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对民政局工作建议意见(一)
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北麓熊尔山、外方山之间,版土面积3008平方公里,56万人,县城距洛阳90公里,距省会郑州200公里,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版土面积大,人口多,且地处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目前,我县共有各类民政对象 31937人,其中:城市低保7100人、农村低保20338人、五保对象2833人、优抚对象及建国前老党员1666人。
二、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我认为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政工作领域拓宽、任务加大与民政人员少、编制增长滞后的矛盾亟待解决。民政工作已由传统的十余项职责增加到30多项,但是国家未出台相应的增加民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政策,使工作多、人手少的反差越来越大,特别是乡镇基层民政部门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就嵩县而言,全县16个乡镇,大的乡镇配备2个民政助理员,小乡镇只有一个人从事民政工作,根本无精力做好日益繁重的本职工作。
二是在 2005年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施。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工作神圣而光荣。而目前乡镇的计划生育、林业、水利、司法等七所八站均有单独的机构、编制和办公场所,唯独民政是合署办公。无单独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这种机制严重制约着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是从工作职能看,乡镇民政在本来工作任务就重的情况下还存在兼职现象,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
四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然而,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
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落实政策、工作经费紧缺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五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迸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助条件,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出现“拿着手机、戴着项链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受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受,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护稳定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由于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紧缺,致使民政工作信息不灵,政策和法规宣传面不广,贫困对象救助不及时,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直接困扰着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1、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时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各级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适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
3、在乡镇恢复民政办或民政所机构,充实力量,稳定队伍。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各乡镇至少配备3—5名专职民政干部,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落实。
4、解决好县、乡民政工作经费问题。民政业务工作经费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是落实和执行政策的体现,也是规范使用民政资金、保障民政资金专款
专用的基础。建议上级拨入一定的民政工作经费,以保证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工作成效。针对民政法律法规政策多、管理服务对象多、牵涉业务多、资金量大以及对民政干部要求高的实际,要加强对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专门组织全县民政干部集中培训,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举办民政干部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培训,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丰富理论水平、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以利更好地为民政对象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适应民政工作的需要。
6、改善办公条件。请上级考虑给乡镇乡民政所适当配备微机、打印机和其它必要的办公设施,使基层民政干部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通讯靠“吼”、交通工具靠“走”、办公靠“手”的现实问题。
镇民政工作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基础,乡镇民政机构是民政工作的最基层单位。近年来,乡镇民政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被削弱、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规范、工作落实难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专班,深入全市9个县(市、区)20多个乡镇,对乡镇民政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主要有“四难”:
一是机构进编定位难。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与机构改革的矛盾突出,机构进编定位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二是争取领导重视难。有的乡镇领导,嘴上说起民政工作重要,但在领导力量、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实质性问题上重视不够。
三是工作协调难。民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综合协调。有的乡镇领导力量较薄弱,不便于工作协调。
四是工作落实难。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工作任务与力量不相适应。一些乡镇仅1名民政干部,人少事多,工作忙不过来。②工作经费困难。③调控手段无力。
要使乡镇民政工作提档升位,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两个纳入”,加大“四个力度”: “两个纳入”就是将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将民政事业纳入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与其他事业同规划、同统筹、同协调、同发展。
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民政工作宣传力度,深化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但要宣传自身工作的广泛性、服务性、重要性和繁杂性,还要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在以人为本,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镇民政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建设一支学习型、政治型、实干型、业务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加大排忧解难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市区民政部门要解决乡镇民政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争取党委和政府配齐配强民政工作人员,
每个乡镇配备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2人以上从事民政工作。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好、能力素质高、工作扎实认真的干部配备担任民政工作。要尽量解决必要的办公设施,逐步加大对民政事业资金的投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保障社会稳定和困难群众生活。四是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县(市、区)民政部门要经常深入乡镇,重点检查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发放,办事程序是否规范,工作手段是否合法,真正使乡镇民政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民政工作的社会职能多,涉及面广,代表的都是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根本利益,都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终极目的;各项工作都饱含着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多年来,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时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这都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从多年工作情况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要满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促进民政工作不断发展,这一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是投入上有不协调因素。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县市级党委、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适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聚集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近年来,各县市民政部门惠及千家万户的民政资金投放总量逐年增长,但从其供给渠道和使用结构等方面来看,很不协调。从供给渠道看,向上争取部分约占90%以上,地方财政投入约占6.8%左右,社会投入约占3.2 %左右,地方投入和社会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民政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里支持,近年来,按照上级规定地方应予配套而实际未能落实到民政部门的资金数目甚大,造成了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与工作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从使用结构看,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多,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少,用于内部管理少,用于公共服务部分更是紧缺,使用结构失衡。从工作保障看,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落实政策、地方配套不足、社会投入过少、工作经费紧缺的四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三是力量配置有不配套现象。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单个民政对象身上,切实改善民生,必须要有稳定的物力和人力保障。近年来,随着民政职能的延伸和业务的拓展,各基层民政部门关于城乡低保、婚姻登记、流浪乞讨救助、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建设均成立了相关职能机构,设立了专职办公场所,部分乡镇设立了社区低保工作站,民政工作力量得到一定充实。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力量严重薄弱、软硬件设施不配套等不容忽视的现象。从人员配置看,各民政局机关科室、二级单位、乡镇民政办均处于工作超负荷状态。在 2005年左右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基本上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且人员更换频繁、整体素质待提高。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目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施。从设施配备看,民政部门部分二级单位无固定办公场地,或办公设施落后,有的靠租赁房屋办公,部分社区低保工作站无固定场所,办公条件差,严重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民政事业的发展。从工作职能看,部分机构存在兼职现象,其中以基层民政部门最甚。乡镇民政办公室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并与其工资挂钩,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
