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提醒幸福》
小编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做《提醒幸福》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物流行业的兄弟姐妹们,是否经常听到周围的人不断提醒,提醒我们的工作有多辛苦,提醒每个节假日没有休息,提醒每天的风吹雨淋,听到了很多次的提醒,却唯独没有人提醒我们幸福。辛苦的间隙我们忘却了感受幸福的瞬间。送快递时,顾客满意的笑容你有注意到吗?还是转身匆匆离去赶往下一个派送场地?下一次请回头看看,也许顾客正望着你离去的身影发自内心的微笑;在操作场地时,当你忙着分拣货物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在坚守岗位,这中间的坚韧你有细细的感受吗?或者,你有想到你的家人和你一样在努力生活的样子吗?下次请多提醒自己,我在努力过好生活,这就足够让我觉得幸福。也许你在抱怨生活的不公,也被人提醒社会如此的不公,你会想为什么我在最底层,而那些人在高层,但你又是否想过,那些高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他们光鲜亮丽的背后有多少个加班失眠的夜晚,而你,辛苦了一天是不是换来了一整晚的酣睡。生活不是不公平,是生活太过公平,公平到只要记得提醒自己幸福就好。
百世的你们是幸福的,一定要这样提醒自己,你会发现,原来在这里我真的可以感受到幸福,有那么多的人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做好自己的分内的事情,为了同一个梦想,所有的百世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我们应该提醒这份需要用心感受的幸福。请提醒幸福!
如果您觉得这篇小短文打动了您,就请点赞或转发吧。
篇二:《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吗?也许你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许你认为好的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你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候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必要总希冀轰轰烈只是悄悄的扑面而来。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会珍惜。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 岁月,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光光。请给自己留下一丝幸福的回忆吧!
篇三:《提醒幸福读后感》
幸福像花儿一样
—读《提醒幸福》之感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开伞铺的,一个是开染坊的,下雨天,老婆婆为开染坊的儿子担心,晴天,又为开伞铺的儿子担心。有个人对老婆婆说:其实,你挺幸福的。晴天,你开染坊的儿子赚钱,雨天,你开伞铺的儿子赚钱。所以,你是一个幸福的老婆婆。老婆婆听完这个人的话后,终于想通了,于是,她天天开心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生活中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有的时候转变一个角度,结果就会截然不同。这个老婆婆的担心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别人的一句话提醒了老婆婆使其转变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可见,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享受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身边跑掉。这个道理毕淑敏用漂亮的语言说出来了,那就是《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充满人生的哲思,每一次读来都让我有深深的震撼.,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文章告诉人们,怎样享受幸福,让人真切地感受幸福。读后如沐春风般惬意,如走在明媚的阳光里。文章开头指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我们太多注重警觉灾难,我们太容易忽视提醒幸福,因此感受幸福需要不断地提醒训练,我们要提高对幸福的警觉,当她到来时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是呀,少了关注,少了留神,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和幸福的马车擦肩而过。每次从电视广告上看到全家人一起自由生活的情景时,心里就自然会想他们多么幸福啊!每当朋友不经意对自己开玩笑说:“哎呀,你那么幸福啊!”心里总会颤抖和发愣,好象有一种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询问自己你真的幸福吗?上高中时畅想着考上大学后该有多幸福,上大学后却又开始怀念高中时的那份充实;读大学时总是想象上班挣钱后的美好生活,工作后才知道原来学生时代才是最美的日子。我终于忍不住问自己:人生一世,自己的幸福是什么?
人们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文中说:“幸福是心灵的震撼”“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温馨的感觉”“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
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我眼中的幸福就是:每天睁开眼能看到新一天的开始,这就是幸福。换句话说,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回家时可以看到健康的父母;幸福就是男友坐着火车来看我;幸福就是完美地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幸福就是跟自己的同事、朋友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也许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它的来到和失去,感觉她的来去匆匆,感觉她像花儿一样开了又落。
常常提醒自己,关注幸福就像在寒冷的冬日要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会感到暖洋洋,这就是幸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鼓励的纸条,一次成功的体验。面对忍受痛苦折磨的患者,做为护士的我要告诉他们:在亲人的关爱中,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中,病情能够逐渐好转直至康复出院,这就是幸福。 快节奏的步伐,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压迫,紧张,可是幸福不会随之减少,只看你对它是不是有诚意,能不能发现它。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满载幸福的安逸的梦,可许多人都不敢放飞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放飞吧!让它时常提醒自己要幸福。闭上双眼,让我们面朝大海,感受春暖花开。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并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篇四:《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一、说教材 《提醒幸福》一课是职高基础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必学课文。这篇课文针对生活中人们过多关注风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如何寻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启示人们进而去创造幸福。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幸福之所在,学会“提醒幸福”,从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职高语文教学,应贯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去发现、探究、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在不停地与教师、与学生、与作品、与生活对话中,就会不断地使自己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就能凸现自己作为言语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四、说教学设计 (一)内容呈现
教师引入:什么是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人的幸福观,应该是什么样的,请您打开课文仔细品味吧!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不经过教师“传递”,直接去阅读文本,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
(二)对话交流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凡教学,都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活动。教师虽已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传授者,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要巧设问题情景,围绕主题不断引出对话话题,与学生公平辩论,采用一切机智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挑逗”起他们的强烈对话欲望,激发起他们的问题观点交流冲动和热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文章如何一层一层地来阐明论点?通过与学生真诚、平等的对话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提醒幸福作文}.
