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我了解的黄河2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我所认识的北京市》

我所认识的北京市

夜里一个人在二环路上穿梭,感觉空气有一些闷,但是街景给我的感觉还是那样的亲切。虽然看到了新的地铁站,看到了残留在地上的奥运专线标志,但是每每一个小事物都告诉我这是北京。

我虽然不能以老北京自居,但是小时候的青砖灰瓦大杂院的氛围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一种向往。条件虽然简陋,但是人情贯穿其中,每每一句“吃了吗您呐”说得都那么沁人心脾!虽然我向往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回,虽然我住过的大杂院已经变成商厦楼宇,虽然往日的街道已经旧貌新颜,虽然旧日的邻里已经不在一起""但是那深深的回忆还是留在我心底。 久违了,我的北京!这么多我的思念都留在这里,伴随着我的童年给了我美好的的回忆""

奥运申办成功的当天,我和我的朋友在萨马兰其宣布的时候欢呼。我记得我当时想说“我们赢了!”但是我没有说出来,因为那种激动的心情几乎让我忘了语言的功能,我只有用一个单音节词“哦!”来取而代之!所有的语言当时都哽咽在喉咙,所有的心情都凝结在那一刻!

建国60年,中国在蓬勃发展,北京在蓬勃发展。北京的今天,经济繁荣,日新月异!北京的今天,朝气蓬勃,瞬息万变!北京的今天,风采依旧,风华正茂!今天的北京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时尚的气息!夜间的地铁,听到外国人在说北京的美,在说北京的服务质量如何的国际化,甚至他们也在模仿北京人说话的方式。这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自豪!因为外国人对北京的认可是我们自己再怎么说也说不来的!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听到更多的外国友人在世界各里流传在北京的美好回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新的北京,新的北京人!因为更多留在北京的人,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北京变得更加的美好和繁荣,让北京变得更加的都市化!我越来越相信北京的发展在会在北京人自己身上得到体现,因为北京人本身已经有了一种墨守成规的信仰,但是北京的发展确实更多的来自外援势力。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许就是一种民族凝聚力吧!在此,作为一个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人,我想说的一句就是,欢迎你北京!不仅是欢迎来北京的所有人,也欢迎所有人给我们带来的新北京!

篇二:《我所了解的北京城市的公共交通》

我所了解的北京城市的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我所了解的北京城市的公共交通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与人口集聚、土地开发以及城市空间物质形态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不同的交通技术和交通布局决定了不同城市形态,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塑造城市形态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集聚效应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ToD(1hnsit.OrientedDevelopment)理论认为,城市土地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地所在区位的城市轨道交通条件决定的。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越发达,则区位条件就越优越,土地的经济使用价值就越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规划与科学布局,能够起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的作用。

北京城市是一种典型的“单中心+环线”的城市结构。根据北京2004—2020年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及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想,北京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就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与运用效率,为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公共交通基础。特别地,北京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耗能加剧,郊区发展滞缓,区域差异不断扩大,这就更需要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引导各种社会资源重新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奥运效应”、制度创新是提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的四大推动因素,这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1、经济发展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推动作用

运输经济学理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交通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是由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引致的一种附加需求。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北京社会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导致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公共交通方式,对于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展的北京来说,具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布局体系的积极作用。根据城市交通理论,都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始期、发展期和稳定期,分别与经济发展阶段的集聚期、扩散期和平衡期相对应,如下图2所示。

