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评价诸葛亮》
评价诸葛亮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8160014 刘佳敏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我认为:对诸葛亮的评价应该秉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纵观诸葛亮一生,应该说,他是光辉的,但是人非圣贤,当然,他有很多缺点。
首先,他的功绩应该肯定。
四川今天北称为:天府之国。究其根源,来自于诸葛亮治蜀之功。大家知道在刘备入主西蜀之前,西蜀乃蛮荒之地。人民蒙昧,野兽出没,生产力极其落后、低下。经过诸葛亮的治理,生产力跃居全国前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空前良好,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地。蜀地开始成为中国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诸葛亮还发明了很多农耕器具,以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至今蜀地老百姓还怀念诸葛亮的功绩。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有人会说,诸葛亮逆历史潮流,扶持一个没落的汉王朝,是历史退步,是倒行逆施。这对不对呢?值得商榷!在当时哪个历史背景,诸葛亮的选择无可厚非。按一些学者所言,诸葛亮应该帮助曹操完成统一大业,而不是怂恿刘备三分天下。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第一,曹操值不值得贤士们帮助统一华夏。我们看看曹操所作所为,尽管算是个英雄,但是残暴不仁,冷酷多变,并不是天下福祉。况且曹操出身宦官,让好多士人看不起,也没有统一华夏的号召力。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多方面的:一是,刘备礼贤下士,诚心招纳贤士。二是,刘备汉室宗亲,有号召力。古人特讲究门第。要说,西汉末年比刘秀出色的人难道没有吗?还不是他是汉室宗亲,有号召力,又有谋略,才有许多贤士去帮他打天下。三是,在刘备处,知识分子完全有了用武之地。刘备放手诸葛亮去干,言听计从。让古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得到实现。拥有一个开明、信任的君主,有一个施展报复的舞台!这是多少代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再者,刘备宽仁,爱民,有作为明主的先决条件。得民心者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是对的。
另外,诸葛亮也不是提倡分裂。他在隆中对曾说得很明白:联吴抗曹,以待时机,灭吴
统一华夏。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才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势让满腹才华的诸葛亮没办法。 况且,我们知道,直到唐以后,士族势力才逐渐消亡。那时,正处反动的士族势力猖狂的时候,诸葛亮尽管雄才伟略,但是挡不住这股逆流。(注:曹操和孙权也曾努力消除士族势力,但是没成功,却成为士族势力的维护者)
再者,诸葛亮极大的促进了西蜀的文化。经济建设。使得西蜀数百年后,人才辈出,文星璀璨,产生了如苏东坡、李白等大文豪。经济上人民富裕,蜀地富庶。
诸葛亮还注意搞好民族团结,“七擒孟获",让西南少数民族归化汉文明。起到了融合民族,传播汉文明的作用。
对国内,诸葛亮依法治国,奖罚分明,让蜀国成为三国中唯一的“文明之邦”。对外,诸葛亮联合东吴,抗击曹魏,努力实现统一大业。
但是,诸葛亮的确有缺点。
首先,他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致使“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足可见蜀国人才严重断层,后继无人。
再者,他没有制定选贤纳士的好政策。致使好多英雄豪杰游离在政权之外。
第三,他自己本来是倡导民主、任人唯贤的。但最终走上了反面,他自己独断专行,不能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如,他多次伐魏,有大臣提出,多年征战,国库空虚,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这是多么远见卓识的建议,但是诸葛亮端出刘备先主,执意伐魏。结果劳民伤财,最终被司马氏所灭。
最重要的是,他分不清指责范畴,竟然“亲校薄册”。这种小吏所作之事,一个堂堂丞相作,可见他分不清主次。最后被累死实在是可惜。
纵观诸葛亮一生,他神机妙算,英明神武。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蜀汉有大功而无过错。从首战告捷到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再到整顿巴蜀内政,从率军南征平定南蛮到六次北伐,体现了他何等地智慧,他的博学是何等的博,他的计谋是何等的灵验。他是多么地神圣和伟大,他的一生是多么的让人感动。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诸葛亮。
第二篇:《诸葛亮评价》
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朝野之间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成为很少发生非议的一位历史名人!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对诸葛亮评价最低的,可能当数鲁迅先生,“状多智而近妖”,从这句评语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诸葛亮不那么感冒!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其实,《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着天壤之别,《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更比较客观真实些,比较接近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一代才华出众的杰出名相,这些史家评价,比较客观公允,当之无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被演义化了的经过艺术包装处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诸葛亮就这样在罗贯中的笔下,由凡人变成了神,变成了民间百姓乐于接受的神,成为了公认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
倘若拨开披在诸葛亮身上层层华丽的外衣与耀眼夺目的光彩,平心静气地审读三国时代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诸葛亮!做为谋士、师爷、军师、丞相的诸葛亮,为辅佐刘备,在血雨腥风中打出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建立了蜀国,战功赫赫,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你若细读史书,就可发现诸葛亮也并非为百战必胜的常胜军师,战略与战术失误比比皆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击节赞赏、每每称道的那场空城计之战,实际上是一场战略上重大失误、战术上侥幸取胜的战争范例,倘若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相,引大军杀入城中,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沦为魏军的俘虏。空城计之战,是诸葛亮失算而又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招险棋。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则又是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失误;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之战,皆无功而返,排除天时地利等不利因素,做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其失误是显而易见的!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当数蜀国的彻底灭亡。刘禅的被俘、蜀国的灭亡,虽然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诸葛亮,是难辞之咎的,应付有相当责任的!我们不禁思索责问,蜀国当初拥有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杰出的丞相兼军师、和几十万精兵良将,为何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愿,最终反到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悲剧结果呢?