学生毕竟是学生,不论在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真诚帮助。于是,教师一次挑起话题:寻找作者给幸福下的定义与解说,每人至少找出三条。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的幸福观,进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学生与学生对话,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的不同,学生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辩,都非常有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锻炼。所以我设计阵个四个话题。
话题1:灵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句中加点的词措什么? 话题2: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
话题3: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怎样理解加点的词语?
话题4: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4)师生与作品对话{提醒幸福作文}.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学习文本,不仅在借助文本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我设计了以下话题:
话题1:文章题为“提醒幸福”,为什么在开头部分写了相当篇幅的“提醒苦难”?这一部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话题2: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毕淑敏却只是要大家及时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她是不是只看重眼前的欢乐,而不去管将采的愁苦呢?
通过以上对话,探究其写作文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超越文本,理解作者的幸福观,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三)链接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因此,我设计地以下两个话题:话题1: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坊。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那个开染坊的女儿会晒不干布。后来有人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
话题2:作家说幸福的感觉只在心灵,享受幸福要重眼前的欢乐,那么当前的幸福感受和长远的理想有什么关系呢?还要不要去追求未来呢?
通过这两个讲师来引导学生学会由学本向课外阅读迁移,由学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又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
(四)阅读体验
学语文,旨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品质。因此,教师还应指导、引导学生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本、作者、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心灵广泛对话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全面发展,进而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于是我设计了以下两个话题: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内心感受如何?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项链》说课稿2
《项链》是 职高基础版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必学课文,在职高阶段学习本课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职高语文小说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本文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学习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设想和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教条、僵化、单一,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离开来,甚至取代文本,使我们教师在解读中失于盲从和牵强。随着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发和实施,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的加强,原有的解读体系正逐渐瓦解,文本多元化的解读,不仅体现了对原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因此,我有意识地选择颇有争议的传统名篇《项链》为课例,试图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探讨,对文本进行一次全新的解读,以实现并强化语文课教出“语文味”的教学理念。
依照《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及本课的现实针对性,现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
2、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所教学生现状的认识,故明确本课时教学要点为:
(1)、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2) 理解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对表达小说主题的作用。
3、 教材处理{提醒幸福作文}.
依照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的教学要点,这堂课的教学应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讲授时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总结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 说教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文学欣赏教学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定位教学目的: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倒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在课堂上尽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深入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学法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醒幸福作文}.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课文和《药》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了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学习重点的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即结合课前印发的讲义,又通过做练习逐步掌握起来的)。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诵读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可以让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我们也知道,学生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这节课里也有体现。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赏析分两个目标:一、还原性目标。即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者的用意。作者可能“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要能将另七分用意也领悟到,还原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原貌。二、创新性目标。不受作者创作意图束缚,不受既定结论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第一步,进行还原性赏析,领会作者原意。
领会的途径是作品的语言(切忌脱离语言架空分析)。着重从两种描写入手,一是心理描写,二是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方面重点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到“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赏析方法是让同学闭上眼睛,静听这段话的配乐朗读(配上富有温馨情调的钢琴曲,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让主人公的种种“梦想”场景活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教师抓住“梦想”一词,问同学:“刚才我们美美地畅想了一番,感受到了玛蒂尔德丰富的想象力。可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让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上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查阅之后再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同学先自由讨论,之后再抽请一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同学发言意思如下:玛蒂尔德的“梦想”,两个词典义兼而有之。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动作描写方面则重点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赏析之前,教师先作个引子,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品味:“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各位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并向同学介绍你的感受,让大家共享。”欣赏品味时给他们较充分的时间,不能太仓促。时间差不多了,就让同学自由发言 (不点名,不推选),发言力求完整,教师不作插话。
