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地震逃生知识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高层建筑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和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和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力墙结构。

(二)选择题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a ]抗震防线。

a.多道;b.两道;c.一道;d.不需要。

2.下列叙述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 d ]。

a.结构有较多错层; b.质量分布不均匀;

c.抗扭刚度低; d.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3.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c ]。

a.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

b.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竖向荷载为次要荷载;

c.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均为主要荷载;

d.不一定。

4.8度抗震设防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高宽比限值是[ C ]。

a.2; b.3; c.4; d.5。

5.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房屋在确定抗震等级时,除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外,还应该考虑[ A ]。

a.房屋高度;b.高宽比;c.房屋层数;d.地基土类别。

(四)简答题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答: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在高层建筑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比。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另外,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较高。

4.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和水平向承重体系各有哪些?

答: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板柱—剪力墙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如:悬挂式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和竖向桁架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包括肋梁楼盖体系、密肋楼盖体系、平板式楼盖体系、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扳)、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和组合楼盖体系。

5.简述高层建筑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答:高层房屋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尽量减少复杂受力和扭转受力,尽量使结构抗侧刚度中心、建筑平面形心、建筑物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高层建筑,其平面形状可以是方形、矩形和圆形,也可以采用L形、T形、十字形和Y形。但平面尺寸要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高层结构房屋竖向的强度和刚度宜均匀、连续,无突变。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避免错层和局部夹层,同一楼层楼面标高尽量统一,竖向结构层间刚度上下均匀,加强楼盖刚度,以加强连接和力的传递。同时,建筑物高宽比要满足有关规定,并按要求设置变形缝。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或小于,且可用普通开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mm以上,

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时,在该处单位面积上所需施加值。

pmax1.2fa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

求,同时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大。 、fa和ppmaxpmin2的要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和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二)选择题

1.持力层是指:[ A ]

a.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第一层土层 b.基础底面以下到基岩处的土层 c.建筑结构周边的土层 d.建筑结构下边的土层

2.与基础类型的选择无关的因素是:[ B ]

a.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b.相邻建筑物的基础类型

c.建筑物的荷载 d.施工条件

3.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 C ]

a.自标高±0.00处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b.自标高±0.00处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c.自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d.自室外地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4.关于基础埋深,下列错误的是:[ C ]

a.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

b.当上层土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

c.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

d.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无限长梁中梁一端的挠度始终不为零

b.当任意荷载作用点距近梁端的距离x2,同时距较远端的距离x2时,则对该荷载的作用而言,此梁属半无限长梁;

c.当荷载作用点距基础梁两端的距离均小于2时,则对该荷载的作用而言,此梁称为有限长梁;

d.对柔度较大的梁,可直接按有限长梁进行简化计算。

6.条形基础梁的内力按连续梁计算后,[ D ]

a.直接按内力计算结果配筋

b.边跨跨中弯矩宜乘以1.1的系数,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c.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1的系数

d.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7.对无地下室及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筏板基础设计时,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B ]{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a.1.2 b.1.25 c.1.3 d.1.5

8.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高度为H=40m高层建筑结构,哪种结构类型的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最大。( A )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三种类型的结构一样大

9.两幢相邻建筑,按8度设防,一幢为框架—筒体结构,50m高,另一幢为框架结构,30m高。若设沉降缝,需设多大缝宽。( D )

A、保证地下室墙之间有 100mm宽的缝即可

B、170mm C、303mm D、大于170mm;

10.框筒结构中剪力滞后规律哪一个是不对的?( D )

A、柱距不变,加大梁截面可减小剪力滞后 B、结构上部,剪力滞后减小

C、结构正方形时,边长愈大,剪力滞后愈大 D、角柱愈大,剪力滞后愈小

4.确定建筑结构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5.简述片筏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片筏基础是多、高层房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有平板式和肋梁式两类。设计内容包括确定基础尺寸、基底反力计算和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内力和配筋计算、构造要求等。具体内容略。

第三章 荷载及设计要求{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一)填空题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和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m2;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考虑,不再一一考虑活荷载的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可分为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合值之和。

7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

篇二:《发生地震时不同场所的逃生方法》

发生地震时不同场所的逃生方法

{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一)在学校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不能迅速撤离时,要因地制宜就近避险。

1、在教室:

如果学校内教室为砖砌平房或者是楼房的一楼、低楼层,地震时坐在离门较近的学生,可迅速从门窗逃出教室,撤离到校园中的开阔地带,如操场等地。离门较远,如果来不及出逃,迅速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或者墙根下,双手抱头或者用书包保护头部。

注意:

①上课时候千万不要锁教室的后门。地震发生时,坐在门边的同学要立即打开教室后门,防止教室门变形后无法打开;坐在开关附近的同学应顺手关闭教室的电灯、电扇的电源。

②如果楼层较高,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也不要在教室里乱跑、争抢外出。在高楼,强震时不可贸然外逃,因为时间来不及。盲目乱跑,

不仅不能逃生,还极易发生踩踏挤伤。如楼梯口拥挤,有的可迅速分散到跨度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小办公室等;有的可迅速就近躲避在课桌、讲台下;靠内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外墙容易倒塌,不能靠近。 学校教学楼多为框架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

③从高楼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乘电梯。主震后一般有余震,要在两次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以防余震和火灾等并发灾害。 ④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地震时房屋倒塌会导致产生大量的灰尘,许多人因此窒息而死,要用口罩或者毛巾、衣服(用水浸湿、拧半干后更好)等捂住嘴和鼻子,闭眼。身体取低位,以免摔伤;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玻璃扎伤。不要到阳台、窗下躲避,这些地方容易崩塌。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以免发生挤压踩伤。

