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好母亲事迹材料》
好母亲事迹材料
走进蓬莱紫荆山街道办事处武霖社区,提起李玉香,许多人都会感叹不已。现年50岁的她,只是武霖社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然而就是她,在丈夫重病不能劳动、母亲年迈瘫痪在床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硬是靠一己之力,靠夏卖菠萝,冬卖地瓜撑起了这个家,并且供双胞胎儿子上了大学。乡亲们都说:在她身上,让人真正看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伟大。
善良的母亲:再穷也不分离
武霖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李玉香两口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庄稼地,婚后一直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其乐融融。1987年2 月2日,对李玉香夫妇来说是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双胞胎儿子吴超和吴越降生了,这对于初为人母的李玉香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悦:家更像个家了,也更温馨了。然而喜悦的背后,李玉香也隐隐有些担忧:家里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丈夫心脏一直不好,平素里看病吃药,花销本来就不小,现在又凭添了两张嘴,日子过得就更加窘迫了。周边的邻居、熟悉李玉香处境的人都劝她把双胞胎儿子送出去一个,只留养一个。李玉香也动心过,毕竟那样确实能减轻负担。然而母子连心,一想到母子要分开、小哥俩要分开,心地善良的李玉香心中就阵阵酸楚,最终还是没忍心这么做。小哥俩灿烂天真的笑容也成了李玉香夫妇生活的动力,夫妻俩暗下决心,无论今后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小哥俩抚养成人。 日子就这样在夫妻俩忙碌的身影中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小哥俩要上小学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对于每一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数字。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确保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李玉香夫妇就更加忙碌了,每天凌晨三点就爬起床去市场进菜。别人只赶早市,就卖半上午,而李玉香既赶早市又赶晚市,一卖就是一天,中午还要瞅功夫回家给孩子们准备午饭,晚上还要缝洗衣物、拾掇家务。李玉香家的灯总是全村亮得最早、关得最晚的,春去冬来,冬去春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如此。母亲无尽的操劳、慈祥的面容、质朴的背影,也深深砌刻在了小吴超和小吴越的心灵深处。兄弟俩从小就非常懂事,非常体会母亲的操劳,非常懂得现阶段只有刻苦用功,好好学习,才能回报母亲,回报这个家庭,每个学期都把喜报拿回家。李玉香也因儿子优异的成绩、懂事的表现而更加自豪,更加辛劳。全家人都在为他们心目中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着。
伟大的母亲:再难也不抛弃
然而,命运似乎存心和李玉香过不去。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先是80多岁的老母亲又因脑溢血造成后遗症,瘫痪再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痪老年痴呆症,开始丈夫还能帮着照顾母亲,可是后来丈夫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不得不经常住院治疗,即使不住院也必须静养,不能劳动,也不能照顾母亲,那可真是段李玉香不堪回首的苦日子。以前日子虽然苦些,夫妻俩互相扶持,彼此有个照应,倒也苦中有乐,可如今丈夫、母亲双双病倒,全家的负担都重重地压在了她一个女人身上。那段时间,李玉香心里压力非常大,暗地里没少流眼泪。可在母亲、丈夫和孩子们面前,她的笑容一点也不比平时少。她深知她这个时候就是全家人的天,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倒下,母亲要照顾,丈夫的病要治,孩子们的学更要上。 面对苦难,李玉香选择了坚强。自己一个人无法再贩卖青菜,她就改卖菠萝。没有卖菠萝的经验,她就偷师学艺,看人家怎么削皮,怎么储藏。菠萝夏天生意好做,冬天相对冷清,她又开始学卖烤地瓜。从此,夏卖菠萝,冬卖地瓜就成了李
玉香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从此,无论是酷暑严寒,霜雨雪风,在蓬莱城区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李玉香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的身影,同时还要给母亲喂水喂饭、擦屎端尿。从此,李玉香就像一架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只要电源未被切断,就一直不知疲惫地工作着。我们很难想象自丈夫病重不能劳动以来两年多年的光阴中,李玉香是如何靠自己一个人,靠这一两块钱一斤的菠萝、地瓜生意,硬生生地撑起了这个家,硬生生地维持着丈夫、母亲的医疗费用,硬生生地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李玉香自己能够体味。然而,我们肯定能够强烈感受到,李玉香那份对母亲、丈夫、对儿子真挚浓厚的爱,李玉香心中那坚贞不渝地信念:再苦再累,也绝不能因为缺钱不照顾母亲,绝不能因为缺钱让丈夫倒下,绝不能因为缺钱孩子们失学。
坚韧的母亲:再苦也不屈服