同学的发言大意如下: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上面赏析了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了解了她的性格,然后就可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展开讨论: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请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一连串的根源,并依次排列。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找相应的语句,用层层挖掘的方法将一连串的根源逐层清理出来,然后前后两个小组互相辩论(全班同时进行),以进一步理清思路,取得共识。
全班同学经过讨论,取得的共识如下(教师稍加润色):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 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所
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第二步,进行创新性赏析,超越作者,冲破框框。
教师先作引导和说明:刚才我们领会了作者的创作原意。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总会在阅读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形成自己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超越作者,冲破框框,不受作者创作意图的束缚,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开展自由讨论,来个“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见仁见智,自由评说。每人先独立思考,然后主动站起来亮观点,找同伴,“拉帮结派”,再按观点分组,由主动亮观点者牵头,让同一观点的人坐到一起去,共同研讨,继续完善自己的观点,力求自圆其说。最后请每个观点的领头人上台演说,阐述本组的观点。 同学演说过程中气氛活跃,掌声阵阵。阐述的观点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下面摘录几种正面观点(以下表达借鉴了马化宇、梅春燕老师的一些语言)——
“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劳坚强”观。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
“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此进行鼓励性小结: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文学欣赏课,应该是浪费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
课文总结
《项链》不仅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短篇小说,更是一篇揭露人性弱点的一篇小说。其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精巧缜密、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世界短篇小说苑囿中的一朵奇葩。鲁迅先生生前就十分推崇《项链》,认为《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
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布置作业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虚荣”的看法,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项链
莫泊桑
还原性鉴赏
心理描写: 梦想
爱慕虚荣
动作描写:搂————亲————跑
创新性鉴赏
有借必还 诚实守信
自力更生 勤劳坚强
篇五:《《提醒幸福》读后感》
读《提醒幸福》有感
我最喜爱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了,它阐述了在生活上喜或者悲的时候,都要提
醒自己,正确看待事情,尤其要记得关于幸福的提醒,它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人们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
《提醒幸福》这一篇文章就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来提醒了我们什么是幸福,告诉我们怎样去享受幸福。让你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读后如沐和煦的春风、如沐明媚的阳光。{提醒幸福作文}.
文中作者列举了许多生活中提醒灾难的生活现象。比如:小心着凉、小心跌倒;别骄傲、别高兴太早;注意风暴、注意路滑……至于幸福,大多数人都觉得幸福是不提醒也跑不掉的,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着谆谆告诫,或者是他们觉得幸福无足挂齿。这些人早已练就了灾难的从容,却不知道灾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他们太多注重了警觉苦难,而太忽视提醒幸福。正如文中所说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想乌鸦盘旋在头顶。”的确,假如我们在人生中只看到巨大的苦难,那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的灰暗。因此,我们应该多多注意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闪烁红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欢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对,实际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温馨的,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它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们不要悲观、消沉,要学会体会灾难间隙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并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篇六:《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本次主题教育课,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优越,领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2、情感: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3、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幸福,掌握正确争取幸福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在他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写下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开始导入,引出课题上“提醒幸福”。然后歌曲欣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营造一种感受幸福的氛围 ,为下面环节做准备。
二、众说纷纭说幸福
1、认识幸福
[讨论] 讨论——什么是幸福?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总结] 什么是幸福呢?《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一位作家曾说:“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都是不同的。
小品演员范伟有个经典的解释,他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其实,幸福的定义既简单,也复杂,既浅显,也很深奥。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一些特殊的人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三、比较之中理解幸福 感受幸福:
他们眼中的幸福:
在贵州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幸福应该是这样的:有一锅菜,有一床被子 在失学儿童的眼中,幸福应该是这样的:可以上学读书。
[总结] 在许久的沉默中,大家是否感受到了幸福那沉淀淀的份量呢?那么就让我们一
起来重新体会幸福吧。
(1)图11、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因饥饿跪倒在地,她即将死去,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图13在他们眼中,幸福应该是这样的:
没有饥饿。
(2)图14、15
2004年3月2日,伊拉克城市卡尔巴拉,在穆斯林节日“阿舒拉”节的一系列严重爆炸之后,在这个圣城的繁忙地带,一名年轻人跑过爆炸留下的废墟和尸体。
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战后的街道弹壳遍地。
图16在他们眼中,幸福应该是这样的:
没有战争。
(3)图17、18
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的大方县,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00余元。
这是当地村民这家人算是比较“富裕”的的住所。
图19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幸福应该是这样的:有一锅菜,有一床被子
(4)图20、21
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这所“为民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狗吊岩村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
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
图22在他们眼里,幸福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