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声音无处不在600 幸福无处不在作文600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无处不在的声》

失分大盘点──无处不在的声

一、易失分点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会继续传播并存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较慢,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⑴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个渐高。

⑵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⑶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z。

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蜘蛛,因为蜘蛛翅膀每秒振翅三、四百次。

2.响度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⑴同样大小的声音,我们距离发生体近,听到的声音比远时大。因此,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两个因素有关。

⑵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型的传声筒,能传的更远。

⑶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大得多。

3.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结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⑴音色是由发声体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声音而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⑵同一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了解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可以下几方面着手: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处减弱 C.在耳朵处减弱

二、典型题分析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是( )

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固体传播来的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来的

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来的

D.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来的

错解:A或C或D

正解:B

分析:分不清发声物体和传声物质,把二者混为一谈,是造成错解的根本原因。本题中发声的物体是树叶,因为风一吹使树叶振动而发声,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例2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因此要能区别处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离高墙的距离应该( )

A.大于17m B.小于17m C.大于34m D.小于17m

错解:C

正解:A

分析:忽略了“回声问题”中的双程意义,即声音在传播中经历了去、来的过程,声音经过的路程与要测量的距离之间是2倍的关系,距题意,人要区别原声与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至少应为:S=vt=340m/s×0.1s=34m,而人与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是34m/2=17m。有关“回声问题”“测海水深度”等问题往往都会是双程问题,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

例3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图中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实验更容易成功吗?

错解:不能正确做出图像和分析实验成功的条件。

正解:图像如上图;339m/s;在低温、高空、冬季、两极环境下实验更容易成功。

分析:题中通过数据做出图像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典型应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学会分析问题,揭示物理原理、规律,从而进一步突出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把握题中的重要条件是造成解答这类问题的又一关键,“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表明了空气的阻力使实验不易成功;“在飞机速度有限的

情况下”及数据表明环境温度不能太高。所以,飞机在低温、高空、冬季、两极环境下实验更容易成功。由此可看出把握“题眼”的重要性。

(二)声音的特性

例4 美国贝尔通信研究公司宣布,该公司科学家已发明了一种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做出反应的信用卡。信用卡的主人可以把卡先放进银行的一台出纳机里(出纳机装有一个微型话筒),然后说一个口令,就能方便地使用。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依据是: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它把某人说的词句跟用数学方式储存在信用卡中的话音模式进行比较,然后决定启、闭。

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能说出这种信用卡应用了声音的哪种特征吗?

错解:音调或响度

正解:音色

分析:不能准确地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造成错解的主要原因。题中“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是指人的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

例5 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声音无处不在600}.{声音无处不在600}.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错解:A或B或C

正解:D

分析:造成有关声音的特性问题原因主要是将音调与响度等混为一谈,概念不清。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而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幅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大,即响度大。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6 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变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错解:A或B

正解:C

分析:该题是辨别道路交通标志题。很多同学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从而造成错解。所以要想遇到这类问题顺利的做答,就要在平时多观察,注意积累必要的知识。

例7 对噪音危害的调查表明:在非洲北部农村的70岁老人的听力与美国20岁青年人的听力一样好。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错解:回答一些与噪声危害无关的解释。

正解:非洲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非洲的北部更加如此,几乎没有工业区,路上的汽车也很少。美国工业极为发达,各种汽车挤满大街小巷,相比之下,非洲北部的噪音污染小,人们几乎是在安静的理想环境下生活,不受噪音干扰,美国人从孩提时就要接收来自周围的各种声音,噪音对其污染程度高,听觉受损的可能性大,所以就出现了非洲北部农村的70岁老人的听力与美国20岁青年人的听力一样好的奇怪现象。

分析:噪声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污染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物理试题中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过这类问题可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所以,平时要注意关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技。

例8 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噪声就是机器发出的声音,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篇二:《无处不在的声1》

八年级物理培优第四讲 10.5 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1:音调。知道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_。发声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_。

2.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__________的物理量。物体在1s_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如果某物体3s内振动的次数是300次,频率就是____________。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把高于________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因为它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不再引起耳膜的振动;把低于__________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因为它已经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下限。

4.口琴可发出多种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口琴内有长短不同的金属片,短金属片振动频率__________,音调________。

5.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有些次声波对人体_________,据说,有的国家研究次声波武器用于战争,可以使战士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战斗力。

6.人能看见蝙蝠在空气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

7.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时根据( )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 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

8.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讨厌的蚊子声,这是因为( )

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 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低于人耳听觉的下限

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音

9.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知识点2:响度。知道响度主要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1.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___________。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________。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_越大。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开得越大,喇叭的_________越大。

2.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____叫声的音调高,__________叫声的响度大。

3.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改变音调 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 D.改变频率

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轻言细语”来形容人的说话情况,这里的“高”和“低”实际是指( )

A.人说话的响度 B.人说话的音调 C.人说话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知识点3:音色。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1.唐诗《枫桥夜泊》诗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上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而发声,声音通过________传播到客船上,客船上的人才能听到钟声。而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来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断的。

2.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能模仿出各种乐器发声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音调

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下列一些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D.自行车上敲打车铃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会逐渐变低 B.响度会逐渐变小 C.音色会逐渐变差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试说明“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知其人”分别反映声音的哪些特征?

6.你知道:①打锣时,是大锣的音调高还是小锣的音调高?②吹号时,号子是靠什么振动发声?③二胡的琴筒起什么作用?④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它们是弦乐器、管乐器还是打击乐器?它们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请你在下面一起写出来。{声音无处不在600}.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噪声。理解噪声的定义,知道噪声的来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小明说“乱弹吉他的声音就是噪声”,他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 ⑵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弱。( ) ⑶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双耳有完全失去听力的可能。( )

2.下列各种情况中,哪些声音肯定是噪声( )

A.响声大的声音肯定是噪声 B.振动无规则的声音是噪声

C.爆竹爆炸时发出的“吧吧”的响声肯定是噪声 D.影响人们休息的声音肯定是噪声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卡拉OK厅播放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放声大笑,表现得十分开心

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4.美妙动听的音乐从物理学角度看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声音无处不在600 幸福无处不在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