为了能多卖一个菠萝,多卖一个地瓜,多挣一分钱,李玉香对自己苛刻到了极点。中午要是不回家,午餐就是自备的干馒头配冷水。甚至为了怕上厕所会耽误买卖,就尽量少喝水,挤出时间回家照顾一下母亲。然而,对于儿子,对于丈夫,对于母亲,她却非常慷慨。晚上收摊的时候,经常会捎些好吃的回家。时不常地还会购买些营养补品。孩子们不忍心母亲过度劳累,常嚷着要来帮忙,可都被李玉香拒绝了。她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未来,自己能承受的都承受了,自己能干的都干了。在村里的照顾下,李玉香还找了份扫街道的工作,这又给这个家庭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而这让李玉香非常满足。因为她觉得,天下母亲都一样,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们好了,她就知足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吴超和吴越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考上了潍坊医学院。其实,小哥俩能够报考更好的学校,之所以报考医学院,孩子们就是为了以后能把父亲的病治好,父亲病好了,母亲也能轻松些。在大学里,孩子们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生活非常节俭,学习也很刻苦,年年能拿到奖学金。孩子的聪明懂事,慰籍着李玉香的心灵。现在,她最担心的就是怕自己的孩子有过多的负担和过多的忧虑。
今年母亲节期间烟台电视台对李玉香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她用挚爱谱就的不平凡的母亲之歌很快传遍了仙境大地,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而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句话“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周敬娥居住在旬阳县石门乡楼房河村西岱顶脚下,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面对丈夫常年不在身边,坚持扛着多病的身躯,勇挑家庭重担,用爱心奉献年逾八旬的公婆,痴心爱国拥军,含辛茹苦教子戌边。以巅峰般高大胸襟,似汉水流长的情怀,用情和爱谱写出新时期心系国防,拥军报国的感人篇章。
以德为本,培养教育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开端,而母亲就是孩子最早、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周敬娥的丈夫是一名乡镇普通干部,因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常常顾不上家,周敬娥自己默默地支撑家庭的重任,承载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和生活的双重重担。对孩子的教育重任更是大多由她来承担,自然成了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也决定着孩子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她在教育孩子时注重的是全面的培养,将其教育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教育方面,周敬娥以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见的各种烦恼,教育孩子知荣辱、辨是非、分美丑。常常用以前的艰苦经历告诉孩子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并引导孩子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和勇气,锻炼孩子坚忍不拔、正直诚信的秉性;在与别人的交往的过程中,教育孩子要谦让有礼、先人后己的品格;用言行教育孩子要正直老实做人。 周敬娥在家里是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邻里之间,在村里尽力帮助弱势群体,充分发挥女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为村里妇女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她以独特的女性母爱天性处处为未成年孩子利益着想,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勉励他们继续读书,立志成才。
送子参军 报效国家
周敬娥在还是姑娘的时候她就有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当名女兵保家卫国。然而,她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村里成立民兵连时,她便第一个报名当上了民兵。在当民兵时,就苦练军事本领,由于表现突出,被推选担任了村民兵连的副排长。周敬娥带领女民兵们除了协助村里维护社会治安外,还积极为群众做好事、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受到了乡亲们的赞赏。1981年嫁到楼房河村后,周敬娥秉承了当民兵时养成的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同丈夫热心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户,邻舍百家缺东少西或向周敬娥夫妇借个百儿八十元钱的从不落空,夫妇俩很受乡亲们的尊重。 2009年夏天,儿子储德鹏大学毕业后,周敬娥和丈夫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马上帮助儿子找工作,而是了解儿子毕业后的打算,引导儿子报名参军,到部队的大熔炉里锤打成材。父母的教诲儿子使其作出了当兵保卫家国的决定。2009年冬季征兵一开始,储德鹏便带头报名,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其他3名适龄青年也积极报名应征。因为身体素质好,反应机敏,储德鹏和同村另一名男青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当儿子储德鹏身披红花在锣鼓声里奔赴军营的时刻,周敬娥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自豪,她年轻时的梦想终于在儿子身上实现了。在依依惜别之时,周敬娥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到了部队上,一定要当个好兵,保好家卫好国,家里等着你立功的消息”
