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事与愿违的作文300 关于事与愿违的作文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第一次月考周记300字》

第一次月考周记300字

上个星期妈妈和我说好,这次月考考得好,送我一个双拉杆书包,那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第一次月考周记300字

可偏偏事与愿违,我的数学又考砸了。当我垂头丧气地跨进家门的那一刻,妈妈似乎看出了什么,不仅没骂我,还像往常那样温和地问我:“这次考试怎么啦?是不会做,还是粗心了?”“不知道,可能是粗心了。”我吞吞吐吐地说。“你做好有没有检查?”“没有,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很细心了,可是没想到由于我的不谦虚,高估了自己。”说到这儿,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妈妈见我说出了实话,也没再多问,但是我能看出妈妈心里也很着急。

吃过晚饭,我主动跟妈妈说:“妈妈,因为这次月考没考好,我不要书包了。”“孩子,没关系,这次没考好,争取下次考好。每个成功的背后都会有无数次的失败,只要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日积月累,那也是一种收获。这个书包就当是妈妈鼓励你,为你加油送你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听了妈妈这番话,我激动得泪如雨下。

眼看着这个书包失而复得,我的心里是既高兴又难过,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也对不起老师。

篇二:《和学生同题作文》

浅谈教师如何 “下水作文”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下水进行作文的写作和教学越来越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也进一步训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教师 “下水”分为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以下通过几个案例来谈谈教师该如何进行“下水作文”的教学。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都喜欢找范文来教学,要么选择学生的作品来讲,要么选择作文选里的文章来讲,但我却喜欢和学生一起同题作文,“同题作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水作文。“下水作文”中的“下水”是借用游泳术语。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实践;学习写作,道理亦然。因此,所谓“下水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为人师表,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写作方面,也应力求做学生的表率。而要做好表率,愚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下水作文。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市郊,这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阅读量少得可怜,除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辅助书籍,写起文章来自然捉襟见肘,分段,标点,这些基本的写作他们还会,但写的文章存在太多的问题,跑题,偏题、凑字数的现象太多,每次批几十本作文简直是受罪。去年,我刚接手三年级,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大胆尝试写“下水作文”,我通过自己亲自“下水”作文”,慢慢引导学生去仔细体会生活、去挖掘生活、去发现生活,效果确实明显,渐渐地学生由害怕写作发展到爱上了写作,下水作文功不可没。我认识到教师亲自下水作文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也,提高教师自身作文教学指导水平的好路子。通过在共同的习作中与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当学生看到自己尊敬的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心灵上一定有许多感慨,而这种感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产,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感情回报的

一般来说,我们按时间的角度来说,把教师的“下水”分为学生作文前下水,与学生同步下水、讲评总结性下水(作文后)。下面,我想结合具体事例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进行下水作文的心得。

一、 作文前下水

这种方式起的是预测性作用或示范性作用。在向学生布置作文任务前先下水作文,这时教师就像过河的老马去探探水的深浅。作文的立意可能出现的误区,选材可能出现哪些容易“泛”“一般化”的材料,行文构思的难易程度,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和有预见性地进行指导学生作文。

案例一: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作文《童年趣事》,我事先翻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作文材料,然后结合自身实际,写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放鞭炮,我不但写出了和小伙伴在放鞭炮中感受到的快乐,还写了一件件淘气的事情,起到了抛砖引教的作用,结果学生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

案例二: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一个作文题:我敬佩的一个人。然后,我和学生围绕“我敬佩的一个人”展开讨论。大家承认生活本身丰富多彩,也意识到生活本身应有“意义”,但一时半会却找不到下笔的内容。有同学指出,写英雄年代太远,写模范又缺乏相应了解,写见义勇为、写捐钱捐物的高尚举动,生活中又毕竟不是每天都在发生,弄不好别人还嫌“假”。于是当场下水,作文一篇:

在一天下雨的早晨,我走在路上正准备去上班,可是路边突然传来了“哗哗”的声音。我顺着声音走,看到了一个清洁工人正在扫着路边的垃圾。

那人瘦瘦的,脸上布满了邹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看他的神情十分地专注。他漫漫地有节奏扫着垃圾。突然,她发现一个下水道堵住了。我想:她一定不会去掏下水道的,因为这又不是她的工作。可她却毫不犹豫地蹲了下去,用手把堵在下水道里的泥土、脏物抠了出来。然而她的的手已经冻得通红。她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并时时鼓励我。她就是我敬佩的一个人。