2、在操场、室外。

①站立不稳时,可原地不动蹲下,以免在地震中摔倒。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②双手抱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电线、标牌、盆景等。

③远离在建中的建筑物。

④在山区,要警惕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等。

3、若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等地方。

如来不及撤离,可就地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主震过后尽快撤离。

(二)在家中

1、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2、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3、立刻将门打开,尤其是坚固的防盗门,以免主震过后撤离时,房门、大门变形卡死无法进出。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在坚固的楼房中(如框架结构),强震时不要试图跑出,因为时间来不及。冒失往外跑易遭掉落物击伤。迅速寻找坚固的梁、柱附近或坚实的床、家具旁、内墙墙根、墙角处等易于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躲避,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角多、开间小的厨房、洗手间、储藏室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高。并顺手用被褥、枕头、棉衣或脸盆等加强保护头部,应远离玻璃窗、门,因为玻璃窗、门最容易破裂伤人。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图、电梯及附近停留。

墙角要选择房间内侧的,因为外侧的墙在震动中容易倒塌。

家中哪些家具坚固,平时心中要有数。

小地震时躲在桌子等家具底下确实可以避免被上面掉下的东西砸到,但是碰上大地震,哪些躲在桌下、床下和柜子里的人往往是最先被压到的。由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可以知道,躲在桌子底下许多人被压遇难,蹲在钢琴旁边的很多人活命。因为碰上大地震,屋顶和屋梁垮下来的时候,屋里哪些结实的东西可能撑住,可能留下侧边一小块活命的空间。至于躲在桌子床下的,则可能被桌子和床架压到。 大震还是小震事先是无法预知的。所以不管大小,最好挑上面没有大的危险物(譬如吊灯、会垮得书架、高处的电视等),而且有特别结实的东西的旁边躲避。

篇三:《2013年4月考试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第一次作业》

2013年4月考试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

2. “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 )。

A.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 “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

C. “小震可修,中震不圃.大震不坏”

D. “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可修”

3.关于柱端箍筋加密区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

B. 规定约束区内箍筋的肢距是为了保证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C. 加强对框架节点的约束

D. 柱箍筋的约束作用与轴压比有关,所以箍筋的肢距的规定与轴压比有关

4.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适用于设防烈度为( )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A. 5、6、7和8度

B. 6、7、8和9度

C. 4、5、6和7度

D. 7、8、9和10度

5. 下列哪种情况的建筑抗震设计应做专门考虑

A. 7度

B. 8度

{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C. 9度

D. 10度

6. 下列哪项抗震设防范围只需按构造考虑

A. 6度

B. 7度

C. 8度

D. 9度

7. 限制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的理由是:()。

A. 提高房屋结构的整体延性

B. 保证房屋在强烈地震下不发生整体倾覆

C. 避免墙的高厚比过大

D. 增强基础与房屋结构的共同作用

8.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在我国很少见。称为( )

A. 火山地震

B. 陷落地震

C. 诱发地震

D. 构造地震

9. 以下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逐层改变预制混凝土板的搁置方向,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抗震抗剪强度

B. 优先采用横墙承重和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C. 纵墙承重结构体系的横墙间距应符合抗震规范中对抗震横墙间距的规定

D. 纵横墙共同承重体系中的横墙间距应满足最大间距的规定,纵墙的间距可以不满足

10.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的选取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B. 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重量集中到楼、屋盖标高处。

C. 计算简图中底部固定端按下述规定确定:当基础埋置较浅时,取为基础顶面;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取为室外地坪下0. 5m处;

D. 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为半地下室时,取为地下室顶板顶部

11. 关于砖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构造,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接近规范规定的限值时,构造柱的间距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小

B. 构造柱柱底可不设置单独基础

C. 在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应穿过圈梁,上下贯通

D. 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墙体砌成马牙搓,连接良好,故不需其它构造措施

12. 考虑多层砌体结构抗震的垂直地震作用,下列正确的是( )

A.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水平裂缝

B.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

C.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竖向裂缝

D.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

13. 对于多高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构平面布置力求简单

B. 结构竖向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C. 刚度和质量重合时可以不设置变形缝

D. 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

14. 抗震设防时限制砌体结构房屋层数和总高度、层数的下述概念中,错误的是:()。

A. 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后,层高和总高度可以适当放宽

B. 各层横墙间距加密后,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制不能放宽

C. 各层横墙间距均接近抗震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应降低

D. 底部框架-抗震墙的底部层高可比多层砖房的层高高

15. 按抗震规范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其承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以下所列的哪一项:( )。

A.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时,所引发的惯性力

B.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众值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所引发的惯性力

C. 根据取自本地区相应于基本烈度时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D. 相当于建筑遭遇比设计烈度低一度时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16. 下列关于地震烈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基本烈度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超越概率是10%

B. 众值烈度是50年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地震烈度

C. 基本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是相同的

D. 罕遇地震烈度的确定、既考虑了技术可能性也考虑了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

17. 下列关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抗震墙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的抗震墙宜相连。

B. 抗震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

C. 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D. 抗震墙洞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400㎜。

18.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B. 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C. 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D. 可以避免墙体的开裂

19. 有关在抗震设防区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下列叙述中,何项正确:()

A.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只能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区

B. 框架梁宜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混合配置方式

C. 从结构使用性能看,预应力强度比值小一些好

D. 为了提高抗震性能,预应力强度比值大一些好

20. 下列关于底部剪力法近似计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部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30米

B. 并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的结构。

C. 结构振动特点: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

D. 基本振型接近直线。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2. 整体剪力墙就是剪力墙上没有洞口的剪力墙。( )

3.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震中的强烈程度。( )

4.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12层(及以上)钢结构建筑称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

5. 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应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框架高层楼房地震如何逃生 地震逃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