励兵育子 好母亲
从儿子步入军营的第一天起,她的心就伴随儿子飞到了西北边陲,大漠哨所;中央七台《军事报道》节目便是她与远在千里之外儿子共享欢乐的平台;悠悠母子情浸润着她的爱子心,更流淌着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怀、报国情。面对艰苦的环境,儿子欲打退堂鼓,她总是以慈母柔情疏导儿子;通过千里电波鸿雁传书沟通起母子间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教子戍边;鼓励儿子勇于面对人生的艰辛,“好男儿志在四方,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母亲谆谆教诲,一封封书信,像一盏明亮的灯,在慈母的熏陶、教育下,成了儿子前进路上的一级级台阶。昔日岳母刺字传佳话,今日周母教子谱新篇。
周敬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而今已进入知命之年,在农村长期的艰苦劳动中,使她不仅体弱多病,而且患有严重的颈椎、腰椎等疾病。病魔让她整天没有断过痛而轻松过。自儿子入伍以后,疾病与疼痛始终没有离过体、脱过身,但她在给儿子的书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今春的一天,她又犯病卧床,当儿子与她通电话时,为了不影响儿子紧张的军训,她微笑着说:“儿子,你放心我身体硬朗着呢,每顿还能吃两碗饭,家里的事情就不要操心,古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安心练好本领、立志报效祖国才是你的天职”。并再三叮咛儿子:不能什么都依赖别人,一切要自立、自强。
在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仅靠丈夫每月两千多元的微薄薪水,支撑着一家老小,加之周敬娥本人体弱多病,已是捉襟见肘。为了帮丈夫分忧,她扛着多病的身躯经常帮人打零工,贴补家计。秉承勤为本、俭为荣、苦为乐的传统家训和苦乐观,不疲辛劳、操持家务、无怨无悔,面对落下数万元的债务和重重困难,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即便是遇到再苦再难的事,她也从来没有向政府和组织透露过任何困难,独自承担苦与乐。这爱山高地厚;这情似水流长!她那“舍小家顾大家”的,宽广胸怀不无感动着该乡所有的军人家属。
追求家庭安康,当好“贤内助”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的妻子,为了丈夫能干出成绩,她除了赡养好父母以外,还承担所有的家务,因丈夫工作的繁忙没有节假日,她非常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从不埋怨,妥善处理好家务与丈夫工作的关系,尽量减少他的后顾之忧,从不拖丈夫的后腿。在给予丈夫工作上无形的大力支持的同时,她对自己的品格也严格要求,时刻告诫自己要当好贤内助、廉内助,经常提醒丈夫也要做到清正廉洁。在周敬娥的默默支持下,丈夫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周敬娥头上还有年逾八旬、体弱多病的公婆一直跟随着她生活,在公婆面前,周敬娥就是一个孝顺的乖女儿,时刻铭记“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就算在最忙的时候,她也要抽空与婆婆谝古今、拉家常,时而还陪着婆婆外出散步。悉心照顾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和浆洗穿用,百般让老人们天天开心。在老人心烦时她总是以微笑的面孔对待,让老人们笑口常开。
周敬娥,她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却也算得上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邻里之间她更是一位和蔼可亲、尊长爱幼的好邻居、好长辈;在家人面前,她称得上是一位
无微不至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篇二:《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用挚爱撑起一片蓝天
——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a8、母亲年迈瘫痪在床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硬是靠一己之力,靠夏卖菠萝,冬卖地瓜撑起了这个家,并且供双胞胎儿子上了大学。乡亲们都说:在她身上,让人真正看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伟大。{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善良的母亲:再穷也不分离{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武霖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李玉香两口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庄稼地,婚后一直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其乐融融。1987年2 月2日,对李玉香夫妇来说是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双胞胎儿子吴超和吴越降生了,这对于初为人母的李玉香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悦:家更像个家了,也更温馨了。然而喜悦的背后,李玉香也隐隐有些担忧:家里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丈夫心脏一直不好,平素里看病吃药,花销本来就不小,现在又凭添了两张嘴,日子过得就更加窘迫了。周边的邻居、熟悉李玉香处境的人都劝她把双胞胎儿子送出去一个,只留养一个。李玉香也动心过,毕竟那样确实能减轻负担。然而母子连心,一想到母子要分开、小哥俩要分开,心地善良的李玉香心中就阵阵酸楚,最终还是没忍心这么做。小哥俩灿烂天真的笑容也成了李玉香夫妇生活的动力,夫妻俩暗下决心,无论今后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小哥俩抚养成人。
