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传统民间艺术艺术300 民间艺术作文3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王瑞廷

关键词:民间艺术、特点、意义

摘要:民间工艺美术品实用简洁、因材施艺,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的特点,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人们。

谈及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那是由来已久,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们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但是作为民艺来说,我们应该理解为从人的存在开始,民艺就存在,它是跟随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来不断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对它认知的时代,个人,积累等各种原因,于是它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品在人们心目中就越发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人们却多数在追求华丽的、奢侈的工艺品,慢慢淡忘那些用“废品”制作的、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民间工艺美术品: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

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图1

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们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

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库淑兰是旬邑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88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1996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图2 3、风筝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

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民间美术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图3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

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

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7、花边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 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 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些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由此我们可以看见工艺美术的可贵与独特之处。

注释:图1为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

图2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关大爷

图3为土家族的刺绣

摘自:《库淑兰传奇》——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雕塑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

篇二:《民间工艺调查报告》

民间工艺调查报告

11级 怀化学院工造七班 1116407021 黄玮 竹编工艺篇

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工艺竹编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更具深厚的历史底蕴。竹编行业历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依托的师徒关系,学徒学成后,自立门户,再招徒弟,口传身教。一般做生活用品、农业用具。

竹编工艺:

一种遍布南方各省的民间工艺。我国南方地区竹种丰富多彩,有淡竹、水竹、慈竹、刚竹、毛竹等约二百多种。劳动人民用竹材制作家具 ,编制用品,创造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多种编织工艺,常用的有:1、编织,即用竹丝、 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2、车花,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和装饰;3、拼花,利用竹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型或器皿;4、穿珠,是将竹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结;5、翻簧,利用竹簧加工制成各种器皿的方法。

基本编发:

一挑一编法:

回字形编法:

竹编的历史: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

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中国的陶器也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的编制密切相关,先人在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在经火烧过后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体。于是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作为模型,再在篮筐里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在火上烘烤制成器具。后来人们直接用黏土制成各总成形的胚坮,就不再使用竹编编织。但是还是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在殷商时代,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

战国时期还出了一位致力于竹编技艺研究的人,他就是泰山。

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翻铸的。

此外,竹编也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灯节活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民间流传,至宋代已经十分流行。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

的花灯。其中一种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传统民间艺术艺术300}.

龙灯起源于汉代,到宋代更为盛行。龙头,龙身大多以竹篾作内骨编制而成,龙身上的鳞片也往往用竹丝扎结。

还有一种叫“竹马戏”的民间小戏。自隋唐起流传至今。戏的演出与马相关,如《昭君出塞》等,演员骑的马用竹子做成。

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游街窜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尤其以竹编最为著名。益阳的水竹凉席创始于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竹编的用

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

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

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

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

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

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

”褐漆竹编圆盒“是明代官宦人家使用的一种竹编圆盒。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汇集起来已经由150余种编织法。

1937年后,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竹编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篾刀从事他业,只有少数艺人流落在破庙旧庵继续这门主编工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主编工艺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以后,竹编艺术开始名正言顺的归口到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也大量涌现,有的还被评上了“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技术职务。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 1990年以后,浙江嵊州,四川省青神县和渠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

进入21世纪以后,竹编工艺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儿出现滑坡,其编织技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也有不少竹编艺术家们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新的作品在缓缓冒尖。

闽西竹编工艺:

闽西永定培丰镇下辖的孔夫、长流二个村庄,有许多村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竹匠,他们的“简易工棚”,堪称“天下一绝”,具有安全、快捷、实用、经济、便利、环保、清爽、轻巧、节能等许多优点;建设过程不耗水,不耗电,不与永久建筑争用宝贵的钢材、木材、板材、铁件、水泥、沙石;还可就地取材缓解运输压力,能够促进当地毛竹垦复种植增加灾民收益反哺灾区经济增长,与此次灾区急需的“过渡安置房”十分对路。 “简易工棚”的称呼,是就其成本投入而言的,其实,它的造型美观,技术含量较高,种类也很丰富,有悬空的,有立柱的,有吊梁的,有打拱的,有敞式的,有廊式的,可作堆场,可作食堂,可作车间,可作宿舍,可作教室,

篇三:《专题三 中国曲艺艺术》

专题三 中国曲艺艺术

【课标要求】

了解曲艺音乐曲种分类及其特点,认真聆听部分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况

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说唱文学为基础的,说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以唱腔为主。

二、艺术特点

曲艺音乐的特点是:以说、唱为手段,状物写景,倾诉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述故事情节。说和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半说半唱,唱中夹说,似唱似说等。表演时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主唱者长击鼓执板控制快慢节奏,或操一件乐器边弹边唱。

三、主要类型: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一种是只说不唱或只念不唱,或者以说为主,如:评书、相声、快板之类。 ②第二种是有说有唱,如:苏州评弹、陕北说书之类。

③第三种是只唱不说,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之类。

四、除评书、相声、快板外,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为8类。

(1)鼓词类:因演唱者兼奏“大鼓”和“板”等打击乐器而得名,北方

较流行,南方较少。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胶东大鼓等。

①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因用北京语言演唱而得名,主要流行于

京、津、华北、东北等地。

②代表艺术家及作品:刘宝全《丑末寅初》、骆玉笙《剑阁闻铃》《林冲

发配》。

(2)弹词类:因演唱者自弹琵琶或三弦等乐器伴奏而得名,主要流行在

南方。主要曲种有苏州评弹、山东弹词等。

①苏州评弹:是苏州弹词和苏州平话的合称,主要流行于江、浙、沪等

地。

②代表艺术家及作品:蒋月泉《杜十娘》、刘天韵《林冲踏雪》、徐丽仙

《新木兰辞》、朱慧珍《宫苑》、赵开生《蝶恋花.答李淑一》

(3)道情类:又称“渔鼓类”,多用渔鼓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曲种有河南坠子、山东渔鼓等。

①河南坠子:主要流行于河南以及安徽、山东等地。因用坠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②代表艺术家及作品:乔清秀《凤仪亭》

(4)牌子类:将几个曲牌连缀起来唱述故事内容的曲种类别。主要曲种有单弦、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等。

①天津时调:是流行于天津地区的一种时调小曲,有“时兴”、“合时”之意。内容通俗明朗、短小精悍。主要唱腔为“靠山调”。

②代表艺术家及作品:王毓宝《秋景》《梦回神州》

(5)走唱类:在各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艺形式,因边唱边

舞而得名。主要曲种有二人转、凤阳花鼓、三棒鼓、贵州花灯等。

①二人转:也叫“蹦蹦”,产生并盛行于东北三省,距今已有两百年的

{传统民间艺术艺术300}.

历史,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

近年来,在以赵本山为领军人物的积极努力下,二人转重新焕发了青

春,影响日渐扩大。

②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

主要分布在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表演形式是有一人或二

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主要有《凤阳歌》、《鲜花调》、

《王三姐赶集》、《秧歌调》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传统民间艺术艺术300 民间艺术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