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这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旧址时所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就非常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奔腾汹涌;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超凡脱俗,超越古今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哪里,从古至今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诗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苏轼自有妙招,他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这句话在文中作用极大,既与词题相符合,又为下半段缅怀周公瑾埋下了伏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广阔壮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展现于不同感觉的浓墨重彩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

时把读者带进一个胆战心惊、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一下子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成就的

“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半段写周瑜作了铺垫。上半段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欣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是为了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呼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穿戴兵戎,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苏轼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却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自己深感羞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转到悲伤,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词中江山壮丽和英雄伟业这样完美的结合,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补充: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狭隘嫉妒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篇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

篇三:《《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边疆危机的确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呵!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沉,但这也是历史与

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关西大汉手持琵琶、铁绰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篇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篇五:《赏析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是消极,还是蜕变?

——赏析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面对人生抉择时,他感觉到左右为难,他选择了缅怀故人;当仕途的波折与他旷达的性格相碰撞时,他选择了用“一樽还酹江月”以表情。这是苏轼面对穹境时想要逃避而生发的一种对人生的消极态度,还是……别的?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写诗讽刺王安石新法,遭劾入狱,获释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在他已经是第二次遭受贬谪了。

“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异常苦闷,因而滋长了佛老思想,形成了超然物外、旷达自适的人生哲学,常是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和解脱。濒临大江的黄州,恰好为他提供了理想的去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正是苏轼在黄州上任游黄州赤壁时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已经贬谪黄州两年多了。

赤壁,著名的有两处,其一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南、长江南岸,是我国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战场。苏轼所怀的就是这个古事、这些古人。但他所游的赤壁却是另一赤壁,在黄州城外。

大江东去,是哀言,还是壮语?

面对着滚滚的江水,孔老夫子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苏轼则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的滚滚东流,汹涌澎湃,有着不可阻挡之气势。苏轼以千钧之力,大笔挥洒,只用“大江东去”四个字,便绘画出万里长江波澜

壮阔,浩浩东去的雄伟气魄。

紧接着,以“浪”字领起一句,直扣“怀古”的主题,写下“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泛舟赤壁,俯仰古今之情一并吐出。与《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伤情调是相同的。但苏轼于此就仅仅是借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来表己之忧,表己之愁吗?

苏轼以浪涛的奔流来比喻“千古风流人物”的消逝,有悲叹之意,哀生之言,然而,更多的应为言豪迈之壮语。苏轼用这一比喻,把“千古风流人物”的消逝给写活了,既使人若见他们像浪涛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消失,又显示出他们像汹涌的浪涛那样奇雄突兀,气概非凡,而这正体现了苏轼对他们的仰慕,和寄寓着苏轼奋发有为的豪迈情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着墨不多,笔削精到地道出了所怀之人和所怀之事。因为是古战场的陈迹,故称“故垒”;由东而望,固谓“西边”;因为传闻,故以“人道是”言之,说出此非三国当年大战的赤壁,仅借此地藉以怀古。接下去,应叙述周郎赤壁的故事,而苏轼却“笔波三叠”写下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惊”、“拍”“卷”、“千堆雪”皆展现了赤壁之战的惊险雄奇,绘画出一幅壮美的江山画卷。{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情由景出,情景相生,苏轼由上述的那壮阔之情而生发了更深层的豪壮之志。啊!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赫赫千古的赤壁大战,曾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这是多么深沉、

豪放的感情,又是多么动人心弦的语言。

遥想公瑾,是咏史,还是咏志?

笔锋一转,“遥想”二字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的周瑜。司马迁写项羽时,在突出他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的同时,还写了该下被围对虞姬慷慨悲歌的情节,以美人衬托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凉场面,而苏轼则以美人衬托周郎的风姿潇洒,大有可为的美好年华,故有文:“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其实当时,小乔嫁给周瑜快十年了,苏轼以“初”字再进一步展现周瑜的英气勃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使周瑜才华横溢的英雄形象树立在我们眼前。前面所写的“千古风流人物”、“豪杰”在这里具体化、形象化了。前三句的潇洒风度和后两句指挥三军,从容闲雅的神态,构成了一个风流儒将的形象。当年,曹操以八十万军下江南,“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声势极其显赫。少年英俊的周瑜在众寡悬殊,形势危急之际力排众议,统兵江边,严阵以待。在谈笑风生中,火烧赤壁,使曹操人马“灰飞烟灭”。在苏轼眼里,周瑜是如此的潇洒,如此的风度翩翩。

苏轼写这一段文字,在咏史的同时,笔端倾注着无限仰慕之情,其实也是想借周郎的千秋功名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反映出苏轼思想中积极向上的一面。苏轼通过这段文字来吟咏出自己的壮志,他认为,他也应该有着周郎般的机遇,他也可有着周郎般的洒脱,可以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建功立业。

人生如梦,是消极,还是蜕变?

严酷的现实又使他感到这不过是虚幻的梦想,因而接下去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到了黄州以后,他虽然仍不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渴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不幸。苏轼对赤壁之战的回忆,使他生发了郁郁不得志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想起周瑜在盛壮之年就已作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而自己年纪已这么大了,还遭贬谪,不禁有了嗟叹。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样的结句格调比较低沉,反映了苏轼在理想与现实无法统一情况下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有人说,这是封建士大夫在失意时对待人生所采取的一种消极态度,是剥削阶级在没落时独有的思想意识。而我觉得,更多的应是苏轼面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蜕变。

在苏轼看来,人生不过像梦那样短促,为了排解心中的忧伤,他要端起一杯酒去祭奠那江中的明月,让愁苦短暂的人生融入那永恒无忧的江月之中。其实,苏轼并没有因政途的不平而有所退缩,依然不乏追求功业的豪迈之心。从词的发展过程和词的风格来看,苏轼摆脱了绸繆婉转之风,代之以沉郁豪放的气概。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人生如梦”、“酹江月”反映出了苏轼有了由“多情应笑我”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道思想的更高境界飞跃。不再因现实的坎坷而陷入低迷,反而更超然,更自在地享受人生。

篇六:《《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

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600字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