日子就这样在夫妻俩忙碌的身影中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小哥俩要上小学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对于每一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数字。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确保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李玉香夫妇就更加忙碌了,每天凌晨三点就爬起床去市场进菜。别人只赶早市,就卖半上午,而李玉香既赶早市又赶晚市,一卖就是一天,中午还要瞅功夫回家给孩子们准备午饭,晚上还要缝洗衣物、拾掇家务。李玉香家的灯总是全村亮得最早、关得最晚的,春去冬来,冬去春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如此。母亲无尽的操劳、慈祥的面容、质朴的背影,也深深砌刻在了小吴超和小吴越的心灵深处。兄弟俩从小就非常懂事,非常体会母亲的操劳,非常懂得现阶段只有刻苦用功,好好学习,才能回报母亲,回报这个家庭,每个学期都把喜报拿回家。李玉香也因儿子优异的成绩、懂事的表现而更加自豪,更加辛劳。全家人都在为他们心目中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着。
伟大的母亲:再难也不抛弃
然而,命运似乎存心和李玉香过不去。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先是80多岁的老母亲又因脑溢血造成后遗症,瘫痪再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痪老年痴呆症,开始丈夫还能帮着照顾母亲,可是后来丈夫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不得不经常住院治疗,即使不住院也必须静养,不能劳动,也不能照顾母亲,那可真是段李玉香不堪回首的苦日子。以前日子虽然苦些,夫妻俩互相扶持,彼此有个照应,倒也苦中有乐,可如今丈夫、母亲双双病倒,全家的负担都重重地压在了她一个女人身上。那段时间,李玉香心里压力非常大,暗地里没少流眼泪。可在母亲、丈夫和孩子们面前,她的笑容一点也不比平时少。她深知她这个时候就是全家人的天,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倒下,母亲要照顾,丈夫的病要治,孩子们的学更要上。
面对苦难,李玉香选择了坚强。自己一个人无法再贩卖青菜,她就改卖菠萝。没有
卖菠萝的经验,她就偷师学艺,看人家怎么削皮,怎么储藏。菠萝夏天生意好做,冬天相对冷清,她又开始学卖烤地瓜。从此,夏卖菠萝,冬卖地瓜就成了李玉香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从此,无论是酷暑严寒,霜雨雪风,在蓬莱城区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李玉香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的身影,同时还要给母亲喂水喂饭、擦屎端尿。从此,李玉香就像一架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只要电源未被切断,就一直不知疲惫地工作着。我们很难想象自丈夫病重不能劳动以来两年多年的光阴中,李玉香是如何靠自己一个人,靠这一两块钱一斤的菠萝、地瓜生意,硬生生地撑起了这个家,硬生生地维持着丈夫、母亲的医疗费用,硬生生地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李玉香自己能够体味。然而,我们肯定能够强烈感受到,李玉香那份对母亲、丈夫、对儿子真挚浓厚的爱,李玉香心中那坚贞不渝地信念:再苦再累,也绝不能因为缺钱不照顾母亲,绝不能因为缺钱让丈夫倒下,绝不能因为缺钱孩子们失学。
坚韧的母亲:再苦也不屈服
为了能多卖一个菠萝,多卖一个地瓜,多挣一分钱,李玉香对自己苛刻到了极点。中午要是不回家,午餐就是自备的干馒头配冷水。甚至为了怕上厕所会耽误买卖,就尽量少喝水,挤出时间回家照顾一下母亲。然而,对于儿子,对于丈夫,对于母亲,她却非常慷慨。晚上收摊的时候,经常会捎些好吃的回家。时不常地还会购买些营养补品。孩子们不忍心母亲过度劳累,常嚷着要来帮忙,可都被李玉香拒绝了。她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未来,自己能承受的都承受了,自己能干的都干了。在村里的照顾下,李玉香还找了份扫街道的工作,这又给这个家庭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而这让李玉香非常满足。因为她觉得,天下母亲都一样,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们好了,她就知足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吴超和吴越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考上了潍坊医学院。其实,小哥俩能够报考更好的学校,之所以报考医学院,孩子们就是为了以后能把父亲的病治好,父亲病好了,母亲也能轻松些。在大学里,孩子们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生活非常节俭,学习也很刻苦,年年能拿到奖学金。孩子的聪明懂事,慰籍着李玉香的心灵。现在,她最担心的就是怕自己的孩子有过多的负担和过多的忧虑。
今年母亲节期间烟台电视台对李玉香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她用挚爱谱就的不平凡的母亲之歌很快传遍了仙境大地,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而一个又一个的“李玉香”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句话“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消防部队好母亲事迹}.
