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湖南省七五普法答案2016》
湖南省七五普法答案2016
1. 快递等物流企业违反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可以由相关部门处以( C )的罚款。
A.100万元以下
B.营业所得的5倍以下
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下
4. 宪法在规定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和根本制度方面是提供了( B )的依据。
A.政治
B.根本法
C.基本法
D.法治
8. 如果负有赔偿义务的机关做出不予赔偿的决定,那么赔偿请求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 D )申请复议。
A.负有赔偿义务的机关
B.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
11. 对恐怖分子采取“人防”的措施包括( A )。
A.开设反恐教育讲座
B.开展天网行动
C.对危险物品进行监控
D.网上反恐
16. 通过网站公布法律草案,以征求大众意见,是立法民主的重要表现,我国第一次在官网上公布的法律草案是( C )。
A.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B.劳动合同法草案
C.物权法草案
D.就业促进法草案
17. 习近平认为宪法的生命力在于( A ),它的权威性也在于( )。
A.实施,实施
B.强制力,强制力
C.根本法的地位,根本法的地位
D.权力制衡,权力制衡
18. 犯故意杀人罪的,至少判处( A )。
A.3年以上有期徒刑
B.死刑
C.无期徒刑
D.15年以上有期徒刑
20. 家庭暴力受害人,如果需要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该向( C )提出申请。
A.公安机关
B.妇女联合会
C.人民法院
D.当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
21. 投放毒害性、放射性等物质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最高可以处以( C )。
A.10年以上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死刑
D.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2. 恐怖主义者往往通过爆炸绑架等恐怖手段,达到( B )上的目的。
A.经济和意识形态
B.政治
C.经济和政治
D.政治经济和文化
23. 经过( B )批准,中国武警可以派员出境执行反恐怖主义任务
A.中央政法委
B.中央军委
C.公安部
D.国务院
24.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 B )个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A.12
B.13
C.9
D.10
25. 企业事业单位如果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污染事故,则可以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 B )计罚。
A.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B.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C.百分之五十以下
D.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
28. 死刑是严格控制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它只对( B )的犯罪分子适用。
A.罪大恶极
B.罪行极其严重
C.恶贯满盈
29. 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以下情况不适用立案登记制( D )。
A.民事起诉
B.刑事自诉
C.国家赔偿申请
D.申请再审和申诉
30. 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 B )实行总量控制。
A.对“两控区”
B.在全国
C.对酸雨控制区
D.对二氧化硫控制区
31. 《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对恐怖犯罪的惩处力度,表现为( BCD )。
A.对恐怖犯罪增加附加刑
B.资助恐怖活动的、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行为被认为是犯罪
C.单位也可以认定为恐怖犯罪的犯罪主体
D.恐怖犯罪活动认定为全环节犯罪活动
32. 关于法的遵守,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
C.法律权威要靠国家机器保障
D.宪法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遵守,必须是建立在全社会对宪法信仰的基础之上
33. 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实施特赦表述正确的是( BD )。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
B.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特赦令
C.由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检察院予以监督
D.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予以执行
34. 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要( BCD )。
A.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
B.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C.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
D.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5. 根据《国家赔偿法》,下列哪些单位可以作为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 ABCD )。
A.公安机关
B.检察院
D.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
36. 授权立法时,需遵循以下哪些规则( ABC )。
A.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
B.明确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应当遵循的原则等
C.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D.被授权机关应在授权期满前三个月,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实施情况
37. 辩护律师可以就死刑复核案件向最高法院查询立案信息( ABC )。
A.立案庭能够立即答复的,应当立即答复
B.不能立即答复的,应当在二天内答复
C.答复内容为案件是否立案
D.律师可以获知承办案件的审判庭和主审法官
38. 人治思维是和法治思维对立的,可称为逆法治型思维,其实质是( ABC )。
A.权利思维
B.关系思维
C.法治的工具化思维
D.传统伦理思维{湖南省七五普法规划}.
