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听青花瓷歌曲有感》
古青,过眼飘散(剧场版)
听青花瓷歌曲随想
7.4 苏荷
古,已经不复存在,它用花纹勾勒出了前朝的飘逸.它用具有千年沧桑的花纹跨越千年时空。我们还期待,我们还信任素胚勾勒的古一如你初妆。但是,一切如袅袅的炊烟被风一吹,如同梦一般,过眼飘散。
——————引子 青花的笔锋由浓转淡,千古的爱恨情仇被装在一个弧线优美傲雪欺霜的古瓶中。隐藏在笔锋中的千年秘密,在极其细腻的青花笔触下绘在了一朵朵旺盛、千年不败的牡丹之中。如今,牡丹风光依旧。但,盛朝?又何处去寻呢? 青纹,依旧在不停的跳跃翻滚着,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入历史的轮回,不断的游荡着、徘徊着。他见到了许多前朝的美:帘外的翠绿滴油般的芭蕉惹出了阵阵狂风骤雨不停的垂打着,晶莹剔透的雨滴在表面平滑油亮的叶子上被渲染成了浓浓绿意。富贵人家门上的门环为此惹上了铜绿。在游过江南小镇时,它,刻意留了一眼。因为见证无数次朝代的兴和衰,它已经知道曾经繁盛一时的江南小镇会在这幅江山经历的泼墨山水画中,逐渐从墨色深处逐渐隐去,如炊烟般转眼便飘散的无影无踪了。
古青,天青过雨后宣纸上走笔的青花至此搁了一半。在生宣的作用下,釉色,渲染了的仕女图韵味被古青私藏了。在古瓶底下书写的汉隶字仿照了前朝的一缕飘逸,只为给有缘人相遇时埋下了古的伏笔。古青传世,眼略带笑意的自我欣赏。临摹宋体,古青笔的笔锋微微颤动,落款时的犹豫,只因惦记了古前朝的隐藏在窑烧里的千年秘密。冉冉檀香,透过了窗子,即使隔江有千万里,古的心事,我也了然。古天的惨淡是否还需要渲染。无止境的依赖,无瑕的残骸掩盖了曾经的惨淡和衰败。祭奠了曾经的古盛。今风代替古风,古青还却不曾醒来。青花、青纹已被今风所吞噬。则古青只应加了古字,它只能被古唤醒。它有一种执著的守护,它要守护古前朝最灿烂、最美好的残骸。回忆过眼飘散的古青,是否还期待?心里每个甜蜜的古盛不再苦涩,只是不习惯才渐渐融雪消散啊!古青! 古青、青纹、青花曾经的诺言已被历史长河掩盖,又如炊烟般被今风的气一吹,飘逸的前朝就连一点痕迹也没有的过眼飘散而去。青惨的月弯弯勾出过往,命运不堪在世道上凋谢。
古梦。古,就如一场梦一般醒来,便在过眼中飘散了。素胚,也是在古后的今朝被抹去了曾经勾勒出的青。
指导老师评语:这是一个初一学生的作文,为啥能写出这么有意蕴的作品,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爱琴海精品女装店赞助。
篇二:《听听青花瓷的声音》
龙源期刊网 .cn
听听青花瓷的声音
作者:李丹崖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6期
初秋,我跟随一个朋友去肯尼亚旅游,曾有幸看到过当地一个民间组织举行的医生入行仪式。
举行仪式是在白天,天气极热,60个准医生围在一堆干柴周围,一位长者带领大家,先是口中念念有词,仰头看天,长啸一声,继而开始用脚猛烈地跺着大地,然后,长者点着了人群中间的火堆,熊熊的烈火燃烧了起来,围在火堆旁边的准医生们一动不动,豆大的汗珠瞬间渗出了他们的额头,慢慢地,准医生们的衣衫逐渐被汗水浸透。半个小时后,火势逐渐弱了,开始有柴灰出现,准医生们每人抓了一把灰抹在自己的脸上,紧接着,他们在长者的带领下,进入一座木头做的房子。
房子的大厅里,赫然放着一件青花瓷,一看就是产自中国的上等瓷器。准医生们排着队,挨个把耳朵附在青花瓷上,然后用手指叩响瓷器,一个接着一个。听完瓷器的响声以后,他们就从后门出去,到屋后的一条水池里洗个澡,然后换上干净的衣裳,这样,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医生了。 我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一个当地的导游,医生入行用得了举行这么复杂的仪式吗?导游郑重地告诉我,当然很有必要了。然后,导游开始给我解释刚才的仪式:准医生们围着一堆干柴,代表着,医生心里要时刻装着火种一样的热情;准医生们仰天长啸和低头跺脚,意思是说,做医生的要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准医生们浑身被汗水湿透,然后以灰抹脸,意思是说,做医生的不能怕苦怕累;那座木屋就代表医生这个行业,从木屋里出来以后就代表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了,因此,他们要洗澡,他们首先要讲究卫生。