好母亲主要事迹材料(二)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礼仪底蕴浓厚,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这个处处充塞着文明礼仪的大环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良行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这些行为与文明社会的精神风貌相距千里,但如果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就得从父母这里寻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经常提醒自己: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礼仪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与孩子的爸爸、姥姥等家人共同自觉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的教育孩子从小将理解、懂礼貌,遵守文明的行为规范,以庄严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孩子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懂规矩之人,我们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订立一些规矩,告诉她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她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我们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压力,用爱心塑造孩子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领会自己的社会
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了让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除了要求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外,我们在家中先行示范,给孩子做出榜样。当她忘记使用礼貌用语时,我们就轻声提醒,反复纠正。平日里,我们会经常向孩子灌输,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适时教孩子尊重长辈,敬重老师,见面主动问好。经过反反复复的磨合之后,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就养成了。
带孩子外出玩耍时,我们总是备几个塑料袋,将孩子吃剩的东西及瓜果皮等暂时盛放起来,再找机会扔到垃圾桶。孩子耳濡目染,从小便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他不但自己不乱扔,还经常及时阻止别人乱扔垃圾。
引导孩子体会阅读的乐趣。要学好语文,就要多阅读。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孩子喜欢,总是鼓励她去接触。平时在家,也是孩子做作业我在一边看书。睡觉前,我们娘俩也会看一会儿书。我从没有刻意去给孩子讲解书的内容,但会鼓励她多去看,因为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从中,更能体会到书的魅力。我觉得,现在学校要求孩子每天读一篇文章的要求就很好。读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的交际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尽管才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但我有时会对孩子不经意间说出来的某一句话感到惊奇。
孩子的荣誉感是很强的,如果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好事给班里加了分,就会很高兴地说给我听。每到这时候,我就赶快表扬她,鼓励她以后经常做好事。有时我们娘俩会互相吹捧一番,夸奖一下对方。这样做一是因为我们喜欢对方,二是为了让孩子保持一颗善良心。教育孩子跟邻居们和睦相处,见面就问一声好,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有时在家也会跟孩子讲一会普通话,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平时的语言环境不好,我的普通话不是很流利,但这些孩子都不介意,总是很认真的跟我交流。其实,孩子的要求不是很高,一句表扬的话就让她很高兴。
做为家长,我觉得要教育好孩子很需要耐心,更需要家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接受了很多大人意想不到的教育。对于这些,我首先做到了处惊不变,当孩子有问题提出时,我就很随意地解释给她听,有时也会给孩子问的很紧张。所以工作之余,我就多看一些科普及家教方面的材料,借鉴一些做法,与孩子平等交流。我希望孩子能在一个温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从小有一颗善良的心,保持快乐的心情,能够笑着对待每一个人,很大声地跟人交流,我这个做妈妈的就感觉到无限的美好。 好母亲主要事迹材料(三)
XX,XXX年出生,XXX年参加工作,现为办公室统计员。
该同志每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且每日工作时间常,又为了丈夫能安心工作,使得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孩子教育工作也都落在高荣一个人肩上。她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上班时间忙完单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赶,回到家里做家务。每天清早五点准时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孩子们准备丰富的早餐,然后再把中午饭菜做好,用电饭煲煲着,以备孩子回家有饭吃,紧接着匆匆忙忙又来上班了。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晚上孩子回家晚专门去学样接、有时当孩子们睡着后,他还在洗衣服,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使得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很优秀,都顺利以高分考上高中。
