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如何和子女做有效沟通》
如何和子女做有效沟通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研究了两万名青少年,研究发现:能够把日常生活的事情经常向父母倾诉的青少年,较少出现学习成绩欠佳或染上酗酒、结交不良少年等恶习的现象;多数的事实是,孩子满11岁之前,通常什么都跟父母说,父母总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倾诉对象。但是从12岁到成年的那几年里,情况会变得完全相反,他们会先去找朋友倾诉,然后也许是老师或辅导员,最后才轮得上自己父母。同时,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感觉到,他们已经很难跟十几岁的子女进行足够的沟通。通过众多教育专家的研究和为人父母者的实践证明,以下6种方法是帮助父母消除与子女之间隔阂的好办法。
1. 做一个好听众。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
2. 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
3. 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
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
4.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但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5.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很多专家建议,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
6. 不要无所不问。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要不断地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要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引导者: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双手援助的人。而对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并且渐渐地了解他们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二篇:《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东方作文》
如何跟孩子沟通
怎样与孩子沟通话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校学生家长尤为重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与孩子沟通得比较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感到与孩子难以沟通,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甚至厌学,让家长感到十分困惑。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者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谈几方面的个人观点:
一、现状分析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学校学习任务紧张,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机会比较少;在家,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又忙于自己的工作,沟通的机会更少。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症状为情绪波动、自卑、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等。所以经常出现说话不知深浅,打逗不知轻重,情绪一旦爆发就不管后果如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在宽松、平和、愉悦的氛围中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及时化解心中的积怨和不快乐的成分。然而,我们有许多家长不能或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出现了“大孩子和小孩子玩儿不到一块儿的现象”,过早地形成了代沟。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想与自己的孩子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初中学生一般存在以下三个比较极端的心理倾向:
1、自尊心很强,忍耐性很差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特别是异性同学或朋友),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往往搞得家长下不来台。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如何与子女沟通作文200。
2、独立意识很强,自我支配能力很差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 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作父母的在一定情况下要放开手脚,
让孩子在自己意识支配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做错了再予以纠正,对孩子来说也比不做强。
3、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很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知道好坏、丑恶之分,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这个阶段是孩子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三、积极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和谐的家庭环境如何与子女沟通作文200。
生活在健全、和睦家庭的学生普遍心理素质好,而生活在单亲、离异、夫妻不和等家庭中的孩子相对心理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患急重病、父母关系紧张和邻里关系不好,是“家庭因素”中影响学生最大的五个问题。
2、快乐的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升学和前途,激烈的竞争会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我们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尽量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3、适度的社交圈子
这个社交范围主要还是学生之间。学生时代,学生渴求纯真的友谊,因此孩子之间正常交往,家长不必过分干涉,正确引导才是上策。
四、沟通方式的选择
成功专家罗宾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要有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1、理解和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没有孤独感的。理解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在重,总希望孩子无条件地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地去尊重子女。如果家长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头脑去想,能够理解孩子而平等和谐进行沟通,孩子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
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有效地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2、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要与孩子做朋友,家里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长说了算。尤其是遇到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对的意见要接受,不对的意见要做出解释。当家长就家里的某件事做出决定时,也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员,在以后会积极为家庭着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情本事的完成。
3、主动和孩子交流心里想法。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沟通。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你们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沟通,要求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表达,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4、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试想,如果家长整天无所事事,蒙头大睡,睡不醒,醒而云游。有时喝点小酒,酒后还在孩子面前撒酒风;有时招来朋友,在家打几圈麻将。这样怎么能培养孩子?如果家长在家庭或事业上不思进取,一问三不知,不孝敬老人。孩子根本就看不起你,怎么谈得上沟通?当然,这是个别现象,我们当中不会有这样的家长。
5、多赞赏,少批评
我们一定要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对孩子的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当孩子学习进步了,做了好人好事,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恰到好处的赞赏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
6、要信赖孩子与孩子讨论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好坏习惯基本上来自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对孩子要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家长信任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基础。同时家长要善于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如考试没有考好,家长如果用“打骂和训斥”方法行不通,效果是不会好的,如果与孩子一起讨论没考好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说是因为没有听懂,或是时间不够等。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查找原因,对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好些,也易于与孩子沟通。
