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成长需要自由》
成长需要自由
望着眼前的空白文档,我思绪万千。
一片落叶飘到电脑前,我抚摸着它想:你和我一样,没有什么存在感吧!被人逼迫着吧。
晨曦老师每天让我们发一篇作文给他,还不能少于600字,或写一首诗歌,我过着枯燥
无味的生活,在每一分、每一秒、我、受够了。 把书包整理好,我呀,该上路了。
走在寂静的路上,一切变得黑白无色,偶尔走过的行人深邃的眼神中,也仿佛隐藏着空洞。
回到家,妈妈迎接着我回家的微笑面孔,此时此刻为何有着一丝可怕!我想知道。
吃饭时平常香甜可口的饭菜又为何变的淡然无味!我默然又想到。{成长需要自由}.
我又一次坐到了黑色的电脑前,窗外的风“呼呼”吹着。我顿了一下,随后写下我从来从来不敢倾吐给WORID文档的文章,一字一顿。
——我需要自由,它让我无比向往,我需要自由,拥有它我便不胜荣幸。老师们,家长们,我们需要自由,遨游在自由的海洋我们。。。。。。。。。。
写着写着,我的脸上流下了一行热泪。我知道,这是泪。
我不去管它,任由调皮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
是的,我们需要要自由,需要快乐。我们的成长不能没有自由。家长们,请放手吧!我们就像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却怎么也飞不出去。如果你们放手,我们将获得快乐与自由的感觉。
请放手吧!请任我们去闯荡。我们要自由,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感到快乐。
-——放手吧!我们需要自由!
篇二:《成长需要自由》
成长需要自由
遥望群星璀璨的夜空,幻想着自己就是其中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星,于浩瀚的宇宙中,拾起时光残缺的片段,呼吸自己渺小的存在。纵使我小如尘埃,却仍在为自由穷尽所有。
——题记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稚嫩的时光像被揉皱的纸团一样慢慢散开。我在梦想与自由那微妙的一厘之间苦苦挣扎,放不下快乐的执念。
曾几何时,我依偎在妈妈身旁,听她的呢喃,嗅出了快乐幸福的味道;
曾几何时,我奔跑在广阔的原野上,风在呼喊,自由便是我的方向。
又在何时,我被囚禁于这水泥房子里,三点一线,不知疲倦。我告诉自己这叫学习,这是梦想!是啊,每个人都这样对我说: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有了自己的好工作,好生活,你的一生就无忧了。
我听从了他们善意的劝告,努力学习,追逐梦想。于是我也会因考试失利而沮丧不已,会因成绩优异而欢呼雀跃。父母的态度也随着成绩的高低坐上了过山车。这时,我又想起他们说的:学习是为自己学的。是吗?那为什么我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呢。孩子被成绩是否优秀贴上了好、坏的标签,学习的苦乐中我只有苦涩。
成长本来就该是五彩斑斓的,怎能被灰白所掩盖。我在迷茫,我在寻找,成长的路上我踏着荆棘,麻木地挥着利刃,我竟在欣赏荆棘被砍到后那残缺的美好。
我同样有梦想,我也知道成长需要历经磨难才会看到前方的美丽风光,但我做不到无谓的叫嚣青春,我做不到失去自由。
英格索尔说“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也有这样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禁锢了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每当我向朋友倾诉这心中的苦闷,他们便开玩笑的扔给我一句:做张卷子冷静一下吧。在我听来,这便是讽刺。想要成长,不可能没有自由。
如果法布尔没有自由的时间去观察昆虫,他会成为闻名世界的昆虫学家吗?如果牛顿没有闲暇坐在苹果树下看书的话,他会发现地心引力成为物理学家吗?如果李白没有自由去游山玩水,他会赋诗千首成为诗仙名传千古吗?我想,这些都是不会的。{成长需要自由}.
成长的美好去要用心去感受,成长需要自由。
篇三:《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天空》
龙源期刊网 .cn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天空
作者:钱超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5年第05期
加拿大有个叫琼尼·马汶的人,他的父母一心想送孩子读大学。但马汶读到高中时,明显表现出他在学习文化知识上的智商低于其他同学。于是,一位心理学教师委婉地告诉马汶:“人的能力有很大区别,工程师不识乐谱,画家不懂几何,这都有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应该发现它,让你的父母为你骄傲。”后来,马汶在帮人家修剪花草、整理花园中表现出了他的才能,他照料的花草长得出奇的茂盛,他设计的花圃有别具一格的艺术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汶成为了加拿大著名的园艺师。
这个故事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的一些教师,特别是许多家长,他们一味地把孩子禁锢在书本上——搞题海战术、无止尽的补课、频繁考试,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就像空守着一大片肥沃的水草,硬是不让牛羊进去,而将之死死拴在槽头上吃枯草。追其根源,还是家庭、学校对孩子教育观念上的落后,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以升学为最终目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孩子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硬逼着他们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让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望而不可及,以致于成不了才,便早早地辍学。
马汶不算成才吗?他的双亲能不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吗?那我们做父母和教师的,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难道只有挤上高考的独木桥才有出路吗?
