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布达拉宫图片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布达拉宫主要特点》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宫殿,寺宇和灵塔于一体,规模好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整个建筑绵延420米,南北宽300米。房屋近万间。主体建筑分红,白两宫,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有建筑学家这样陈赞布达拉宫,“不像是人为的产品,更像是山上生长出来的建筑”。

总体特征:1同样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整个建筑外观涂以红,白,黄,黑四种色彩,对比鲜明,不仅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风采,而且包含着宗教意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庄严,和平,权势和威严。还根据高原地区的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垄和通风口;殿内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以便于采光和调节空气。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也吸取了佛殿的建筑艺术,呈现了恬静,高雅,旖旎,祥和等特色。他是一座堡垒式的宫殿寺院建筑。不仅借鉴过印度佛教建筑的呕血经验,而且也吸取了中原汉族宗教建筑的某些精华,形成了完全是藏式风格宫殿寺院。

2 布达拉宫和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因山就势,高低错落,把人文景观融化于自然景观,给人以丰富美感。顶部结合汉式飞檐歇山和藏式平川建筑的特点的辉煌金顶,令布达拉宫具有强烈精神凝聚及提升力,又不失稳重;

3.大面积的屋面,木构和墙体的涂色,成为建筑外部基本色调,布达拉宫宫殿外部的红,白,黄组成了简单而明亮的色调。整个色调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壮丽。

屋顶造型:墙体上部设有一横列木质框架,往框架内地填以红泥染过的萨茹草,这种草质地坚硬,数百年不烂环撑着整个平坝式的屋顶,显得宽容笨拙,整齐划一。又轻巧的化简单为神奇,利用中央红宫的屋顶,做出锦绣文章。红宫内达赖灵塔自然伸出屋顶,六座各具风格的塔顶,以青铜作瓦,鎏以黄金,四角鏊突,兽吻飞檐,并配以各种装饰,四周排列着鎏金的经幢,悬挂着无色“风马”,飘扬着灿烂的经旗,光彩夺目。 白宫,是当年达赖进行宗教与政务活动的地方,因其白色宫墙而得名。正门前有一个宽大的“德阳夏”广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地面用藏族特色的建筑材料“阿嘎土”夯筑。白宫的顶部,有达赖的寝宫,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等建筑。

东大宫是白宫最大的宫殿,由44根巨型柱子支撑,是进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地方。墙壁上绘着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种种故事图。

红宫,因其外部涂以红色而得名。环绕正殿共有八个祭堂,每一个祭堂,都建有一座灵塔,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奢华,塔座由11万两黄金铸成,塔瓶上饰有1500颗各类宝石,塔身全部由黄金包裹,通体饰以珠宝玉石镶嵌的各种图案。红宫顶上许多个姗姗发光的灵塔殿的金殿顶。红宫束腰安置兹五世达赖以后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同时还建有许多佛殿,经堂。红宫主殿为“司西平措”,俗称西大殿,是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的享殿,有50根大柱,面积200平方。四壁绘着历代达赖的故事图,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施红,绿,白,黄不同颜色,按照观音坛城的色彩设计的。位于顶部的:“法王禅定洞”和“圣者殿”。法王洞内保存了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功臣们的塑像。

红宫中心部位最高处建殊胜三界殿,藏语称“萨松郎杰”,为东西阔五间,南北深三间,长方形平面。清朝达赖在此殿向牌位,皇帝画像行礼,此处也用作清廷制定的金奔巴瓶掣签,决定达赖,班禅灵童的仪式。 佛塔,登上布达拉宫的

碑铭 众多碑铭为布达拉宫增添了徇丽的色彩。最著名是“平定西藏碑”,与内地的碑一样,碑为方额, 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74米。碑首为螭首方额,高1米、宽1.13米、厚0.42米;碑身高1.84、宽1.05、厚0.35米;碑座为叠涩方座,分为三阶,上阶高0.45米、宽1.23米、厚0.54米,中阶高0.25米、长1.47米、宽1.44米,下阶一部分押入地下,露出地面部分高0.2米、长2米、宽2米。碑额正面右侧阴刻篆书“敕建”2字,左侧有4列藏文;背面右侧刻一竖行蒙文,左侧刻有竖行满文。碑身正面右侧刻小楷汉字15竖行,左侧刻印刷体藏文46列;背面右侧刻蒙文15竖行,左侧刻满文15竖行,碑身正面和背面的上下左右分别刻有宽0.16米的云带纹边框。

