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爱在细微处700(一)
命题作文“爱在细微处”素材运用指导
【仿真试题】
请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这道命题作文的中心语是“爱”。在选材时要围绕“爱”来采撷记忆中那些涂满爱的色彩、闪烁爱的光泽、散发爱的味道的点点滴滴。“在细微处”限定了作文谋篇布局的角度,从“爱”着眼,从“细微处”落笔。把握住了“爱”和“细微处”这两点,构思作文就不会跑偏,不会远离命题的旨意了。
选材的范围,可以写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可以写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可以写朋友对自己的挚爱,可以写生命历程中那些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对自己的友爱,只要有“爱”就不拘一格。也可以选取那些名人轶事带给自己的心灵撞击,他们身上展现于细微之处的爱带给自己怎样的触动,激发自己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索。写作时要注重凸显细微之处,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去展示人的情怀,用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
【推荐素材】
素材一:
中国移动在央视做的广告——《不是离不开手机,是我离不开你》:妈妈:“女儿给我买了个手机。”女儿:“我一年就回家一次,但是电话天天都会打。座机嘛,没人接;手机嘛,比较方便。其实呢,就想知道妈妈在干嘛。”妈妈:“唉,有一次我没带手机啊,她急坏了。”(场景再现)妈妈:“喂……”女儿:“喂,妈。你干嘛不接电话?”妈妈:“我去买了点菜啊。”女儿:“我打了好几次。”妈妈:“哎呀,离开手机就不能活啦?”女儿:“不是离不开手机,是我离不开你。”(画外音:手机接通的,不只是牵挂)
素材点拨:这则广告播出后感动了很多人,它从母、女两人的角度分别阐述,故事很简单,想要传达的信息也很清晰:当我们在外漂泊时,不要忘记,在家中有需要我们惦念的人,需要我们时时牵挂和问候。广告中没有大场面,传情达意全在细微处。就像歌曲唱的“常回家看看”,妈妈的爱是“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的爱是“张罗了一桌好饭”,儿女的爱尽在“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样的素材叙议皆可。 素材二:
一则初中生的日记:我的爸爸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多挣点钱,利用农闲外出打工。我的妈妈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家庭妇女,为了让我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把我送进县城
的中学,她在学校附近租房,一边找点零活一边陪读。在分离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打打电话,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事情。那一天妈妈去市场买菜,等到傍晚回家发现有5个未接电话,是爸爸打的。她急忙拨过去,那边却关机了。那边会有什么事吗?妈妈急坏了。等到很晚他们通上电话,才松了一口气,都没啥事。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可以看成是素材一的拓展。广告中展现的是女儿对母亲的牵挂,而这则日记表现的是夫妻之间的惦念,丈夫忧虑妻子在家没人帮助,妻子担心丈夫在外没人照顾,拳拳爱意全凝聚在打电话这个细小的举动上了。
素材三:
一年冬天,彭丽媛去福建看望习近平,发现南方过冬没有暖气。回到北京,她就一直惦记给丈夫做床棉被,因为“街上卖的尺寸小,近平个儿高,捂不住脚丫”。她特地托母亲用新棉花弹了一床6斤重的大棉絮,又去布店扯了被面被里,自己一针一线缝起了一床新被子。正巧那段时间要外出演出,先去东北,最后才能到福建。于是,她就背上鼓鼓囊囊的大被子上路了,走一路背一路。路上遇到两个旅客,一个说:“这人像彭丽媛。”一个说:“笑话!彭丽媛能背着被子到外地演出吗?不信咱俩打赌!”一路颠簸将新被子送到远在福建宁德的丈夫手中,看他盖上连声说好,彭丽媛才放心了。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名人故事素材。彭丽媛对丈夫习近平的爱,全都体现在那一床被子上面,素材中彭丽媛的语言,以及“去布店扯了被面被里”、“一针一线缝起了一床新被子”、“走一路背一路”等细节,无不生动而感人。作文时选取这样的名人素材非常贴切、鲜活,富有感染力。
素材四:
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也对他有疑忌。有一次,郭子兴把他关了禁闭,不给饭吃。他的妻子马氏探知此事,偷偷地跑进厨房,拿了一块刚刚下锅的热饼,准备送给朱元璋吃,谁知刚出门就撞见了义母,她怕被义母看破,连忙把热饼塞进怀中。她一面向义母请安,一面眼睛瞅着别处,脸上显出很不自然的神情。义母觉得她异常,叫住她寻根问底,后来实在烫痛难忍,她就伏地大哭,说明了原委。等取出饼来一看,胸前都被烫烂了。朱元璋知道后感动落泪,至死不忘。马氏就是后来的大脚马皇后,朱元璋称她为“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跟素材三构成古今双壁,让人感受到两位伟大女性的温柔细腻,那是饱蘸着感情的笔墨,用心书写“爱”的一笔一划,也许不曾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此