身为长嫂对侄儿们也非常照顾,特别是老二家一结婚就肯吵架,因老二挣的钱少而经常闹,逢年就有一些人上门要钱,由于他们 也是刚结婚积蓄也没多少,可见此状况他们将钱拿出来以为其老二家还债,并且也常给公公婆婆买衣服,回家后跟妯娌们抢着
干活,以身作则,给妯娌们树立了良好学习榜样,几年后老二家孩子们父亲去世了,一贯不会教育孩子的妯娌母亲也对孩子疏远了,见此情况,他经常找侄儿谈心对其解开心结,后来由于他自身实在不爱念书而退了学,XX同志就开始四处给其找适合他的工作,并经常给侄儿买衣服,得到街坊邻居的赞誉。
xx同志不担对自己的孩子照顾有佳,对别人的孩子也是如此,2011年我厂为迎接春节文化活动,专门聘请了一些孩子们来参加此次活动,由她负责,她经常叮嘱孩子们多穿衣服外,还先让孩子们吃饭,记得那年冬天还下了场雪,天气非常冷,孩子准备由车队去自来水公司拿东西去,她见路滑赶紧向领导反映情况,最后申请了车把孩子们送过去,此刻孩子们感到了温暧和>幸福。就因为众人推举,他在2011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是她让我们想起了自已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篇五:《好母亲事迹材料》
在镇,街谈巷议中凡涉及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话题,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夸一夸村的“三朵花”—–村党支部书记杨淑芹的三个女儿:大女儿杨玲,32岁,青岛纺织学校毕业后,刻苦自学完成本科有考取了研究生,现在新西兰就读硕士学位;二女儿杨敏,29岁,江西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现就职于青岛海运公司,担任瑞士国家的总代理;小女儿杨梅,26岁,青岛海洋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考取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现也在攻读硕士学位。人们大多称羡的是三个女孩如何出息,而对培养她们成才的“幕后功臣”—–她们的母亲,却很少有人注意。,今年55岁,乍看起来,她只是一个温良贤慧的普通妇女。但若走近她,特别是走近她的内心世界,走进她的家庭生活,你就会发现她是一个观念超前、思维敏捷、特有主见的母亲,真可谓是农村女性家长中的“一枝独秀”。“秀才”妈妈的熏陶,在女儿的幼小心灵上播下了求知的种子六十年代,少年就是个要强上进、刻苦好学的女孩。在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她艰难的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卫校,但是政审时,因她父亲曾被人扣上了莫须有的“伪会计逃亡在外”的罪名,她被拒之于卫校门外,在那个有冤无处诉的年代,她带着不平和委屈,回村务作为当时村里唯一的“女秀才”,她在村里虽然因父亲的问题仍然遭受歧视,但好学上进的品格没有变,尽自己所能为乡亲们服务。结婚生育后,也没有丢弃学习的习惯,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了解时事,在有时间就借阅各种书籍,如文学著作等。从女儿们咿呀学语的时候,她就把读书的收获编成一个个浅显的小故事将给孩子们听。女儿们从小就羡慕的说“我要是识字,能象妈妈那样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该多好呀!”因此,女儿们在学龄前就吵着嚷着要上学,小女儿杨梅不满6岁就上了小学一年级。妈妈坚网强的毅力和勤奋乐学的家庭氛围深深地感染了女儿们。她们相继入学后,个个都是求知若渴,聪明伶俐,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课本知识,一有时间就阅读大量课外书。女儿们升入初中、高中以后,坚持每天收听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再利用星期天,把实事信息传给女儿,并就某些重要问题、事件与她们展开讨论。所做的这一切,为女儿们长大以后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开拓进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心妈妈的严教,培养了女儿们顽强的意志爱孩子,但从不娇宠、溺爱。为了从小培养节俭和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她从不给孩子买零食,也不给零花钱,不许孩子接受别人给的压岁钱,长此以往,孩子们也就不再向爸爸妈妈提出这类要求,每当暑假,放学后,总是引导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少,磨炼她们动手和吃苦的能力,亲身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深刻理解父母的辛劳与充实。大女儿杨玲才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帮父亲挑水浇园、耕种农田,有时肩压肿了,腿累疼了,也从不叫苦;有时领着妹妹们割草、挖野菜,喂养小家禽。小组妹自己说得好:“那真是其乐无穷啊!”虽然委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但她不提倡读“死书”、“死读书”的学法。她在孩子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让姐妹仨约上小伙伴,赶上家里饲养的一群鹅、鸭,到田野晨嬉戏,或者边放鹅、鸭,边挖野菜,这也是姐妹仨最乐此不疲的活动。无论是在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的温暖季节里,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她们都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奇特丰富。她们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喜欢鸟虫鱼,熟知四季作物和禽畜的生长特点,这越发激起了她们寻求知识、博览群书的浓厚兴趣。