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欲想成攻必先成人800字作文(一)
欲成才 先成人
綦先畅
欲成才 先成人
——浅析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
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由此引伸,人类最大的危险也不在核云盖顶,而在人类道德的堕落。人类已进入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自然界已不会有别的生命体去导致人类的毁灭,而人文精神的滑坡可能会导致人类毁灭性的灾难。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已是刻不容缓了,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看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看到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宏观的讲,学校德育的实效应该用一代人进入社会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来衡量。因此,德育的实效性不能简单地要求立竿见影,也不能简单的理解学生在我们的严加管束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的水平就是我们的德育实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给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做到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特别是中学教育时期,给学生的终生留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班主任的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因为,教师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如果我们无视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存在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会课、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导致德育成为硬性的附加物,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德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但无视教育改革规律、敷衍了事、导致德育与智育形成“两层皮”,使得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的不伦不类。而有些教师虽将德育渗透在了学科教学中,但自己言行不一,德育的教育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在育人,这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甚至言语、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教师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教师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说,要求学生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正面引导,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尽相同,性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品德的不同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不搞“一刀切”,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应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高标准与基本标准相结合,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如有的学生家庭离异后,行为习惯不太理想,满口脏话,欺负同学,这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其不说脏话,与同学团结互助;有的学生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很好,俨然是一名好学生,但在家里,任性、骄横、目无尊长,这时候,教师更应该倾注心血,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引导其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而有的学生成绩优良,还乐于助人,就是怕吃苦,不爱劳动,这时候,教师就应从培养其吃苦耐劳、磨练其意志入手。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德育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切入口尽量小些。
当然,在引导教育时,要避免空洞的说理教育,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更加阶段化、具体化、活动化,让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作得到。引导学生认真参加班级学校规定的值日生、大扫除等公益劳动;鼓励学生为美化教室、校园和周围环境做两件以上的好事,并积极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学雷锋送温
暖利民服务点的小岗位,并坚持三个月以上。等等章目要求制定后,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争章环节,开展与之适应的假日活动,使活动过程成为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的过程。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尽可能少讲些大的道理,多开展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教师可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在班中开设“一句话新闻”,让学生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展“可爱的家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第三,改变教育观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在德育工作中,要改进工作方法,把青少年培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勤于探索、善于钻研的“小发现”,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
在传统的观念中,许多教师都把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走”作为自己的天职。其实,现代教育思想更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保护好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作为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们的问题,不能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幼稚就置之不理,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用“为什么”与现实世界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欲想成攻必先成人800字作文(二)
欲教学生作文,必先教其做人
言为心声,作文是作者内心活动的自然流露,是作者人格品质的真实再现,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作文与做人互为表里、相互为用。现在不少老师,作文教学更多注重的是写作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学生写出文章来往往内容空洞,立意肤浅、混乱甚至偏执,华而不实的习作比比皆是,这种问题的病根没在写作技法上,而在学生的思想修养上。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针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高度重视学生为人处事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展示真实的自我,在师生交流中完善人格。
德育,特别是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题之一。按照当今人们较普遍的理解,健康人格的标准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只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才具有健康的人格。作文是学生表达喜怒哀乐倾诉内心世界交流心灵感受的场所,只有具备健康人格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真实纯洁的情感。
1、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作文离不开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五彩缤纷的生活、绚丽多姿的社会是学生作文的素材源泉,这里蕴含着好的、坏的,善良的、丑恶的,积极的、消极的人和事,为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提供太多的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人和事中发现真善美,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有的同学在《我身边的雷锋》中写小朋友给搭公交车的老奶奶让座是活雷锋,尊老爱幼,传承中华美德;有的同学写给街上乞讨的人捐点零花钱是活雷锋,体现了救济贫弱的情怀。我在讲评作文时这样引导: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才能体现助人的意义,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有些人不是缺乏劳动能力而是懒惰,利用人们的善良来乞讨就不必同情,而那些处于危难中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比如有些山区孩子没有学习的书,缺少御寒的衣,
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是真正的学雷锋。当然有的富家子弟为炫富,送同学礼物、请朋友吃喝毫不吝啬,并不值得我们肯定,而顺手捡起街道上的食品袋、顺手推一把正在上坡的三轮车等等都是雷锋精神的表现。
陶行之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教学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写进随笔写成作文,并从中分辨是非,发现真善美,感悟真善美,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引导学生倾注真情实感。好文章是真情的流露,要引导学生写文章实话实说,养成他们诚信和敢于说真话的习惯。这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真情流露的文章,老师给予要积极表扬、热情扶持、真诚欣赏,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有位同学写母爱是伟大的又是专一的,写母亲溺爱自己,但文中只写到妈妈舍不得把这种爱分享给别人。我告诉那位同学:这样不够具体,不妨更坦率、更具体地写出来,妈妈对你的爱是“专一的”表现在哪里呢?你怎么看待这种爱。这位同学接着补充了一段:“虽然妈妈对别人也大方,但她总是舍不得把我最喜欢吃的或我想要的东西给别人。有次表妹来我家,妈妈端着水果盘让表妹吃水果,表妹正要抓着一个芒果的时候,妈妈突然把盘子一转,将放着苹果的一边让给了表妹,表妹顺势拿到了一个苹果。我站在旁边觉得很难为情,因为妈妈知道我最爱吃芒果,要把芒果留给我吃,不知妈妈有意还是无意,也许是出于母爱的本能反应吧,但她那样做让人太尴尬。妈妈平时给表妹的玩具和压岁钱什么的从不小气,妈妈因为太爱我变得狭隘了多不好啊。”补上这一段不但更真实地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爱,充实了妈妈的形象,而且让读者看到小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和纯净的心灵。
