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家乡的糍粑 家乡的糍粑作文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家乡的糍粑——刘文琴》

家乡的糍粑

作者:刘文琴

指导教师:封红润 水城县木果中学

家乡的糍粑

刘文琴 八(2)班

“澎、澎、澎”,不知是隔壁邻居的槌声惊动了我家还是我家的槌声惊动了隔壁邻居,好像整个小村都在打糍粑的槌声中颤动,摇晃。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奏曲。

爸爸抡着黑里透红的大粑槌,衣服脱了一件又一件,额上汗珠晶亮,口里吐着团团白雾,那样子让人想起“扬眉吐气”。妈妈蹲在石盘旁,有节奏地揉弄着爸爸捶打的糍粑,像揉弄那无尽的乡情。 每每这个时候,隔壁的王阿婆,李二嫂,张大妈总要过门来凑凑热闹。或是捏一团糯米饭尝尝,或是帮着做一阵糍粑。时儿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像要收藏新年的秘密,又像要撩开新年的快乐。 白白净净的糍粑像银盘,像月亮,也像太阳。

有的糍粑上点着四个小红点,听说那是四季发财的意思。糍粑的形状不仅有圆的,还有方的。糍粑的颜色也不都是白的,还有青色的。听老人说,那象征着山里的日子:清清白白,团团圆圆;山里人的性格:方方正正。

每到年初一,精心制作的糍粑便随着:“恭喜”、“发财”声走向千家万户。送走的是糍粑,打发回来的也是糍粑。整个村子成了糍粑的世界。他们是在比较糯米的白净,还是比较手艺的精巧呢? 夜里,家家火塘边围着一大群人。熊熊燃烧的树枝把小孩儿脸蛋烧成了苹果,在老人们脚掌上熏出铜钱花。

糍粑,你是乡情,你是山里人的日子——清清白白、团团圆圆。

第二篇:《家乡的糍粑(下水文)》

家乡的糍粑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习作“民风民俗”下水文{家乡的糍粑}.

十月十五中元节,虽然在全国各地不是很盛行,但在我们家乡婺源却盛行着打糍粑活动。听祖辈们说“糍粑儿大,糍粑儿圆,家旺家团圆;各家各户,喜丰收”,意思是说:谁家的糍粑又大又圆,谁家的来年一定丰收在望。为此,家乡每到中元节都会做糍粑,成为“雷打不动”的习俗。

按照我家乡的习俗,所谓糍粑,是中元节必须准备的食物之一。还有各家生小孩了,热情大方的主人们也会发糍粑到亲戚朋友家,把这等好事告之亲戚朋友。家乡的糍粑与超市买的糍粑不同,因为它们都是一律的白色,而我家乡的糍粑却是“五彩缤纷”的。而且,形状亦是各异,有方的、圆的、椭圆的、三角形的,还有的在上面雕刻各种花纹,甚至花虫鸟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做糍粑的材料,主要是糯米。首先将糯米煮成糯米饭。小时候馋嘴的我,常常等糯米饭一出锅,就盛上一大碗,放上红糖,搅拌着,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因为,小时候的我,一年到头只有这时候才能吃上糯米饭。与其他地方做糍粑不同,我们做糍粑可是力气活。 打糍粑,是我们以前喜爱的活动之一。长辈们将糯米饭倒在一个用石头做成的倒立的圆锥体器皿里(石臼里),然后五条大汉,各拿一根手腕粗的木棒,一边吆喝着,一边使劲儿的捣碎糯米饭,这叫打糍粑。小孩子们,则在旁边加油。听说谁的加油声大,就奖励一小团糯米糕。记得那时的我,可没少喊破嗓子。

中元节期间,家乡招待客人都用糍粑。有甜的、酸的、辣的;有煎的、烤的、煮的,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反正,儿时的我每次到亲戚、长辈家拜年,我常常要把糍粑吃个饱,因为,拜年可要步行好几里路,有时候还要翻几座山呢。

糍粑,在我记忆中的逐渐模糊,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它的形与味,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啊!

第一次走夜路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经历过无数的“第一次”,其中有很多“第一次”终身难忘、刻骨铭心。但是今天在这里,我要谈的是我第一次走夜路。

2002年,初中毕业的我考入了婺源中学。从此,我离开父母,过着独立的生活。我来到了家乡的县城学校读书。这里比沱川要美丽富饶些,交通方便,郊外的田间地头种满了各种各样新鲜蔬菜,有爬上架子的,有躲到棚里的,还有爬上屋檐的,舒展在地里的。除此之外,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开满了各色的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我就像一只刚跳出井口的青蛙,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一切。

但是没过多久,我便开始想念家乡,想念爸爸妈妈。晚上,我躺在寝室上铺的床上,辗转难眠,扰得下铺的同学也跟着睡不着觉。静静的夜里,我躺在床上,泪水涔涔地流着,常常打湿了枕巾。

