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复习教案
《出师表》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 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3、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4、 了解诸葛亮及《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二、重点难点:
1、实词的准确翻译和虚词的用法
2、重点句子的熟练翻译
3、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理解及现实意义。
三、复习时间:
四、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五、复习过程:
(一) 教师明确本课复习重点
(二) 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三) 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四) 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师点拨:
(一)、解题:
1.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2.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二) 学生背诵课文
(三识记重点字词
1、中道崩殂(帝王之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时候 )
3、追先帝之殊遇(追念 )( 特别的知遇,指刘备的信任 )
4、妄自菲薄( 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菲薄,轻视 )
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比喻。义,适宜恰当 )
6 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
7、付有司论其刑赏( 给予,交付 )( 罚 )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彰显、显示 )
9、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
10、性行淑均 ( 淑,善 )( 均,公平、平均 )
11、晓畅军事(明晓、精通 )
12、躬耕于南阳(亲自 )
1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
14、猥自枉屈( 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
15、寄臣以大事(托付 )
16、夙夜忧叹(早,早晨 )
17、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奸邪的势力)
18、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
19、以彰其咎 (表明)( 过失 )
20、察纳雅言 ( 接收 )( 正确 )
(四)辨别古今词义
例句 古 义 今 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陋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五)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 好处 ) 斟酌损益( 增加 )
遗:以光先帝遗德 (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
效:恐托付不效 ( 奏效 )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实现) 道:中道崩殂(途 ) 得道多助( 施行仁政 )咨诹善道( 方法 )
鄙: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 蜀之鄙有二( 边 境 )
顾: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
举:众举宠为督( 推选 ) 孙叔敖举于海( 选拔 )
举大计( 实行 )死则举大名(显示 )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 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 )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
于: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在)
⑵欲报之于陛下( 到 )
⑶试用于昔日( 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
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在 )
⑼还于旧都(到)
(六)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七)理解与问答填空: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临崩托孤 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1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
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
1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八)课文拓展
1、诸葛亮这位着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
2、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着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美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请结合本文所学说一说现实社会的政治官员应该是怎样的。 (同桌课堂讨论)?
·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请结合本文所学议一议现实社会官员应该是怎样的!(同桌课堂讨论)
3、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篇二】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出师表教学设计1
一、复习要点
1、积累作者及“表”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教学媒体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篇杰作。
2. 自主复习:学生快速手捂词义背记书下注释,然后测试学生积累的效果。自己对自己的检查效果给予客观地评价。可以向小组明确任务,让七个小组分别对基础知识中的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注音、重点词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方面进行整理积累。然后小组之间互动展示、交流评价。
二、考点分析及知识梳理
(一)、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重点词语
中道崩殂: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不懈于内:
盖追先帝殊遇: ; 。
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陟罚臧否: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悉以咨之: ;
裨补阙漏: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临崩寄臣以大事:
夙夜忧叹:
, ; ; ; ; ; ; ; ; 。 ;
恐托付不效: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
攘除 奸凶: ;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不效则治臣之罪:
则责……等之慢:
以彰其咎: ;
陛下亦宜自谋:
咨诹善道: ; 。
察纳 雅言: ;
临表涕零: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四)、内容理解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项建议:
(1)“诚宜开张圣听,……认塞忠谏之路也。”(广开言路)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2、作者为什么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①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5、古代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可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来回答;又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来回答;还可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来回答)。
6、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
答:(示例)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完不成先帝遗愿的焦虑,百感交集的“涕零”。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答: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9、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力而为做好”回答即可。)
10、结合课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①报先帝,忠陛下。②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
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1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13、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1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5、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五)、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2、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4、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篇三】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出师表复习教案
出师表复习
教学目标:1、复习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复习本文相关的重点字词及成语
3、复习本文的重点句子的翻译
4、复习本文内容理解及拓展
5、完成本文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出师表》历来就是容易在中考中出现的重点篇目,也是难点。官名多、人名多,文言词汇多,古今异义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相对较难,所以在中考临近的时候,有必要进行重点复习。
教学重点: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教学难点:内容理解与拓展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出师表复习、复习目标
二、 复习文学常识
1、 关于“表”
结合课本下注释,请学生回答。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和建议等。
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过的古文的文体:记、说、书、传、铭、
序、对、表
2、 作者简介
三、 复习字词
1、 生字词
崩殂 菲薄 裨补 遗陛下 费祎 陟罚臧否 行阵 猥自枉屈
夙夜 驽钝 咨诹善道 攘除
2、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
二十有一年
3、 一词多义
4、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
攘除奸凶
5、 古今异义
危急存亡之秋
诚宜开张圣听
叹息痛恨 斟酌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先帝知臣谨慎
6、 重点词语
中道崩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行阵和睦
臣本布衣 躬耕南阳
猥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
庶竭驽钝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7、 成语
三顾茅庐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危急存亡
命 计日可待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临危受
四、 复习句子翻译
1、 不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五、 复习文艺理解
1、 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你认为作者提出的三天建议中,那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2、 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是哪两件事情?
