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2双向开放单位》
学校与社区双向开放一览表
篇二:《2011-11叶檀双向开放或者双向封锁》
叶檀:双向开放,或者双向封锁
中国对外开放是激进而成功的,然而,对内开放从未能跟上步伐。没有内部的市场经济,以偷懒的对外开放取代内部艰难的市场建设,必得市场软骨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
这是对外部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在此前漫长的近现代历史中,中国通常是被坚船利炮轰开大门。
时间倒溯208年,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试图与中国从事贸易、制订贸易规则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到达乾隆避暑的热河,最终争论的焦点变成是否要行三跪九叩礼。至于国际贸易,是热衷于探讨朝觐的天朝人从未理解的概念。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10年间,中国的进口、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4~5倍,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发展出口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中国实现了大范围的脱贫,完成了中低端制造业产业链条布局,对外开放成为大势所趋,没有力量能够阻止这一趋势。但在入世10周年时,从国际角度看,贸易摩擦并未减少,国内对于是否应加入WTO的争议未曾平息;从国内角度看,经济艰难转型,与对外开放并行的是在资源等领域的“国
进民退”,中国未能在对外开放时积极稳健地推进面向民资、致力于建设市场化基础的对内开放。
激进而成功的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从1978年以来,以开放促改革,以外向型经济拉动经济发展从未动摇。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入世10年后,2011年1月27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以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曾评价中国为世界贸易领域内“大象”的WTO总干事拉米,2006年在中国入世5周年之际,对中国入世后的作用给予了“A+”的打分。2011年,在中国入世10周年之际,拉米再次给出“A+”的高分。 中国对外开放是激进而成功的,这说明对外开放不会摧毁中国经济,反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鲶鱼,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在电信设备领域的华为与中兴通讯,如IT领域内的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
国外商品拥入我国,加上我国逐步开放的服务市场,使本土经济面临着强烈的竞争,中国人了解了更多的国外品牌,创建了一大批本土品牌,洋品牌的溢价逐渐消失。但国外的一些品牌,如大宗消费品,如哈根达斯等,在中国仍作为高端品牌享受溢价,正是中国开放不足的反映。
对外资开放已经深入核心的金融资本领域。从2006年至今,外资银行在中国资产从0增长至超过1.3万亿元。
外资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对金融人才的激烈争夺,使金融行业的薪资增长了数十倍。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林清德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尤其是2006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之后,银行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这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更多的参与者进入中国市场,新的外资银行来到中国,你会发现行业的发展速度已超出各机构人才的供应储备。因此,对渣打来说,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在某地开设分行,在最早进入的时候,需要确保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会招收当地的人才,因此,高管需要的是本地人,需要很了解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当地社区的情况。
各种争论仍在继续,中外贸易博弈日趋激烈,正是中国开放之后的表现,中国正在学会运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为加入WTO,有关部门对当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政策措施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清理。入世10年来,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工作从未间断,个别清理始终进行,相继废止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改了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
从规则制订到经济分工,中国都在进入对外开放的深水区,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
迟缓而痛苦的对内开放
然而,对内开放从未能跟上对外开放的步伐。
对外开放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是正确的。对草根市场经济的歧视,导致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现象,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根基不稳,从而激发出广泛的民粹主义情绪。
