000元。

三、报名

我校2016年艺术类专业报名采用网上报名。考生须于2月14日—2月15日每天9∶00至17∶00登陆济宁学院招生信息网

四、专业考试要求

(一)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

根据《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报考我校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需参加由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具体安排见下表:

济宁学院2016年专业考试时间、科目一览表

专业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及科目考试地点音乐学2月14-15日2月16日至2月20日,视唱、技能(声乐、器乐、舞蹈选两项,主、副项自定,主项为器乐或舞蹈者,副项须选声乐)济宁学院济宁校区(济宁市常青路13号,济宁广播电视台西邻)舞蹈学、 舞蹈表演2月14-15日2月16日至2月17日,舞蹈基本功、技能技巧展示、舞蹈作品

注:报考音乐学专业者届时须提交所考声乐工整简谱1份;报考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考生应自备舞台表演服装,自备舞蹈作品音乐(存储介质为移动U盘),音乐须为MP3格式,乐曲须在第一首。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二)其他专业

报考我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美术教育、装饰艺术设计等美术类专业考生需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美术类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报考我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考生需参加我校或其他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

五、录取原则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和文化成绩分专业按学校招生计划1:1.5的比例向招生学校投档,我校录取原则如下: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美术教育、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专业成绩相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同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者);数字媒体艺术、音乐教育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1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同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者);数字媒体艺术、音乐教育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高考文化成绩平行时,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者)。

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六、其他

济宁学院招生录取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在中共济宁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学校监察处监督下进行。学校不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进行培训、招生的相关活动,严禁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行为,严肃查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考生入学资格并处理相应责任人。招生录取监督电话:0537-3196023。

招生简章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各专业拟招生计划,我校可根据报考人数适当增减。最后招生计划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计划为准。

学校网址: 2

【第五篇】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济宁学院2015年生物制药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附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备案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济宁学院学校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专业名称:生物制药 专业代码: 083002T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申请时间:2015年7月 专业负责人:刘顺湖 联系电话:0537-3196163

教育部制

生物工程类

目 录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填表说明

⒈ 本表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除外)。

⒉ 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 ⒊ 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⒋ 本表由申请学校的校长签字报出。 ⒌ 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

【第六篇】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学科与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_以济宁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为例

第31卷第4期Vol.31No.4

文章编号:1004—1877(2010)04—0099—05

济宁学院学报

JournalofJiningUniversity2010年8月Aug.2010

学科与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以济宁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为例

王鲁克

(济宁学院,山东曲阜273155)

要:学科与专业有着相近内涵,却又是不同的概念和领域,专业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以专业为载体,学

科与专业建设分别体现高校的研究职能与教育职能,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其核心是知识体系建设;专业其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它们既相互独立,又联系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为一体。结建设侧重于教学,

合济宁学院实际,提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学科;专业;学科建;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许

“热点”“难点”问题,诸如“发展战略、办学定多位、办学特色、制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大学文,“学科专化、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业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学科专业建设常见于我们的各类文件之中,是高校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

更是我校“转型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专业术语,

但在工作实践中却发现,我们对学科、专业及其建

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突出表现在对学科、专业建设的理性认识缺失,造成改革方向不清,建设目标不明。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弄清其基本内涵,认真思考,厘清我校学科、专究,

业建设的思路,从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们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碎片混合物经

整合、重组建构起来的具有一定知识范畴过分化、

的逻辑体系。对不同客体的认识构成了不同的相

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即是这些分门别类知识的静态表现。在此基础上,知识说又可细化为学问(学术)分支说和教学科目说两种。作为学科最本源的内涵,知识说同时也是公认度最最原始,

高的内涵,代表学科概念的主流。1979年上海辞《辞海》(中册)解释为“(1)学术的分书出版社的

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部门中的史学、教育学等。(2)教学的科目。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如中、小学的政治、语文、数学、外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7-01实施的国语等”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家标准

。刘献的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君认为: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

识对象,而将自己的知识划分出来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关于学科分类有三种:一是由国家技术监督

,局1992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共设置学科门类5个,一级学科58个,下面还分

若干个二、三级学科;二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一、学科、专业辨析

(一)学科

关于学科的解释,目前尚存不同的意见,比较

典型的观点有三个:知识说、组织说、规训说。知识说源于词源学和教育学,主要从知识增长、知识传播和知识分类的视角认识学科。知识说认为,学科是人类关于世界认识成果的一种分类,是人

收稿日期:2010—03—19

作者简介:王鲁克(1956—)男,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

—99—

原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共设置12个学科门类、

89个一级学科、386个二级学科;三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设11个学科门类(无军事学)、下设二级

