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三垟湿地》
三垟湿地
温州是个好地方,游山就去雁荡山,玩水就去楠溪江,看湿地当然就要去三垟喽!
我们一进入湿地,仿佛如“仙境”一般,微风用细柔的声音在我们的脸颊边拂过,送来一阵阵荷香。放眼望去,周围一片翠绿,那荷叶大得似磨石,有的舒展似伞。那荷叶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泪珠,有的分散成细小的碎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闪烁着斑斓的光彩,真是美丽非凡。
踏上石桥,一条小河穿桥而过,水面波光粼粼,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条照在水面上,斑斑点点,就好像撒下了许多碎金,闪闪烁烁,煞是美丽!在河的两旁长着两株高大挺拔的柳树,在远处看,就像两位身穿绿衣服的姑娘,正俯下身子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在微风的吹拂下,在小河的衬托下,柳树姑娘披散开它那迷人的“发丝”,显得十分美丽。你瞧!小草多俏皮啊!从泥土中探了出来,为了快快长大,它们贪婪地吸着大自然的甘露。花儿们争先恐后地释放出自己的美丽,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勤劳的“小工人”。
我们一路而行,最多的莫过于桥,有耸肩驼背——石拱桥,有弯弯曲曲——九曲桥,大家把这些桥当做观景台在上面休息,仰望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风筝们颤颤悠悠,互比高低,都在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向着未来展翅飞翔。艳丽多彩的风筝你追我赶,像一群顽皮、淘气的小精灵在玩耍。看,那“蜻蜓”正一圈又一圈地转着,
好像在玩绕圈圈的游戏;那美丽的“孔雀”多神气呀,绽开的“羽毛”随风不时地摆动着;那“蜈蚣”张着血盆大口,口中还含着一颗正在燃烧的火球,似一条遨游在长空的火龙。
夕阳仿佛也被这美丽的画卷吸引了,久久不愿离去。最后,它依依不舍地给大地留下了一丝余晖,消失在山头。我们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啊!三垟湿地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呀!{三垟湿地的作文400}.
四(6)班
潘盈颖
篇二:《三垟湿地现状调研与分析》
三垟湿地的形成
早在在新生代第三纪末期,温州的地貌轮廓已基本形成,大罗山居于海中,由于湖相沙质、泥质沉积的大量堆积以及河水携带泥沙的淤积,经过了一个慢长过程,终于在大罗山西侧与吹台山之间形成了一个较浅的大海湾。在海水与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湾与外部的海水逐渐分离,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形成泻湖,但当时的面积要比现在大的多。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赞之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谢氏《游名山志》说:“帆游山地昔为海,永宁(今温州)安固(今瑞安)二县间,东南便是赤石,又枕海。”赤石便是大罗山。三垟一带由于属于古海湾的边缘,水深较浅,滩涂较多,加之山洪的冲刷,泥沙的沉积,使地形沟坎较多、水陆相杂,已经初具现在三垟水网地区的雏形。
瓯江的搬运与沉积,使帆海的面积逐渐减小,大约在明以前,最终使北帆海消失。在这期间,唐宋时期大量的水利开发,如唐代韦庸修建会昌湖,宋代韩彦直、沈枢疏环城河道,修建温瑞塘河,挖深填浅,大量泥沙不规则的堆积、填满,连同原有的沟坎,将帆海原先大片水面分割成破碎的湖群。又经过数百年的桑海桑田,形成了今天的三垟水网地区自然形状。
生态现状
三垟湿地被开发农用已有数世纪。目前陆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0.9%,水域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29.1%。年平均温度 17.9℃;雨热同季,7~9 月气温较高,也是降水的高峰期,年均降雨量 1800mm。平均水深3.4m, 水位相对较稳定,根据《Ramsar公约》, 三垟湿地属于M 型湿地系统,为内陆永久性河流湿地,总面积为 11.41 平方公里,由 160 多个岛屿和联通的河网组成,陆地面积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70.9%,水域面积为 3.32 平方公里,占 29.1%。三垟水体整体水质为劣ⅴ类水,南部接受来自大罗山的泉水,水质较好;西部和北部相连的是温州城市内河温瑞塘河,水质几乎常年为劣五类;湿地内部水质在众多小规模排污企业、居民生活垃圾、种植业(过去水稻为主,近年瓯柑和蔬菜为主)、河道网箱养鱼等影响下,基本上常年劣五类。三垟河道也是温瑞塘河的一部分,向北经温州老城区与瓯江相同;向南分 2 支,一支经瑞安市达飞云江,一支偏东
进入东海。
陆域的47%为人工栽种的瓯柑,15.2%为城镇建设用地,其他农业用地、撂荒地、水塘等占37.8%。水域中50%以上的区域设有养鱼的网箱。 区域自然植被以及各种生物种类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全年共记录的高等植物有150余种,其种40%为栽培物种,野生种类则以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和蓼科杂草为主,基本没有湿地植物生长;鸟类30余种,鱼类10余种,而且基本上以人工放养的白鲢、鲤鱼为主。其他土壤动物、底栖动物以及昆虫等生物类群的种类、数量都为自然湿地的10~30%。
从全年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区域环境条件除大气、土壤质量目前尚好外,区域水环境质量严重受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氮、磷、重金属等指标严重超标。其污染源主要为温瑞塘河河水的流入,以及区域中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的排放。
植被现状:三垟湿地的主要植被主要为陆生栽培经济植被,主要以瓯柑果园、水稻田为主,其它还有油菜、白菜等蔬菜及少量香樟苗圃等。村落附近及道路两{三垟湿地的作文400}.