诸葛亮当初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
没有统一中原,反到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顷刻间烟飞灰灭,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倘若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会做何感想?不知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前是否曾预见到蜀国的灭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与蜀国的彻底失败?
诸葛亮最终败给了谁?经在下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诸葛亮最终败给了天意!天不灭曹!在滚滚向前转动的天意巨轮面前,任何人的谋略、智慧的力量,都是渺小可怜的!何为天意?民意也!春秋无义战,其实三国时代也无义战,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为争夺领地城池,所发动的连绵不断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成了三国时代的民意象征。
刘备白帝城托孤辞世,诸葛亮以相父身份,辅佐幼主刘禅,治理蜀国,此时的诸葛亮虽为相父,实为蜀国不是皇帝的皇帝,摄军政大权于一身,独步于蜀国政坛上,纵横驰骋,颇为得志,失街亭后的自贬,也是做做样子,权力丝毫未减,仍在蜀国政坛上叱诧风云,威风不减当年。客观地看,诸葛亮治理蜀国那些年,把蜀国治理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提高了国力与军力,政绩辉煌卓然。但诸葛亮此时也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埋下了蜀国亡国的祸根——完全忽视了对刘禅从政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子不孝,父之过,刘禅日后的腐败昏庸无能,身为相父的诸葛亮是难辞之咎的。当诸葛亮五丈原突然归天后,蜀国的权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真空,历史把刘禅真正推上了蜀国政治权力舞台中心。刘禅这位昏庸无能只知纵情享乐的一国之君,便开始把蜀国一步步推进了亡国的深渊。蜀国有刘禅这样胸无大志的昏庸皇帝执掌朝纲,焉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焉能不成为亡国之君?天意便自然转到雄心勃勃、军力日盛的魏国头上了。灭六国者,非秦也;灭蜀国者,非魏也,乃蜀国自己也!乃刘禅自身也!天意难违,诸葛亮终究败在了天意面前!
翻开东、西方的军事战争史,不难发现,东方军事发展的核心是重在一个“谋略”上;而西方军事发展的核心始终是在发展实力(武器装备)上,其明显差异不言而喻。此种差异,在中国古代军事家们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受孙子兵法和诸葛亮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灾难性的后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频频发生。只有在拥有实力的基础上,运用好谋略,方能常胜不败!
诸葛军师,在下为你的智慧而喝彩,为你的失败而深思!
古言:霸道王爷的小娇妻、
皇上爱上我、
这个太监不简单、
疯疯癫癫傻皇后、
现言:执子之手、
总裁的得宠小娇妻、
冰上少爷奇遇记、
爱上你我不后悔、
穿越:一不小心变王妃、
野蛮丫头变皇后、
恋上霸道帝王、
跨越时空的爱恋、
我看千秋诸葛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七擒孟获功,功成八阵图。——题记
悠悠五千年,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纵观所有文官武将,我独对一人欣赏不已。那就是——诸葛孔明先生。
诸葛孔明先生是三国时蜀国丞相。先生本不懈闻达只求安逸,可我们知道,先生虽为布衣却心系天下。所以,为报蜀国先帝刘玄德三顾茅庐之恩,先生旋即出山辅助蜀国先帝。此后,先生忠心耿耿地辅助先帝壮大了蜀国,日夜操劳,不辞辛劳。再后来,玄德白帝城托孤,先生领益州牧,稳定军心,率兵南征,兴师伐魏,五月渡泸,北定中原。最终,于再次北伐途中病故于五丈原。先生走了,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先生走了,却成为了传世的经典!{如何评价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也是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是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还是他!这一切的一切,赞颂的都是他——诸葛先生!是他,初出茅庐,假借剑印,遣将调兵,火烧博望;是他,奇谋借箭,巧借东风,妙布八阵图;是他,知己知彼,临危不乱,大开城门,坐唱空城计;是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羽扇纶巾,星罗五丈原此情此义,苍天可表!