人的认知结构及能力结构中各种构成因素发展的程度、质量是存在不平衡性的,发展程度较高的部分就是他的特长。我们既要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充分地发展,又要发掘培养孩子的特长,使他们真正地自由地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成才的路不只是上大学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父母,身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河南郸城县教体局基础教研室
编辑 张晓楠
篇四:《自由,成长的需要》
自由,成长的需要{成长需要自由}.
生活着的人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成长着的孩子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需要自由。自由,是成长的需要!
可我从幼稚到慢慢成熟这样一个过程里。感受的是闭塞、禁锢和管教;在我的世界里没有自由自在的“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我三岁就去了幼儿园。幼儿园,应该是我们儿童的乐园,丰富的活动、慈祥的老师、众多的朋友。可我对那块陌生的地方,既害怕又孤单,既恐惧又拘谨,我几乎战战兢兢地过着每一天。老师好象看押犯人一样,只是把我们看管在一个长方形的屋子里,不让我们出去玩,不准我们尽情闹,不许我们到处跑。我们能喜欢这样的环境吗?我们能热爱这样的天地吗?我们实在很压抑、很不开心、很不快乐。我们好象一只失去了自由的小鸟。我几乎每天哭喊道:“妈妈""妈妈!”请想一想,在这样没有自由、没有快乐的环境里,我们的心性只会受到压制,我们的生理只会遭到干扰;我们怎么能够健康地成长呢?成长,是需要自由的呵!
上学了,本以为有广阔的天地了,像鸟儿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了。可等待我们的却是更加严格的管教、更加严实的管理,更加严厉的管束。老师和我们,为了一场一场的考试、为了一次一次的排名,布下了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自由支配、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作业的奴役下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沉重的学习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直不起腰来,使我们无法开心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请问,在这样的生活和环境里,我们何自由之有?何健康成长之有?我们是铁丝网里的小鸟啊,我们的心理被扭曲了,我们的生理被摧残了!
记得有这么一天,终于结束了一切考试,妈妈给了我一天的自由,她让我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可我并没有选择玩耍。我只是找到一块草坪,静静地没有约束地躺下,把双手枕在后脑壳下,仰头望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仰头空中看那自由飞翔的小鸟。一阵又一阵温暖的东风从我的脸上吹拂而过,抚摩我的脸颊,掀动我的头发,是那样地轻松自在,是那样的舒心惬意,我的一颗禁绷着的心放松了、陶醉了。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双眼,尽情地感受着这一切。我想,明天我要怀着今天得到的自由、悠闲和舒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这一切才是我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正因为享受了这样的自由,我才体会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深刻含义。成长,少不了自由;自由,才能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
篇五:《成长也需要自由》
都说:”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花盆里长不出苍松“。是的,只有不经束缚的生长最美,就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然的美,真正的美。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只有让它自由自在的生长,无拘无束的生活,才可以开出最美丽的蓓蕾""成长也需要自由,不单单只是约束。家长应该只要拿住那根风筝线,不要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如果,你怕风筝会跑,而紧紧捆住它,那么,风筝会在蔚蓝色的天空飞翔吗?会飞的很美很动人吗?成长也需要自由,不可以把孩子的心灵之窗深锁。没有自由的孩子是可怜的,也许,他根本就不是单纯的”孩子“,孩子是渴望自由的,正如读书人渴望书那样的急切""虽说孩子天性爱玩,但世界上因为自由而取得成功的为人也是不胜枚举。可以见得,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不是放纵,而是顺从天性。我也是一个孩子,却并不认为自由是多么坑人的东西,它往往会让我们感受到心灵上的慰藉,从而迫使我们去寻找一些生命中独特的东西,相反的是有利于我们成长,会培养我们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如果吧,有两个智商一模一样的人,健康状况也一模一样,但把其中的一个人捆锁在自己的世界,不让他拥抱自由;而把另一个人自由的归属于大自然,让他多接触身边自然的风景,那么,我敢断言,若干年后,那个自由的人将有着无比超群的交际能力,而那个把自己封闭在”深牢“的人,将永远无法敞开心扉""所以,我们的成长需要自由。