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作文时旁征博引,博古通今,除了可以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外,更可使议论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素材演练】
爱在细微处
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中学
李健航
夜幕降临。漫天纷纷扬扬的碎雪遮蔽着视线,街道两边人们的喧哗、耀眼的灯光还是依旧。
我挺了挺身上沉重的背包,长呼出一口气,这么晚了,真想早点到家。风吹得更紧了,像打着呼哨的怪老人,令人不寒而栗。我将手缩进大衣袖口里,不禁想起了母亲,母亲的手总是那么暖和,有时,抱着她的脖子,浓密的披肩长发覆盖着我的双手,我的手会一下子暖起来。
走着走着,我不禁暗笑自己,都多大了,一天不见就想妈妈。无意间瞥了一眼街边的小摊,突然一只红色的发夹跳入了我的眼帘,它像一只红色蝴蝶在雪中飞呀,舞呀,像一团火一样灼热了我的眼睛。这要是戴在母亲的头上,那必定无比好看,想到这里,我急忙回转身子,跑向已经走过很远的小摊将它买了下来。
我将发夹握在手里,加快了步伐,我多想早点给母亲戴上。眼前大片大片的雪花欢快地飞舞着,有的淘气地落在了我的睫毛上,有的顽皮地钻进我的脖子里,在漫天飞舞的雪的海洋中,我看到妈妈就站在不远处。她穿着过膝长的红大衣,在纷飞的雪花中,像一株红梅。她伫立在那里,正翘首朝着学校的方向张望,我的心头一热,不禁加快了脚步。
我奔过去,“妈妈,给你买的。”想马上给她戴在头上。她却一脸淡然地说,“快上车吧,外面太冷。”坐在车里,她将发夹擎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起来,“很懂审美呀,和我的红大衣很配呀!”她赞叹道。明亮的车灯将发夹映得像夏日的晚霞一样红,这时,我发现,妈妈的脸像杜鹃一样一片菲红,不知是冻的,还是映的……“我给你带上吧!”我拿过发夹,轻轻地为她戴起,冻麻的手拂过她长长的发丝。“你手这么凉?”她一脸的惊愕。她紧握我的双手,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
原来,妈妈是这样容易满足。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
黑色的云曾经飘过母亲的眉间
黑色的风也曾吹打着母亲的容颜
多少痛你忍受过
多少苦你饱尝过
多少累也从不说
却又给予我们无尽的执著
正如:
你紧握着我的那双手。
爱在细微处
时间如水东流,谁把流年偷换。露珠在叶尖处的片刻温存,雪花在脖颈上的瞬间清凉,回眸处的眼波流动,一笑间的眉目情深,一切来得如此细微,但爱就是这样,体会得越深才会越明了,它更多时是在暗香中浮动。
爱在空气中吐露芬芳——
周一清晨,一片忙乱,年迈的奶奶也围着我团团转。我穿衣,她帮我整理领子;我吃饭,她帮我吹凉热牛奶;我系右脚的鞋带,她帮我系左脚的鞋带;我戴上帽子,她帮我往下拉一拉;等我站在门口,她又吃力地递给我重重的书包。我转身出门,习惯地将手插兜,手触及一丝柔滑清凉,却是一副医用口罩。马上身后就传来奶奶追上来的叮咛:“这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把口罩戴上。”想起昨天奶奶在自己屋里,云里雾里地叨叨咕咕:“还是医用的好用,一定要买医用的。”原来如此。蓦然,空气透过口罩变得清香了许多,爱的芬芳在空气中四溢。
爱在线脚上舞起旋律——
衣扣调皮,竟在妈妈出差时罢工“外出”。于是,猛张飞玩绣花,平日里粗手粗脚的爸爸,捻起了细针细线。低头舞弄了半晌,手指被扎了两个针眼,然后额头汗涔涔地站在我面前,很是骄傲:“给,缝好了。”我看着缝好的衣扣,忍不住噗嗤一笑。那错乱的针脚,杂乱的线头,衣扣边上还多了很多的褶皱,怎么也捋不平,竟是用针线缝死了。但笑过之后,我看见爱从红色的衣扣里涌动出来,载歌载舞,宣布这是它的领地。是啊,爱的领地。
爱在灯火里氤氲温馨——
初中学习紧张,总有午夜奋战。看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渐熄去,将夜幕还给星光点点,而我还顽强地挑灯苦读。星星小气,埋怨我抢了它的光辉,点起漫天荧光示威。但漫天又如何,在我心里此时最明亮的却是隔壁爸爸点亮的那盏小灯。一灯守一灯,却是心儿守着心儿。每当我熄灯躺下,就能听到爸爸深沉的脚步声在我门口驻足,片刻后离开,然后又听到“啪”的一声,爸爸的小灯放心地熄灭了。静谧中,爱在氤氲,伴我入眠。
一花开,便知盛夏;一叶落,则知劲秋。大千世界,一尘观之;东海之水,一瓯见之。爱也一样,细微之处,自有深爱流淌。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指导教师:李雪‖作文推荐:意林文盟长春少年作家班 吉吉工作室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从平凡中可以折射出绚丽的光彩。作者就是截取了平凡生活中的三个画面来描绘爱的光彩的:清晨上学前,奶奶体贴入微的动作和叮嘱;妈妈出差时,爸爸笨手笨脚缝好的衣扣;午夜用功时,隔壁房间里默默陪伴的小灯。这样的一幕幕场景,在作者平实真切的叙述中,令人深深感受到那份爱的氤氲。
最动人的情感,必定显现在细微之处;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