御制十全记碑,为这里最精美的碑铭。与内地清碑形制全同,均为高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放形,额枢四周饰以雷纹,额内枢上还饰以卷草纹。碑由碑首、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

碑首高1.34米,宽1.44米,厚0.46米,正面、背面均为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身高2.07米、宽1.32米,厚0.38米,边框线刻二龙戏珠;碑座为龟形,龟身呈椭圆形,通长2.5米,宽1.8米,前足紧收,伸脖抬头,龟背正中横置一高出龟背0.05米、长1.6、宽0.58米的垫台,碑身置于垫台下中。龟座下为一正面宽2.02米,侧面长2.42米的大石托台。碑额正面右侧阴刻篆文“御制”2字,

背额右侧阴刻4列正楷藏文,左侧阴刻一竖行蒙文;碑阳右侧刻汉文17竖行,左侧刻满文17竖行;碑阴右侧刻39列正楷藏文,左侧刻17竖行蒙文。

壁画,宫中大小殿堂,门厅,过道,回廊等都会有壁画。估计宫内全部壁画数以万计。题材也十分丰富,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有佛教经传,宗教神话,还有建筑,民俗风情,体育,娱乐等等。总面积达到2500多平方米。题材丰富,工笔细腻,线条流畅,绚丽多彩。 唐卡:意为卷轴画,是最富有藏族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用绢,布或纸作画,然后用彩绘装裱成画轴。唐卡内容主要是佛像,菩萨,藏传佛教大师,生活习俗等等。还有一些刺绣,织棉,贴花的唐卡。

雕塑:是布达拉宫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的石雕,木雕,泥塑等等,尤其是以雕模铸铁=制的金属佛像和法器等为多。高者达10余米,小者仅几厘米,金属佛像和法器大多鎏金。

建筑材料多位就地取材,室内地面除少量铺设核桃木地板以外,很多是用“阿嘎土(西藏特有的一种粘土)”铺地,然后打上酥油研磨。宫顶外围女儿墙全部用涂成深紫红色的“白玛草”(一种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藏式建筑特色。

篇二:《布达拉宫的保护与开发》

文化旅游之布达拉宫的保护与开发

内容摘要: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西北的红山上,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相互融合的博物馆,也使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蕴含了无数藏传佛教最精髓的文化并收藏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布达拉宫,藏传佛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在西藏解放至今一直都是达赖喇嘛以及僧侣居住、办公、学习和举行一些大事件的典礼场所。但是,时至今日,布达拉宫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于西藏的文化旅游所必到之处。布达拉宫所呈现的是新时代的西藏,而它所蕴含的文化也是世界宗教文化中最绚丽的文化之一。因此,对于以旅游为目的的人们来到布达拉宫,那是一次文化旅游,对于以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所进行的宗教文化之旅的目的地也会是布达拉宫。所以,在青藏高原那种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了千年的布达拉宫,这些旅游者和香客来欣赏以及膜拜了其千年文化之后,可能留下的却是它自身千年也无法修复的诸多问题,所以布达拉宫的保护和进一步的开发是其自身发展中两个并重的难题。{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一. 布达拉宫的维修保护史

由于布达拉宫的修建分属不同年代,施工没有整体规划,尤其是后期的建筑更是层层叠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地震对于布达拉宫的砖木结构危害较大,

以及拉萨夏天的暴雨对布达拉宫房子的冲刷造成的损害也非常大。这些都只是布达拉宫自身先天建造就存在的危险和当地自然因素所造成的隐患,最主要的还是越来越多以旅游和朝圣为目的的游客和香客所带来的人为破坏。