学生看后,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写的是很平常的,不觉称赞起来,于是我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这类习作题材比较宽泛的话题类作文以及半命题作文,教师不妨采取“作前下水”的方式,.即师生在围绕话题(或半开放的命题)讨论如何写之后,教师将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因为话题作文一般以某个话题为中心,写作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教师的下水,只是“举一”——用自己的下水实践开启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反三”的目的。 在向学生布置作文任务前先下水作文,这时我们教师就像过河的老马去探探水的深浅。学生作文前“下水”,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牢牢调住他们的“胃口”,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但是这样做也有弊端,那就是,一味地将“下水”作文出示的时间安排在学生作文之前,作文课上把写好的作文读给学生们听,希望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每次作文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不差,没有任何的创新,“下水”作文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一根绳索。

二、 与学生同步下水作文

案例三: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写打糍粑的场面的片段作文,刚布置完,我就和学生一起写起来,学生看到老师也写,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以下分别是我和学生的作品:

打粑粑那天,亲戚朋友围在一个屋子里,有说有笑,就像办喜事。因为蒸糯米是一细活,比较讲究火候,这项工作通常由村里公认会煮饭的人来担当,而打糍粑更是一项力气活,往往由几个力气大的男人负责。糯米蒸熟以后,热气腾腾,送料的人就用瓢把它从蒸桶里舀出来倒进石臼里,这时赤着臂膀的男人各站一边,各用一根棍子一下一下地使劲往臼里捣,我们小孩子呢,像个小馋猫,小手早已经在石臼旁等候着,趁着他们捣累了休息的空隙,各偷得了一大把的糯米,管它烫与不烫,呵着气就往嘴里塞,大人看见了直骂我们嘴馋。(师)

捣一瓢糯米往往会耗时几分钟,直到糯米被打成一大团粘在一起的白色糕状,这时舂糍粑的男子用棍子把它从臼里挑到桌子上,守侯在桌子旁的妇女、儿童、老人就争先恐后伸出手去“接招”,糯米团被一个一个地揉成看似均匀的圆形,再放在桌子上被我们用手轻轻一按,这样,白白净净的糍粑便做成了,等三五天糍粑干了后就变得硬绑绑的。不过,要想让糍粑“五颜六色”,就要给糍粑点上颜料,这可是我们小孩子最爱做的事了。(学生)

从上可以看出,老师与学生都各有千秋,但我的收获是:学生积极性很高,作文质量普遍很好。

这种方式则让教师更好地体验作文实际操作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使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避免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退化和职业枯竭感的产生。课后,我对这样的下水方式做了认真的反思,我以为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其好处有: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谁也不容置疑的.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姿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酸甜苦辣,这无疑是

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

在与学生同步作文中,既有竞争的压力,又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建立教师的威信,也有利于师生在作文教学中更好的交流,共同进步。但是这样的做法缺点是,由于不了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出的“下水”作文总觉得只是在与学生比高低,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讲评时仍摆脱不了空洞评说的枷锁。

三、 总结示范性下水作文。

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发现很独特的立意,新颖的选材,有创意的构思,或者是较明显的败笔,普遍的存在问题,将各种优劣得失做好分析、归纳,或在其原有的文章基础上进行补充删改,或者重新整合构思,讲评时,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拿来进行示范导向,把构思的思路、评改的意见、理由向学生讲解,和他们分享。先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后,教师再写“下水”作文,写出的文章更有针对性:或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或针对个别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评析,加以推广等等。

在讲评课上,或老师朗边声情朗读,边投影出示,让学生寻找自己作文与“下水”作文之间的差距,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内化老师所评讲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增强了作文讲评的说服力,提高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范文的长处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改玉”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范文中出现的败笔,扬长避短,提高写作水平。

案例四:一次我让学生写割稻谷的一个片段,因为学生家家都种有稻谷,干过这样的农活,所以我估计学生一定会写得不错,但是收上来后却令我有些失望,学生写作的过程写得不错,但是结尾(写感受)却普遍达不到主题升华的水平。于是我“下水”示范:

我弯下腰一边割稻谷,一边在心里默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诗的意境,以前在小学的老师教我背,我背了,那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现在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我开始品味到这首诗的真正意蕴了。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收割是这么有滋味,这么辛苦啊!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哦,可我却从来没有珍惜过粮食,吃不完的米饭总是‘哗’地一声全部倒进泔水桶了,这简直太不应该了! “以后一定得珍惜每一粒粮食!””我在心里暗暗叮嘱自己。

无形中学生的思想就学会升华了。

想象类作文,尤其是看图作文一类的习作样式,则适宜于“作后写水”因为想象作文指导应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对于想象作文,我倡导"先放后收".先让孩子写放胆文,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在交流的时候,教师再出示自己的习作,以参与者的身份让学生品头评足,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示。若能让学生对照教师的习作,再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那么学生可能提高得更快。