在重要的资源性行业,对内资开放徒有其名,直到目前,在煤炭等领域驱逐民资的“国进民退”仍未受到清理,在石油等行业通过进口权、排产权等限制弱化民资地位。在入世之后,本应先对内开放的市场却先对外国投资敞开了大门,给外商的“国民待遇”大大优于民营企业,以致人们形象地称民营企业为“非国民待遇”。
此外,在重要的税收方面直接歧视内资。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此前外资所得税税率是15%,而内资企业的税率高达33%。吸引外资作为政绩之一,外资买单将难言坏账一盖了之等好处,让地方官员对外资趋之若鹜。
中国的金融机构成为对外开放而对内封锁的典型行业。2007年的数据显示,境外投资者通过低价入股国有银行狂赚1万亿,加上在香港低价上市的垄断型公司的利润,远超1万亿。
有一种自欺欺人的可笑观点:既然内部市场资源无法激活金融市场,外资又不是活雷锋,它们进来既获得了收益,使中国银行业开始了真正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化改革,也使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更高的估值,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其实中国金融业从未真正向内部开放,例如村镇银行升级,民间机构必须让出大股东位置;再如小额贷款公司被严厉禁止吸储,最终以高利贷的畸形方式获得赢利权,因此在政策上与道德上受到双重打压。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起步,竭力争取在境外开疆拓土,设立或者通过并购的方式建立分支机构,也设立了理财中心为国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服务……但市场化并不只是并购游戏,也不是股权激励,其实质是一种竞争体制,所有的组织架构都围绕竞争而来,而体制内的银行恰恰缺乏对于竞争的本质理解,它们是天然的蓝筹股,可以获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利润,它们在资本市场降生伊始就是股市的定海神针,可以理直气壮地首批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编者注)资格。
市场改革绝非一蹴而就,许多人都清楚的事实是,许多国有银行的董事会仍缺乏人事支配权,银行内部建立以业务为条线的事业部制等体制如一团乱麻。银行的改革路径在验证一条以开放促改革的路线能否成功,现在看来问题极大,只有对外开放而缺乏对内开放,无法改造内部的行政土壤,无法形成真正的竞争环境,无法改变漠视境内投资者利益的不良文化。
另一个典型行业是资源行业。由于对民企的步步紧逼,民企在石油等行业步步撤退。1998年以前,民营企业在石油流通领域占到了85%,每年上缴利润高达人民币1000多亿元,就业总人数134万人。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成品油分销领域的各个环节,不仅企业数量多,而且分布区域广。而到了2007年,中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由1998年的3340多家锐减到663家,民营加油站有2/5处于死亡边缘。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国内石油零售市场在2004年对外开放,国内石油批发市场在2007年对外开放。而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
篇三:《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2011年陆家嘴论坛专题会场4》
专题会场四: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直播时间2011-05-21 09:00
[东方网] 今天上午,东方网将对2011陆家嘴论坛专题分论坛第四场“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进行直播。 [08:41:09]{什么是双向开放}.
[东方网] 目前,现场嘉宾已陆续进场落座,论坛讨论即将开始。 [08:51:38]
[李剑阁]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们这个分会场的主题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是我们最近出现的一个话题,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从引进来开始,当时引进资本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当务之急。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现在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资本现在相对比较充裕,而劳动力开始出现结构性的短缺。因此双向开放的问题就提到了日程上来。 [09:10:02]
[李剑阁] 今天我们到会的嘉宾是:陈文辉,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童道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部主任;斉藤惇,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集团董事兼代表执行董事社长; 金思.亨瑞克森,纳斯达克集团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总裁;黄碧娟,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田仁灿,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09:12:47]
[李剑阁] 首先我想请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先生谈一谈,现在保险业务向海外拓展有什么新的考虑?谢谢。 [09:13:50]{什么是双向开放}.
