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今年的中考增加了议论文知识的考查,所以,今天由老师带领咱们同学一起复习一下有关议论文的阅读知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
二.中考考查方向
师: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 《新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生齐读)
屏幕(显示):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 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学生齐读一遍。
师:其中“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 生(齐答) :论点。 【板书】 师: “材料”就是—— 生(齐答) :论据, 【板书】
师: “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是 生(齐答) :论证。 【板书】 师: 我们就称这三点就是议论文的—— 生(齐答) :三要素。 三、知识梳理 文体回顾:(屏幕)
师:梳理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底气,那么,我们现在做考题是不是就能百战不殆了?不是,那还需要我们知彼! 四、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师:在中考中,议论文阅读怎么考, 老师课前统观了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题型,归纳了以下几点,大家齐读一遍:
(屏显) 1.明确中心论点; 2.分析补充论据; 3.分析论证方法; 4.理清论证思
路; 5.品味语言特点。 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
师:怎样阅读议论文,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那这节课我们先探讨前三种类型 (屏显)
题型一: 把握中心论点
题型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并补充论据 题型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五、探讨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1、如衡阳市2007年中考题第16题:胡适先生在做北大教授和校长时,对青年人很关心,在演讲过程中,胡适先生反复强调并关心学生的中心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不要抛弃学问
师:指名回答 怎么找到的呢?
师:那么,如何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论点呢? 技巧点拨:
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 ,有些文章还可能在中间,比如《怀疑与学问》; 温馨提示: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
的句子
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短语,不能是修辞
格式:“什么”是“什么”/应该+动词短语 /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样 师:北京中考实例:【09年】《俯而学与仰而思》(不是完整的句子、没有明确的
判断)
[10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不是陈述句、没有明确的判断): 考考你:(屏显)
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2、再如衡阳市2008年中考《不完满才是人生》第12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答题技巧:1、注意语言提示,有的议论文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
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所以我说”等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了证明论点服务的,我们借助有代表性的论据来推断论点,也是可行的方法
总结归纳:(屏显)论点题 一看标题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
看提示 六看论据
(二)【中考热点论据题】屏幕显示:分析论据的作用并补充论据 1、论据作用题
链接中考:【热点题二(论据题)] 衡阳市2008年中考《不完满才是人生》第13题:在第2自然段中引用苏东坡的词、方岳的诗有什么作 用?(2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答题技巧: 1、分析论据本身所隐含的信息。
2、区分清楚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判断论据所证明的观点(联系上下文)。 3、注意体会两种论据 在文章中使用的基本作用:事实论据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权威性等; 2、论据补充题
【链接中考】:又如2008年成都中考《善待挫折》第15题: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善待挫折,请你针对这一个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2 分 ) 师:文中举了什么事例? 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师:谁 遭遇什么挫折,如何对待挫折,结果怎样 生:回答
答题技巧:1、仿照文中已有的事实论据进行补充。
2、分析论据要紧扣中心论点,可以从正 面或反面下手
师:举越王勾践例子
总结归纳:论据题 分清( 事实 )和(道理 ),判断证明的( 观点 ),体会论据的( 作用 ),补写论据靠( 仿照 )。 (三)【中考热点论证方法及作用】屏幕显示
1、[热点题三(论证题)] 2008年湖南衡阳中考题《不完满才是人生》:选文2、3
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
答题技巧:根据四种基本论证方法的概念, 仔细分析文章语句得出论证方法。(要
全面把握文章)
2、【链接中考】[热点题三(论证题)] 又如2008年四川成都中考第12题:第③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学生回答:
师总结答题技巧:1、明确论证的过程,即运用什么论据证明什么观点。(注意区分论据证明的是中心论点、分论点或是本段的小论点。)
2、明确常用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的特殊作用(举例论证能使道理具体可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能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权威性;比喻论证能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对比论证能让观点更鲜明,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师总结:分析要点,订正答案(屏显) 师总结: 分析论证方法的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师:总结归纳议论文答题技巧:根据( 概念)判断方法,根据(格式)解答作用。 牛刀小试:
师总结:子曰:“温故而知新。”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温馨提示: 论点前有提示语,论点论据分明确。 论证方法要写明,防止混淆和空缺。 论证方法作用多,记注模式准没错。 判断方法找观点,表达效果要全面。 补充论据要注意,点明观点重联系。 提出见解要鲜明,作者观点应在先。 掌握答题技巧易,贵在运用与分析。 六、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为《打造心灵的韧度》自编问题,并做出解答。 板书:论点
论据 论证
相关材料1:
不要抛弃学问 胡适(2007年湖南衡阳中考题)
①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②这一句话是: 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
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
⑥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更是铸器的工具。 抛弃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链接中考:[热点题一(论点题)]如衡阳市2007年中考题第16题:胡适先生在做北大教授和校长时,对青年人很关心,在演讲过程中,胡适先生反复强调并关心学生的中心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材料2: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2008年湖南衡阳中考题)
①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
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 龙御上宾 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 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 龙御上宾 呜呼哀哉了。
④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2、在第2自然段中引用苏东坡的词、方岳的诗有什么作用?(2分)
材料3: 善待挫折 (2008年四川成都中考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
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有删改 ) 第15题: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善待挫折,请你针对这一个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2 分 )
选文2、3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
第12题: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篇二】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常见题目是:A、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B、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C、本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怎样?