图2表明,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分为集聚期、扩散期和平衡期。在集聚期,人口和其他资源向市中心集中;在扩散期,人口和资源向郊区及远郊发展;在平衡期,人口和资源不再快速流动。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分为初始期、发展期和稳定性。在初始期,城市对轨道交通有了迫切需求;在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规模急剧扩张;在稳定期,城市轨道交通不再快速扩充。北京正处于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扩散期,向“两轴两带双中心”方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处于快速扩张期。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就具有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2、科学规划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推动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是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准公共物品。轨道交通运输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城市居民在享受地铁带来的交通拥堵减轻、环境改善等好处时,其给地铁运营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为了充分发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准公共物品属性,实现缓解交通拥堵、治理环境污染、有效节约能源等社会经济目标,就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科学规划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作用的重要保障条件。 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北京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形式,在北京的修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并在北京相关规划当中得到体现。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及《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等规划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认为这一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到201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总里程达到270公里以上,比“十五”期末翻一番。轨道交通客运量将从2003年的130万人次,日增加到2010年的400~500万人次,日,占公共客运系统总量比重由目前的约13%提高到25%左右。计划到2020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密度大大增加,通车里程达602公里(其中地铁423公里、轻轨43公里、市郊铁路136公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将成为80%左右市民的主要交通方式,而其中约50%的人经常使用轨道交通。

由于有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北京城京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和发展有了基本政策依据,从而有效促进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

3、“奥运效应”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推动作用

以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为了实现“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总体目标,北京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力度。2007年10月7日,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2008年7月19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通车试运营,这使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初步显现。2007年末,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6.5亿人次。

在“奥运效应”的带动下,政府和公众意识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开始主动地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以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重新塑造城市功能布局,带动土地开发增值,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有效抑制高峰期小汽车出行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截止到2008年底,北京市正在建设的地铁线路共有7条,分别为地铁4号线、10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9号线、大兴线、亦庄线。为了应对当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从现在起到2010年,北京市将累计投资90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使全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将达到300公里,其中新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00公里。仅2009年一季度,北京地铁7号线、14号线、15号线一期、昌平线、房山线和西郊线6条线路将开工建设,地铁门头沟线也将力争开工。2009年北京全市在建地铁线路至少将达13条。

在“奥运效应”拉动下,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逐步形成“一环”、“四横”、“三竖”的基本格局,路网有12条线路,总长为313.3公里,如下图3所示。

4、制度创新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推动作用

除了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和“奥运效应”之外,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制度创新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的王灏博士认为,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投融资制度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2)保障供给、降低成本、创新机制、控制风险;(3)专业化平台创新、多元化融资运作。

具体制度创新的主要表现是:(1)推进建立明确稳定的政府主导投资政策,促进出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政府主导投资的基础比例,促进建立起北京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专项资金;(2)吸引社会资本,创新机制,提高投资建设运营效率。例如,北京地铁4号采用PPP运作,同时引入香港地铁投融资模式,吸收社会投资50亿元,奥运支线采用BT方式运作,同时引入中铁工联合体投融资模式,节省投资3.35亿元;(3)大力创新间接融资工具,深入降低融资成本。

{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制度创新创造许多个“第一”:成功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利用信托方式引入社保基金投资;成功运作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固息贷款项目;成功运作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每个出口信贷项目;成功运作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贷款招标项目;成功运作了第一个PPP项目和BT项目,等等。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北京城市轨道交通。

篇三:《我所了解的共和国》

第一章《开国大典》 空军司令周至柔三电蒋总统,再不派飞机起飞就赶不上开国大典了,轰炸天安门的计划就要泡汤,蒋介石来回踱步,最终放弃了空袭计划,不仅是因为空军轰炸将有去无回更是会伤及无辜对国民党于事无补,北京天安门在开国大典前还是一片荒草,当时的北大学生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用一天时间把广场前面的杂草全部清理光,旗杆也是两个棒棒接起来的,还在广州的李济深费劲千辛万苦突破的国民党封锁北上成功参加开国大典,远在在欧洲的冯玉祥也乘船往回赶,却不料异常的船舱大火使他命丧他乡,开国大典下午3点开始,56岁的毛泽东人生翻开新的一页,历史纪元翻开新篇章。