7、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小环境
孩子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尽量少在家中接待。家庭气氛要和睦、祥和、稳定,家长不要经常吵闹,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更不可能与孩子有好的沟通。
五、沟通过程中的忌讳
1、家长不要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可能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句话:“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言外之意是你比孩子懂得多的多,可现在的孩子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很有成就或许孩子还能接受,不然孩子会很反感,不认可你的说法。
2、家长不要临上阵才磨枪
很多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沟通,等到孩子有了问题后才想起来要和孩子沟通,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和孩子沟通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家庭氛围。一旦孩子有问题了,你和他们说的时候那态度和感觉是很严肃的,会让孩子有恐惧的心里,他们当然不能配合你了。所以,和孩子沟通要时刻坚持不放松。
3、家长不要车轱辘话反复说
沟通的效果与时间长短和次数不成正比,相反,有些话说的次数太多会招来孩子的反感。因为我们一般的家长都是指出孩子的缺点,很少有赞扬的话经常说的。所以,说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感受到很没面子,因此也达不到你希望的效果。
4、家长不要把学习当成孩子生活的唯一如何与子女沟通作文200。
我们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总是离不了学习。说什么事最后都要归结到学习上。这让孩子很反感,好象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学习,没有其它的事了。其实这是大多数家长的认识误区,感觉孩子要是不学习就没出路了。所以就把学习常挂在嘴边。见到孩子就想对他进行一番理想、前途的说教。这样做很多时候是适得其反。孩子不听,你也心情不好。所以,在休息的时候尽量和孩子聊点轻松的话题。最好是他感兴趣的,这样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使沟通更容易。
5、家长不要将孩子与自己的童年对照
有的家长爱把孩子同自己小的时候相对照,认为自己在小的时候上学怎么怎么好,而孩子赶不上自己。无形中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无能,同时也不愿和你多说他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彰显自己,说自己小时候如何如何好之类的话语,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卑微感。
6、家长不要只顾忙自己的事
很多家长会认为我忙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很多时候就放弃了和孩子沟通的义务。其实我们做家长的要想真正的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就要同孩子一同成长。时时关心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感觉你是真的和他们在一起的。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忙顾及不到孩子,或自己管不了孩子,把培养的重任完全交给老师,这是一个极端错误认识。
现在中国教育没有完全摆脱“英才”教育的模式,对老师来讲考入重点中学的升学率达到30—40%就不错了,有可能受到表彰或奖励,但对60—70%的家庭来讲是不成功的。当然,升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最起码要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假如,学校和家庭都失败了,把孩子培养成了对社会有害的人,那么对这个家庭来讲就是灭顶之灾。你忙是为了谁,忙半天有什么用呢?
根据专家的研究,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种情况下成长的: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六、对初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几句话
今年,初三年级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校初三年级在安国市的整体水平是:平均分第一,优秀率第一,及格率第一。这个结果令我们很满意,与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可能你的孩子考的不理想。我们说过升学不是唯一的出路,要面对现实,积极引导。下面提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1、切忌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500分”、“一定要上安中”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2、切忌制造紧张空气
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3、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篇:《作文评价语要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作文评价语要和孩子的心灵沟通如何与子女沟通作文200。
XXXXX五小学 XXX
作文的评价语就像给学生聊天一样,读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把读文章的感受用美妙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读完之后会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文章,喜欢自己的文章。
如:你笔下梦中的地方真美,老师多想去看看啊!你写的真有趣,老师禁不住哈哈大笑了!
你怎么那么聪明,老师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好办法?
写的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晃晃悠悠学走路的小乖乖,又看到了一个哇哇大哭、不肯上幼儿园的小丫头,但是现在她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聪明、乖巧的小姑娘,祝贺你!——窦雨涵《我的成长》。
小小的你竟然有这么深刻的感受。是呀!不管怎样变化,都要变得越来越懂事,真是至理名言呐!老师被你的成长感动着。——张思雨《我的成长》
你的心情好无奈呀,自己长大了,是喜还是忧?这是一个连老师也经常思考的问题,我的心情和你一样,我想:在长大的过程中,成熟又不失纯真,那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这篇作文很好,很让人释怀。——夏新月《成长的故事》
作文最好的评价形式就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完以后,老师要当堂评价,指出文章的独特之处,言语中带着不尽的赞美和欣赏。此时朗读者脸上的笑容就像绽开的花朵一样灿烂,下面的同学听得入迷,有拍手的,有微笑的,也有羡慕的,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在台上显一显身手。
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价
XXXXXX小学 XXX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看到每次发作文时,学生拿着老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等级,有时甚至连作文本看都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或抄写下一篇习作,我们常为此而感到苦恼。
自从实施作文多元评价课题以后,我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的作文评改模式,运用以“教师批改模式”、“学生互评互改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等模式的多元习作评价方法,学生的写作文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是学生对多元评价的方法不熟,不知如何下手,面对这一切,我也着急,后来我想我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俯下身子,不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儿童的作文、评价学生的作文,而是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价,我从以下做起:
一是对于儿童的习作,要少改多就。教师要尊重学生为作文所付出的劳动,以学生为主体,替学生想,替学生看。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尽量保持文中原汁原味的童心、童真、童趣。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是让学生进行自改互改。学生间水平相当,在互评自评过程中不会出现教师时“居高临下”的现象,更不会有“强扭硬塞”。通过自改互改,还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逐步改正错误,提高了习作水平,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可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价,可以让学生乐写、乐改作文!
第四篇:《用心去倾听》
雨在不停的下,
风在不住的吹,
在这声音噪杂的世界里,
几乎听不到,
听不到风吹雨打的声音,
心,乱极了。
雨,还是不停的下,
风,还是不住的吹,
可,我想要安静,
也需要安静,可爱的人们,
你们不要吵闹了,
低一些说话好么?
让这个世界平静些好么?
在这寂静的世界里,
心,平静了下来,
用你平静的心,去倾听:
倾听雨儿落在地面上的滴答的声音,
倾听风儿飘过和树叶相拥的声音,
倾听大自然绿色的旋律,
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真美好!
第五篇:《海的女儿(一)》
风吹过海面
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