[陈文辉] 尊敬的李剑阁董事长,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也很高兴参加这样的一个讨论,在这里我想谈一下保险市场的情况。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加入WTO以后应该说中国的金融业开放力度最大的是保险业。经过十年,整个保险业的开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先讲走进来的情况,到2010年为止,在中国大陆外资保险公司有52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一共164家保险公司,进来52家有相当大的比例。财险19家,寿险7家,还有保险中介机构10家,其中已经设立的6家保险经纪公司里面有四家已经进入了中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前十名。 [09:16:26]
[陈文辉] 从业务来看,去年年底为止,整个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34亿,总资产2621亿,分别是入市以前的19倍、29.3倍,整个市场份额是4.4%,这个看起来不高,但是它不平衡,比如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开放的比较早,外资也比较集中的地区,外资市场份额已经分别占到了17.9%、16.3%,8.2%、7.9%,应该说占的比例有不小。开放的市场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不光有独资、合资的,还有不少是以参股的形式进来的。现在看来这些参股最后的效果非常好。截至去年年底外资参股占52%以下的中资保险公司25家,外资占比17.7%,我刚才讲的4.4%是指外资占到50%以上的独资或是合资进来的。如果算上参股的外资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比例份额是25%,占到了1/4。这是走进来的情况。 [09:18:45]
[陈文辉] 从走出去的情况我们也有几类,一块是机构走出去。这个主要是现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从历史上来说它一直在英国、欧洲、东南亚包括香港、澳门都有机构,这是一类。第二块业务走出去,2000年成立的出口保险公司占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出口保险担保业务是13.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8%。第三块走出去也是意义很大的一块,陆续从03年开始中国人寿、太保、平安这些公司在境外上市,也取得了很积极的成果。特别是
对这些公司整个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简单的把对外开放双向开放的情况给大家报告一下。 [09:20:30]
[陈文辉] 应该说对外开放对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保险业是舶来品,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没有经验。比如说对于我们整个现在保险监管体系的建立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9:20:55]
[陈文辉] 由于这种开放对于中国保险业树立一个稳健经营的理念、创新销售的模式,包括创新产品类型,引进先进技术等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产品上,这些产品其实都是从国外逐步引进的,我们准备在上海试点的变额年金,这在美国是一款主流的保险产品。比如技术人才的引进,我们保险业经营、精算人才都是通过引进的方式带入的。包括整个管理水平,比如说像内控,中国人寿在美国上市,对中国保险公司的内控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09:24:50]
[陈文辉] 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说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中国怎么落地,有的东西看起来是非常好,当时也引进来了,但是引进以后发现取得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也发现,可能外资进入的风险传递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最初引进的时候我们觉得进来的都是世界500强,都是一些巨无霸,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后来我们发现好像不是这样,比如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08年上来就是AIG,这在我们想来是不可能出事的机构,但是它首当其冲。这也给我们很深刻的教训。再优秀再大的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风险,而且出现的可能是大的风险。另外也有一些公司水土不服。这是我们现在讲的第二个问题,外资进入既取得成效,也面临一些挑战。 [09:28:38]
[陈文辉] 下面我也简单讲一下监管。首先监管要考虑到中国保险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另外一方面因为全球化,而且公司的业务在各地都有,所以怎么样跟国际接轨,这一块也是我们要做的,而且是比较大的事情。保险业的监管跟银行业可能差距还比较大,银行监管都比较统一,但是保险业不是很一致。比如欧洲和美国两大区域市场就不是很统一。但是我们也在积极跟进国际上先进监管的标准和手段、理念,尽量跟国际接轨。
[09:31:35]
[陈文辉] 另外我们开放过程中还是希望引进一些对于中国保险市场能够起到非常积极作用的机构。比如说现在老龄化问题、医疗问题都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机构我们非常关注,这些都是现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机构进来,带来更多更好的经验。当然我们也希望这些机构能够更多的到西部开拓业务。还有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这些中资保险公司有更多的外资进行参股,他们带来更好的经验,促进我们行业发展,促进机构技术水平、管理理念的提高。另外从监管部门,我们也在开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风险的问题。 [09:34:09]
[陈文辉] 最后,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的就是国际合作的问题。怎么样加强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合作,这样对于风险监控能够更加切实有效。谢谢大家。 [09:35:15]
[李剑阁] 谢谢陈文辉先生的发言。在WTO谈判过程中,保险开放的非常快,但也有各种各样的担心,现在我们觉得中国的保险市场形势还是一片大好。下面我们请童道驰主任给我们谈谈中国证券市场双向开放的问题。大部分的外资投行在中国设立了很多的机构,中国同行
也进行了海外布局,中国证监会针对这样的形式在监管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09:36:14]
[童道驰]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这个题目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题目。我先简单谈谈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问题。 [09:36:42]