如今,家长怕孩子学坏,总是”约法三章“,可是,这又有何作用呢?只会加快孩子的叛逆心而已。我羡慕马小跳,羡慕他有一个那么深明大义的父母,可以让他自由自在的徜徉在世界给予的最自然的美中,不像杜真子的妈妈,只会让她学习学习""《淘气包马小跳》里的马小跳和杜真子真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即使杜真子学习成绩要比马小跳好些,但她失去的是整个童年,整个快乐美好的童年。伴随她的没有自由""叶挺渴望自由”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绍翁笔下的红杏渴望自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渴望自由,希望有朝一日面对的不是作业,而是自由。成长也需要自由,不需要枷锁;成长也需要自由,不需要”牢笼“;成长也需要自由,不需要困惑""孩子真切的渴望自由,有谁听我们苦诉衷肠?请听听一个渴望自由孩子的肺腑之言吧——曾经的我们,总是习惯”徘徊“在作业与作业之间;曾经的我们总是为了考试而奋斗;曾经的我们并没有渴望自由的权利;曾经的我们没有资格谈论自由""而今的我们,快已抵不住学习的压力,只求一点点卑微的自由,即使是一分钟的”放纵“也好。成长真的很需要自由,我们渴求自由,只有在自由中度过的孩子是最纯粹的,最温润的""
篇六:《自由,成长的需要》{成长需要自由}.
生活着的人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成长着的孩子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需要自由。自由,是成长的需要! 可我从幼稚到慢慢成熟这样一个过程里。感受的是闭塞、禁锢和管教;在我的世界里没有自由自在的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我三岁就去了幼儿园。幼儿园,应该是我们儿童的乐园,丰富的活动、慈祥的老师、众多的朋友。可我对那块陌生的地方,既害怕又孤单,既恐惧又拘谨,我几乎战战兢兢地过着每一天。老师好象看押犯人一样,只是把我们看管在一个长方形的屋子里,不让我们出去玩,不准我们尽情闹,不许我们到处跑。我们能喜欢这样的环境吗?我们能热爱这样的天地吗?我们实在很压抑、很不开心、很不快乐。我们好象一只失去了自由的小鸟。我几乎每天哭喊道:妈妈妈妈!请想一想,在这样没有自由、没有快乐的环境里,我们的心性只会受到压制,我们的生理只会遭到干扰;我们怎么能够健康地成长呢?成长,是需要自由的呵! 上学了,本以为有广阔的天地了,像鸟儿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了。可等待我们的却是更加严格的管教、更加严实的管理,更加严厉的管束。老师和我们,为了一场一场的考试、为了一次一次的排名,布下了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自由支配、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作业的奴役下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沉重的学习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直不起腰来,使我们无法开心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请问,在这样的生活和环境里,我们何自由之有?何健康成长之有?我们是铁丝网里的小鸟啊,我们的心理被扭曲了,我们的生理被摧残了! 记得有这么一天,终于结束了一切考试,妈妈给了我一天的自由,她让我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可我并没有选择玩耍。我只是找到一块草坪,静静地没有约束地躺下,把双手枕在后脑壳下,仰头望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仰头空中看那自由飞翔的小鸟。一阵又一阵温暖的东风从我的脸上吹拂而过,抚摩我的脸颊,掀动我的头发,是那样地轻松自在,是那样的舒心惬意,我的一颗禁绷着的心放松了、陶醉了。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双眼,尽情地感受着这一切。我想,明天我要怀着今天得到的自由、悠闲和舒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这一切才是我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正因为享受了这样的自由,我才体会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深刻含义。
篇七:《自由,成长的需要》
自由,成长的需要
生活着的人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成长着的孩子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需要自由。自由,是成长的需要!
可我从幼稚到慢慢成熟这样一个过程里。感受的是闭塞、禁锢和管教;在我的世界里没有自由自在的“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我三岁就去了幼儿园。幼儿园,应该是我们儿童的乐园,丰富的活动、慈祥的老师、众多的朋友。可我对那块陌生的地方,既害怕又孤单,既恐惧又拘谨,我几乎战战兢兢地过着每一天。老师好象看押犯人一样,只是把我们看管在一个长方形的屋子里,不让我们出去玩,不准我们尽情闹,不许我们到处跑。我们能喜欢这样的环境吗?我们能热爱这样的天地吗?我们实在很压抑、很不开心、很不快乐。我们好象一只失去了自由的小鸟。我几乎每天哭喊道:“妈妈""妈妈!”请想一想,在这样没有自由、没有快乐的环境里,我们的心性只会受到压制,我们的生理只会遭到干扰;我们怎么能够健康地成长呢?成长,是需要自由的呵!