我写同题作文不是故作高深的买弄,而是用学生们了解的事物去去化解他们思路里的障碍。于是他们懂得了发散思维的选材方法,也懂得了如何利用同类事物的表面现象去发现本质,懂得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我成功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事后,他们发现作文原来这样的简单。我写同题作文的做法是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活泼、新鲜的写作和评改的氛围,写完以后,我把自己的大作读给学生们听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很感兴趣,也乐于评论。学生们的因此写作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下水作文的习惯。平时布置学生作文,自己往往也当堂写同题目或同题材或同体裁的文章。偶有自鸣得意之作,则将师生作品投寄本市的报刊。日久天长,已在市区级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许多篇,这不但促进了自己的作文教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三:《分阶段有步骤培养作文能力》

分阶段有步骤培养作文能力

lhzchua

内容提要:由于中学生的水平有限,培养他们作文能力时要有务实的态度,讲究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来进行。计划的制订必须符合作文本身的规律,由审题命意到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再到材料的积累和运用;由作文本身到作文与写作者的阅历、阅读的关系,方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本文侧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对上面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这些内容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分阶段 有步骤

作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因而老师和学生都特别注重它,千方百计要提高作文水平,却常有费尽心思而收效甚微的感觉。这是因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字词句篇已有太多的讲究,审题命意又需要深思慎取,此外还关联到学生的阅读、阅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认识等深层次的内容。它们紧密相关,每一方面都特别重要,使作文显得庞大无边,面对着它人们常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所以执教者感到棘手,学习者感到麻烦。

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感觉到老师和学生容易对作文产生过高的期望值。教师巴不得学生每次作文都立意高远、见解新颖、文采斐然,学生更是恨不能一出手即成佳作,却常常事与愿违。因而老师焦急,学生慌张,产生了对作文的惊惧、厌烦情绪。这自然于事无补,副作用极大。去除这一弊端的做法在于转换一下角度,在作文训练时持务实的态度,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就是那么些学生,水平就是那样一种水平,老师的作用正是使这些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以逐步而又实实在在的提高。具体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将作文所涉及的种种能力要求分解开来,每次作文以其中的一、两项作为重点。这样分阶段有步骤来开展作文教学,有较强的操作性,能避免那种想在每一次作文中面面俱到而实际上面面都难以顾及的尴尬情况。连年来,我尝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觉得它的作用相当实在,尤其是程度中等、中等偏上或稍下的学生,接受此种训练之后,作文水平提高得更明{事与愿违的作文300}.

显。本文拟论述分阶段有步骤提高作文能力的做法,以就正于方家。

第一阶段:审题命意能力的训练。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审题准确,立意有价值。

审准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才能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使学生写出符合题目要求,内容集中的文章来。通过审题,要达到让学生确定取材范围、写作重点、文体格式等目的。作文题目的命题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半命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实质一样,只不过多了一点让学生选择的余地而已。一般地说,它们的审题难度相对小些,显得较为直接明确,审题训练从这里开始,学生容易入门。

供材料作文在审题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学生必须准确把握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出材料的倾向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内容。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材料《鸟的评说》,以寓言反映社会人生,以鸟的互相讽刺、挖苦、嘲笑反映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丑态。学生必须在作文中揭示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提倡从我做起,共同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供材料作文大多数没有提供题目,这等于命题者特意把材料的倾向性隐藏起来,也强化了审题的难度。因而前几年话题作文尚未出现时,供材料作文成了作文教学的重头戏,重中之重就是训练审题命意的能力。我觉得,供材料作文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作用很大,因为它要求学生必须仔细分析原材料,判断出它的倾向,然后确定写作的重点。所以在审题训练的第二阶段,用它作为材料很有价值,对学生分析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大有帮助。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作文训练的热点。它的“三自方针”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但开放不等于没有限制,它同样有个审题关要过。表现为三方面:首先、一定要在话题允许的范围内做文章。如“格”这个话题,不管是写入格、中规中矩、按牌理出牌,还是写破格、不拘一格,都必须围绕“格”字来写。又如“心灵的选择”,如果所写的内容仅体现“选择”而这种选择没有出自“心灵”,也会被当作偏题来处理,在三类卷里头给分。可见判断准话题范围何等重要。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掘话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话题作文的材料{事与愿违的作文300}.