知心妈妈的尊重,给女儿们树立了恒久的自信心中国的传统家庭,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管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却摒弃了传统的观念,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三个女儿从小到大没挨过一次训斥。女儿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她时刻挂在心上,但从不给女儿们施加压力。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她不吵不恼,不卑不亢,而是鼓励、引导、帮助女儿分析试卷,改正错题,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弥补弱项,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女儿遇到难题向妈妈求助时,也不是直接教给解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她们开动脑筋,独立解决,当女儿攻克了一个难关时,就大加赞赏,夸她们聪明、潜力大。女儿们不断地受到鼓励,渐渐地树立起了勇于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小女儿杨梅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次数学课上发现老师解错了题,就大胆地向老师质疑,并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准确地示范了一遍。大女儿杨玲升初中时,乡驻地有两处中学,为女儿选择了其中一处师资力量强、但条件差的学校。
由于杨玲去得晚,也的床不到半米宽,还在宿舍门口,起卧都很不方便,还有臭虫叮人。她睡不好,吃不好,回家就向妈妈诉苦:“我受不了了,我不去上学了。”这时,没有斥责女儿,而是推心置腹地说:“读书可不象喝糖水,古今中外有多少发奋读书的名人?不吃苦哪能成大器?苦得吃,学得上,我上学时连铺盖都没有,不是也觉得苦中有甜吗?孩子,妈相信你,你是很有潜力的,你能行。
篇六:《好母亲主要事迹材料》
好母亲主要事迹材料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底蕴浓厚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这个处处充塞着文明礼仪的大环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良行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这些行为与文明社会的精神风貌相距千里但如果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就得从父母这里寻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经常提醒自己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礼仪表率。
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与家人共同自觉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的教育孩子从小将理解、懂礼貌遵守文明的行为规范以庄严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孩子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懂规矩之人我们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订立一些规矩告诉她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她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我们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压力用爱心塑造孩子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领会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了让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除了要求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外我们在家中先行示范给孩子做出榜样。当她忘记使用礼貌用语时我们就轻声提醒反复纠正。平日里我们会经常向孩子灌输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适时教孩子尊重长辈敬重老师见面主动问好。经过反反复复的磨合之后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就养成了。 带孩子外出玩耍时我们总是备几个塑料袋将孩子吃剩的东西及瓜果皮等暂时盛放起来再找机会扔到垃圾桶。孩子耳濡目染从小便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引导孩子体会阅读的乐趣。要学好语文,就要多阅读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孩子喜欢。总是鼓励她去接触。平时在家,也是孩子做作业我在一边看书。睡觉前我们娘俩也会看一会儿书。我从没有刻意去给孩子讲解书的内容但会鼓励她多去看因为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从中更能体会到书的魅力。我觉得现在学校要求孩子每天读一篇文章的要求就很好。读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的交际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二是为了让孩子保持一颗善良心。教育孩子跟邻居们和睦相处见面就问一声好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有时在家也会跟孩子讲一会普通话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平时的语言环境不好我的普通话不是很流利但这些孩子都不介意总是很认真的跟我交流。其实孩子的要求不是很高一句表扬的话就让她很高兴。 做为家长我觉得要教育好孩子很需要耐心更需要家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接受了很多大人意想不到的教育。对于这些我首先做到了处惊不变当孩子有问题提出时我就很随意地解释给她听有时也会给孩子问的很紧张。所以工作之余我就多看一些科普及家教方面的材料,借鉴一些做法与孩子平等交流。我希望孩子能在一个温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从小有一颗善良的心,保持快乐的心情,能够笑着对待每一个人。