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准医生们为什么要挨个去听青花瓷。这个寓意就大了,这里的人认为,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美好,也最易破碎,一个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一个是良知。青花瓷在中国是最优良的瓷器之一,也就是良瓷,良瓷在汉语当中的发声和“良知”相近,听一听自己敲出来的青花瓷的声音,意思是入行以后,要时刻不忘记听听自己的良知是否还在。
我的心仿佛是一个靶子,瞬间被导游的话击中。真没想到,自己祖国的青花瓷放在国外还被赋予了这样一重美好的含义。更令我感动的是,我这次在肯尼亚所见的医生入行仪式寓意这么深刻。这样的仪式何止适合在医生这一职业呢,我觉得放大到社会上的各个职业上,都同样适用,同样可以汲取。
听听青花瓷的声音,这不光是“良知”的声音,更是光辉人格的动听回音。
篇三:《听一只青花瓷瓶说话 征文》
听一只青花瓷瓶说话
滕州一中 高一五十一班 于涵 指导老师:
我,是一只晚清的青花瓷瓶。听我说说话,听听我的故事。
还记得出窑那日,我被人小心翼翼的抱了起来,细细擦去了周身的尘土,轻轻地放在临窗的一个红漆木架上。镀了金的碎光透过窗子斜洒在我身上,我好奇地看着周围华贵的摆设,和一群人赞赏的目光。就这样,我平静安谧的生活,开始了。
这样的日子可真舒服。每天被人轻轻地擦拭把玩,天气好呢就晒晒太阳,要不就听听雨声,是不是还可以看场歌舞,听听戏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玩我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屋内的装饰换了一番又一番。而我,依旧在那里,安静闲适……
可慢慢的,一切似乎变了。人们不再时常听曲看戏,不再每天爱抚把玩我,总是忧心忡忡地商讨着什么。屋内的瓷器名画被一件一件的收了起来,最后,我也被装进了盒子里,深埋在地下。万分疑惑之际,我只听见人们说:“洋人打过来了,北京城也危险了……”
当我周围万籁俱寂、漆黑一片时,这句话,就一直在我耳畔回响。头一次,我感受到了除轻松与无聊之外的另一种情绪——恐惧、对未来的无限迷惘。我好想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洋人来了,京城危险了……
突然有一天,一片静寂中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马蹄声,撕心裂肺的哭叫声,还有几声砰砰的巨响……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我躺在地下,心,跳得那么快。人们说的,是真的,是真的,是真的……不见天日的深渊里,浓浓的恐惧将我包裹,一种绝望的悲凉感从心底蔓延。北京城,真的完了吗?这个国,这个民族,难道也没救了吗?
也不知到底过了多,喧嚣声终于渐渐平息了,而我,依旧沉沦在绝望与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想起了曾经安逸享乐的生活,现在回首,定是回不去了罢!曾经的荣华富贵,今日的狼狈落魄,真是可怜又可笑我小小一个瓷瓶这样想,那些曾把玩我的中国人,会不会也这样想?早已习惯于安乐的国人,早已习惯于骄傲的民族,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时,又将何去何从呢?泱泱五千年古国,堂堂中华民族,可真能挺得过来?我自嘲的一笑,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这一觉睡得可真长。当我再次睁开眼时,已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手里。他细细的描摹我的花纹,轻轻的抚摸,就如许多年前那样。那一瞬,我有些晃神:是不是这才是真的?是不是那无比惊恐的过去,只是梦一场?但现实,依旧那么残酷。他用无比复杂的眼神盯着我,沉声开口道:“鬼子南下了,国宝不能在故宫呆了,我们必须得南移!”