第二章《朝鲜战争》

刚完成朝鲜独立的金日成,踌躇满志的想要实现半岛的统一,金日成和老大哥斯大林同志密谋,把中国推向了援助朝鲜的战争前线,毛泽东是被迫参加朝鲜半岛战争的,谁叫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曾作为解放军的保姆呢,现在也是要回报人家的时候了。在选派人的问题上,林彪是不愿意的,因为当时驻守京津地区的军队主要是第三野战军,粟裕又因为政治问题不能担任司令,就临时从西北调来了彭老总,毛主席也把自己的儿子岸英派上了战场,只可惜太子战死沙场,也为彭总之后的命运埋下伏笔。在之后在朝鲜谈判上彭总说了句有名的话“帝国主义在一个国家旁架起几座大炮就能征服一个民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章《留学生》

在中华共和国没有成立前,第一代革命前辈是冒着敌人的封锁偷偷潜往苏联留学的,当时甚至有随时为革命牺牲的热情,刘少奇就说他曾经饿的没了饭吃,却仍艰苦的学习革命思想,而他们的子女也就是第二代们,却能在北京带着大红花风

风光光的去苏联公派留学,学习环境自然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代人对留学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红二代们能为了更高级的生活追求,比如买到一部好的相机而挨饿,而不是像刘少奇那样生活潦倒,被迫挨饿。两代人对红色苏联的碎片化记忆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得异彩纷呈。 第四章《高岗事件》

东北局第一书记高岗,国家副主席,这是解放后高岗的职位,这么年轻的高级领导人也算是仕途风顺了,不过由于他亲苏联倾向严重,甚至是想把东北变成苏联的加盟国引起了高层的反感,在之后的1954年又卷入了毛周之争,当时毛策划打击周,就挑唆高岗搞周的黑材料,当时林彪也和高岗一起掺和,后来毛主席和周的关系缓和后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抛弃了高岗,高岗无奈在种种批判和压力下畏罪自杀,林彪也退居二线在北戴河闭门不出,高是为建国后自杀的第一位高官;古话叫党同伐异,升官未必是风光还有想不到的荆棘和陷阱。

第五章《土葬》

共和国无名烈士墓的烈士长眠地下再也不被人记起,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烈士会永远刻在历史薄上,新中国第一个进八宝山的是任弼时,他也是唯一一个能受到土葬待遇的领导人,葬礼在1950年举行,毛泽东出席了葬礼,土葬早在建国初就被废止,这次能对任弼时土葬也反映了移风易俗过程中人对传统的微妙心里,既有对传统的敬畏也有对变革的急迫感,也许人都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进步和发展的吧。

第六章《布局台湾》

在兵败中原之际,蒋介石谋士们为挽救败局提出两条计谋,一是依照抗战经验,退守川渝地区,二是退守海岛台湾,因为在解放前两年,台湾的地下党组织被国

民党一句剿灭,共党渗透较少,共产党和日本人是不一样的,最会蛊惑人心,愚弄百姓,大川大江能屏障日本人鲸吞,但不能抵挡共产党的蚕食,再加上当时共军海上力量薄弱,台湾海峡有相当大的又是,当时蒋介石为迷惑共军,假装做出一副要转移到重庆去的打算,把几个部门都转移到四川去了,暗地里却安排蒋经国出人台湾省主席,加紧迁移台湾的计划。

篇四:《我所了解的民生》

我所了解的民生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日在北京闭幕,民生问题仍然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会议提出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历年中央经济会议的内容,不难看出我国一直非常关注民生领域。

民生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取向。近年我国财政资金在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安全、环保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的亮点。

关于什么是民生财政,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解释。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而百度百科上给出的的解释是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所有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财政政策和国家的一些举措,能够为老百姓,谋福利,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就是民生财政。

对民生又如何理解?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概括了六个方面: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些就是民生,简单地说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

民生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内容。我国在1998年正式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主要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健全税收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税费改革等。经过10年运作,公共财政框架已经初步确立并顺利运行。