类71个、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249个专业。(二)专业

专业是针对社会就业方向而言的,是关于人

才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专业是人们对社会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后的综合与概括,也可以说是对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种设计。专业英文为Specialty,其原意为专门研究,专长、特殊的职业、技能或技巧

。《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专业译自俄文,指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美国高等

学校的主修。”[3]

《辞海》中对专业的表述为

:“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

的学业门类”

,并指出“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4]

对于专业一词,

可以从广义、狭义和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5]

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

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

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

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潘

懋元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6]

冯向

东认为:专业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7]

综上分析,专业是按社会分工和学科发展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高校以社会分工需要为基础形成的基层教学组织。

二、学科、专业、学科与专业建设

的区别与联系

学科与专业有着相近内涵,却又是不同的概念和两个领域,学科是知识体系,专业是社会分工后形成的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学科是专业的具体内容,专业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以专业为载体,专业以学科为基础。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曾有精辟论述:学科与专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里面,这两个概念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学科是科学的分类,属于学术的范畴;专业是社会分—100—

工,属于生产、生活的范畴。在培养人才上,学科

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依存。在高等教育的建设上,学科、专业的构建是密切相关的:要构建学科,就必须构建专业;要构建专业,就必须构建学科。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往往统称为“学

科专业”。[8]学科从结构上有单科性、多样性、综合性之分;从横向上有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

学科、交叉学科之分;从纵向上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层次之分。我国颁布的12个学科门类,是授予各类学位的依据。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是博士点的名称;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则是硕士点的名称;二级学科下的众多三级学科,通常是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本科生的专业方向。专业对应职业,其划分主要以社会分工形成的不同职业为依据,因而专业随着社会职业需求始终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可见,学科与专业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它们一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动态发展性,

学科的动态发展就是知识的创新发展,专业的动态发展既有内容的更新,更有数量的增减。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主要区别是,两者分别体现高校的研究职能与教育职能,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以出高层次、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目标,主要内容是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基地、学科梯队、学科组织建制的建设等,核心是知识体系建设;专业建设侧重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才培养,主要内容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研究与开发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它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研究基地,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专业建设也涉及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它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两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大学基本职能服

务,

统一于服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宗旨。三、济宁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

(一)学科建设策略

1.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是对学科远景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定和论证,使学科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秩序、有规律的过程。它是学科建设的依据和蓝图,是学科建设的总纲。编

制学科建设规划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总目标相一致,为此,我们在编制“十二五”学科规划时,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明确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和学科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学科布局、建设重点、学科方向、基地和队伍建设,使规划具有鲜明的指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根据学校定位、完善学科布局结构。学科发展定位是指高校的学科结构及其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侧重的学科领域。它是学校学科建设布局的定位,是明示学校的服务对象领域的定位,因而具有个性化特色。学科定位应与学校总体目标,学校类型,办学层次相衔接,要与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相协调,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搞好学科定位,学科建设才有方向、有重点、有归宿、有成效。我校学科布局结构是构建文、理、工为主体,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注重应用,

服务地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9]

3.实现教师根本转变,倾力打造学科队伍。高校竞争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学科竞争,学科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我校要在高校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要素之一是要尽

快实现教师工作职能内涵的根本性转变,进而实现学校由专科向本科的根本性转变。本科与专科

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上,反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就是教师有无学科研究方向。专科学校主要侧重专业建设,其主要内涵是课程建设,所以,专科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应精通一门课程。本科院校则不同,它的发展基础是学科,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校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因此,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本科院校要求教师必须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在授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学科前沿研究动态,这是本科院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本专科院校的区别所在。我校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为此,我们必须不予余力地建设一支治学严谨、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同时要培养、选拔、引进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这是学科队伍建设的关键,因为,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4.围绕学科定位,凝练学科方向。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众多的发展方

向。从学科的体系结构来看,一级学科由若干二级学科组成,二级学科由若干学科方向组成。因此,学科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高等学校的性质和我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学校的学科定位和学科研究方向。这就是我校既要有部分重点学科研究方向触摸到学科前沿,多出

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课题,

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做到

“顶天”;同时又要有更多的应用性学科研究方向,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做到“立地”。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受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校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和确立某学科在某一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为此,我们的某些重点学科要紧紧盯住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选准突破点,找准适合自身的学科发展方向。同时,众多应用性学科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坚定地把握,适时地调整应用学科方向,

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5.培育和建设重点、特色学科。由于我校办本科历史较短,

因此,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与兄弟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不甘落后,科学规划,

奋起直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走特色学科建设之路。重点学科是高校办学特色、办学优势的具体体现,是带动学校整个学科发展的龙头。

