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分享忧伤600字作文 快乐与忧伤作文6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为自己写下悲伤(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为自己写下悲伤(600字)作文

于何时,我想起了自己,不再敢忘记自己。因为懂的爱自己。当自己爱上文字时,

有了渲泄的方式,不再以泪清洗自己的疼痛,躲在没有光线折射的角落暗自伤悲。黑暗包容

我的任性,只有它懂的我的苦楚。而那些我身边的亲人朋友犹如白天不懂黑夜的黑,以为我

的叛逆毁掉我的人生,你们又何曾用心了解过我,真诚的与我沟通。不要以时间为推移的借

口成为我们之间的代沟,很不明智的想法。 小时候,不会建立友情,总是排斥我,我学

会了懦弱,像一个瓷娃娃,不小心就会四分五裂。害怕阳光射伤我,语言刺激我,大树嘲笑

我,眼神碰撞我,害怕所有,我就是个胆小鬼。而现在的友情五湖四海,却落得一身孤寂。

有几个朋友携手共进退的走过坎坷?拼命的维系来之不易的感情?呵&总会有那么几个挑拨

离间。 时间蹉砣,意识渐长,慢慢学会了坚强。我懂得坚强有股强大的力量赐于我。我

不再悲伤,被人欺负、嘲弄,另类眼神。我也可以昂头挺胸,视线直视对方,冷酷的措词令

他人辩解不上。这样,兴许我可以快乐,兴许更加伤悲。 喜欢文字的孩子一直都不会快

乐,喜欢音乐的孩子一直都是孤独的。文字记录的是红色的血迹,音乐旋转的是浅绿色的心

情。 从小到大我没有真的快乐过,磨难填满空缺的幼小,长大后,寂寞填满空缺的冰冷

的灵魂。夜深人静之时,倚立窗台,抿一口红酒,和风飘起我的发髻,思潮袭夜而来,灌满

我的情绪,远方传来的箫声断断续续进入我的心脏。 陶醉红尘不舍弃,自当英雄美人怀。

高一:凌维妍

篇一:最悲伤作文

妈妈去世两年多了,她为五姐弟囤积的

稻谷还剩六七袋,就码放在床边,足有四五百斤。16岁的大姐木苦衣生木说,缸里空了,她

跟妹妹木苦衣伍木便背着稻谷去街上碾米。不脱壳,稻谷能储藏多年。“妈妈当时可能想,有

这些大米,起码我们饿不着了。”

坐在木床边提及早

逝的妈妈,彝族女孩木苦衣生木平静得像个大人。妹妹则腼腆地躲在她身后,对外人的提问

大多只是点头或摇头,但特别爱笑。12岁的木苦衣伍木(汉语名:柳彝),将对妈妈的思念

写进了作文。“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300多字的一篇课堂习作《泪》,令读

者无不为之心疼。

因为作文《泪》,木

苦衣伍木一家的命运更为受到关注。随着政府及公益人士的介入,五姐弟的未来多了一种可

能性。

姐弟五人 已习惯了

没有父母的生活

从凉山彝族自治州

州府西昌出发,火车在山间穿梭3个小时,便是凉山州老九县之一的越西县,老九县均在海

拔2000到3500米的地区,显著特征是彝族聚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里有一个普雄镇,

出去4公里,便是宝石村,那里是木苦衣伍木的家。

相比其他藏身于大

山深处的村落,宝石村不算偏远,只是路难走。她家的三间灰砖房,是爸爸去世前刚盖好的,

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在村里算中等水平。外屋有一个旧沙发和十来只小板凳,两侧卧室兼

具储藏室的功能。三个弟弟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屋角堆放着土豆,另一间是木苦衣伍木和姐

