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介绍傣族200字(一)
介绍傣族200字(二)
介绍傣族200字(三)
傣 族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哀”、“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已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傣族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水成为傣族人民表达爱慕和祝福的吉祥物,所以人们也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 傣族是西双版纳,也是景洪市的主体民族,占景洪市总人口的34.8%。
服 饰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 、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色彩鲜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 居
当您走近景洪的傣家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座竹楼。 傣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以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暖,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多少而定。来访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傣乡水井自有一番特色,每个村寨都有一至二眼水井,井之上大多有建筑物覆盖,有塔式建筑,房式建筑、园柱形建筑和房塔综合建筑数种。形成傣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饮 食
傣族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糯米。普遍喜爱酸辣冷食物和烘烤食品。 景洪市傣族的风味食品丰富多彩,范围包括糯米制品、肉鱼制品、蔬菜制品、瓜果制品,澡米制品
和虫米类制品等。制作方法分为烤、蒸、煮、腌、剁、春六大类,上百余种,其特点“酸、辣、甜、香”。最富于民族风味主要有香竹饭、黄米饭、“毫诺索”、“毫崩”(毫诺索、毫崩为糯米制品)香茅草烤鸡肉、香茅草烤鱼、烤黄鳝、烤竹笋、包蒸猪肉、包蒸脑花、蒸笋肉:酸笋煮鱼,酸笋煮鸡肉、糯米粉煮鸡肉:腌牛脚筋、腌牛皮、腌猪头、腌鱼、腌笋丝;猪肉剁生,牛肉剁生,鱼肉剁生;舂菜花酱,舂螃蟹酱、舂花生酱等。除此外,傣家还用知了(蝉)、青苔、竹虫、牛皮等烹制成各种菜肴,如油炸知了、油炸牛皮、煎青苔片、煎竹虫、煎蜂蛹等。
婚 恋
傣族男女青年通过“串寨”、“串门”、“串纺线场”和“贺新房”的方式相互倾吐爱心;节日里通过“赶摆”、“丢包”、“泼水”、“荡秋千”、“吃年糕”的传统方式进行社交,促进相互认识;到二、三月,男女青年就成群结队上山砍柴、采茶、摘野果野菜或采白花,他们在野外通过对唱山歌的方式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每逢金秋时节,男女青年通过互赠送礼品、信物、寄“凤凰情诗”的方式传递感情,牵姻结缘。一旦男女青年相爱,定情之后,均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定婚之后,选择吉日举行婚礼。在婚礼桌上举行“拴线”仪式。表示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夫妻命运相连,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从妻居,是傣族传统的习俗。一般丈夫到女方家上门三年,满三年后,经男方父母提出要求,妇方父母同意,方能携带妻子到自己的父母家中居住。女方是独生子女或是家中缺少劳动力,男方便可长期住在女方家,在女方家享有和儿子同样权利。
姓 氏
傣族有名无姓。婴儿出生后,通常按性别,排行序列取乳名。男性称为“岩”(读音ai)即“岩××”,女性称为“玉”即“玉××”。如果是贵族子女。则以“召”、“喃”代替“岩”、“玉”,即男的叫“召××”,女的叫“喃××”。 傣族男女名后的字。多依其父母对子女心意而取,如男性“岩”后取“罕”字(傣意为“金子”),表示父母有惜子如金之意;女性“玉应”或者后取“香”字(傣意为“珍珠”),则表示为长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此外,还有联系婴儿特征,出生时辰及地点等乳名的。傣族的名字除上述乳名外,通常还有学名,当和尚佛爷的还有法号和僧名,但学名,法号和僧名一般在家内不常用。
语 言
傣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壮族语支。有两种主要方言,即西双版纳傣泐方言和德宏傣那方言。景洪地区的傣语均属傣泐方言范畴之内,并以允景洪话为标准音点。 傣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修饰在中心词之后,指示词后置,量词不重迭,动词和形容词可带多种形式的附音节。词汇以单音词根为基础,有不少汉语和巴利语借词。傣语结构与汉语相比较,突出的不同点是倒装语序,如汉语“经济工作研讨会”,傣语则为“会研讨工作经济”;汉“小黄牛”或“猪肉”,傣语则“黄牛小和肉猪”等。
文 字
傣族历史上有过四种不同形体的拼音文字。即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傣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瑞丽、澜沧部分傣族使用)、傣端语文(金平傣文)。四种文字中以傣泐文问世和用于书写经书时间最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景洪傣族很久以来一直使用这种文字。傣泐文最初有41个字母,后来又增创了15个辅音字母和11个元音符号。建国以后,在原有傣泐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习惯上将改进前的傣泐文称为老傣文,改进后的称为新傣文,新、老傣文通用。新傣文有42个声母,6个声调,按声调高低区
分为两组,各拼3个声调,2个声调号。
历 法