旁有散生的古榕树、香樟、柳树、苦楝、竹子及水杉等,尤其榕树年龄多在百年以上,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动物现状:(1)由于河网中的淡水鱼虾不是主要的经济动物资源,并无过渡捕捞现象,但水质的污染会导致这类资源的锐减,而这些资源又恰恰是候鸟的食物。(2)有一些网箱养鱼和水禽养殖。(3)近些年来,又有以白鹭为主的候鸟光顾河网湿地。
河岸现状:河岸是水陆两大生态系统的交错区,自然植被的生产力很高,由于农业开发,果园紧邻河岸栽植,造成大部分河岸自然植被发育不良,并直接影响了河岸的水土保持。
水质现状:三垟湿地的水质整体为劣V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是过剩营养盐。三垟湿地水质除受温瑞塘河受污水的影响外,三垟湿地内居民的工农生产、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养殖业投饵、土壤淋溶以及区域酸雨等因素更加加重了三垟湿地的水质恶化的程度。
入户调查篇
应温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的要求,我们临时增加了入户调查的工作。按张苗根副市长对沙河旧村改造的指示,温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此次工作的安排分配,将沙河村分为C、D、E、F、G五个区,我们实践队员也分为五个小组,与管委会人员、三垟街道及沙河村负责人一起,于7月18日至22日期间对沙河村全村的居民就沙河村改造第二期工程意见进行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范围内共有居民340户,其中C区有住户61户、D区有72户、E区有54户,F区64户,G区59户。实际走访340户,12户外出无法调查,9家执不合作态度,其他都进行了正常宣传和调查。村内住户皆以民用为主,部分房屋出租用。在对待违章建筑上较为第一期调查好,大多数有带调查人员到现场,所以在违章建筑统计较为准确。
2.情况分析
通过对对沙河村的调查工作分析,我们发现村民大多数人对旧村改造表示支持,很多人都说:“改造呀,当然越快越好”。但另一方面,村民普遍表现信心不足。这主要由于:一方面,一期工
程中有个别房屋在这次台风中出现漏水等情况,动摇了村民的信心,也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大多数人家有违章建筑,加上前不久刚刚进行过拆违行动,所以部分村民对改造工作有抵触心理。
3.村民意见汇总
(1)、人多房小,要求在这次改造中可以增加楼房层次
(2)、要全面拆违,建设要有特色,绿化要跟得上{三垟湿地的作文400}.
(3)、危房拆建手续可否简化
(4)、住房边上由猪栏、道坦建起的临时房如何处理
(5)、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政策,不能特殊化
(6)、卫生、环境设施希望建设的好一点;配套设施要跟的上
温州三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建议{三垟湿地的作文400}.{三垟湿地的作文400}.
确定生态优先原则,结合当地民俗民风进行建设
温州三垟湿地由大小161个岛屿组成,内部水网密布、村落沿河布局、居民临水而居,因此,要以“水”为本、以“人”为本,追求河网洁净、心态轻松的人水和谐的原生态旅游景区。依托民俗民风,按照亲水临河的江南水乡风格打造民居,建成前埠后院的水乡村落,以水道为媒介实现村村相通、景景相连,打造特有的桔岛水乡式的“江南威尼斯”。通过水体保护,在创造优美的水乡环境基础上实现产业提升,将生态旅游、休闲服务、生态农业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人居型旅游服务村,重点建设生态村庄、渔业观光、水上戏台等核心景观。
以民为本,参与生态旅游项目的共建
温州三垟湿地内共计3个村1.3万村民,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工程中,难免会触及村民的短期利益,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和宣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村民的长期利益。例如可以与三垟湿地内经营休闲产业的企业协商,优先雇佣居住在湿地范围内的村民,农家乐等休闲项目优先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拓宽农民的就业道路,由政府出资,对当地村民进行科技培训,在相应的区域划出养殖区和栽培区,开发水上亲子农庄,雇佣当地村民进行代管。实现以水为本、政府牵头、民众参与的
共建之路。
注重文化内涵,扩展外延
温州三垟湿地与大罗山相呼应,相传早在元末明初就被朱元璋赞为“鱼米之乡,宛如神仙境地”,其特有的黄菱、瓯柑和杨梅,也构成了特有的瓯越文化。因此在进行三垟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时,需要深度挖掘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内涵,除举办瓯柑节、杨梅节外,还可以从其特有的民俗民风入手,发挥湿地内古戏台、老榕树的作用,打造水乡社戏文化项目;将传统的祭祀形式与瓯越文化传统相结合,举办相关的旅游观光项目,既能够宣传三垟湿地,又能够进一步发扬瓯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