姐的房间,床边还码放着妈妈屯下的稻谷。

5个孩子中,大姐木

苦衣生木16岁,老二是哥哥木苦小平14岁,两人早已辍学。写下《泪》的木苦衣伍木12

岁,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10岁的木苦小和5岁的木苦小杰。

这个家庭似乎早已

习惯了没有父母的生活。早上,小杰醒了,喊一声,两个哥哥立马进屋给他穿衣服,哄他玩

耍。他的小书包里,装着学前班的数学作业本,上面歪歪扭扭的算术题答案,都是老四木苦

小教他写的。

家里的一亩多地,种

着土豆、玉米。今年,大姐、哥哥先后外出,木苦衣伍木在放学后会带着老四挖土豆,割猪

草喂猪、再给俩弟弟做饭,年近七旬的奶奶有时也会过来帮忙。可是奶奶精力有限,木苦衣

伍木的叔叔也去世了,留下3个年幼堂妹,这3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宅。

2010年以前,这个

家里还是有顶梁柱的。大姐木苦衣生木记得,爸爸去普雄、成都打工,在建筑工地做最繁重

的活儿,总咳嗽。有时,两三个月回来一趟,帮妈妈种地。但即便是她,也记不住父亲去世

的具体日期了,她只记得是2011年,父亲死于肺结核。她当年只有12岁,才读到三年级,

最小的弟弟还不到1岁。

眼看妈妈太辛苦,身

体又不好,大姐辍学,在家帮妈妈干农活、照看弟弟妹妹。再后来,妈妈因心脏疾病卧床不

起,阴影笼罩了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

木苦衣伍木在作文

里描述了她们带妈妈到镇上、到西昌看病的情景,称钱花完了,病仍不见好。2013年的5月,

妈妈又病倒了,脸色很难看,被打工回来的叔叔送到镇上医院。

但她这次执意

回家。“妹妹(木苦依伍木的小名),妈妈想回家。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

最终,木苦衣伍木跟

大姐把妈妈接回了家,那天,她去外屋给妈妈做饭,端上前时,妈妈已经死了,五姐弟从那

时起,都成了孤儿。

各路媒体记者和政

府人员踏进家门

早在今年6月,大姐

去学校时就看到教室墙上贴着妹妹写的作文,当时这篇作文还没有被媒体关注。大姐说“看

了心里很难受”,于是姐妹相处时,谁也没有谈过这个话题。 木苦衣生木说,最难的时候,

她们家靠两个低保指标—每月100元维持生计。但自去年6月,政府为五姐弟发放孤儿生活

补助专项救助金,每人每月有678元。5个人加起来每月能领到3000多元。宝石村村支部书

记潘小伍介绍,该村人均年收入才5000余元。 “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关爱。”四川省索

玛花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强调。

班主任任中昌老师

曾到木苦衣伍木家进行家访,送给木苦衣伍木一只粉绿相间的玩具—卡通小牛。这是家里看

得见的唯一玩具,也是房间内颜色最鲜亮的物件。这几天,各路媒体、政府人员踏进家门,

木苦衣伍木大多时候不知所措,她低头摆弄手上的小牛,别人问话时,多回以点头或摇头,

但一直在笑。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老师送的这件礼物,晚上睡觉时,都会抱着小牛。

小弟弟木苦小杰特

别黏人,他喜欢让人抱抱,体重轻得跟城里三岁小孩子差不多。他会在镜头前大方地“摆造

型”,爱在电视机前仰头看《熊出没》,还喜欢灰太狼。来探望的热心人士临走前说“拜拜”,

他挥手追着喊了一路的“拜拜”。

外人面前,大姐木苦

衣生木俨然家长模样。她隐忍、得体,说得最多的是“还好”、“还行”,避谈过去苦难。但她

的朋友圈签名,写的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过的有多累”。 老二木苦小平,2014年8月辍

学,当时六年级还没读完。他自己解释称,放学后要干农活,没时间复习功课,学习成绩不

好,就不想读书了。去年12月,他只身到江苏无锡,投奔在那里打工的表哥。

“要不是家里穷,爸

爸也不用去打工了”

木苦衣伍木的遭遇,

在大凉山并非个例。木苦衣伍木所在的宝石小学四年级教室,贴着语文老师选出的优秀范文,

包括《泪》。挨个读下去,愈发感觉,墙面上的文字更像大凉山农村图景的微缩版。针对此前

出现的对该作文真实性的质疑声音,校长吉木给四年级教室多加了一把锁。

12篇作文中,有3

个孩子提到眼见父亲或母亲的死亡。其中,既有木苦衣伍木这样被认定的孤儿,又有格吉日

达、阿支阿呷木这样的事实孤儿—彝族民俗中,母亲改嫁不带孩子。被留下的孩子,只能跟

爷爷奶奶或叔叔伯伯生活在一起。有的缺少关爱,情感难以宣泄。这种经历会对孩子的心理

造成何种冲击,外人似乎很难揣测。但仅从他们的文字中,便能感受到绝望和悲伤。14岁才

读四年级的格吉日达写道:“我一个人守在父亲的房里,可是我的父亲没过几天就死了。妈妈

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我身边哭泣。她说,我要走了。”

黄红斌转述支

教老师的话称,格吉日达是个聪明又内向的孩子,作文尤其写得好。但他的爸爸早年病逝,

母亲改嫁。总有社会上的朋友到学校找他逃课去玩,他有点没法安心读书。 被志愿者接到

西昌索玛花儿童村后,政府曾委托其亲戚询问,他是愿意回来还是继续留在儿童村。格吉日

达选择留下。志愿者解释,他在家里时只有奶奶,俩人居住在土坯房子里,交流很少,生活

状况也不太好,从他家到学校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西昌后,有同龄孩子在一起生活,还有

他熟悉的老师,格吉日达开朗了很多,对功课更加上心。

还有三四个孩子用

并不太熟练的汉语抒发着留守儿童的感伤。如老师眼中乐观的小胖子尼苦拉哈会在作文里写:

“爸爸姐姐都去很远的城里打工了。每次我到山上砍柴,就望着火车开来的方向,盼着他们。

我问:亲爱的老爸,你在那城市里过得好吗?爸爸说:还好。可我知道,他们在城里打工很

辛苦。”

另一名同学也表达

相似的思念“我很希望我的爸爸能够不走”,他对现实的感知是“要不是家里穷,爸爸也不用

出去打工了”。

普雄镇宝石村村支

部书记潘小伍介绍,宝石村1991名村民中,外出打工的有300多人。按一个家庭两名大人三

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推算,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劳动力外出打工,而且以年轻男性为主。