39. 以下对恐怖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BC )。
A.实施恐怖主义的手段是暴力、破坏、恐吓
B.制造实现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的效果
C.借以胁迫、要挟国家机关、国际组织
D.实现其终极的政治、经济目的
40. 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 ACD )。
A.如果没有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B.如有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C.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D.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1. 我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在国家层面成立了( D ),作为最高级别的领导机构。
A.国家反恐中心局
B.公安部反恐中心
C.国家反恐领导机构
D.国家反恐领导小组
9. 为了协同好跨部门跨地区的情报收集工作,我国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建立( D )。
A.反恐领导小组
B.反恐领导机构
C.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中心
D.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
3. 文化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观中的( C )。
A.处于次要地位的部分
B.传统领域
C.非传统领域
D.政治安全的分支
4. 法院不能当场判定行政起诉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 A )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A.7 B.3 C.10 D.5
5. 对于不动产等级制度,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做到“四统一制度,即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 D )四统一。
A.登记平台
B.登记主体
C.登记对象
D.信息平台
6. 延安时期,对庸官懒政就出台了治理措施,在( A )中就规定了不能有萎靡不振的风气。
A.十字令
B.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C.政府法令
D.党的七大报告
11. 习近平在2012年的宪法纪念大会上指出,( A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的工作。
A.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B.全面坚持依法治国
C.全面坚持依宪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
14. 针对大气污染由局部向全国蔓延的情况,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 A )。
A.联防联控机制
B.协同机制
C.综合机制
D.联动机制
15. 李克强总理力推的“三张清单”制度,其中一项是针对企业,该项指的是( B )。
A.权力清单
B.负面清单
篇二:《湖南省七五普法读本 全文》
序言
让法治的天空更蓝更高远
——写在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之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肇始于1985年的普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政府组织推动的普法行动由此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一五”普法重在以宪法为主的“十法一条例”学习;“二五”普法以宣传宪法和两百多部专门法为重点;“三五”普法工作的蓝图被描绘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五”普法提出了“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愿景;“五五”普法制定了“两个增强、三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六五”普法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进一步增强,法治建设“湖南模式”在全国备受关注,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如火如荼,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得到全国普法办、司法部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先后对我省法治建设进行宣传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并多次引用韩非子的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以此来强调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更加完整和清晰地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确保其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运行。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加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6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与30年前相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外部环境等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知识饥荒的年代,任何知识呈现方式都能为受众认同,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普法宣传手段的创新已成为影响普法成效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尝试改变普法读本编印思路,力图以美文美画的表现形式让法律知识变得鲜活生动,以报纸杂志的报道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法治理念,以时政评论的论述风格展现新法要义,以纪实文学的创作手法剖析典型案例。
让法治的天空更蓝更高远,既是全体社会公众的心声,也是广大普法工作者的心愿。希望该读本的编印能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贡献些许智慧和力量,进而为谱写法治中国的湖南篇章释放出更多的光和热。
(序作者系湖南省委法治办常务副主任,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
谈敬纯
2016年5月8日于长沙
第一章法治理念
【导读】
毛泽东: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邓小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习近平: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
一、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
——弘扬宪法精神
1. 宪法是法律的“制度笼子”
2.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
3.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
4.“三个自信”下的国家宪法日
5. 宪法宣誓之名和实
二、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
——坚持党的领导
1.党的领导就是“定军山”
2.中国梦不是西方宪政梦
3.党的模范守法和党的领导是“一体两面”
4.“硬杠杠”是从严治党的“定海神针”
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强化依法行政
1.“三张清单”勾勒依法行政“施工图”
2. 向“在其位乱谋其政”者开刀
3. 不干事的懒政同样“猛于虎”
4. 对行政权力腐败行为“零容忍”
第一节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
阅读本节内容可获得2个学分,您已获得2个学分。
——弘扬宪法精神
1.宪法是法律的“制度笼子”
法律精要
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宪法确认和规定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和基本制度,为法治的实现和运作提供了根本法的依据。宪法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达成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它具有固化、维护、增进社会共识的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宪法是国家一切制度、规则的总依据、总源头,我们古人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宪法就是那个能够生万物的“一”。所以,《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
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立法法》第七十八条则更明确地指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果说“法治中国”是一棵大树,那么宪法就是整棵大树的树干。
法治故事
2007年3月,重庆旧城改造中出现了史上最牛钉子户,从此公众开始关注强制拆迁中的权利保护问题。2009年4月,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潘某不肯在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拆迁协议上签字,结果遭遇强制拆迁。面对强拆队伍,潘某用燃烧瓶抵抗暴力拆迁,几小时后,房屋最终被推平。
2009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教授等5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指出2001年颁布、施行并沿用至今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宪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存在严重抵触。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决定,废除违宪和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保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而代之。
法理探微
虽然宪法明文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法律的“制度笼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违法有后果,违宪无所谓”的现象,少数人甚至认为宪法只是一纸宣言,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根本大法未受重视,人们宪法意识淡薄。“举重以明轻”,宪法权威尚且如此,更无须说其他法律权威了。违宪行为得不到及时惩处和纠正,是对宪法和依法治国的最大破坏,而对一次违宪行为及时追究的重大意义要胜过1000次对宪法条文的宣讲价值。