上学了,本以为有广阔的天地了,像鸟儿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了。可等待我们的却是更加严格的管教、更加严实的管理,更加严厉的管束。老师和我们,为了一场一场的考试、为了一次一次的排名,布下了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自由支配、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作业的奴役下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沉重的学习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直不起腰来,使我们无法开心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请问,在这样的生活和环境里,我们何自由之有?何健康成长之有?我们是铁丝网里的小鸟啊,我们的心理被扭曲了,我们的生理被摧残了!
记得有这么一天,终于结束了一切考试,妈妈给了我一天的自由,她让我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可我并没有选择玩耍。我只是找到一块草坪,静静地没有约束地躺下,把双手枕在后脑壳下,仰头望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仰头空中看那自由飞翔的小鸟。一阵又一阵温暖的东风从我的脸上吹拂而过,抚摩我的脸颊,掀动我的头发,是那样地轻松自在,是那样的舒心惬意,我的一颗禁绷着的心放松了、陶醉了。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双眼,尽情地感受着这一切。我想,明天我要怀着今天得到的自由、悠闲和舒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这一切才是我成长所不可或缺的。{成长需要自由}.
正因为享受了这样的自由,我才体会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深刻含义。成长,少不了自由;自由,才能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
篇八:《“自由”是重要的成长指标》
“自由”是重要的成长指标
除了尊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指标是‘自由'。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我说我当然教。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她背诗,我从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使用诗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了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她背诗居然能‘活学活用'!
后来她竟然开始给人讲诗了。为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因为地震太厉害了,大家很伤心。‘听着她这个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没有办法纠正她。她3岁时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景,4岁时看到玉树地震,后来她又看到日本海啸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种苦难。所以我想,那就让她这样解读吧,长大了老师会给她讲'安史之乱‘的。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因为我觉得,她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我很留恋她可以胡说八道的自由。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还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篇九:《孩子需要自由也需要规则》
孩子需要自由也需要规则
上课有统一的坐姿、购买统一的文具、包统一的书皮、名字写在统一的位置、穿统一式样的舞蹈鞋、戴统一的小黄帽""刚刚开学,不少一年级新生的家长被这些事情烦恼着。
人们普遍在问:学校进行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有必要吗?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是否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孩子的健康成长确实需要自由,但同时也要有规则。”复旦大学博士、教育学者付小平说,这一点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即使在西方国家,也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提出很多统一化的要求,比如统一校服。
因为“在社会中,就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总是要遵从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学习和遵从规则的习惯,就要从小学培养”。山东一位一年级班主任李丽(化名)老师说。
“家长只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而老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是一种集体教育。”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也说,一个班有40个孩子,如果每个孩子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坐着的话,这样的课堂是无法管理的。{成长需要自由}.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王栋生老师也介绍,“有时看着一些高中生,天赋很好却那么散漫,在替他们惋惜的同时,更加感到孩子最起始阶段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来自社会的很多责难之声,不少一线老师感到很委屈:“家长只看到孩子削好的、粗细一致的2H铅笔,在同样的书皮、同样的
位置写的名字,却看不到孩子们的字体千差万别,看不到孩子们用铅笔写下的句子体现着自己思想的光芒和知识的积累。”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无处不在的标准答案确实是当前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顽疾。“语文作为对文本的解读,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同样能够表达。但是考试题不是老师自己出,答案不是老师定,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题,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有一种答案。这使得很多老师为了保险起见,就让学生背答案。”面对这些,李丽老师也显得十分无奈。的确,不少专家认为现在的考评制度是造成学校教育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根源。“评价是管理的导向,如果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学校主要看学生的分数,那么学校评价学生时也只能看分数。所谓应试教育的痼疾,根本地说,还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评价问题。”尹建莉说。这种只看分数的评价体系,没有给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留下生存空间,仍然会有“在教学过程中有对学生充满才思和灵气的答案无情判错的”教师。
王栋生说,一个人思想独立了,有个人见解了,才能拥有创新的能力。这不仅要求教育者有足够的智慧,同时也需要他们拥有宽广的胸怀。“教育者的胸怀有多宽广,孩子的创造性就会有多宽广。”王栋生说,这里所说的教育者当然也包括家长。
“中国的孩子太苦了,而且苦得没意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太多的孩子丧失了好奇心,他们没有时间观察外部的世界、没有时间玩耍、无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王栋生说。“为什么要快?”王栋生老师说,教育的特征就
是“慢”。儿童的手很小,不要往他的小手上放太多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
(《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23日樊未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