“我们看到网上有

人说,彝族人因为懒惰所以特别穷,气得不行”。潘小伍反问,如果真像网上说的那么懒惰,

怎么会有那么多村民外出去打工?因为山里贫穷,种地赚不到钱,为了生计,青壮年大多离

开农村,去到外地打工。

潘小伍脱口而出的

数据中,还包括村里的社会救助名额。据其介绍,该村有177个低保户,符合国家救助范围

的孤儿就有8名,还有特殊困难儿童24人,多是父亲去世的孩子。 当地村民称,这里的孩

子们很小就懂事,除了上学,还要做农活。种土豆、割猪草、上山劈柴、挑水等,都是家常

便饭。

当本家叔叔跟旁人

大声谈论孩子死去的父母时,三个弟弟就坐在旁边小板凳上,自顾自地盯着电视画面,仿佛

这一切与他们并不相干。年幼时就被打上“孤儿”的标签,对他们而言,没有条件自怜,似

乎这只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就得坦然接受。

意外带来的一家人

生活改变

当然,因为作文《泪》,

木苦衣伍木一家的命运更为受到关注。而随着政府及公益人士的介入,五姐弟的未来多了一

种可能性。

此前,两个弟弟及木

苦衣伍木先后被索玛花基金会接到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免费读书学习。后政府人士征求其亲

戚及三个孩子本人的意见后,将他们接回家,并安排木苦衣生木、木苦小平重回校园。

越西县政府工作人

员表示,越西县民政、教育、移民扶贫等部门将整合力量、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对木苦依五木

一家的救助帮扶力度。其中,大姐将免费就读越西县职业技术学院,每月约有300元补助;

弟弟将在逸夫小学继续读六年级;最小的木苦小杰将进入普雄镇上的幼儿园,每天有校车接

送。

木苦小平说,看

到妹妹的作文后自己也很感动,就想着也要回去上学,“我还是想读书,读书很有必要,我希

望将来能够帮助别人。”

对于眼前的改变,核

心当事人木苦衣伍木留给记者的,还是羞涩的笑容。

篇二:把悲伤留给自

把悲伤留给自己 在过去多少个日子

里,我们经历了快乐,也度过了艰难险阻,如今我们依然还在人生的旅途走着。有的时候我

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热闹非凡的夏景,

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快乐;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硕果累累的秋田,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有

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白雪飘飘的冬日,以为这就是我们的温馨。然而四季的变幻中有多少希望

会破灭,有多少快乐会散去,有多少幸福会溜走,有多少温馨会稍纵即逝,你知道吗?我也

不知道!此刻,我知道的,我所能感受到的就剩下悲伤。因为我明白这个世界真的很大,这

些和它比起来还不如一粒灰尘。当阳光四射的时候,透过那层玻璃我还能看到充满灰尘的世

界,那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那不经使我想起曾经光阴里我的伤痛记忆,不经使我感慨当下

依然不舍的友情笼罩之下的我到底是坚强还是脆弱!低下头来,不再仰望那束浑浊的射光,

我在告诉自己要忍住悲伤,我在告诉自己要把悲伤留给自己!我在暗示自己,假若真的在乎,

就请放下所有,向对方撒个谎,在背后自己独自行走。 我曾经自私的认为上帝对我很不公平,赐于我的很少,索取我的太多。后来我明白是我太自

私,我总是毫不犹豫的奢望别人与我共同度过伤心岁月,陪我走过艰难险阻,却从未想过别

人又该如何面对。我总是会忽略别人的感受,别人伤心的时候,我做了什么?即使想要去做,

也不知如何是好。即使做了,也是毫无分寸。有时甚至给对方带来了麻烦,而别人总是把悲

伤留给了自己!我不断地询问自己,也在不断的告诫自己要学会自己独自行走,要一直把悲

伤留给自己! 把

悲伤留给自己,我想从冷漠开始,慢慢学会不倾吐一切,慢慢懂得和自己的内心交流与对话,

掌握对待别人的宽容与忍让!冷漠,很好,没有理由开心,更没有机会伤心;冷漠,很好,

没有思绪去挽留,也没有自私的情感去强求!我相信属于我的东西,不管是否溜走,终究还

会回来,不属于我的东西,不管现在是否拥有,终究物归原主。

篇三:最悲伤的作文

条件很艰苦,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梦

(图)

来源:新华网

2015-08-01

昨晚,一位在大

凉山支教的朋友分享了这篇四年级彝族女孩的作文,看完后心疼、心酸,情绪全无。令我纠

结、难过的不仅仅是这个名叫苦依五木的孤苦女孩的命运,还有大凉山,这片美丽却又贫穷

的大山里,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

我从大凉山回来已

经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每每一闭眼就看到孩子们黝黑的面孔、明亮的眼睛。那是世间

最天真、最好奇、最真诚的眼神,也是最懵懂、最无知、最空虚的眼神。

端午节那天,我和几

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大桥乡中心校支教的年轻人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分享忧伤600字作文 快乐与忧伤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