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换一种眼光看生活600(一)
换一种眼光看生活600(二)
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作者:陶西平(2008-5-23)
A.苹果原理与价值观
美国《时代周刊》调查过两组人,一组有犯罪记录,另一组事业有成。面对同样的问题:“在小时候,母亲做的哪件事情对你一生影响最大?” 有两人讲到同一件事。
有犯罪记录的人说,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其中苹果有大有小,有青有红。弟弟抢着说要大的,遭到母亲批评。其实我也想要大的,但这样说会挨批评,就反着说。结果母亲很高兴,把大苹果奖励给我。那件事给我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说假话。
另外一组有人却说:母亲端来苹果,我想要大的,可母亲说:你们都去除草,谁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苹果?最后,我除草最多得到大的。那件事给我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劳动。
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说讲假话的孩子智商低,但他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教育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过去,我们重视对知识点的把握,而对于加强德育体系中的德育点和德育场的研究不够。往往在有意无意间扭曲了学生价值观。有一些孩子学会了看教师脸色行事,回答问题时看教师,教师微笑就是答对了,瞪眼睛就是答错了。当学生的回答接近教师所期待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就表现得特别高兴。这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
实际上,价值观是我们的一个教育目标,不是一个教育工作。一提到德育就会想到班主任、德育干部,这种想法还是把德育看成工作,没有看成正确目标。看成正确目标,就要增强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让全体教师成为德育的骨干力量。
B.木碗原理与德育观
这是个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吃饭,父母、孩子和爷爷。因为爷爷手指颤抖,经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烦了,就弄来一个小木碗,让老爷爷在旁边小木桌上吃饭。
一天,父母回来看到孩子正拿一块木头刻着什么。他们好奇地问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刻木碗,将来给你们老了用。”孩子的话让父母很震动,晚上又重新把老爷爷请到大桌上吃饭了。
故事中,父母一句话没说,但孩子从他们的行动上学会了父母的价值观。 我们讲教育过程,特别是德育过程,要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形,尤其在现在社会上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必须重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 北京某所小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家长向校领导反映一位教师推孩子,还把桌子推倒了。校领导开始调查时,那位教师马上对班里的孩子说:“你们是不是看到我无意中推倒桌子的?我是不是当时向那位同学道歉了""” 事实面前,这位教师不肯承认错误,还在掩盖。
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有勇气承认自己不懂、不会或者做错了,那么对孩子来说,教师对自身的矫正行为是具有巨大教育震撼力的。
C.钉孔原理与师生观
一个人脾气不好,问父亲怎么改。父亲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院子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过了几天,这个人告诉父亲:“我已经好几天没钉钉子了,这些天都没发脾气。”父亲很高兴,又告诉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那么就去拔掉一颗钉子。”
过了些日子,这个人又来告诉父亲:“我把钉子拔完了,现在坏脾气改掉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说:“你看,虽然钉子被拔掉了,但是钉孔都留在上面。你要记住,你伤害了别人的情感是会在别人的心上留下伤痕的。” 中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约3000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心理健康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我想其中可能就有来自教师的师源性伤害。
我前不久参加过一次聚会,来的都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一个学生问现在某某老师在哪,很想见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二十年前,那位老师发现有人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后,非常气愤,质问是谁写的?在场没人承认,他就认定是我写的,还说别辩解,回去写检查,要不不许上课。我现在只想告诉那位教师,名字真的不是我写的。”
这是个埋藏了二十年的委屈,我们不能轻视啊!现在常说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说着容易,做着难。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情感上不要伤害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师源性的心理伤害。
D.根雕原理与教育观
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然而到了根雕艺术家手里,经雕琢却成了艺术品。这种加工,不仅使树根的艺术价值得到挖掘,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也提高了。
从某个侧面说,教育也像一位根雕艺术家加工一个根雕艺术品的过程。对教育来说,好的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能力上。
以前,我们看一个学校的好坏,大都看它的毕业生情况。其实毕业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结果,它不一定能完全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能力。
优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即具有高水平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眼光。
根雕艺术家拿到树根,会先看它的优点。可我们看待学生时,往往先看学生的缺点。缺点不是不能看,而是要把它看作是发展的起点。
教育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
E.蛙跳原理与动力观
两只青蛙掉到一个坑里,因为坑很深,上面的青蛙们就对它们喊:“别跳了,坑太深了。”
一只青蛙果然没跳,趴在坑底,太阳出来时被晒死了。另一只青蛙却一直跳个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欢,最后一跃出了坑。
青蛙们问它为什么能跳出来?这只青蛙回答:“我误会了。因为我的耳朵有点听不清,以为你们这么多人给我加油呢!”