记得小时候,每当麦收之后,我们乡粮库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农民们用车子拉着大包小袋的粮食到这里交公粮。那时候每家每户光交公粮就要交好多粮食,以至于家里都不会有太多存粮。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着2600年历史的“皇粮制度”正式终结。虽然农村的四口之家,不过减少了260元,但它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农业税的征收成本很高,因收税恶化官民关系,得不偿失。同时,农业税征收,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在于可以搭车收费,现在把农业税连根拔起,搭车收费也就无所依托。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将来一系列扶植农民政策的开始。从那时开始,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而且农民种粮还有补贴,这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我国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相区别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财政模式来讲,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并存的双重结构财政,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而在公共财政领域,我国凸显出来的民生内容,又进一步使得我国的公共财政区别于西方的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近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各项攸关人民福祉的支出数额不断增多,相关的政策也不断出台。2003-2007年五年间,“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

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2007有限的财力主要投入经济建设,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以教育支出为例,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都在2%-3%左右徘徊,2001年才达到3.14%,2004年又降到2.79%,2005年降到2.16%。究其原因,是由于国家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偏低,制约了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而根据对其他国家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与目前的财政收入是基本匹配的。据一些学者对40个国家教育投入的情况统计,财政收入比重与教育支出比重的关系。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为 20.8%,因此根据国际经验,我国3%左右的教育支出比重是适宜的。但不管怎样,教育支出规模偏小,支出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目前的客观现实。教育是一国发展根本之大计,也是最能体现民生财政特色的支出,因此,今后财政必然要加大对教育支持的力度,而这又要求财政收入的大规模增加。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7年已达26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一国走出低收入国家阶段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时,可能会面临两种前途:一种是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保持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可能出现一个矛盾凸现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容易激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心内容是五个统筹,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社会发展和建设严重滞后,像教育、医疗卫生、贫困、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差距等民生问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上述民生问题,实现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见,实行民生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从2009年年初至今,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一路飙升,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涨幅都超过了60%,在深圳,这一数字更是高达90%,民众纷纷大呼“买不起房”,浙江宁波甚至有外来务工者因为租房太贵,而把废弃的集装箱当做自己的栖身之所。高企的房价也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严重关切。迅速攀升的房价成了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已超出普通人的购买能力,而这不仅会引起社会不满,更会抑制消费。保民生,绝不仅仅意味着政府多花钱就行,更重要的是在对待保民生这个老话题的时候,能有一些新思路,想出一些新办法。 对于老百姓来讲,在所有民生话题中,住房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篇五:《我所了解的孔孟 写作指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写作指导{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文题亮相】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悠悠五千年的岁月中,有多少平庸的人没留下任何痕迹,成为无名的匆匆过客。可是孔子和孟子,却犹如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孟子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孔孟”并称。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一、请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二、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一、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要想写好这个题目,考生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真正了解孔孟。对于孔孟这两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生平事迹如何?思想如何?有什么学说和著作?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封建社会的圣人?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帮助?这都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另外,考生还要熟悉孔孟二人的生平。如孔子在小时候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孟母三迁”的故事;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过等。还有跟他们有关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以及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2、学会辩证分析。考生应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他们的学说和思想,形成自己的观点。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孔子总结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孟子“仁政”学说的内涵,从古到今人们对孔孟思想内涵的解读和认识等,都值得我们去写。

3、选好文体结构。考生在行文时可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观点,恰当地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行文,也可以运用并列铺排式,平行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二、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但其基本写法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并无什么区分。希望下面的议论文写法介绍对你这次作文有用。

议论文是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说服或者提出一种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不管文中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道理进行论证说明,还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都要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从思维类型上说,议论的主要任务,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

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择论题,也就是选择所要议论或者评论的问题。 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论题才算有意

义呢?一般来说,有针对性的和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论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你的文章是写给哪部分人的,你要议论的事对这部分人来说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2、要有明确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者是态度。它好比记叙文中的主题,它是统领全篇的中心。