先生虽未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志,可我依然敬重他——历史是从不以胜败论英雄的。先生这一生,心怀天下,忠心耿耿,先帝死后,他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更加小心谨慎,一心一意地扶持着后主刘禅。先生虽犯过唯一却是致命的一个错误——因用人不当以致失了街亭,从而影响了北伐大计。但这对于一位屡立战功的智者来说,或许不应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诸葛孔明先生啊,你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状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似乎很刻薄,但却一语中的。一部《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大大地神化了,过于完美的诸葛亮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诸葛亮是个敬业的丞相、高明的战略家、准一流的军事家。 三顾茅庐既是刘备求贤若渴、也是诸葛亮凤栖梧桐。诸葛亮的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为了体现他的自身价值,他就必须出仕为官,而他躬耕南阳的主要目的不是避世,而是观察天下大势,寻求有潜力的老板。刘表虽然近在眼前,却是没有前途的;孙吴虎踞江东,已有老兄诸葛瑾前去投奔;刘璋暗弱,诸葛亮自然看不上;曹操强大无比,可是身边的人才也多;这样一来,能够体现诸葛亮价值的就是刘备了,特别是落难的刘备犹如搁浅的蛟龙,给了诸葛亮点石成金的机会。选择刘备使得诸葛亮迅速跻身于军师的行列,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又折服关张之流,诸葛亮从此走向前台。
三分天下,体现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准确,从此,他协助刘备取西川、占荆州、夺汉中,如果没有猇亭之战的重创,蜀国在诸葛亮的经营之下,没准还真有一统中原的可能。赤壁之战的联吴抗曹,其实是诸葛亮把握形势,充分看清天下大势的结果,而罗贯中描写的草船借箭、借东风情节则把诸葛亮描写成妖道,以说书人的小聪明埋没了战略家的大智慧。联吴抗曹作为诸葛亮的基本战略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关羽骄傲之大在前、孙权贪利随其后、刘备冲动而孤注一掷,最终消耗了蜀国和吴国的实力,为魏晋的一统天下做好了准备。而其后的种种方略,均是诸葛亮为了保全蜀国所做的进攻性防御,可谓是英雄的暮歌。 事事躬亲既体现了诸葛亮的综合素质,也说明他不是一个好统帅。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事实上已经成为蜀国的统帅,而他也可能是最辛苦的统帅了,治理国家要他、排兵布阵要他、发明创造也要他,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凡事都不放心手下人,诸葛亮即便是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了。决胜千里之外,这是诸葛亮的特点,于是乎锦囊满天飞,手下的大将都只要依计行事即可,久而久之,蜀国就只有诸葛亮而没有其他人了,诸葛亮死后,蜀国迅速被击垮就是证明。当诸葛亮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如何设计木牛流马、连弩之类的机巧之上时,他的大局观就慢慢的差了,而统帅没有了大局意识,蜀国也就难以振兴了。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就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看出,关羽率荆州之众就能撼动曹操的根基,水淹七军威震天下,而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均是倾国之兵,均是无功而返,其中高下,可见一斑。当诸葛亮作为军师辅佐刘备时,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一方面是诸葛亮的奇谋,另一方面也说明刘备作为统帅的不凡之处,毕竟,刘备还是身经百战的老帅。而诸葛亮在后期的多谋少断、小心谨慎等也使得他指挥的战役失去了光环,而他不敢用魏延之计奇袭长安,让蜀国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至于七擒孟获,更多的是体现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对蛮夷用兵取胜是没啥稀奇的。就军事指挥而言,在三国中他比曹操差的
第三篇:《评价诸葛亮》
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非常推崇的
杜甫: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告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晴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夔州歌十绝句》 武侯祠堂不可忘, 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 云日如火炎天凉
李商隐: 《无题》 蜀相阶前柏 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 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 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 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 金刀历数终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陆游: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少时谈舌坐生风, 诸葛奇才自许同。
《自警》 少年不自量, 妄意慕诸葛。
《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尚思忠武公, 身任社稷重。
《感旧》 壮气河潼外, 雄名管乐间 堂骨高遗像, 千载愧吾颜。
《昼卧》 千秋有诸葛, 看镜汗吾颜。 出师一表千载无, 远比管乐盖有余。
《元微之诗》 拨乱扶危主 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 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 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 应叹古今无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 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 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 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 令人一览泪沾襟
胡曾: 《 咏史.南阳》 乱世英雄经百战 孔明方此耕作乐 若垂蜀王三顾来 争得先生出草庐
陕西岐山佚名: 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