D、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E、对论点的评述。(这是开放性试题)
1)、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
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他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a、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
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b、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论点的特征: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3)、在什么地方寻找文章的论点?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
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明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即论点可以安排
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
的习惯做法。但是,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还应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
4)、论点的呈现方式:
明确表述式:在文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有四种常见提出方式:有的文
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是作者自己的话、有时引用名言
表明);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
归纳、概括式:文中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
取出文章的论点。5)、如何归纳提取文章的论点: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观察论据,
根据论据与论点之间所具有的支持与被支持的逻辑关系,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
2、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A、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
B、这个论据(材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阐明什么道理、目的)?分析论据能不能
为证明论点服务。
C、围绕论点补充论据。(这是开放性试题)
1)、哪些可作为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当文章只有中心论点时是直接支撑论证中心论
点,当文章有分论点时则可能直接支撑证明中心论点,但更多是在证明分论点后与分论点一起间接支
撑证明中心论点。
第一、 事实论据要确切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
第二、 论据要与论点一致。
第三、 事例论据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第四、 举例论证必须把事例的意义内涵与论点结合起来分析论述。
3)、论据间的关系:几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
的大小。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
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A、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B、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a、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
b名言警句影响力大,格言谚语公理为大家公认,道理不言自明。
3)、比喻论证
4)、对比论证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三、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引论: 常见题目:引论部分有什么作用?
1)、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2、本论: 常见题目: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3、结论:总结、号召、勉励、警示等。
四、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
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3、词语的感情色彩;
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⑴标题揭示; ⑵开头提出;⑶ 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⑷结尾归纳 ;⑸ 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
自己归纳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
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
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
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
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有代表性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
史实等_
②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
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
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
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
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
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1、本文的论点是:
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论据①:
论据②:
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③对比论证 因为对比鲜明,所以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④比喻论证 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指出下面各句的论证方法
1、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2、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3、如果周围是冷风冷雨,或许我们真的永远对地倒在那里,再也爬不起来,但倘若这时耳畔传来一
句“你能行”,即使这声音非常细微,我们也会知道怎么去面对失败。
4、鼓励不是鲜花,也不是太阳,但它却可以是一滴甘露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试题:
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很朴
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要素。
②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
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拔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
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
③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绝非只是高人雅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
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学会辨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
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也会为你着想。常言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得就是这个理儿。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
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
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
己。”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高尚之人的高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就是在动物界也是如
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
别人着想则是人类历经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
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
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第②段的中心句是 。围绕中心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3.作者用盲人的故事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请写出一句与“助人”有关的名言警句。
课堂速测:
学 会 微 笑
张保振
(l) 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2)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
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3)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
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这种旗帜,犹如君子之交,虽形淡如水,却道直如弦,心心相印。微笑是可亲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论语·宪问》曾言:“乐然后笑。”可见,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生。微笑是可敬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程颐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其《外书》卷二中曾言:“乐取于人以为善。”可见,为善使人乐,好善乐天下。微笑是可贺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再造。早在1900
年,法国学者柏格森在其出版的《笑之研究》中就认为:笑是对不合和谐、不合生命、不合社会的惰性、刻板、造作等现象的一种智力反应和纠正,具有使人恢复灵活生命、适应社会的功利性。可见,一笑失百忧,生命如逢
春。
(4)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有时虽口不能言、书不能文,却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这种表现,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云:“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5)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就是真心实意。诚还是无所隐伏。诚可生情,情可生笑。虽说“含娇含态情
非一”,但毕竟惟有“披心腹”、心见诚,才可“见情愫”、笑溢出。
(6)只要微笑,成功不远。美国有位企业家在谈到用人的成功经验时说:“宁雇一名满脸微笑的小学毕业的
职员,也不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重要。
(7)学会微笑,以柔克刚。《伊索寓言》中有则显示强大的故事说得分明:大风靠狂怒以显示强大,让地上
的老人把衣服脱掉,结果却适得其反。风越大,老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且恨不得再多穿上几件衣服;太阳则相
反,靠微笑以显示其力量。结果感动得老人不断地增加热量,不断地擦去汗水,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衣服脱下。这
说明,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
(8)民间有一俗语:“莫笑莫开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好产品还不够,还要有
好态度、好服务。只有相逢开口笑,才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从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选自《 人民日报》 2007 年12 月3 日)
15、请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
答:
16、第(7)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7、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可贺的”,请你分别解释“可亲”、“可敬”的原因。( 3 分)
可亲:
可敬:
18、品读第(2 )段,仿照其中一种格式,再提出一个观点井展开论证。(4分)
徽笑是
【篇三】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专题
议论文阅读基本要点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