与记叙文的主题应当鲜明集中一样,议论文应该有一个鲜明集中的主题——明确的论点。有了明确的论点,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才能保证文章不枝不蔓,沿着正确的方向朝前发展。确立明确的论点,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文中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应像提炼记叙文的主题一样,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

3、要有充分的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文章产生说服力的基础。

要想使论点深刻、能说服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论据不充分,读者就不能被你所说服,甚至读者还会说你在讲空话、假话。

怎样才能做到论据充分呢?主要应该做到这样两点。一要有足够的事实材料;二这些材料还必须有较强的典型性。 足够的事实材料,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要想具备足够的事实材料,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有了较多的材料,才能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当然,足够的材料并不意味着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只要很好地证明了论点,材料用得越少反而越好。

4、要进行有力的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

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联,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二者有力地、共同地完成了说服读者的任务。

作为中学生,要想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主要应该掌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主要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即我们前面讲过的归纳的思维方法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具体到写作实践当中,基于这两种思维方法,人们又创造出多种与之相适应的议论方法,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范文欣赏】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主张学习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仁”是他学说的精髓,他主张“爱人”,认为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

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坚持“人和”胜于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舍生取义”。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认为统治者应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他还主张按时令砍伐树木,不过分捕捞鱼虾,他希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仍有影响:“仁政”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人为本依旧是我们瞩目的焦点,孔子的《论语》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知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高官厚禄不能贪图,贫穷低下不能动摇意志,武力威胁不能屈服,在利益面前要舍生取义,见利忘义永远是可耻的行为""感受孟子的正气,我们会终生受益。

历史的风吹走了一切,却吹不走他们的精神;历史的雪掩盖了一切,却掩盖不了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历史的雨冲刷了一切,却冲不去他们的正气。学古为今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值得我们终生去探索。

【点评】

小作者善于积累,从孔孟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入笔,以清新的语言,洒脱的文笔,细腻的心思,向读者娓娓道来。文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立意高远,耐人寻味,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文中引用了很多孔孟的名言并加上了作者的理解,可见作者对孔孟研究比较透彻,了解比较详细,课外阅读面比较广。文章激情飞扬,排比句轻灵流畅,如欢快的风把读者带向了历史的深处,使读者在富有诗意的意境中产生无限遐思。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成了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和孟子。孔孟的思想影响着后来人,直到今天仍不褪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求学道路漫长而艰辛,许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寻求心中的目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择人之长补己之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求学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如不端正态度,那又怎能效仿古人不畏劳苦的求学精神?对于一种学问,不但要懂它,而且要喜好它,重要的是从中感到快乐。否则,人生就会黯淡。也许,我们这样做了,也不会成为孔夫子那样博学多才的圣人,但起码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掉思想中的污垢,行为上的瑕疵,让自己的人格多一些圆润与光泽。集他人智慧于一身,虽然不是圣人,但也绝不是庸人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如战场,不是胜就是败。而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如

是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聚人心,共奋战,团结就是力量。一家公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面临倒闭,也许因为经营不善,也许因为天灾人祸,但如果老总能以德服人,得人心,那么公司肯定会起死回生。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想减少失败的几率,必须要深得人心,以德服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功非易事。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练造就一个全新的你,而只要你愈挫愈勇,还怕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吗?可是成功后你便堕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现在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创造的,终有一天,它不会再属于你,只有在忧患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我们的世界。

【点评】

本文语言生动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文章主要写孔孟对我们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影响,选取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名言做小标题,层层递进,结尾处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孔孟告诉我们很多,给我们的不仅是启示,而且是一笔财富。人生有限,自然永恒,无论夜多黑,水多深,他们就是一座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结尾画龙点睛,给人以力量。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格式新颖,构思巧妙,引人入胜,是篇难得的佳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悟写法: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其思路结构大致如下:

1.由“青蛙实验”自然地引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

2.由“蛙”及“人”,承上启下;

3.用勾践复国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道理;

{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4.用“闯王入京”的事例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

5.引用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总结全文。

欲速则不达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所了解的北京200字 我了解的黄河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