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的600作文 二十四节气作文6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篇二:《节气与农业生产》

《节气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我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种植。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反映着季节的变化,指导着农事活动,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以气候、物侯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部分来自本镇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种植、管理、收获又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对这些节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开展与节气有关的活动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于是,师生一致决定本学期开展以“节气与农业生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节气的来历、含义、划分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良好意识。

2、通过上网、访问、查阅资料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4、利用优越的资源和亲身体验进行办手抄报、网页、建立博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三、活动对象:五年级

四、活动时间:一学年

五、活动内容

1、确立主题,按季节把二十四个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小组进行研究。

2、了解节气的来历、节气的含义、节气的划分及传说中的故事。

3、了解用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农谚、歇后语,从而感受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

密切关系。

4、编写节气农谚手册。

六、活动过程

1、确立主题。

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导入,在日历中找出二十四个节气,从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2、制定长期的活动计划。

按季节把二十四个节气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进行研究。每组研究六个节气。

3、按计划表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活动,教师做好活动前的指导、活动后交流的指导。

4、按节气的排序及内容进行资料的归类、整理。

5、成果的展示。

七、预期效果

制成节气、农谚、歇后语小手册、制作手抄报、网页、建立博客

{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的600作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一课时

确立主题

教学目标:

1、激趣导入,确立“节气与农业生产”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的情感,为下阶段的活动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良好意识。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日历

节气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确立活动主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欣赏一首节气歌,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让学生在日历中找出二十四节气。

4、师巡视,个别指导。

5、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些问题你们想弄清楚它吗?

6、学生各抒己见。

7、教师相机点拨,巡视学生写有价值的问题。

8、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确立主题。

9、确立主题。(给主题起一个合适题目)

“节气与农业生产”

三、教师总结。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反映着季节的变化,指导着农事活动,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以气候、物侯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部分来自本镇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种植、管理、收获又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询问家长有关节气的问题。

第二课时 选组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如何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开展活动

2、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特色的组名,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

质。

3、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学会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

二、活动过程

1、复习引入,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组长、起组名、讨论探究的问题。

3、选组长:你心目中的组长应该是怎样的?

(1)指名回答。投影

(2)板书:组长职责(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乐于助人"")

(3)组员的职责:(服从分工,听从指挥、合作协调"")

4、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产生组长。

(投票、举手、自荐"")

各小组长用几句话说说:当上了组长,你打算怎样做?

5、各小组开展活动。

(1)起组名

(2)起口号

6、各小组汇报。

7、谈体会

8、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指导学习计划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活动准备:活动计划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确立了这次活动的主题——节气与农业生产,也分了四个组研究,组长也定下来。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今节课我们就来制定组计划。

二、出示样式进行计划指导

1、投影别人成功的计划表。

2、指导计划表内的有关内容。

3、

三、组长组织写活动计划。

1、确定研究的对象、内容、研究人员。

2、各组员写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了解节气的来历、节气的含义、节 气的划分、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师巡视){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的600作文}.

四、组长组织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并写出它们是属于哪一种问题,然后填到计划表中。

五、教师巡视。

六、总结。

第四课时

共同商讨研究问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2、发挥民主协作作用,共同商讨研究问题。

活动准备:各组计划表、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提出了许多问题,哪些问题有研究价值呢?下面请各组长

篇三:《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

景象。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

劝。”,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4]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即视太阳 在黄道 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 ,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 转暖,渐有春雷 ,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北京地区,北海冰 融化,雁飞,蜜蜂开始群飞,春雪终止,榆树开花。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 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2]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 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 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 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民俗{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的600作文}.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5]{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的600作文}.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 (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或24日)经过此点。中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玄乌至,雷始发声,始电。《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

好。”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 作物进入春 季生长 阶段。华中农谚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京地区,山桃、加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 天气 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

卷起的扬沙 、高空飘来的浮尘 ,特别是沙尘暴 对大气 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二十四节气同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的600作文 二十四节气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