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第一篇 2017泥石流
《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模拟试卷(三)》
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仿真模拟(三)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年6月上旬左右我国华北地区开始进入紧张的粮食作物收获季节,“龙口夺粮”反映了其忙碌的景象,此后还要抓紧时间再种玉米。据此完成1~3题。
1.“龙口夺粮”的原因是( )
A.在锋面雨带来临之前抢收粮食 B.避免黄河水暴涨淹没农田
C.避免台风造成损失 D.以防龙卷风灾害
2.据材料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的夏收粮食作物及其熟制是( )
A.春小麦、一年一熟 B.冬小麦、一年两熟
C.棉花、一年两熟 D.冬小麦、一年三熟
3.此时,南非高原的景象是( )
A.水草茂盛,一片繁荣 B.进入雨季,森林葱绿
C.草木枯黄,动物向北迁徙 D.寒冷干燥,河流封冻
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4~6小题。
4.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 幅的( )
A.中西部 B.西北部 C.东北部 D.中东部
5.等温线总体走向由左图到右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 环流 C.海陆分布 D.植被差异
6.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午后多阵雨
B.甲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大于乙图所示月份
C.乙图所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D.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常遭台风袭击
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8.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 B.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C.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D.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
下图为M地某日太阳高度随地方时刻的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M地太阳高度最大时是北京时间0点,M地位于( )
A.大洋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0.关于M地西南部沿海附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赤道暖流经过 ②盐度较东侧沿海海域盐度偏高 ③沿岸荒漠广布 ④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3年7月26日,甘肃天水
连续4次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导致7
人遇难,15人失踪。下图为“泥石
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和“等高
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
题。2017泥石流
11.该地区泥石流( )
A.由山体碎屑物质在暴雨作用
下快速流动导致
B.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C.右图中泥石流的流向是①
D.有人位于右图中的O点,最合理的逃生路线是③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河南省地图,回答
下列问题。(24分)
(1)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
下,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
(8分)
(2)A图为河南省西北部2017泥石流
云台山红石峡景区的景观图
(岩石主要为浅海相红色砂
岩),简述该景观的主要形成过
程。(6分)
材料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903.1万,建成区人口约400万。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
(3)依据图像和材料,说明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1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图中甲岛是太平洋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S市是该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万(全岛约70万)。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蔗糖70%以上远销欧洲。2008年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
2010年,我国
需要进口177万吨
食糖,预计将逐年增
加。近年来,我国部
分企业计划和甲岛
所在国政府合作,在
甲岛投资甘蔗种植。
(1)说出甲岛
5~10月降水量空
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6
分)
(2)简析甲岛无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的主要原因。(10分)
请考生在第14、15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旅游地理】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河西走廊被海内外旅游者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下图为“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区空间分布图”及“月牙泉自然景观图”。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为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 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1)评价河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6分)
(2)分析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4分)
15.【环境保护】(10分)
材料一 中科院调查发现,1951年至2009年,青藏高原冰川退缩速度达到每年7.8米,并表现出近期加速后退态势。
材料二 读表“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每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气候变率”
材料三 去青藏高原进行湖泊考察的中科院研究人员很是纠结,“2002年之前大部分湖泊还在萎缩,然而,自2003年起,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湖水快速扩张,很突然。”考察队首先在藏南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根据材料说出使青藏地区大部分湖泊水位快速上涨的主要水源,并分析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201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仿真模拟(三)
参考答案:
【解析】1. A 2.B 3.C 第1题,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该地区受夏季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多,在此之前抢收小麦是为了避免因降水过多而减产或影响粮食的品质。第2题,从温度带来看,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熟制应为一年两熟,夏收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第 3题,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 河流无结冰期。6月份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此时为旱季,草木枯黄,动物向北迁徙。
【解析】4.B 5.B 6.C第4题,对照选项中的四个位置,结合图中的等值线数值判断,西北部最冷月气温低于-8℃,最热月气温在20℃~24℃之间,温差约28℃~40℃之间。同理分析中西部温差低于28℃,东北部温差约在28℃左右,中东部温差20℃~28℃,所以最大差值出现在西北部。第5题,甲图和乙图是同一区域,海陆位置不变,C错。太阳辐射的变化主要是随纬度变化,A错。两图受到的季风影响不同,所以是大气环流因素,B对。植被对环境有指示、调节作用,不是主导因素,D错。第6题,甲图所示月份是最冷月,冬季降水少,此季节该地午后一般不会有阵雨,A错。气温日较差主要是受天气的影响,所以甲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不一定大于乙图所示月份,B错。乙图所示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热月份是7月份,该地是伏旱天气,多晴天,C对。甲图所示月份是冬季,该地不会遭台风袭击,D错。
【解析】7.B 8.B 第7题,由题目可知,甲图所示日期,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日期应为12月22日。同时,乙图所示日期,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日期应为6月22日。两图所示日期,相隔时间为6个月。第8题,①地位于90°E,66°34′N,③地位于90°E,66°34′S。若两地同时日出,则两地昼长相等,应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同为23°26′。
【解析】9.C 10.B 第9题,由图可知,M地昼长为12小时,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可以得出该地位于赤道。且由M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0点可知,M地的经度为60°W。结合该地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得出该地位于南美洲。第10题,M地西南部沿海有秘鲁寒流。在秘鲁寒流的作用下,该海域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沿岸陆地沙漠广布。而M地东侧沿海有巴西暖流,盐度相对偏高,②错误。