[童道驰] 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先请进来再走出去。实际上,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是怀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做的。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91、92年的时候有B股市场,就是允许外资投资我们境内的市场。我们94年又开启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到后来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出台了QFII的政策,允许外资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投资市场。后来又出台了QDII的市场。我想说的是在WTO金融市场开放方面,证券市场我们是早已完全履行了WTO所有的承诺,包括合资公司,我们证券的合资公司现在大概有上十家的投资银行的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在我们整个银行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在境外上市时,这些投资银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些都是在开放里面的一些重要的步骤。 [09:39:59]
[童道驰] 基金业方面我们开放也是很快的,现在有70多家基金公司,一半是合资的基金公司。基金业的开放也是很快的,开放也带动了基金业的发展,机构投资者从市值来看已经占了流动市值的50%以上,所以基金投资者的发展也是很快的。外资、QFII、合资公司在这里面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 [09:40:41]
[童道驰] 从期货市场开放来看,期货市场经过一个曲折的发展。我们先把内部的治理做好。期货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应该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从交易量来讲我们连续两年全球第一位,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所以我们期货市场相对来讲是跟以往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市场,我们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大宗商品有大量的需求。交易方面,现货市场、期货市场都在比翼齐飞、共同发展。期货市场也在不断的开放,吸引更多的投入。金融期货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比如我们启动了金融期货交易所,我们现在允许QFII投资我们的股指期货,这些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开放的步骤,这些开放带动了我们资本市场的往前发展,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以得出的。 [09:43:18]
[童道驰] 从引进来这个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带动了我们的发展。现在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去年是资本市场的20周年,明年是证监会的20周年。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市场,但是现在市场规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现在市值是4万亿美元左右,当然比起美国来讲差一些,但是跟日本水平差不多。从投资者开户来讲,是1.7亿开放数,听起来很吓人,因为有的国家的人口就这么多,所以我们投资者的参与度也是非常高的。我们从业人员有差不多几十万人。市场的规模、深度、广度不断的扩展,市场的层次也在拓展,我们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有主板市场,有中小板、创业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发展。 [09:48:15]
[童道驰] 资本市场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加、中国经济不断的强大,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这时候金融应该跟说去,包括我们的银行、证券、保险都是为我们的实体经济服务的。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投资银行都为企业出去收购兼并提供金融服务。我们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现在我们有14、15家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这很好。总体来讲这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我们以香港
作为一个试验田或者第一步,然后再延伸到国际市场,我们有很多的基金公司在香港也在设立机构。这些都是我们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步骤。我们希望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09:50:41]
[童道驰] 其实我们国际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鼓励企业走出去,但是我们现在处于初级阶段,还远远不够。国际化,我们中国人愿意用“化”这个字,什么都“化”,这个“化”翻译成英文不太好翻,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放的意思。现在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因为资本市场的开放还受制于很多其他的条件,比如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问题,它要一步一步互相的推进。 [09:52:11]
[童道驰] 另外走出去面临一个风险的问题,要控制风险,以金融安全为首要考虑。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这就是因为有物理的隔离,所以某种程度上讲保护了企业。我们金融市场的承受度和产品的创新、开放、风险控制能力、内控机制是不是完善,是不是可以控制这个风险,这个也是第一个前提,开放要以控制风险为前提。 [09:54:50]
[童道驰]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开放的步子可以迈的更大一些。大家关心的都是国际板的问题,作为一个真正的整体金融市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外国企业在这边上市。这不是说一定要有外国企业来,而是某种程度上来讲,外国企业来是完整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一种体现,对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们的居民配置自己的资产,分享全球经济的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机制。我们还有一些金融市场需要完善。比如金融衍生品市场,要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这个现在还没有。 [09:58:02]
[李剑阁] 谢谢童道驰先生的发言。下面请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斉藤惇先生。 [09:59:20]
[斉藤惇] 非常感谢,首先我想借此机会来表示感谢,感谢各位的支持,感谢大家对于我们赈灾的支持,我们获得了全球很多地震方面的支持,所以我想表示感谢。大家对于日本的问题有一些担心,但是我们制造业的情况也在不断的改善。我们在地震当中有很多基础设施受到了破坏 ,但是它也会促进我们日本的经济。实际上我们东京交易市场很好的应对了这个波动,我们的交易量也在大幅度的上升,在此期间我们继续给投资者提供流动性,我们也减少了地震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10:01:26]
[斉藤惇] 关于今天的讨论,我想就中国金融市场走向全球提一些建议。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已经获得了很多的进步,已经进入了QDII和QFII的项目,这些都带来了成功。要进一步的国际化,人民币一定要更加放松,完全可兑换的人民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