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中考语文教学反思录》
中考语文教学反思录
撰写:张信 整理:董秀梅
经历了一场中考总复习,再反思三年来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1、从七年级开始就让学生阅读《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要求学生做一篇读书笔记,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或片断进行欣赏,把感悟写下来。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中考复习时,老师只是启发和点拨即可。
2、平时注意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抄写作业,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段落或文章。这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背诵虽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却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3、课堂教学中落实大语文观,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平时教学可以放开手脚,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是拘限于教材,可以大胆旁征博引,介绍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故事、名人轶事、成语故事等内容,并关注其他的相关学科,以此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4、课堂教学当注重有效地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使教学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并落实到了笔端。
5、重视点滴的作文训练。平时教学中,当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时刻用眼用心体会生活,及时用笔记录生活,以此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提高观察感悟能力,并为写作积累鲆活真实的素材。让学生写日记或写随笔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二)强化落实
对于中考复习来说,各项复习内容一定要落到实处,做到扎实有效。此时各科都进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知识庞杂。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主要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
1. 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
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
(1)分块切割 ,化整为零。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
(2)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 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
(3)反复默写,反复纠错。
(三)重视作文训练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 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写作不是个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
4.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总之,语文复习最重要的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应试教学。
虽然九年级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学习,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篇二:《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廖红书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极其重要,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作为三大主课之一,语文学习自然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面临中考的学生提高成绩的需要。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常常不尽如人意,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主观与客观原因实在太多,在此略谈几点。
一、语文复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
语文复习内容浩繁。当然整个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师生合作探究,但复习时间短,学生基础差。,许多学生生字词注音都不会,更不要说释义了,还有做阅读理解时总依赖答案,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没有答案就不能下笔的地步了,看来以前的学习陋习实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记忆时总喜欢死记硬背,对以前学过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记得了。如此现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复习给人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作用不太大。看来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多教学生学习方法,每个单元不同课文应该有所侧重,在上一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点时间,我想不会错的。另外还要在反复记忆、反复训练、反复教解题技巧和方法上做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节课少做一点事,也必须要让学生所学知识落到实处。
二、教师备课只是大致设想,没有考虑周全。
一节课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师是否作好充分的准备都有很大的关系。复习课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首先教材自己是否熟悉,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典型,重点是否把握,解题方法是否教或帮学生归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都参与且完成学习任务了,这些都需要考虑。不然的话,很多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我发现复习课时,教会或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很重要。学生在复习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诵的课文就一背一节课,根 1
本不考虑其他的事,结果是许多很重要的事没完成,而那篇课文也没有记住,做了很多无用功。再则学生在复习时根本不喜欢动脑筋,更谈不上归纳学习了,在读书时从不拿笔,只动嘴不动手不动脑,致使复习方法呆板,效率极其低下。
从以上的现象来看,教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帮忙学生把许多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用试卷印出来发给学生记忆,还有就是帮忙学生把需要归纳的知识要点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归纳。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如果考虑不周全,学生的复习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
作文训练都是自己的一套做法。作文内容、时间、批改等都没有交流统一,布置几个作文题目随便让学生写写。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其实在作文上,应该根据中考作文要求,认真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在主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上,还有不同体裁,特别是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上应该加大训练量。再就是教几种公式作文、背几个典型作文材料、记几句优美句子,能让学生在作文时用到一点点也可能让作文增色一点。
作文教学时特别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标点应规范;作文前期训练时给学生把作文体裁限定死,防止学生一开始就写成了“四不象”的文章。批改和评讲作文必须及时。
本学期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感觉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够理想。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2
篇三:《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
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第7页、自修总结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篇四:《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雁门关学区殿上中学
谢斐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个收获的季节注定会让人心情愉悦,但也向人们预示着春夏的逝去。在完成了上一届初三教学的任务后,我再一次接受了初三语文教学任务,并接手了班主任工作。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人们的思绪便会插上时间的翅膀飞翔······
初三的教学是一件苦累与成就感相伴的多味历程,它既能给予你心酸,让你在教学中倍感压力,整天忙碌。另一方面,又让你有成就感:看到学生拿到通知书时,你又会感到满足与欣慰,这就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感受。
作为特岗教学新手的我,在经历了一届毕业班之后,感受颇多。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块砖、一锹泥、一片瓦……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