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五日夜,我被装上了火车。那夜,星子寂寥,月光惨淡,偌大的紫禁城,只有辘辘的车轮声,还有随行人们无尽绝望的叹息…..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一群背井离乡的故宫人,带着几车厢的国宝,南逃。从北平到上海,从上海到南京,从南京分三路,渡三峡,过蜀道,上乐山。战况从前线传来,北平陷,上海陷,南京陷,当听到南京大屠杀时,所有人都红了眼睛。抑制着泪意抬头看天,都能看得到天边那抹随时都能压下来的厚重乌云,压抑得让人无法喘息。
究竟还要在黑暗中呆多久,才能迎来黎明呢?
在颠簸狭窄的车厢里,我问自己麻木绝望的心:到底一个民族,是要落魄到何种地步,才会被迫做这样声势浩大的文化迁徙?这个民族,到底遭受了什么?中华民族,当真能度得过这一劫?
在四川安顿下来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可周围熟悉的面孔,却越来越少。听当地人说,他们都去了前线。可去了前线,还有再回来的机会吗?日军疯狂的扫射,漫无目的的轰炸,他们,会活着回来吗?我突然发现:这个看似失败的民族,竟有这样一群勇士,这个民族,还没倒下。
随后几个月,捷报,一封接一封的从前线传来:平型关大捷,歼敌千余人;百团大战全胜,
歼敌四万多人。日本人一寸一寸的被赶出了中国的地盘,我在无尽黑暗看到了一线曙光,虽微弱,却坚定,带来光明,带来希望,告诉这世界:中华民族,不会输!
是!我们不会输!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中华民族,赢得漂亮!
从那以后,我就被陈列在故宫博物馆里。至今,也没有再动过。
从晚清到今天,我活了近两百年,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华丽的蜕变。他本是一块璞玉,而百年洗礼磨去了他的顽石,只留其美玉精华;他本是一头幼狮,外敌入侵激起了他的血性,他迅速成长,吼声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华民族,奋勇崛起。我小小一个瓷瓶,都为之骄傲,中国人,不更应该如此吗? 我,是一只晚清的青花瓷瓶。请我说说话,听一个民族的雄起,听亚洲雄狮穿越历史的巨吼……
篇四:《青花瓷》
《走进青花瓷》教学案例
沈滢
上学期第一课,有学生就关注了浙美版15册课本封面上的青花瓷,还兴奋地问我:“这是不是周杰伦歌里唱的青花瓷?”我想,学生既然对我们的“国瓷”感兴趣,上过《瓷器风韵》一课后,再把这个内容作为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单独上一课吧,正好也可以把这些天所学的理念用到教学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历程,认识瓷器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了解青花瓷的纹饰特点,能对青花瓷的纹饰从题材、组合特点、表现形式等作简短的欣赏评述。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对比、鉴别、讨论、分析、评述、实践体验,掌握赏析青花瓷纹饰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主动探究青花瓷纹饰的特点,理解和喜爱中国瓷器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对青花瓷的纹饰从题材、组合特点、表现形式等作简短的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元青花艺术特点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识青花瓷
1.学生课前听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上课后,教师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听歌感受。 师:老师最近也很喜欢这首歌,就是觉得歌词难懂,你们看呢?
生:(谈论对《青花瓷》歌词的感受)
师:今天老师把“主角”请到了现场,它会怎样解释呢?
生:(纷纷议论)周杰伦、方文山不可能吧
2.教师把青花瓷从纸箱中请出来分给各组,学生恍然大悟,回答揭示课题“青花瓷”。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歌曲谈起,设置悬念,导入课题“青花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展开课题——走近青花瓷
(一)初步感知
学生观察(看、摸)青花瓷
师:这是怎样一件瓷器呢?
生:(从多角度来形容)
师: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宝贝’吗?{听青花瓷的感受60~100字}.
生:我家的花盆
教师补充青花瓷作为“国瓷”的地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摸等体验方式,初步了解青花瓷的外部特征,感知青花瓷白釉青花、明净素雅的独特风韵。并让主题能贴近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了解历史文化
1.通过课件简要了解:青花瓷发展历程、历史地位
2.了解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与元青花的联系
师:宋人儒雅含蓄,宋瓷就多内蕴、
秀美、简洁的作品,而元青花的风格与宋瓷大相径庭。那么,元青花的装饰风格会与什么有关?