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五、阅读训练
(一)敬业与乐业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
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
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
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
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
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
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
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
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
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
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
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
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
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
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
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
鸣。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
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
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
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
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二)读书与做人
(1)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
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了。
(2)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3)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人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学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5)读书一方面要读得广,读得博,另一方面要敢于探险,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中国有种说法是“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了许多道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
(6)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鲁迅的小说,你懂得当时旧的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亮了起来。碰到了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还需要用心去发现。
(7)巴金说:读书就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认识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8)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面对年轻的中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要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1.“读书破万卷”的意思是,其原诗的下一句是有神。
2.“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儿”,为什么说读书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呢?” 随便读书简单,选拔有益的,读后对人生有用的都是复杂的。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4.第(6)自然段举鲁迅小说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一个作用是给人动力,给人力量 第(7)自然段举巴金读书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另一个作用是读书有用,可以影响人
5.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6.下面句子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
不可以,个人生活之外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读书得到的,但也有些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体现语言的严密性。
(三)请敬畏规则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转,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汹涌着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转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
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
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选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2.引用诸葛亮《出师表》的话,哈佛校长的做法就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下面对文中词语揣摩,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 ) ..
A. 题目“敬畏”一词表达出对“规则”的一种庄严感、使命感。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做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C. 第⑥段的词语加引号作用相同,都是为了强调提示。
D. 文章最后一句的两个“真正”可以去掉,才能与开头“漠视”一词相照应。
4.下列对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 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B. 第⑦段引述的文字是为了阐明人们能自觉遵守规则是体现人类社会文明的真正进步。
C.第⑨段说“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这与古人说的“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观念是吻合的。
D.哈佛倡导的理念和中国人敬畏的权威是一致的,都是按规章制度办事。
5.有人说,“无知者无畏”。你同意吗?请结合生活实例简析你的理由。 答案略
(四)轻松读经典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
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⑦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
⑧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⑨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⑩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1.通读全文后,回答:为什么读经典,作者的根本理由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2.从读经典的角度说,“真正的阅读”,一方面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另一方面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
3.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学者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学术研究的对象,普通人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闲书来读,其中,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做最好的消遣。
4.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5)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也许”“很可能”这两个词语? 答:因为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不肯定的意思。用上“也许”表示今天的出版物不一定比以前多。用上“很可能”表示今天的人们不一定比以往读得少。语言严谨,留有余地。
(2)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
【篇四】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 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 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
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理清、划分论证结构。
5、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6、揣摩、体会词句含义。
7、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
8、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首先要通览全文,迅速把握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中心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多数出现在文章的前面,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判断时,不可误把论题当作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只有分论点,这就需要综合分论点,使其成为中心论点。还有的议论文不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便要领会论题和的写作意图,从中进行归纳,归纳时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又要注意文字简洁。
把握中心论点之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此时要思考是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的(即提出问题),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述的(即分析问题),又是怎样强调和深化中心论点的(即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辨识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特点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中的概念具有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如对比论证既包括事例的正反对比,又包括道理的正反对比,又如引证和喻证都属于道理论证。
对于议论文语言的解析和品味题的解答,一般方法是:
1、解析词句的含义时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不论是解词义还是析句义,都要理解揣摩它的表达作用。
2、议论文的语言非常讲究准确、严密的措词,很有逻辑性和分寸感。解
答这类题时,要抓住词义的范围和轻重、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来分析,看它保存跟删去后对表达有什么影响。议论文的句式特点的解析跟记叙文一样,要从修辞的角度去思考。
议论文的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作用,题目设计中往往要求学生阅读后谈感受、启示等。应当说,这类题很灵活、自由,具有开放性,解答时要注意紧扣观点,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解读驳论文,主要把握驳斥了什么反面论点,批驳的突破口是什么,同时注意树立了什么正面论点。其他考点跟立论文类似。
六、学法技巧
阅读理解切忌急于求成。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读,且熟读。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有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
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的空间。
(二)思,且深思。
只有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站在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的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疱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至于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