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那一刻 我长大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600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那一刻 我长大了(一)

那一刻,我长大了

【文题】

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激起你心中的涟漪,让你受到心灵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想哭。那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你长大了!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或“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题解】

文题重在引导学生珍惜审视成长经历,成长岁月,回顾成长之路,特写精彩瞬间,剪辑美好镜头,留下温馨回忆。在内容上考查学生对成长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在结构上考查学生精选材料的能力,或以一颗露珠折射太阳的光辉,或以几朵浪花衬托长河的气势;在表达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常见写作手法的能力;在情感上引领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关注内心体验,学会用理智来调节情感,从而健康生活,茁壮成长。回首过去,正视今天,是为了放眼未来,促使学生站在生命的高度,理性思考人生,“那一刻”的“长大”将加快学生“生命的拔节”,利于学生走稳走好人生之路。

引言中“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与作文试题中的“那一刻”对应,引言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是“我长大”的外因,启发学生关注生活,是文章的引爆点,要抓住“我”的动作、语言和心理进行细腻描写,同时暗示写作中要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引言中“在不经意间”一方面点明了作文要写出“那一刻”的觉醒和顿悟,另一方面暗示可以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引言“激起你心中的涟漪,让你受到心灵的震撼”暗示了作文的出彩点和着力点,即重在写思想、性格的成熟,这是“长大”“生命拔节”的关键;“涟漪”和“震撼”则暗示作文时可以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所感所思。引言中“温暖绵软的感觉”“舌尖甜甜,嘴角翘翘”“略微潮湿的感觉”“一丝酸涩或刺痛”一方面点明要写出“长大”或“生命拔节”的感觉,另一方面含蓄地指出“长大”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金光大道,也有羊肠小道;“长大”有温暖甜蜜,也有寒冷痛苦。因此,行文要有波折。“可能”表示只是列举二三,意在引发思考,要由此想到更多“可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觉。“那一刻”为限制性词语,不能从小写到大,以片段的形式连缀成文,叙述成长历程,必须抓住“那一刻”。

命题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与“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前者直白、浅显、平实,后者含蓄、深刻、诗意;前者只需叙述一件事,后者可以叙述多件事;前者只能记叙某一时刻的成长片段,后者可以叙述一段时间的成长历程。

写作要求规定写记叙文,因此不能写成其他文体或者文体特征不明。“贴近生活”则要求不能胡编乱造,而要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真实;“关注内心”则要表达真情实感,而非虚情假意;“言之有物”则要写出具体事情,不能空洞地议论、抒情,要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要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叙成长之事,抒拔节之情,悟长大之意。

【佳作展示一】

那一刻,我长大了

荆州一考生

烈日当空,炙烤着大地,风也是热的,天地间仿佛变成了蒸笼,又闷又热。

我坐在田边,使劲地摇着草帽,无可奈何地望着无边无际的棉花田。

奶奶背着篓子,摘棉花枝上裂开嘴、吐出絮的棉桃。她的双手一刻不停,在枝间上下穿梭,灵巧得像一对蝴蝶。手中有了三个,往身后一抛,划出三条美丽的弧线,棉桃就稳稳地落在了篓子里。

“奶奶!”我喊着跑了过去,看到豆大的汗珠顺着奶奶的脸庞滑落。她应了一声,拿起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汗,笑眯眯地看着我说:“累了吧,先回去,奶奶过会儿走。”

看着她黑黄的皮肤,额头的皱纹,还有那饱经风霜的脸,我不禁感叹:奶奶养育了爸爸、叔叔、姑姑长大成人,现在年近花甲,本可以享清福,仍在太阳下劳作,在田地里流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辈子将生命与泥土融为一体。

她一定渴坏了!“奶奶喝水。” 我望着奶奶还未擦干汗水的脸,把水递给她。

奶奶早已没有了苗条的身材,喝起水来也不秀气,拧开瓶盖,就把水往嘴里灌,仰起头,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看着和我差不多高的棉花枝,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把棉桃摘下,扔进她的大篓子里。

奶奶喝完水,看着我说:“你先回去吧,帮我把棉花从壳里剥出来就行了。”

奶奶就像一把伞,为儿孙遮风挡雨蔽日。奶奶心疼我,我怎能撇下奶奶?我多摘一个,奶奶就少摘一个;我在太阳下多摘一会儿,奶奶就少烤一会儿。我不能让奶奶独自受苦受累!于是我顺手摘了一个笑着说道:“您不认为摘棉桃很有趣吗?”

奶奶说:“傻孩子,回家吹风扇剥棉花,凉快些。”

“我要和您摘完了再回家!”

“太阳毒,晒死人,你受得了?”

“受得了!”