【解析】 A 泥石 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 流。它的发生有三个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例如特大暴雨)则是泥石流暴发的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所以B错误。其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运动,流向应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C错误。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应和等高线垂直往高处逃生,D错误。
12、【答案】(1)山地、丘陵地区城市数量少,密度小,铁路稀疏;平原地区城市数量多,密度大,铁路密集。
(2)在浅海环境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地壳运动抬升,流水侵蚀形成该景观。
(3)临近铝矿等矿产资源,原料丰富;靠近煤矿,能源充足;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城市人口众多, 劳动力充足;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基础好,食品工业原料充足。(答出5点即可)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地形对城市和交通区位的影响,从图中可以
第二篇 2017泥石流
《【人教版】2016-2017地理选修六: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ppt课件》
第三篇 2017泥石流
《泥石流逃生路线》
1.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两题。
(1)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 D地
(2)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地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四篇 2017泥石流
《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地质灾害练习》
【2016·全国乙卷】【2016·新课标1】1.[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6 2016年4月14日和4月16日,日本熊本县发生里氏6.2 级和7.0级地震结合图10.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熊本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说出日本多发地震的原因 (4分)
(2) 地震期间的最大地震烈度达到日本规定的最大地震烈度等级,地震造成多条重要交通线中断,熊本县有人口177万,而整个地震过程中仅有1300多人受伤、48人遇难。概括熊本县地震的灾情特征,并说出降低地震伤亡人数的措施 (6分)
8地质灾害是西藏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是西藏滑坡和泥石流日数统计图。
说明西藏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10. 在我国黄土分布区,尤其是河谷及黄土丘陵区的高陡斜坡地带,会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图12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甲村附近地质
剖面示意图。
指出甲村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并简析其形成2017泥石流
原因。
11.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西到西藏首府拉萨,
可分为三大路段:成康铁路(成都~康定)、康林
铁路(康定一林芝)、拉林铁路(拉萨~林芝)。全长1 629千米,2014年开工建设,预计2032年全线通车运行,届时从成都到拉萨的列车最少只需十余个小时。
问题:分析川藏铁路建设与其沿线地区地质灾害的关系以及铁路建设过程中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10分)
17.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
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
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8.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
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
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
原因。
22.为减少地质灾害对道路交通的破坏,日
本许多地方建设了道路防护体系。图11为日本某地
建设的阶梯状防护墙。
指出该防护墙的功能,并分析日本大量建设该类防护
墙的自然原因。
25图12 示意四川盆地西部某地的地形剖面。2014 年7 月2 日,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 该地发生严重滑坡,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分析此次滑坡发生的原因。
27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6·全国乙卷】【2016·新课标1】1.[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2017泥石流
1.(10分)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6 2016年4月14日和4月16日,日本熊本县发生里氏6.2 级和7.0级地震结合图10.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熊本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说出日本多发地震的原因 (4分)
6.(1)地质构造:断层(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线)(1分)
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层活跃。(3分)
(2) 地震期间的最大地震烈度达到日本规定的最大地震烈度等级,地震造成多条重要交通线中断,熊本县有人口177万,而整个地震过程中仅有1300多人受伤、48人遇难。概括熊本县地震的灾情特征,并说出降低地震伤亡人数的措施 (6分)
(2)特征:经济(财产)损失大,伤亡人数较小。(2分)
措施:加强防震的教育和演练,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多使用木(轻型)结构的房屋,健全救援的应急机制(法制),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答出4项得4分,合理可酌情给分) 8地质灾害是西藏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是西藏滑坡和泥石流日数统计图。
说明西藏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8.空间分布特点:西藏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的林芝、昌都地区及雅鲁藏布江一线(2分)
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夏季(每年的6—8月),7月发生日数最多(2分)
原因:西藏东部和雅鲁藏布江附近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东部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位于亚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线附近,构造活动剧烈,地表物质破碎。(6分)
10. 在我国黄土分布区,尤其是河谷及黄土丘陵区的高陡斜坡地带,会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图12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甲村附近地质
剖面示意图。
指出甲村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并简析其形成
原因。
10崩塌(滑坡2分)黄土土质疏松,多裂缝;降
水集中,多暴雨;长期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村落建
设取走坡脚黄土,坡度加大。(8分)
11.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西到西藏首府拉萨,
可分为三大路段:成康铁路(成都~康定)、康林
铁路(康定一林芝)、拉林铁路(拉萨~林芝)。全
长1 629千米,2014年开工建设,预计2032年全线通车运行,届时从成都到拉萨的列车最少只需十余个小时。
问题:分析川藏铁路建设与其沿线地区地质灾害的关系以及铁路建设过程中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10分)
11关系:①沿线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质构造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提高了铁路建设的技术要求,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2分)②同时铁路工程建设破坏地表,处理不当会引发和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
措施:①对沿线地形、地质、植被等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完善铁路工程设计,减少地质灾害;②尽量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做好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③做好铁路沿线的护坡工作;④建立完善的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检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机制,(答对三点计6分)。
17.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
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
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7.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
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
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
泥石流。
18.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
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
原因。
18.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
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期中6月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