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也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中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我想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经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初三的教学颇具功利性,说到底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因此,有好多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就“浅尝则止”了,所以,就造成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薄弱。而教学的侧重点则偏向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中考语文试题分为三大版块,即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作文。这三大版块在初三语文教学上侧重点各有不同——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浓重启发性味道;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在查漏补缺及得分方法的总结性指导上;作文训练将向语言更优美,感情更浓厚的高深方向发展,考查的是语文的综
合能力。
在初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年,上半学期主要是讲授新课。因为我是第一次带初三,而且是人教版的教材,所以对这两册书的知识与知识结构还不算很了解,在课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掌握教材和了解中考考点及动向,尤其在周末休息时间,我几乎跑遍了县城的各个书店,去找寻相关教学教研参考书和各地近年的中考试题,一有时间就学习、研究,并坚持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在教学、教研中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互补有无,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第二学期中,我把手头上所有的中考题全部做了一遍。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安排学生做题及上课的讲题过程中就有所侧重。另外在我们初三全天老师们的共同协作下,大家把复习资料精选整合,让学生反复练习。在每天的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做过的题进行类型归纳,在归纳中试着出题,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在基础知识部分,我注重平时的积累,采用反复考查法,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在讲过之后就反复练习,让知识点在学生脑中扎根。在文言文部分,主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积累、应用,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课外文言文中考查的字词意思,大部分都在课本中出现过,所以,我很
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致,讲课时不仅通大意而且通词素,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还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在现代文阅读中,我把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上,比如告诉学生议论文、说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大胆的往人身上靠,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尽量地往抒情上靠;写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议论和抒情答题就简单化了,写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问题不笼统回答而用条理分割的办法慢慢回答,看分答题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赢取得分机会。在作文训练中,我采用分类专讲的方法,给学生按照近年的中考作文题类型进行专讲专练,并适当背诵一些精彩片段,让学生的肚子里有东西、有话说。
细细想来,前一年的工作有点拼命的感觉,但在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之前所有的苦和累都被笑容冲淡了!初三,我作为特岗教师经历过了、感受过了,并且没有让学校失望。可是我不否认作为新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我,会进步;我们,会进步!重要的是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把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挑剔目光的赞许、同仁敬佩目光的羡慕,领导钦佩目光的认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篇五:《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及整改措施》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及整改措施
从三次考试我们得出初三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五大问题: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以下措施:
(1)为解决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的问题,我们在学期初提出"二三四原则",既每周做两页读书笔记,每天读三篇文章,每周写斯则日记。同时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解决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这一问题。我们除课堂加强外,还开设了《每周精炼》课题,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4)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不作系统、集中的教学,而是采用随文学习的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5)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同时教师可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三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并进行两周一查。(2)进行背诵人人过关活动。(3)作业跟踪、资料普查活动(4)利用课外时间谈心,达成共识。(5)印发与中考有关的资料进行补充,让学生提前走进中考。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我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自身的努力,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定将更上一层楼。
篇六:《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梁园中学 李家训{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今年我带九年级语文,我的观点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时间不等人,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
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九年级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最后,要让同学们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015年1月28日
篇七:《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
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李永菊
2009年12月
篇八:《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我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过程中,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细细分析,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难以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太差,在课堂上,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积极思考问题;还有一些同学,能积极思考问题,对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表达出来的意思往往词不达意。在作文中也如此,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作文,结果写出的作文有的语句不通,有的不够生动形象。可见,学生的词汇量太小,课外阅读训练明显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多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好句,以提高词汇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训练,最终提高表达能力。
2、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时连主旨也把握不好。古文阅读就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思都不了解,无法对句子进行正确的翻译,根本不了解古文写的内容,答题自然是一塌糊涂了。
(二)教师方面
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有些问题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不了,作为教师要适当讲解,问题设计要浅显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便宜学生理解。
二. 改进措施:
1、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 ,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