好不容易熬到了国庆节,学校终于放假了。我不管下午几点,只管回家心切,约上一起来此学校读书的初中同学卉红和媛媛,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有一百多里,从县城坐到清华镇,只完成了整个路途的二分之一,当时已是下午五点,天色已晚。剩下来的征途更艰苦,清华到沱川已没有班车,我们只能爬山,爬越岭那很高很陡的山。

站在山脚下,我们看不见家在哪处,只知道那一条岭就是通往回家的路。没有担忧,没有害怕,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刚爬不久,周围就没有了一点声音,更看不到一个人影。我的神经开始紧张起来。但是回家的念头一直萦绕心中。

爬山还在继续,黑暗渐渐逼近。弯弯曲曲的小路,时而宽,时而窄;脚下时而是泥土,时而是石头;石头时而大,时而小。我们像迷失在荒郊野外的两只小蚂蚁,竭力地探寻着回家的路。

黑暗完全将临到这大山里了。已经看不清楚脚下的路了。四周除了树还是树,已经分不清楚是什么树了,只看见一个个黑影不断出现在眼前,时而高,时而矮,时而胖,时而瘦。在这无边的黑暗里,一棵棵树就像一个个魔鬼,有的在前面堵着我们的去路,有的又从后面追上来了,还有的从两边夹击。。。。。。。

在黑暗里行走,在森林里穿梭,我们谁都不敢出声,甚至连气都不敢出了。我们悄悄地地向上爬着,屏住呼吸听着周围的动静。周围死一般寂静。

突然,林子里发出嗖嗖的声音。一丝寒意袭来。向四周张望,三个高高的黑影立在上面,鬼!我开始哆嗦起来,不知所措,像个可怜的羔羊,等待魔鬼的袭击。可那三个黑影仍立在那儿半天不动,我这才醒悟过来,那不是鬼,那是树!

继续向上爬,越爬越黑,越爬越远。一个个黑影从我们身边溜过,一个个魔鬼被我们抛下。

黑暗还在继续,寂静仍在继续。紧张还在继续。突然,从林子深处传来异样的声音:唬唬!唬唬!像鬼哭,像狼嚎。我和同伴一个劲儿地哆嗦着,悄悄地靠在路边,屏住呼吸等待世界末日的将临。。。。。。渐渐地,渐渐地,有拖动树的声音,有走路的声音。。。。。。。。近了,更近了。走到了我们身边。这不是鬼,也不是狼,是两个偷树贼!

我们借着淡淡的月光,悄悄地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终于出现了几家农屋。这还不是我家,但到了家乡的地盘了。不远处却传来了几声犬吠,把饥寒交迫的我吓得魂飞魄散,真是“临家情更窃”!

又过了几道弯儿,又过了几道坎儿,终于看到自己的家了!我顾不上一路同行的同伴,远远地就叫开了:“妈——妈——”便便一头冲蛙里哇哇痛哭起来。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那一夜的经历,第一次走夜路的经历一直铭刻在我心。他是我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笔巨大的财富。有谁能想到,在那个年代,三个弱小的女子,徒步穿行在黑暗里,爬坡上坎,长达四个多小时。他使我明白:人的极限往往是在穷途末路时才得以迸发的。

第三篇:《家乡的糍粑金彬霞》

家 乡 的 糍 粑

{家乡的糍粑}.

湖北荆门市沙洋县高桥小学六年级 金彬霞

指导教师:陈继荣

我家住在江汉平原沙洋县黄金村。这里没有什么秀美奇丽的风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是纯朴的民风民俗。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的家乡一过腊月初十,年的味儿就显现出来了。你听:“嗷、嗷——”那是杀年猪时,大肥猪的哀嚎;“啪、啪""”“咚、咚""”这是做饼子时揉面皮和擀面皮儿发出的声音;“哈哈哈""”那是农家女发自内心的欢笑声。

说到过年的一些习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

说起糍粑,大家也许一点儿都不陌生。

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我们家乡打糍粑,一般是提前近一个周泡糯米,爷爷告诉我,泡糯米必须是用“腊水”浸泡,立春后就不行了。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相互帮忙。我们小孩子们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这一天,最高兴的就是我们小孩子了,蒸糯米饭时,我们小孩子总要守在灶台边。“妈妈,糯米饭怎么还不熟呀?”这是弟弟急切的声音。“去去去,一边站着,妈妈都不急,你着什么急?”这是我对弟弟违心的训斥。其实,我已经把口水都咽了好几遍了。

“饭熟了——!”妈妈一阵欢快的叫声,让我们立刻兴奋起来。妈妈给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饭,还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极了!”