“不怕中暑、晒黑、出痘痘”

看着奶奶担心的样子,我笑嘻嘻地说:“我没那么娇气,怕什么?”

奶奶看着我,放心地笑了。望着奶奶灿烂的笑脸,我也笑了。

太阳高悬,奶奶在左,我在右,如影随形。棉桃笑得合不拢嘴,吐出银花

【点评】

开篇描写环境,酷暑难耐,是“我”坐在田边休息的原因,也是奶奶要我回家的原因,借此还刻画了奶奶辛勤劳动、疼爱孙子的形象,是烘托“那一刻,我长大了”的精彩之笔。文中“我长大”是渐进式的:先为奶奶递水,再学着奶奶摘棉桃,富有层次,合乎逻辑。文中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自然而真实,写出了“我”的感恩之心、孝敬之情和坚强的性格,挖掘出了“长大”的深层含义。结尾照应开头,严谨自然,画中有诗。太阳是背景,棉田是舞台,聚焦“我”和奶奶,特写棉花,“棉桃笑得合不拢嘴,吐出银花”是洋溢诗意之笔,给夏日采棉增添了诗味,写出了奶奶见孙子孝顺乐在心头的喜悦之情,也写出了“我长大了”的自豪之感。

【佳作展示二】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荆州一考生

我心中一直有个梦想:成为旗手,升起五星红旗。

当旗手须优秀,可是我并不优秀。那就挑战自我,让自己变得优秀吧!于是我踏上了追梦之旅。

我性格腼腆,特别怕发言,生怕有人掐了我的舌尖儿。即使老师点我的名,我也总是金口难开。偶尔支支吾吾地说着,脸涨红了,声音也越来越小,一直说到心里去,像茶壶里倒

饺子怎么也倒不出来。唉,俱往矣,道进步,还看今朝。课堂上,昔日沉重的手终于摆脱了束缚,毅然举起,像升起了一面红旗,一下子吸引了老师的目光,那目光充满了惊喜。我暗示自己:抬头挺胸,声高胆大老师点头叫好,同学刮目相看,我像一名占领了高地的旗手,心随飘扬的旗帜飞啊飞

我生来内向,独来独往,但爱思考。遇上难题,我爱钻研,冥思苦想,常能茅塞顿开。有时百思不解,也不开口求人,既不问老师,也不问同学。同学有难题相求,我也拒之千里。因为我知道,现在讲竞争,我帮了你,你就会超过我,那样我岂不落后了?再说我的研究成果,乃专利技术,不能无偿转让,应该有偿使用,至少也要换一个苹果、一块口香糖啊!唉,那是“过去式”了,话进步,还是看“现在式”吧!遇上难题,我和同学合作探讨,你一言,我一语,思想的火花碰撞着,智慧的光芒闪烁着,难题迎刃而解。但有时我们仍不满足,携起友谊的双手你说一种方法,我想一种高招,我们交换着智慧的苹果,咀嚼着快乐的口香糖,我不再是独行的书呆子,也不再是自私的冷面人。我变得古道热肠,活泼开朗。

就像踏着一片五彩祥云,我欣然去拥抱梦想!可是我的希望落空了,没能如愿成为旗手,我的心跌到谷底,仿佛一切努力都白费了。猛然间,我望见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下子想到英烈鲜血染红了旗帜,想到体育健儿奋力拼搏,想到航天英雄遨游九天,想到海军舰艇护航亚丁湾我不能沉沦,要振作,成为旗手应是我永远的追求,追求卓越应是我坚定的信念。 后来,我终于美梦成真,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终于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像旗手一样向前,向前进!

【点评】

文章选材新颖,构思独特,从“我”想当旗手着手写“我”的成长经历,将自己的追求与祖国的荣誉融为一体,境界高远,读来让人心生敬意。文章以“梦想”为线索,明写梦想的产生、追求、实现,暗写挑战自我、完善自身的成长历程,双线交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精选两个方面的事例,对比鲜明,突出“我”的进步,抒写生命的拔节过程,表现了新世纪学生的精神面貌。前一事例注重神态行为的对比,后一事例注重心理思想的对比;前一事例注重工笔描绘,后一事例注重写意抒情,二者同中有异,手法灵活。同时,语言亦雅亦俗,四字词语、对偶句、排比句运用恰到好处,庄重典雅;俗语、歇后语运用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文末“希望落空”,行文一波三折,摇曳生姿。“望五星红旗”而展开联想,使文章内容充实,思想深刻。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结尾点题,简洁有力。

【园区十中“拾贝杯”优秀习作推荐】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初三(2)班 韩思旻

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怕是陪了我好多个年头了。

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上生长着。如今已高的探出了围墙的头。而我呢,也渐渐长大了,

从一个遇到困难就像跑的小矮个长成了无畏困难的大姑娘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那一刻 我长大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