生:元代国人的喜好吧
师:很好,请大家来分析一下元代的社会状况吧,看看还会有哪些联系。
生:(每组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教师归纳补充:蒙古族粗犷、尚白尚蓝、波斯工艺装饰繁缛、元曲
师:联系以上内容猜猜元青花的装饰特点是什么?
生:器形比较粗犷,釉色蓝白相间,图案复杂,多了人物画
教师点击图片展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学生对照:哪些地方自己猜对了
教师小结:瓷器装饰风格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地位和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引导学生了解瓷器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理解瓷器的人文内涵与价值。
三. 深入课题——赏析青花瓷
(一)欣赏一段青花瓷的图片剪辑(背景音乐:周杰伦曲《青花瓷》,每张图片右下角注纹饰、器形名称)。学生观察青花瓷造型、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风韵
【设计意图】青花瓷图片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熏陶。图片剪辑集合了不同器形、不同纹饰的青花瓷,为后面的问题展开作铺垫。
(二)分析青花纹饰的题材及组合特点
师:青花瓷纹饰的题材有哪些?
生:山水、花鸟、人物、动物
师:中国人很喜欢运用吉祥图案来表达吉祥寓意,那牡丹、鱼、婴戏纹的寓意是什么呢? 生:牡丹-富贵,鱼-年年有鱼,婴戏纹-热闹喜庆
师:猜猜课件中吉祥图案的寓意是什么?(学生抢答)
师:今天老师就以金玉满堂、五福捧寿、一路连科祝福大家和家人幸福安康、学业有成。 师:青花瓷纹饰组合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生:(以瓶和盘两种器形为例说明)
教师对青花纹饰特点作简短小结
(例:瓶的纹饰题材、组合特点、形式)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纽带帮助学生解析青花瓷纹饰特点,加深纹饰美感的体会。对学生的祝福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对明《青花婴戏莲纹碗》与清《青花山水纹笔洗》进行对比赏析
师:A.两者纹饰互换合适吗,为什么?
B.两者纹饰的组合、表现形式有什么差异?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比赏析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通过观察、比较、鉴别等方法,学生的分析会更加准确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 拓展课题——表现青花瓷
1.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秞下彩(图片)
教师以清.龚轼“白秞青花一火成,花从秞里透分明”引出青花瓷制作工艺,
并示范画青花,强调:画面疏密有致,主次分明
2.学生(两人合作)选择适合的纹样(纹样可参考或自创)画在剪成器型的白纸上,使之成为一件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作品贴在蓝色KT板上,选择区域(三个区域:个性、精致、创新)展示
教师以歌曲《青花瓷》作背景音乐,在课件中展示同龄人的创作;鼓励学生合作尝试,评价、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作品。
3.思考:彩色笔不适合画怎样的青花纹饰,要用什么材料工具表现。
教师建议学生课后用国画形式来尝试“青分五彩”。
4.欣赏了解青花纹饰在服饰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听青花瓷的感受60~100字}.
【设计意图】通过“画青花”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青花瓷白釉青花的独特风韵,进而增进学生对瓷器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后反思
(一)着眼生本是拓展教学资源的基本前提
有次我参加市初中美术优质课的评比活动,选了浙美版《瓷器风韵》一课,想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把青花瓷作为重点拓展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试教几次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内容庞大,时间紧张。一节课中教师匆忙完成任务,学生缺少思考探究的空间、交流表达的时间。冷静下来反思,我发现:我只关注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没有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的前提条件。而本课的设计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对教学素材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并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眼于生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水平来编写一些学生易学且能与其兴趣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教材内容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利用各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素材,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使美术课堂的拓展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关注细节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无例外。
我想,首先要关注的是教学设计的细节。设计是预设的,它并不等于结果。本案例中,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
第二,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细节。比如,课堂中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讨论,本案例中我要求的是“先思考,再交流”,为什么?因为学生自己没有进行思考就不能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法,当然就不可能在交流的时候形成思维的碰撞。即使交流起来了,也是浅层次的,不可能触及到问题的本质,长期如此,还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关注教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