得到极大的满足后,我又随着糯米饭冒出热气一路追逐,来到打糍粑的现场。只见爸爸、邻居家的叔叔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脱下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一同跃跃欲试的样子。糯米饭倒进了小缺里(听爷爷说,过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们开始捣起来,当糯米捣成胶状时,在一旁的爷爷赶紧把缺里胶奖的东西搬出来放在门板上,可能是由于太烫的原因,爷爷不停地用冷水沾手,还在手上沾上点米面。已成胶状的糯米泥在爷爷的手下不住地揉着,不一儿会,糯粑就做成了。爷爷做的糯粑大多是长方形。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糯粑?”馋猫式的弟弟天真地问话,引得满堂哈哈大笑。

我们家乡的糯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为主,还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种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朋友们,你说我家乡的糍粑怎样?来尝尝吧!

我爱我家乡有糍粑!

{家乡的糍粑}.

点评:“妈妈,糯米饭怎么还不熟呀?”多么可爱的童真童趣;“去去去,一边站着,你着什么急?”“ 其实,我已经把口水都咽了好几遍了。”多么形象的心理描写;“妈妈,什么时候可心吃糯粑?”多么天真的而真切的语言""家乡的糯粑美,家乡的民风美,家乡的孩子更可爱!

——陈继荣

此文发表在《小荷作文网》《荆门教育信息网》

中秋夜幕图

荆门市沙洋县官当镇高桥小学2009届小学毕业生:李芳茹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根据爷爷的安排,这一天夜晚,我们全家人大团圆,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傍晚的时候,望着西边红红的太阳,我心里着急得不得了,太阳今天不知怎么了,就是迟迟不肯下山。我耐心地等待着,好容易天边抹了一层红霞,太阳依依不舍地落下去了。此时,我倚在窗边眺望着被晚霞染红的天空,我完全被那美丽的自然景色陶醉了。那蔚蓝的天空,仿佛是画家渲染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天际的云彩在晚霞的映衬下慢慢地变换着:时而像巨人,时而像雄狮,时而像红叶似火的山峦""那美丽的景色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夜幕终于降临了。不一会儿,东边瓦蓝瓦蓝的天空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星星,那也许是月亮出来的预兆。我耐心地等待着、盼望着""终于,月亮像美丽的少女,娇滴滴地从东方走出来,那皎洁的月光好像慈祥老人温暖的手,慈爱地抚摸着世间的万物。

“开始吃月饼赏月了""”不知是谁的欢歌,把我从沉醉唤醒。

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美美地品尝月饼,尽情地享受温馨和快乐。

此时,我又情不自禁地仰望无穷的天空。你瞧那深蓝的天空中,一颗颗宝石般的星星一闪一闪,又多么像小孩子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群星在雪亮的银河中闪动,多么像大海中闪亮的航标灯。在蔚蓝的天空中,最若人的当然非月亮莫属了。我目不转睛的望着月亮,玉盘似的圆月中,那些模模糊糊的影子,莫不就是桂花树?于是,我又想起了爷爷经常给我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想起了嫦娥,想起吴刚""

“爷爷,嫦娥姑娘在月宫中过得还好吗?”我没头没脑的一句,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好,好!嫦娥姑娘生活得好,我们现在的生活不也是更好吗?”爷爷端着酒杯,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我拿起酒瓶,高兴地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人满满的倒上一杯酒,深情地说:“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祝福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祖国和谐美满""”

“哈哈——哈哈——”

欢乐的笑声在中秋的夜空久久的回荡。

指导教师:陈继荣

此文发表在《小荷作文网》《小学生优秀作文网》

山村里的笑声{家乡的糍粑}.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当镇高桥小学六年级 严淑婧{家乡的糍粑}.

指导教师:陈继荣

哈哈哈—— 这是从我们小山村里传出来的长辈们的笑声;

嘻嘻嘻——{家乡的糍粑}.

这是从我们小山村里传出来的孩子们的笑声""

笑声,构成了一幅小山村的美丽和谐图!这不:

春天里,正是阳光明媚的季节。美丽的春姑娘送走了寒冬老人,你瞧,大地换上了淡绿的衣裳,麦苗儿青,油菜花儿黄。清清的小河里鸭子高唱“江南春来早”。“嘻嘻嘻""”“哈哈哈""”是什么地方传出来的笑声?原来,是山村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为村里的“五保户”王奶奶打扫卫生。王奶奶开心地笑了,孩子们幸福地笑了。 “呵呵呵""别介,别介,一个西瓜算得了什么?”这是什么笑声?我们村“西瓜大王”王叔叔家今年的西瓜又丰收了。“婧娃儿,来,吃一个西瓜,叔叔不要钱,叔叔今儿个真高兴!”我喜不自禁地接过一个西瓜;“李奶奶,您年岁大了,上街买西瓜不方便,这一袋西瓜送给您!”