二、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在自我反省中完善人格。
作文是作者的自我反映,通过作文训练,也能不断提高作者的品质,完善作者的人格。我们在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己修养,完善人格。这样作文水平与做人的素质就得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做法,现代著名教育家黎锦熙提倡学生写修养日记,要求学生作文应“以对于自己思想之反省与认识为主旨,每日起居、行动、思想、言语、修己、治学、应事、待人等,依全日生活过程略记,随件反省,述其迷悟。”(黎锦熙《各
欲想成攻必先成人800字作文(三)
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
苗 荣
初来中职学校,很不适应这里的学生,觉得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纪律差、不求上进。但是随着对学生的了解,渐渐认识到中职学生所承受的家庭、社会的偏见是很大的。中职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坏孩子,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成绩不是很好。其实这些学生很善良,很热情,只是处在这样一个“唯成绩论人才”的时代,他们没有受到宠爱,而更多的是恶言恶语。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甚至会心里扭曲,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教育的职能首先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这一点,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教育思想。韩愈的《师说》就明确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缺乏良好品行的人,往往给自身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悲剧。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其次才是追求高深的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曾援引劳厄的话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学到的知识都忘光了,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进行教学的真正成果。可见,学校的教育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努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进行养成教育,贯彻“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教育理念。人这个字,一撇是知识,一捺是品德。没有知识不会成为参天大树,没有品德这棵大树就会倾倒。
中职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最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倾向于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职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对于中职学生,学习的本质就是学做人,做人的规范是有高尚的道德,做人的资本是有一技之长,要求学生学有特长。
中职生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行,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这就给中职学校赋予很大的责任。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已开始形成自己主见的中职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
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物不知珍惜,不去注意克制自己言行。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以下几方面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有一定帮助。
1、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的精神,这是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国家、关心社会是培养良好道德素质重要途径。
2、言传身教结合,身教重于言传,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更需要教师的模范作用,中职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他们对教师的德行、品性、能力不再信任,说得再多也是白费。教师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在人格教育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人格培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师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3、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结合。这里主要强调班主任要进行协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教育。人格素质的教育和形成单靠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5、关心爱护,严格管理相结合。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人格素质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必要的规范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严格管理并形成一个严格的约束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同时也与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有关,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不只是表面的认同。严而有度,再加上和善,取得的效果才会好。
6、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正面引导,开展多采活动,促进
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尽相同,性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品德的不同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不搞“一刀切”,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应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高标准与基本标准相结合,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一个人培养成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人才。有知识,能养活自己和家庭,能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工作贡献。有品德,他能自律,则能与人和睦相处,能对人宽容,能对事认真,能为和谐社会作出最大程度的贡献。
合格的中职生,必须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先成人后成才。 “在一个人成长的诸种因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道德是人的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活资本,优秀的道德品质能提升人的价值。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欲想成攻必先成人800字作文(四)
师欲善其教 必先美其言
李兵7.1的一个帅小伙,但七门功课加起来不到200分。老师父母对他的学习很是头疼。
伴随着上课铃声,从办公室出来,刚迈出办公室门口就听着7.1朗朗的读书声,我很欣慰。整个走廊只有7.1在认真的自学。随行的几个老师发出了感叹!我很高兴的走进了教室,第一眼就看见李兵在低着头不知在写些什么,走过去一看他正在往垫牌上抄写今节课要默写的2道历史试题。看到这一幕我气不打一处出,一句话也没说就 走开了。等把默写的收上来一看,结果李兵全对了。这时他正在和他的同桌咧嘴偷着笑。当时真想把他拎过来狠批一顿,但忍住了。回到办公室,我认真的思索了一上午,直到下午才找他谈了话……
从谈话中得知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一直有爷爷奶奶带大,小学时还可以,但进入初中就一落千丈,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在他头脑中开始时还想学,但到了六年级就开始下滑,直至出现现在的情况一周到校不到3天,可以说是爱来就来,不爱来就回家待着。头脑中有干什么都比学习有意思,只要不让他读书干什么他都愿意去。 当时我没有说太多的话就让他回教室了。认真思索一番,这是一种厌学症结。现在把我的一点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厌学主要在于孩子自身的学习观念以及父母、老师的教育方式上。以李兵为例,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他缺乏学习的成就感。首先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其次他觉得学习没有意义。
1.对学习缺乏正确的目标。一些学生认为,社会上的一些人,并未读过多少书,照样开公司,成为老板,所以读书无用;或认为,自己家境富裕,不用认真读书,到时候让父母拿钱买就行。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
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平时只提供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穿名牌衣服。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不足,孩子得不到关心。一味的用物质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态度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会影响到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有些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那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拿以前孩子曾做过的让他觉得很有成就的事情来激励他们,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的未来,使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成熟感。其次是要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其即将到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再次,要加强师生关系的培养,帮助厌学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偏差,拿出多一点时间和他们沟通,使他们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信心和动力。
现在李兵同学已慢慢的是应学校,爱上学习。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时也会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全心全意的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
欲想成攻必先成人800字作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