虽然只是个引子,却能激活思维,它暗示了命题者的意图,起着引导学生确定写作方向的作用。切切不可以为写作时话题材料可以完全不体现在作文中而轻视它,而是要挖掘它里面有倾向性的语句,来为审题服务。如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材料中“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的话语就明显地传达了“救人者往往能变成自救、帮人者常常得到他人帮助”这个信息,相当重要。

再次、要善于化大为小,大题做小。话题作文的特点是范围宽泛,包容了相当多子话题,允许从多个角度去立意。可是一篇800字左右的学生文章,却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在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来写,这就是化大为小。如话题“伟大的平凡”,写得成功的是那些范围小而内容具体的作文:一个平凡得不知姓名的士兵独自在冰天雪地的哨卡坚持每天升国旗,一棵小草一年四季无怨无悔地奉献它的绿,对日常生活极为平凡却写出了影响美国历史、促使黑奴解放运动高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斯托夫人进行评述,等等。审题指导时,经常把这种范围小、含意深、很具体的例子告知学生,效果很好。我不断告诉学生,一次作文只是就某一特定问题发表具体的看法,而不是漫天撒网逮着什么算什么。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贪多务得势必造成内容涣散。话题作文审题诀窍之一正在于此。学生明确上面三个要求后,审题能力提高了很多。

与审题密切相关的是立意,具体文章的立意各有不同,难以尽述,总的原则却很明确:坚持真善美,呼唤真善美。要有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要有实践人类普遍道德法则的自觉意识,要有美的情怀。我力求使每个学生相信,这些都是他们所应该且能够具有的,它们理当成为作文中的主旋律。尤其在我们这个日益商品化的社会里,自私自利贪污受贿明欺暗骗巧取豪夺的现象日益严重,紧张迷惘空虚越来越困扰着更多的人。对此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学生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来。我也使学生相信,高远的立意与具体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相结合,能使文章的档次得以提升,所以学生的作文多能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来。

第二阶段: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是作文的基本材料,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档次的高低。一个用废土烂木架成的屋子,即使样式别致也难以让人欣然接受,因而必须促使学生追求高质量的语言。这里

首先要克服两个错误认识:一是以为高质量的语言难以企及,再怎么努力也没用,自动放弃对语言的追求。一是以为作文重在立意新、材料足,语言并不是非讲究不可。实际上,作为一种能力,语言表达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有没有讲究两个样。另一方面,语言形式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密不可分,形式绝对能影响内容;一块名贵的玉石,嵌在石头中与经名师国手雕琢,效果就是不一样。从而引起学生对语言表达的重视。

接着要使学生明白高质量语言的标准。我主要提两个方面:准确、有文采。准确地用字遣词造句在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钟武先生《2002年高考作文漫谈》中对优秀作文《弃婴》的语言大加赞赏,说它“文字风格质朴纯正,没有多余的修饰形容词…用词准确洗练”。说明“准确”在作文中是如何的受到重视。苏轼在《答谢民师书》里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达”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在所说的准确。这个论述尤其说明看似稀松平常的“准确”是多么难能可贵。那么,该如何使语言准确呢?一方面要对客观事物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了解它们的本质和特点,这样才能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对事物做适度的描述。一方面要有意识积累词汇,以解决词语来源这个问题。否则会出现内心知道该事物是怎么个样子,却苦于不知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这个后果。

“有文采”表面上看像是比“准确”高一个层次的语言要求,实际上却未必。只不过“准确”需要更多的观察思考积累,而“有文采”需要更多的灵气和技巧、对人的相像、联想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罢了。灵气与个性心理特征关系密切,虽可培养却难以捉摸,姑且置之不论。技巧则相对来说容易习得。句式的讲究可以产生文采,排比对偶、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恰当运用会带来良好效果;辞格的运用可以增添色彩,比喻比拟拈连移就等能使语言形象生动。这些都能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实现。

学生的可塑性相当强。把这些道理讲清楚,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们就会去努力,并产生好效果。我经常看到学生在重视语言表达后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习作《花下泥》开首一句:愿守护你,做花下泥;能滋润你,我不理身子有多污秽;别轻视我,纵使是一堆泥,也始终不渝地守护你。句式工整中蕴含变化,用词明确意象含蓄,情意深切,有诗化色彩。又如

;有的人深悟生存的含义,他们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拼搏、去奋斗、去争取,即使有一天他们的身子瘦弱得像一张坚硬的铁犁,仍能以耕耘者的形象站在人生的巅峰,向世人展示一生耐人寻味催人奋发的经历。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生活过,我们给予了。”整散结合,用词准确,比喻形象生动且含意深刻。又如:;也许就是高三开学的一刹那吧。一个陌生的女孩像一只蝴蝶悄悄地飞入我的视野。她晶莹剔透,令一堆华丽的辞藻顿失色彩。她如同冰心笔下‘那白色的安琪儿’‘扬着翅儿,抱着花儿’,总向我微微地笑。我从第一眼看到她的那一刻便感到有一滴不安分的清露,悬在绿得逼眼的叶尖,柔柔地滴入我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事与愿违的作文300 关于事与愿违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