在五世达赖时期,布达拉宫就开始了它的重修之旅,重修之后,这座宫堡从未间断过各种修整。距离新中国成立较近的一次大规模维护是在1923年,十三世达赖修复了金顶、斗拱、经幢、飞檐等设施,还修复了九世达赖灵塔的前回廊、圣观音殿一带,并更换了所有腐朽的木质构建。解放后,在这座宫殿内维持着一支较大规模的维修队伍。包括50多名管理处的工作人员,50多位香师喇嘛,还有300多个杂役小工。[1]他们负责日常的小修小补,布达拉宫每日安详地接待着它的信徒和全世界的游客。在最动荡的“文革”期间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特别保护。但是,布达拉宫不是一天建成的,它的隐患也是一年一年积累的。所以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政府一直很重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缮,包括修复壁画、更换腐朽梁柱、加固建筑基础和改造消防设施等工程。一期维修从1989年开始到1994年竣工,国家共投入5300多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文物维修史上的一个纪录。二期维修工程从2002年开始到2010年竣工,国家共投入2亿多元,比第一次维修投入更加大,工程难度更高。

二.布达拉宫的开发

对于布达拉宫的开发也是相对于保护是同样的难题,随着青藏铁路和林芝机场的开通运营使进藏旅客数量激增,也对布达拉宫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给布达拉宫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布达拉宫是进藏游客首选的必游景点,但是对于这座经历了1300多年的人为和自然损害就像一位高龄老人一样,原本硬朗的身躯已变得比较脆弱。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布达拉宫过去一年内接待旅游者和香客50多万人次,日均约1500人次,按参观宫殿全景需要3小时,人均重量60公斤计算,主体建筑在同一时间内需承受约45吨以上的重量。如此大的重量对于高115米、土木石结构的13层建筑来说,不但会造成椽子木下垂或开裂、折断,墙体下沉或松动等,而且对地基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2]所以相对于布达拉宫的保护,其开发也必须要做到既让尽可能多的人亲眼欣赏布

达拉宫的魅力,又尽可能不伤害布达拉宫的原始风貌,虽然近20年来的两次大规模维修只是使布达拉宫在原有的伤痕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抢修与加固,但并不表示它可以接待更多的游客和香客。因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西藏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提供资源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的同时,布达拉宫管理处实施了门票预定制、分散进入布达拉宫人流、延长开放时间、限定导游团讲解时间、加大门票查验力度等措施,将人数限制从原来的每天接待

1300-1500人增加到限制的2300人,同时,通过提高门票的价格来控制游客数量,并且是实行夏季和冬季票价浮动制,通过涨价限制旺季,运用跌价鼓励淡季。据权威部门透露,这是西藏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经过多次协商,并根据布达拉宫第二次维修形成的实际承重能力而制定的。

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得过去数千名游客蜂拥而上、过度集中的状况,变成让游客有序、分散地进入宫殿游览,既减轻了古老建筑物承载的压力,又保证了游客的参观质量,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展示西藏优秀民族文化,科学合理的利用文物资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持。

三.布达拉宫的文化旅游价值

文化旅游是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布达拉宫的文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藏传佛教的精髓,还有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都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布达拉宫所呈现的文化旅游除了一种西藏文化之旅还有一种宗教文化之旅。在西藏这块雪域高原上精彩的佛教节日特别多,但是最让人留恋与敬仰的却是属于布达拉宫的朝圣活动。每年的佛庆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都会云集到这里。为过去忏悔,向未来祈福。朝圣者们都由山脚的无字石碑起,开始顶礼膜拜,这是佛教最高的拜礼。他们一阶一阶爬过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爬到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得宫墙隧道才进入大殿。[3]{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这种信仰深刻反映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生活的莫大影响,也反映了布达拉宫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所以对于以文化旅游为目的的游客们可以选择去布达拉宫观看一场壮观的朝圣活动,或者自己做一名朝圣者,感受一下心灵净化的愉悦。

布达拉宫,藏族人民心中的普陀山,梦的天堂。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不论是就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来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神圣性。布达拉宫的建筑恢宏博大,气度非凡,布达拉宫的壁画、彩画、雕塑独树一帜;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又长期作为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中心,布达拉宫的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布达拉宫在整体建筑艺术上如此创造性的突破,而且在装饰艺术上也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仅此地而已。布达拉宫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它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它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世界十大土建筑之一。布达拉宫所展现的已经远超“西藏历世博物馆”这一简单的限定了。