傣族有本民族的历法,傣语称为“萨哈拉乍”,俗称“祖腊历”或“小历”,傣历纪年开始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年是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则是阴历月,即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也叫塑望月。
宗 教
景洪市的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为“巴利语经典系佛教”。僧侣及其寺院以村落为单位,保证每个男子至少在结婚之前,有可能到寺院履行一段僧侣生活。 在景洪市的傣家村寨,一般均建有佛寺。现全市有佛寺近200座。另还有佛塔,即“舍利塔”60多座,形成独特的佛教文化。
傣 家 生 活 美 景
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依水、依树、依竹而居。靠山临水是傣族的居住特点。四周竹林环绕,鱼塘水波清亮,寨中心有高大榕树、菩提树;每户人家住房周围又有椰子树、槟榔树、油棕树、芒果树和酸角树,恬静清幽。远眺近望傣家村寨,完全是生活在图画般的一片青山绿水间,景色分外迷人。 清晨,雾阵朦胧,雄鸡啼鸣,炊烟缭绕,田间小路上,出工劳动的妇女纷纷而来,男儿犁田,吆喝有声,景色迷人。傍晚,山风轻拂,翠竹婆娑,夕阳如金,劳作一日,收工回归,寨边河沟里水牛戏水,妇女沐浴 ,少女洗发,又构成一幅美丽温馨的图画。此时,千万别忘记了按动你手中的相机,摄下这一幅幅迷人的风情画……
民 族 节 日
傣族泼水节 · 东方狂欢节——泼水
泼水节(桑勘比迈)
桑勘比迈,是句傣语,意为新年佳节。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它民族便把这个节日称为泼水节。 泼水节是景洪市,也是西双版纳州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来临之前,家家本缝新衣、买新伞,备办节日盛装。每全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礼花、装饰龙舟,开展划船训练,青年人还要安排练节目。节日来临,要杀猪宰羊,做年糕,宴请亲朋好友。节日期间要举行盛大隆重的放高升、划龙舟、泼水、跳象脚鼓舞、孔雀舞等活动,气氛热烈、内容丰富且富民族特色。每年的泼水节,国内外宾客纷至沓来,与景洪各族人民欢度佳节。
提到泼水节,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61年4月15日,这一天,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身着傣族服装,头缠傣族头巾,手持银盆,来到各族群众中,将一滴滴饱含着对边疆人民的热爱,浓缩着对西双版纳的深情厚意的圣水洒抽参加泼水的群众。那圣水饱含的关怀、祝愿永远温暖着边疆各族人民的心,永远鼓舞着各族人民去创造幸福,奔向幸福。
泼水一般在节日的第三天,即4月15日。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伴随着“水、水、水”的吼声,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脸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吉
祥、幸福、健康。青年男女手中相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着甜蜜的爱情。村寨旁、榕树下、街市、广场上到处是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水,处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 朋友,难道您还不心动吗?
放高升和丢包
放高升和丢包是泼水节的又一项重要活动。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制作高升,在赶摆场上燃放。姑娘们都要缝制花包,与男青年开展丢包活动。 高升,是傣族人民利用火药、竹筒制作的一种“土火箭”。尾端拖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经点燃便发出呼呼声响,射向高空,所喷出的烟雾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青年们唱着放高升的歌狂舞欢呼,高升飞得越高,欢呼声越热烈。 傣族丢包历史悠久,汉文史籍上有记载说:“丢包为沿边游戏之一,亦为促成婚姻之媒介,来场者多为未字之女郎,自制花团,其大如橘,外皮用颜色之布,内装棉花绷子”。到了近代,丢包活动虽然仍具有促进婚姻媒介的作用,但参加丢包的人,已将这种活动作为娱乐,通过丢包增进了解、团结和友谊。朋友,当傣家少女将花包献给你时,意味着傣族人民祝愿您旅途平安,希望您不要忘记热情好客的傣家人。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泼水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天(4月13日),聚居在江河岸畔的傣族群众,都要以村寨为单位组织龙舟竞渡队伍,将龙舟粉饰一新,参加竞渡。“车里宣慰司治则有竞龙舟之戏,士如如云,锦绣夹道,高升电织空中,清歌满江长,洵佳辰也。竞舟者以至目的地为胜,胜者宣慰使奖予银牌,负者则以不去毛竹箨亦剪栽如银牌状予之……”。这段文字记载了昔日龙舟竞渡的热烈。而今的龙舟竞渡,更是人如潮、花如海,歌声震天,欢声动地。
傣族、布朗族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和开门节,傣语为“毫瓦萨”和“凹瓦萨”,是信仰南传上座佛教的傣族和布朗族共同欢度的2个宗教节日。 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关门节”到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开门节”3个月的时间,各村寨佛教信徒,都要带上鲜花、蜡条、钱币以及美味食品云集到佛寺内进行盛大的“赕佛”活动。这3个月,青年人虽可谈情说爱,但不能办婚嫁喜事,不能建房盖屋。老年佛教信徒要精心拜佛,素衣素食以表对佛祖的虔诚。开门“赕佛”仪式后,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进入高潮。此后的几个月,农事活动清闲,已确定爱情关系的青年人忙着举行婚礼,需建新房的人家,开始拆旧楼,建新楼,村寨又呈现一派喜庆景象。
介绍傣族200字(四)
1
2
3
介绍傣族200字(五)
介绍傣族200字(六)
介绍傣族200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