3、 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的是?
4、 诸葛亮表明自己身份的句子是哪一句?表明自己志趣的句子是?
5、 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6、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 拓展复习
1、 文章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2、 你了解诸葛亮吗?说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
七、专项练习(多媒体展示)
【篇四】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出师表复习教案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一、文学常识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本文作者 ,他为蜀汉基业尽心尽力,用成语表示即为 (1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陆游称赞《出师表》道: (1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二、解释句中标记的实词: 六、理解与问答填空: 中道崩殂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追先帝之殊遇 1 ..... .
《出师表》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 简拔..以遗.
陛下 悉以.咨之 以光先帝遗.德 性行淑均 咨诹.善道 先帝不以臣卑鄙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然后..
施行 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 寄.臣以大事 夙.夜忧叹 攘除.奸凶 斟酌损益..
有所广益. 以彰.其咎 察纳雅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恐托付不效 讨贼兴复之效 此皆良实.. 三、辨别古今词义 例句 古 义 今 义 扩大 店铺开业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身份低微出身鄙陋 言行恶劣 感动奋发 深刻的谢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眼泪 鼻涕 四、一词多义 之: ⑴危急存亡之秋也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 ⑸悉以咨之 ⑹先帝称之曰能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 于: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⑵欲报之于陛下 ⑶试用于昔日 ⑷躬耕于南阳 ⑸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⑼还于旧都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
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不利的客观条件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1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1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1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15、 表达对后主希望的句子16、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有 主要的一条是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 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18
【篇五】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2.讨论法 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3.探究法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看过《三国演义》吗?同学回答。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千古至文。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刘备托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关于刘禅:
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3.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诵课文,要背得抑扬顿挫、感情丰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2.教师领读课文片断,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强调相关读音,出示小黑板
(1)生字:
殂(cú) 弘(hng) 菲(fěi)薄 攸(yōu) 韦(yí) 谏(jiàn)
猥(wěi) 枉(wǎng) 庶(shù) 弩钝(nú dùn) 攘(rǎng)除 诹(zōu)
(2)通假字:
裨补阙漏(通“缺”,缺点;读作quē)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读作yu)
(3)多音字:
以遗陛下(wi) 遗诏(yí) 妄自菲薄(b) 性行(xíng) 行阵(háng)
塞忠谏之路(s) 长史(zhǎng) 裨补(bì) 臧否(pī)
(4).古今异义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为“下流、无耻”)
感激(感动激发;今义“衷心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涕(眼泪;今为“鼻涕”)
谨慎(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
开张(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布衣(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4.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学生可各抒己见)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思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文意。
小黑板显示: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用原句回答)
(2)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昭平明之理③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④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⑤亲贤臣,远小人;
⑥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
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
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
(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3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
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帏、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3.理清全文思路,指导背诵。
师生一同梳理全文思路,多媒体显示本文词语提纲,内容如下:
(1)形势危急——大臣表现——开张圣听
(2)赏罚严明
第一部分 (3、4)荐贤臣
宫中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 提建议——亲贤远佞(先汉兴隆,后汉倾颓)
第二部分 报先帝,忠陛下
(6)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7)展望雄图——表示伐魏决心,请命出师——表决心
第三部分(8) 用贤臣——兴德之言
叮嘱陛下——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第四部分(9)临表拜别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4.学生大声读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一节课要点
二、精读课文,探究思考,突破难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
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 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
2.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3.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是逸枝衍菖,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关于第一个问题:
表文开篇点明天下形势,“今天下三分”,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三项治国主张。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执法严明、亲贤远佞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因此可以说,从蜀国形势谈起,这样的切入角度无疑是最佳的。
第二问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如下:
诸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一条是从益州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在虎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谓“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而言。
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223~227)来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1)跟吴国通好——223年,刘备病死,诸葛亮开始执政,派邓芝去吴国,劝孙权跟魏绝交.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的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2)加强内政建设——主要是制定“汉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并认真执行,做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平定南方的叛乱——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直到滇池,平定南方的叛乱。分益州、永昌两郡为建宁、云南、兴吉、永昌四郡,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这就是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沪,深入不毛”这件事。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话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关于第二个问题:
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经纬成文,思路开阔。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讨论结果如下:
生1: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表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刘禅听来会觉得舒徐入耳。
生2:以自己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
【篇六】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阙(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驽(nǔ)攘(rǎng)咎(jiù)诹(zōu)祎(yī)咨(zī)颓(tuí)先帝遗德(y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ǒng)行阵和睦(hóng)性
行淑均匀(x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⑵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⑶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⑷“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⑵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⑶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⑸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⑹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⑵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三、第8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
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板书:
出师表
(蜀)诸葛亮
第一部分:晓之以理。
第一层(1):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
第二层(2):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严明”
第三层(3~5):推荐文臣武将,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小”。 第二部分:动之以情
(6)述身世,讲经历。
(7)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
(8)总提期望与要求。
(9)结束语:报先帝、忠陛下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 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复习重点词
四、完成课后练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出师表复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