文化都是具体的、特殊的,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文化都是相对较固定的,一般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发生大的改变。所以布达拉宫的藏族文化从形成的那天开始,就成为了稳定性因素沉淀在西藏民族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成为该民族的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布达拉宫的保护与开发不仅仅承载着西藏文化旅游,更承载着西藏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布达拉宫的保护是推进其开发的必经之路,它的开发也会反作用于保护,促使相关部门更进一步的巩固它的发展。目前,布达拉宫的开发的主要问题就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西藏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因此,要解决这些阻碍布达拉宫开展文化旅游的问题,就要做到第一,不能因为需要保护而去保护,这是消极的,已经被实践所否认的。保护不仅仅是文物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业者的共同努力。第二,不能因为需要开发而去开发,这是盲目的,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鱼一样,养大了就卖出

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第三,要为了保护而去开发,因为布达拉宫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所以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四.结语

对于布达拉宫只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它的宗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团结稳定,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尽管现在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经济时代,但我们更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把布达拉宫传统的历史悠久的藏民族文化永远保存下去。虽然布达拉宫是以藏传佛教为代表的,有别于中原地区的佛教,但是中国能将不同的佛教精髓融汇得如此完美,这就证明中国人民的宽广与大度,当然更多的是智慧。藏传佛教在布达拉宫内陈列物品上的融会贯通已经表明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我们中国信仰宗教的观念是兼容并收,所以博大的藏传佛教和精彩的藏文化需要我们大家不断的探索、研究、保护和开发。这样才能把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中国推向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1985.布达拉宫.文物出版社,19

[2] 严桦,2004. 布达拉宫.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59

[3] 彭措朗杰,2010. 布达拉宫 = Potala palace : [中英文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96

篇三:《布达拉宫》

天空之宫殿——布达拉宫

工程管理2班

1251013052

何文

摘要:布达拉宫是这世上最接近天空的宫殿,他在青藏高原纯净清澈的阳光照耀下,散发出动人心魄的华丽壮美,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奇美圣殿。无论是他实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宫殿本身所传达的宗教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他是结合了实际与信仰的建筑,是一座会说话的建筑、花岗石墙身、木质屋顶、窗檐的外挑设计、铜瓦鎏金装饰和经筒、宝瓶、摩羯鱼、金翅鸟脊饰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精致的工程,是建筑学中的美中之美。

关键词:布达拉宫、建筑造型、历史文化、艺术成就

一.历史悠久的恢弘建筑

布达拉宫始建于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从印度引佛法入西藏,于是他被当做是西藏的永恒祜主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于是他居住的宫殿也自然成为了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观音道场也即是藏语“布达拉宫”的真实含义。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后来这座宫殿的重建者五世达赖喇嘛曾赋诗赞叹:“相等帝室美妙宫,罗刹王威称相同”。意思是说他的美丽如天上帝释的宫殿一般,他的庄严堪比罗刹王的城堡,美轮美奂,至高不二。

二.坚固华丽的结构造型

布达拉宫为典型的传统藏式宫殿建筑,其建筑形式基本包括了所有传统藏式建筑的平面类型,庄严,肃穆,简洁并且有较强的不规则和随意性。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2米~5米,其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向墙内灌注铁汁进行加固,增强了墙体的抗震能力。

布达拉宫的屋顶和窗檐为木结构,屋角翘起,铜瓦鎏金。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设计,具有汉代的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是鎏金铜饰,其

{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曲曲折折。置身其中,如同步入神秘世界。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特点,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撑架由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铺地和盖屋顶用阿尔嘎硬土,各大厅和寝室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通风。宫内的柱梁上雕刻着各种花纹,墙壁上有2500多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大殿内的壁画亦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的风景。由经堂,宫殿,灵塔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远远望去,从山体一级一级升上去的石梯,锯齿状的女儿墙,下窄上宽的梯形宫堡以及宫顶使布达拉宫呈现出一副飞天的霸气姿态。 红山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人们心中,它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语称之为“布达拉”(普陀之意)。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依据红山山势修建,直至山顶。布达拉宫内很多建筑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布局合理,在建筑艺术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杰作。

三.建筑的经典结合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13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建筑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白宫横贯布达拉宫两翼,为达赖喇嘛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华丽精美,墙上有佛教故事绘画,多出自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像以及历代达赖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布达拉宫相关推荐 布达拉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