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按照标准,先建设几个校级、省级重点学科,以此带动其他学

科的发展。

建设有特色的学科是体现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抓住了学科特色建设,就抓住了办学特色的核心和根本。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如教育学等,并加强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开发,整合学科方向,凝练学科特色,形成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并生长若干具有潜在实力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边缘学

科和交叉学科,

形成特色。例如整合“文学、史学、经济、艺术”等学科形成“区域文化与区域经

济”交叉学科,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6.瞄准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我校学科建设的新突破。高校从单纯进行教学到19世纪中叶德国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再现在的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作为济宁市惟一市属本科

—101—

院校,学科建设一定要突出地方性、应用性特征,我们要瞄准济宁经济建设主战场,要与地方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寻找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主动出击,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在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学科基地。为此,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有关学科骨干教师经常深入基层,与企业一道展开科技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学校学科建设新突破。我们只有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才能进一步激活学校的科研工作,才能使我校学科建设水平更上一层楼,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才能实现双赢。

(二)专业建设策略1.改造传统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是本科教学的基础工作,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的影响,我校的专业内涵建设并没有得到有

效提升,

主要表现在相同专业,本科、专科课程设置几乎一样,本科、专科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基本雷同,没有明确要求各门课程本科、专科学生分别具体掌握到何种程度,区别仅体

现在学制和课程的学时安排上,

造成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特色不强。为此,改造传统专业,提升

专业建设水平是我校“转型期”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我们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下大力气改造传统专业的力度,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实现传统专业新的发展,尽快完成学校由专科向本科实质性的转型。

2.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目标,科学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专业是依据一定的社会分工划分的,专业设置自然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可知,我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不是致力于高深知识的研究和传播,

而是为地方服务,以培养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设置专业,特别是新上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什么人才,我们就应论证设置相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应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十二五“期间,我们应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积极设置

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102—

型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类高

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例如:济宁市“十二五”期间将转变经济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确定的发展重点产业是,(1)新能源(光伏产业、LED产业、光热产业、清洁

煤利用产业等)、(2)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纺织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

(3)新医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4)新信息(电子信息制造业、

软件业等)、(5)节能环保(节能装备、环保装备)。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研究对策,结合学校实际,增设部分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专业。

3.加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要求,是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的需要。我校应把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专业建设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集中人才、物力、财力建设若干个校、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建设与发展,

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4.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等重大问题。目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单一,已明显不能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把握“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原则,尤其是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对专业内涵进行调整与改造。要打破学科壁垒,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的实验试点,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深化专业设置、学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分

制;探索跨专业、

跨系的选课制;建立健全第二学士学位、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我校人才

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格局。

5.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个性发展的具有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要实行整体优化,合理处理好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

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博士学位论文.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

2007.5.7

[2]J].高等教育研究.2000,(5).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

16-20

[3].上海.上海教育出版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3卷)[Z]

1991.26.社,

[4].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194.夏征农.辞海[Z][5]J].高等教育研究.1992,(1).79-83.周川.专业散论[[6]潘懋元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128

[7].高等教育研究.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2002,(3).67-71

[8]潘懋元.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

(2).33-38教育研究.2009,

[9]罗家英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以济宁

.济宁学院学报2009,(5).101-学院办学定位为例[J]106

四、结束语

学科与专业是支撑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它们既相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两个基本要素,互独立,又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为一体。学科

建设代表学校办学水平,专业建设则反映人才培养质量,两者分别体现学校的科学研究职能和教育职能,并共同为培养人才提供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内涵,扎实做好这项工作,实现我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李传银)

Reflectionsonthe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

oftheSubjectsandtheMajors

———TaketheConstructionoftheSubjectsandtheMajors

inJininguniversityasacasestudy

WANGLuke

(JiningUniversity,Qufu273155,China)

Abstract:Thesubjectandthemajorhavethesimilarmeaning,butinfacttheyhaveadifferentconceptforeachone.Theybelongtodifferentfield.Themajorisbasedonthesubject,whichisreverselyexpressedbythemajor.Thesubjectsshowtheresearchfunctionoftheuniversity,themajorindicatingeducationalfunc-tion.Theconstructionofthesubjectputsmoreemphasisonthescientificresearchwiththeestablishmentoftheknowledgesystemasitskeypartwhilethemajorpaysmoreattentiontoteaching,whichstressescurriculumsystem.Thetwoaspectsareindependentrespectivelyandmeanwhilehavecloseconnections.ThepapertakesJiningUniversityasacasestudy,puttingforwardthebasicstrategyoftheconstructionofthesubjectsandma-jorsintheuniversity.

Keywords:subject;major;subjectconstruction;majorconstruction

—103—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济宁学院专业介绍 济宁学院专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