现在我的女儿已长大成人走向了工作岗位 ,在单位与同事和睦相处在家能孝敬老人我这个做妈妈的就感觉到无限的美好。
篇七:《十佳军人好母亲》
十佳军人好母亲——陈金兰
陈金兰,现年八十多岁,家在XX镇上沙村,她对党、对军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挚爱之情,只要一提到她那群身着绿军装的儿孙们,老人的脸上便会自然地流露出一副掩饰不住的骄傲与光荣。陈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拥军妈妈”,她常对孩子说:“没有国家,哪有我们的家,没有国防的巩固,哪来我们的安居乐业。”
1971年底,为了战备,某机场需要招收一批临时支前民兵,主要负责挖掘地下隧道供战机停放。尽管当时家中正缺劳力,但她得知这一消息后,却豪不犹豫地鼓励大儿子邱新付报了名,一去便是三年,自己则默默地承揽下一切家务活、农活,从没有过半句怨言。她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机会都能到部队接受锻炼、报效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四子邱新沐圆了她多年的心愿。1981年冬,初中毕业的邱新沐,满怀献身国防的豪情,在母亲的鼓励支持下,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橄榄绿军装。儿子出发时,陈妈妈紧紧握住儿子的手说:“儿子,在部队好好服役,要给咱父老乡亲争光啊!”。儿子带着家人的期望满怀自信地来到了福建某野战部队,新兵训练3个月,表现突出,当上了班长,在母亲不断的鼓励下,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XX陆军学院。现在邱新沐已是XX市人武部的部长,时常提起母亲,总说母亲的叮嘱和鼓励是他成为二十多年来作为一名光荣的合格的中国军人的无限动力。 1997年和2001年,陈金兰又亲手分别将两个孙子送到了部队。看着自己的儿孙们在部队里为家乡争光争气,老人的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为了不让当军人的儿孙们有后顾之忧,陈金兰在后方默默地做着坚强后盾。1995年,陈金兰的丈夫病危,为不让儿孙在部队分心,她没有给部队发电报,而是多方安慰和照顾丈夫,直到去世。第二年,自己因胃出血住进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在这期间,她强忍着疼痛,硬是不准家人将实情告诉在部队的儿孙。正是因为有了这位爱国拥军的好母亲,用她那宽广的胸怀与无私的奉献品质,才使得儿孙在军队里健康、茁壮地成长。
陈金兰不仅从自我做起,还带动乡亲们共同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不图名利。她的先进事迹,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同时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承认。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陈金兰这样的拥军妈妈,才筑起了共和国钢铁长城的坚强后盾。
篇八:《好母亲张xx事迹材料》
大爱无私好母亲xx事迹材料
xx原来有个幸福的家庭,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加上一个乖巧的女儿,他们一家一直是乡亲邻里羡慕的对象。可是1992年,一场意外无情地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这个家顿时坠入了悲苦的深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xx悲痛过,彷徨过,可是看着幼小的女儿,年迈的公婆,她毅然用柔嫩的双肩挑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她在丈夫灵前发誓,一定要替丈夫尽孝道,让公婆安度晚年,让女儿李婧健康成长。
为了养家糊口,她找到丈夫原来工作的单位国税局要求妻顶夫职。这在政策上是不允许的,可是领导看到她几年的坚持以及家庭的艰难,为她解决了工作的问题。于是她兢兢业业,为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经营着幸福。
1996年,经人介绍,xx认识了在工商局工作的李角贵。李角贵因为夫妻感情破裂离异了,带着14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初次见面的那一刻,他们在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颗饱受苦难的心灵走到了一起。当他们准备重新组建一个新家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李角贵的儿子李军因为父母离异,心灵受到伤害,脾气特别倔强。李角贵怕自己再婚儿子会反对,于是他打算等结婚以后再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xx认真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好,会伤害到孩子。她对李角贵说:“李军有权利知道,既然我们决定在一起,他以后就是我的孩子,我不想一开始就给他造成欺骗的感觉。如果他反对,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真诚和爱心让他看到我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就这样,李角贵打消了暂时欺骗儿子的念头,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儿子。
果然不出所料,李军坚决不同意。后来经过李角贵做工作虽然同意了,可是他对xx的戒备心更重了。两个家庭住到一起后,李军经常莫名其妙发脾气,有一次还差点伤到妹妹李婧。这种暴躁心理还带到了学校,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知道,谁家的孩子都是10月怀胎生下来的,都值得心疼与爱护。她除了平时更加细心的照顾李军,更注重一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