我想,最能给孩子前进动力的是“形成一个激励机制”。
几个月前,我接待过一位澳大利亚中学的校长。他谈起学校有个残疾学生一直努力学滑雪,在一次有名的比赛中得了冠军。这个学生上台讲自己的体会时说:“我和其他人在比赛中都不只一次地跌倒过,但我的成功在于不是滑得最快,而是爬起来最快。”
一个人总是会有失败的,但关键是要鼓励他(她)能够迅速爬起来。 F.过河原理与主体观
一个学者要过河,当小船来到河中央。学者询问船夫到对岸的距离时,他发现船夫的语言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就很看不起船夫,说:“你这半辈子白活了!”船夫没说话。
船继续往前走,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掉在水里能辨别方向吗?”学者回答不会。船夫说:“我的船就要翻了,你这辈子真是白活了!”
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实践中,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想,如果让那个学者坐在教室里设计游到对岸的方案,我想他能设计出十几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现在提多元智能论,我想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那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
换一种眼光看生活600(三)
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使众多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也有不少的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偏狭,对新课程的学习不够全面深入,在教育学生方面,人云亦云,生搬硬套,缺乏切合实际的个性化的教育策略。
本文试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针对目前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择其一二,逆向思考加以阐述,以期举一反三,帮助教育者拨开迷雾,走出教育误区。
一、师爱也有“毒”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实施“爱的奉献”的时候,却很少考虑它的负面效应。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爱学生都能接受,并不是所有爱的天空都阳光灿烂,教师不恰当的爱同样会让学生的心灵布满阴影,甚至受到灼伤。
严育洪在《“事”说师生关系》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高三学生对全校师生给他的“爱心捐款”极为反感和苦恼,他说:“你们在没有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就把我列为资助对象,并在全校大会上,让我接受……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份爱太苦涩了。我确实需要钱,但我更需要尊重。多年的家境拮据使我养成了刚毅的性格,而你们这份爱的奉献却使我变得脆弱许多……”
我们说,师爱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这种情感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关怀、责任、理解和尊重,而尊重是师爱的基础。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它是一种理性的爱。理性的师爱是有尺度、有原则的,“多则生宠,少则误人;视而不见则无益,无故加之则有害”。
想想我们的学校教育,这种“有毒有害”的爱还少吗?你看: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爱是泛爱,与学生“泾渭分明”的爱是虐爱;“遍洒阳光”的爱是滥爱,“个别呵护”的爱是宠爱;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包办式的爱是溺爱,认为“他已经不小了”放任式的爱是纵爱……
泰戈尔说的好,“真理在它的边缘遇到了美”。是的,作为教育者,应该懂得:师爱有道,师爱有度,师爱也有“毒”。要知道“有所爱,有所不爱”,要明白“爱的哲学在于履冰前行,踏雪无痕”,要善于把爱的这门艺术做到挥洒自如,常用常新。
二、“赏识”亦有害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赏识教育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热捧,周弘老师对他的聋哑孩子周婷婷的成功教育实践,更加放大和抬升了赏识教育的力量。于是,众多教育者奉若“圣经”,亦步亦趋,把赏识教育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周弘老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作为出发点的,在这个领域里,赏识可能比其他任何手段
都更重要;而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赏识则不可滥用,滥用赏识只能是有害无益,后患无穷。
“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一方面,赏识改变的并非学生的现实,只是改变了学生的心理。无限度地表扬和赞赏,会拉大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其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甚至会弱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经不起挫折,听不得批评。另一方面,一味地赏识,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惟我独尊,稍不如意,往往会变得沮丧,愤激,退避,敌对,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再者,滥用赏识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成长的加油站一旦不复存在,他们便会顿觉失落和迷茫,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还有,滥用赏识还会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本来是很正常的批评,赏识的魔咒偏偏让老师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和风细雨”,“轻描淡写”,使批评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警戒力,“认识错误不到位,重犯错误无所谓”,久而久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会发生错位,甚至出轨异化。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无力的”。赏识固然是学生生命的雨露、心灵的阳光,但忽视批评惩戒,一味赏识,只能使学生落入“温柔陷阱”,造成教育缺憾,甚至“捧杀孩子”造成教育灾难。
三、“说谎”必有因
《狼来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放羊的小男孩成了谎言的化身,是大人用来教育孩子最有力的反面教材。
但,善良的大人们,你是否考虑到小男孩为什么一而再地说谎呢?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说谎。或许,他觉得好玩,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孩子是允许犯错的”;或许,他孤单寂寞,内心深处是多么强烈地渴望人多热闹;或许,他感到了山林的恐惧,他想用喊声引起大人们的关注……
然而,小男孩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大人们的同情和原谅了吗?没有,恰恰相反,我们给与他的除了指责就是叱骂,我们忽视了一个孩子正常的交往与心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换一种眼光看生活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