“大侄子,是不是也送给我一袋西瓜?哈哈""”这快嘴大婶的笑声。 快嘴大婶家是我们村勤劳致富的模范,他们家的小轿车叫村里人羡慕不已。 “别逗了,嫂子。”王叔叔接过话茬,“我还指望哥哥,还有嫂子您帮我推销西瓜哩""”“哈哈哈""”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在山村里久久地回荡。{家乡的糍粑}.

金秋时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是劳动的欢笑声:“大伯,您今年稻子的产量怎么样?”“一亩地就那么两千斤,还过得去吧""哈哈哈""”“轰隆隆""”那是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的欢笑声。

“下雪啦,下雪啦""嘻嘻嘻""哈哈哈""”这是山村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朋友们,你听——

我们山村里的笑声!

点评:这是欢乐的笑声,这是幸福的笑声,这是社会和谐的笑声。小作者重点抓住了小山村四节笑声的特点,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村和谐图。

指导教师:陈继荣

2010-12-26上传荆门教育信息网“学生习作”

此文发表在《荆门教育信息网》《小荷作文网》

我爱奶奶的唠叨

荆门市沙洋县官当镇高桥小学 熊炎芳

“芳儿,上学路上小心点儿,注意安全""”

这是我上学时常听到的一句奶奶的唠叨;

“孙女儿,我的乖孙女儿,今天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老师表现你了吗?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如果有谁欺负你了跟奶奶我说。""快去做作业,别看电视""” 这就是我每天放学回家时,奶奶常跟我的唠叨。

""

“老头子,今天我可累死了,你也不帮帮忙""”我赶快帮奶奶接过手中的东西,又连忙递给她一杯水。“奶奶,累了吧,快喝口水!”“可不是吗?”奶奶又唠叨开了,“你这是死老头子。”奶奶笑着对着爷爷说,“今天孩子们都要忙农活,早下地收割稻子去了。我上街买菜,你也不去帮帮我""”

奶奶的唠唠叨叨,就如同家里的轻音乐,你那么的动听!

那一天,我放学回家,像一只快活的小鸟儿,嘴里不停地哼着欢快的曲儿,因为我今天得奖了。“是不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我的乖孙女儿?”“呶,奶奶,我得奖了!”我举起了手中的“三好学生”奖状,“看把你高兴的!”奶奶笑眯眯地说,“隔壁家你的表姐早已到美国留学去了,你什么时候去呀?”

“奶奶,您""我不理您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奶奶常记着毛主席这句话。你的每次考试成绩是不是都是全班第一位?”奶奶又唠刀开了。

但我细心品味姐姐的话,还是觉得甜甜的。朋友们,我奶奶的唠叨怎么样?是不是有些甜甜的味儿?

我爱奶奶的唠叨!

——《小荷作文网》

指导教师:陈继荣

妈妈的手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当镇高桥小学 欧文婷

{家乡的糍粑}.

指导教师:陈继荣

一双浓眉大眼,一头乌黑的秀发,一脸亲切的笑窜,一双纤纤十指的手——这就是我快四十岁的妈妈。

我为妈妈的美丽而骄傲,我为妈妈的善良而自豪。但是,我更喜欢妈妈的那双勤劳而又温柔的双手。{家乡的糍粑}.

妈妈的一双手,是勤劳的双手——

这不,天刚蒙蒙亮,妈妈就下地干活儿去了。

你瞧她插秧,行距、株距仿佛是是一条,秧苗儿在她的手中好像变戏法似的,只听见“咚咚”的水声,几乎不见她是怎均分秧苗的。爸爸插秧可老是当“先进”,他总是显眼地摆在妈妈的前边。你想,插秧总是向后退的呀,爸爸能不当“先进”吗? 再说妈妈割谷吧,“唰唰唰""”一把镰刀在她的那双手里仿佛玩魔术一样,随着那动听的“唰啦啦”的优美曲调,被割倒的谷子整整齐齐地放在她的后边。而爸爸呢?这回就是典型的“后进”了,你们瞧,爸爸远远的甩在妈妈的后边,没被放倒稻子好像一条金黄色的长龙。怎么不是呢?割谷总是向前进的,爸爸当“后进”就可想而知了。 你说我妈妈的一双手是不是勤劳的手?

妈妈的一双手,是温暖的手——

当我遇到困难时,只要妈妈轻轻地抚摸下一我的头,我就得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那一回,我的语文期中考试失误了,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流着泪告诉了妈妈实情的时候,妈妈微微一笑,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没什么,下次再来""”此时,我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泪水止不不住地往下流。

我时时从心底里呼唤:妈妈,我爱您!

——《小荷作文网》

第四篇:《浓浓的糍粑情》

浓浓的糍粑情

盼呀盼,终于过年了!在我们土家族,过年不仅要吃美味可口的团圆饭,还要吃令人垂涎欲滴的糍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家乡的糍粑 家乡的糍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