尊崇宪法,宪法至上,并不意味着要把宪法“供奉”起来,而是要让宪法确定的每一项制度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宪法规定的每一项公民权利都能得到切实保障。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监督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这些都将为宪法的正确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
法律精要
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进行了一场著名对话,提出了“历史周期律”的命题,正确的答案到底在哪里?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通过政治、经济等多角度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只有厉行法治,切实确立依宪治国,才有可能跳出“历史周期律”。所以,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当然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因此,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这实际上是宪法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
宪法确认了法治的核心价值与基本要求,宪法共识是最根本的国家共识。当前,我国处在多
元利益格局不断分化的社会转型阶段,只有通过理性协商、全民讨论并借由一套缜密的立宪程序外化而成的宪法,才能凝聚全民最大的共识,才能避免因观念的歧见造成行动的冲突,才能防止因利益的纠纷引发彼此的对抗,才能消弭各人自以为是而带来的社会混沌无序的状态。宪法决定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和基本制度。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并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等基本原则,并将其具体化。宪法更多地规定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权力运行制度等。
法治故事
1967年8月5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批斗之后,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国家主席发出的宪法之问,不仅是领导人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国家在那一时刻的悲剧。走出“文革”劫难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在当下已取得基本社会共识。
法理探微
宪法是“纲”,其他法律法规是“目”,“纲”举才能“目”张。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实现依宪治国必然需要一个立宪、行宪和护宪的过程,我国已有一部基本适应现实需求的宪法,但行宪和护宪的工作却相当滞后。因此,当下强调依宪治国,首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会依宪办事。政府官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应先在自己的思想意识深处思考“这个事情宪法是怎么规定的?”“宪法上有依据吗?”“这个行为可能违宪吗?”等等,认识到所有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只有切实按照宪法行使权力,才能真正地履行好职责,树立宪法权威。其次,需要培育全社会的宪法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依宪治国要求宪法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遵守,必须是建立在全社会对宪法信仰的基础之上。如果老百姓在自己吃亏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意识到“我的权益宪法上是怎么保护的”“我的宪法权利是否受到侵犯”等。如果“宪法”一词能如此进入社会公众的思维方式中,那么,依宪治国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就已经基本达到。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
法律精要
宪法与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公民在宪法中处于主体地位,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确认国家政权的归属,授予国家机关以权力并且规范权力的行使,从而表明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国家权力运行的出发点及其归宿与公民意志和利益的关系。众所周知,任何江山都是人民的江山,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即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二,通过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从而给公民的生活提供明确的指引。公民的生活是指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各种活动。由于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必须对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因而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必须遵循宪法所确认的各项原则。{湖南省七五普法规划}.
第三,通过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直接、全面地将宪法与公民生活紧密地融为一体。权利是利益的法律表现形式,而宪法则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宪法所要保障的是每一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参政权和平等权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任何政府机构与个人不得侵犯。这也正是宪法的权威和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证书。
法治故事
齐玉苓与陈晓琪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初中学生,在1990年的中专考试中,齐玉苓被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录取,陈晓琪预考被淘汰,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给齐玉苓发出录取通知书,由滕州市第八中学转交。陈晓琪从滕州市第八中学领取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在其父亲陈克政的策划下,运用各种手段,以齐玉苓的名义到济宁市商业学校就读直至毕业。毕业后,陈晓琪仍然使用齐玉苓的姓名,在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以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市第八中学和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为被告向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此案经历了一审、二审,2001年8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为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法院首次引用宪法有关公民教育权的规定做出的司法判决,开创了法院引用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先河,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法理探微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关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论断耳熟能详,并由此想当然地主要从国家经济、政治层面来理解宪法,甚至将宪法仅仅视为政治法,似乎宪法虽然是国家的根本法,却与公民的生活并无太多的关系,从而视宪法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坛之物”。但其实,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国不同地区之间高考录取分数不平等,是否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和受教育权?不少单位和部门“分房以男为主”的政策是否有违宪法规定的平等权之嫌?等等问题经新闻媒体聚焦之后,我们会发现,宪法不是高高地挂在墙上的所谓“根本法”,而是切切实实的、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根本法!古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宪法原来就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宪法是公民的生活方式。宪法在表面上主要是政治问题,但最终还是生活问题,是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问题。因此,什么样的政权,必然决定着公民实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并决定着其生活的实际状况,决定着公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比如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以及反塔利班北方联盟摧毁塔利班政权之后的阿富汗就是真实写照。让宪法真真切切地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国家的根本法”,归根到底要靠宪法全面、彻底的实施,让社会大众感觉到宪法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它指引着我们通往目的地的途径,是它给我们的权益以最重要、最彻底的保护。唯有如此,宪法的至上权威才能最终树立。
4.“三个自信”下的国家宪法日
法律精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提得非常有针对性,非常必要。我国自1840年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后,曾经一度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
篇三:《2016湖南省七五普法读本所有学分题目答案》
2016湖南省七五普法读本所有学分题目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的(2 )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单选题)
1、十八大
2、十八届四中全会
3、十八届三中全会
4、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属于(3 )(单选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
3、人民
4、国务院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1 )(单选题)
1、依宪治国
2、制定法律
3、公平和正义
4、四项基本原则
1、党内规矩( 3)国法(单选题)
1、大于
2、高于
3、严于
4、优于
2、中国梦是(4 )(单选题)
1、宪政梦
2、直接民主选举梦
3、包含普世价值的内容
4、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