四是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迸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助条件,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出现“坐着小车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受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受,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稳的一大难题。
正确把握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研究、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推进民政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解决上述问题,有的需要各地民政部门自身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有的需要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对民政局工作建议意见(二)
民政部门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关于组织开展全市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市民政局党总支高度重视,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组总结了市直民政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情况,分析了民政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民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思路。现将市民政局党建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民政局党总支下设局机关、军干所、军供站、殡仪馆、救助站、局机关老干部等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9名。其中,35岁以下10名;36—50岁26名;51—60岁40名;61岁以上43名。大专以上学历52人,高中文化以下67人。
几年来,民政机关党建工作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抓好各项工作,使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党章》以及有关的法规,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市委的中心任务,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目标,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落脚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奋发努力,扎实工作,使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保证了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民政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几年来,市民政局党总支按照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适应新形势,抓好党支部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机关职能的不断转变,机关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就我们民政机关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趋于国际化,民政事业趋于多元化,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现实任务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党的管理教育机制与改革发展形势难以合拍,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影响了政府机关职能的有效发挥。三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部分党员干部的利益观、政绩观出现了多样化,党的教育管理职能如果发挥不好,就会使机关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受到制约,就会影响到整个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民政机关党的建设。
1.理顺党组织关系,加强党员的发展工作。 按照《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总支、各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健全支部班子,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且,为了便于组织离退休党员的学习、管理和活动,2007年12月成立了局机关老干党支部。党总支根据《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的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2001年以来发展新党员10人。
2.选准用好干部,确保有人管事。在支部班子成员中,选配有政治责任心、热爱党务工作、有乐于奉献精神的同志,为完成各项党务工作奠定基础。
3.强化教育培训,推进党支部自身建设。在影响发展的各种要素中,人的知识和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目前现代化国家普遍高度重视人的资源的开发,把知识运用和智力提高作为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学习型机关是学习型社会重要组织之一,是学习型社会的引领者。因此,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把学习能力的提高放在机关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的第一位,使学习和工作相互渗透。一是健全学习制度。总支、支部定期定时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使学习有组织、有考勤、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在坚持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和基础上,结合民政业务工作的特点,定期开办讲座。邀请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授课,接受先进思想和工作理念,拓宽党员干部的视野。三是拓宽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经济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业务的综合素质。并且,健全了党支部职责、支部议事规则、党支部书记、支委职责、“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按照这些规章制度抓运转,抓落实,平时检查督促,年终考评总结,做得好的个人和支部,总支给予表彰。
(二)从实际出发,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民政机关党员年龄偏大,采取了“小型、灵活、多样、实效”原则,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本着“次数不多,时间不长”的原则,组织老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对行动方便的老党员安排参加集体组织生活和其他党的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指派联系人,重大党内活动上门传达,征求意见,使他们始终感受到 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2.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适合老党员的活动。如“七一”建党等重大节日,举行党员表彰大会、座谈会、畅谈改革开放大好形势、通报民政机关的工作;就地参观考察;开展党的知识竞赛、文体娱乐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等等。近四年来,党总支表彰优秀党员50人次、优秀党务工作者7人次;慰问困难党员40人次,向汶川灾区交纳“特殊党费”4万多元。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融洽了支部与党员的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向心力。
(三)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抓好凝聚力工程,发挥党组织的枢纽作用
1.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民政部门的每个角落。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因此,我们按照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要求,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着重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是了解人员思想情况实。在坚持正常的思想调查和考核的同时,把经常性思想工作做经常。二是教育引导方式实。对于带有普遍性的思想问题,通过
定期集中教育方式进行解决,及时统一思想,纠正风气。针对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思想差异,广泛开展谈心帮助活动。鼓励优长、告诫缺点。同时,党组织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党员干部个人、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保持人员思想稳定,体现组织的温暖。
2.以为民办实事为载体,提高为民办事的质量。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民政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解决民生将作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题。因此,总支、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把“知民、为民、便民、利民”作为民政部门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是强化核心理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二是强化核心职责——“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三是强化核心作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群众“满意”、“赞成”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树立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脚踏实地地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提高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认真履行承诺,使承诺制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制度。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改进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要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对民政局工作建议意见(三)
建 议
南岳镇民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