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有什么方法让孩子的计算不出错或少出错?》
我曾经就是个这样的孩子,父亲每天让我做50道三位乘三位的题,做了一星期也是没什么效果。
其实我觉得这主要不是计算问题,您说“总是出错”,也无非是十道题算错一道吧!既然能算对就说明他有能力。
我认为这主要是态度问题。您应当教导孩子做题时要专心,要一心一意。计算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堆积起来的,每一个加减乘除单独看来都是简单的,但是捏到一起就会让人觉得很复杂,小孩子更会对此厌烦甚至恐惧。 您可以告诉孩子那些计算他都应该会做,你相信他。然后可以拿出一道题,仅仅一道题让他做,他肯定会计算正确的。您就可以告诉他,为什么您肯定他能做上这道题–因为仅仅一道题,而您又告诉他他会做对,这让他的心里产生了要做对的想法,于是他会一心一意的去做,作对也就是理所当然得了。 所以,您还是教育他要细心,生活和学习是有联系的,很难想像生活一团糟的人学习会有条不紊。
所以,让您的孩子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马虎的办法。
篇二:《有什么方法让孩子的计算不出错或少出错》
有什么方法让孩子的计算不出错或少出错?
答:熟练,特别是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当然这是有考据的:熟能生巧。没有捷径。
篇三:《但总是出现有些孩子计算总出错,有些家长也总是埋怨孩子计 …》
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松江区民乐学校 王素凤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计算学习是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效性的若干策略研究:重情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多操作,理解计算的算理;善比较,优化出最实用的算法;作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找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关键词: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一、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现状。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习的基本内容的总课时为180课时,其中“数与计算”学习领域的课时数为138课时,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二年级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这是最基本的计算内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这些都说明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可在低年级计算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计算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直接出示计算题目让他们探究计算方法时,缺乏兴趣;知道怎么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学生讨论的计算方法很多,自己在做时却不知选择哪种方法计算;作业字迹潦草且不爱算后检查,有时计算还依赖掰手指,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不高;甚至有些孩子到了三年级第二学期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还不过关,错误率很高。2011年3月我就曾随机抽样了本校三年级2个班级各47名学生,内容是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50题。全对的分别为25%、27%,错1-2题的分别为43%、53%,错3-5题的分别为13%、14%,错5题以上的分别为19%、6%。调查也表明,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亟待加强。
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造成低年级教学效果不佳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所淡化,这使得计算教学不够扎实,学生的计算能力日趋下降,数感不强直接影响了思维活动的质量,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其次由计算学习本身的学科特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教师的教法所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计算本身具有的
枯燥特点,很难激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更加喜欢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二是学生在认知上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难以解决抽象的问题,对抽象的算理理解往往一知半解,死记计算方法,从而导致计算常常出错。三是学生所具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往往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从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课堂中的算法多样化时,有的学生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四是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低年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低,作业总是草草了事,从而导致会做的做错。五是.缺乏有效的计算训练,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不高。
三、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效率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在计算教学中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效性谈谈我的几点具体做法。
1.重情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本身的特点是枯燥,很难激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所以《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与计算的兴趣。皮亚杰也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吸引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需要创设各种有趣又有思考价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
例如教学《9的乘除法》时,我创设情境:小朋友看!今天谁来了?(小青蛙)对!小青蛙是人类的益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今天小青蛙要参加三级跳考试,看!他正努力在练习。通过学生喜欢的小青蛙跳远的情境引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来源与生活。因为这是表内乘除法的最后一个口诀教学,所以新知部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借助“ 数射线”独立观察、思考得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和口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让学生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时,动画片《西游记》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娱乐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无处不在。“九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游戏,让学生巧记口诀,使死记硬背的口诀变得趣味盎然,提高学生的参与。巩固练习一引入对联“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易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都是9画,按笔画每天描一笔,描完之后,正好是在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时;并且针对下联“庭前易柳珍重待春风”完成以下题目:(1)描好了3个字,冬天过了( )天;(2)进入冬季63天,应该描完( )个字;(3)进入冬季79,应该描在第( )个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古诗联系起来是多么有趣。巩固练习二利用乘法口诀完成课本上的实际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但是由于这节课重视情境教学,有小青蛙跳远的故事、唐僧取经故事、手指操游戏、对联、
实际问题解决等。通过这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使得计算课不再是枯燥单调,而是有趣好玩。学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背口诀和问题解决都变成一种积极、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多操作,理解计算的算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非常重视算理的教学,算理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因为算理不清而造成的计算错误更可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所以在计算课中如何让学生既能理解算理,又能掌握算法,这是计算课中教学的关键所在。而一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常常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理解算理进而抽象表达出算理和算法。为了让学生有可操作的学具,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我就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了几套学具:数字卡片0——9;图形卡片圆形20个、三角形、正方形各10个;小棒50根。有了这些学具,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到了算理的探究中,算理的理解更加轻松扎实。
例如教学“笔算减法(退位)” 首先复习引入,要求一在位值表里用圆片摆出“48”,从“48”里面拿走5个圆,还剩几个?怎样列算式?要求二从“43“里面拿走10个圆,可以怎样拿?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数位相同可以相减”。要求三从“43”里面拿走8个圆,怎样拿?算式怎样列?板书:43-8=35(借、合、减)。复习部分分三个层次来操作练习,不仅复习旧知,也为新授部分的学习埋下伏笔。接着出示新授内容:从“43”里面拿走18个圆,怎样拿?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在小组讨论摆的方法。这里充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在学生的互相合作、驳斥、交流中得出方法。学生们主要出现了方法一:从十位拿起,4个十拿走一个十还剩3个十,再从33里拿走8个。方法二:从个位拿起,先从43里拿走8个,在从35里拿走一个十。两种方法都采用了原理“相同数位相减,从十位退一作十”,这也是学生理解竖式的书写形式的关键。于是学生在笔算计算过程时,更加理解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这个道理。学生利用两种操作方法抽象出两种竖式计算方法,对比中发现,从十位算起很不方便并且容易错,从个位算起使得整个计算简单。有句名言说的好,“我听见来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探索小圆片怎么摆放的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算理并且催生了算法,并且经历了感知、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没有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3.善比较,优化出最实用的算法。
算法多样化的出现标志着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从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发展,也标志着教学不再是依据单一的教材资料,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群体学习环境中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实现“算法多样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但如何处理好算法优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是老师们最纠结的。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出示题目,学生回答处几种算法之后,老师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说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此时,有的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方法,选择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喜欢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的方法,有的学生则是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我认为这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打破学生的“自我中心”,比较各种算法的区别和联系,并优化出最简单实用的算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的。”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节课,在教学例题38+25时,学生借助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置表,想想,圈圈,自主探究出以下算法:
方法1:8+5=13,30+20=50,13+50=63;方法2:30+20=50,8+5=13,50+13=63;
方法3:38+20=58,58+5=63; 方法4:38+5=43,43+20=63;
方法5:25+30=55,55+8=63; 方法6:25+8=33,33+30=63;
方法7:38+2=40,40+23=63; 方法8:25+5=30,30+33=63。
学生在表述以上各种方法时,教师有意识的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板书出各种方法,有的方法是学生准备好的,有些是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算法后受启发又形成的新算法。算法的多样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这么多方法对于思维层次高的学生来说,一目了然;对于思维层次低的学生来说,却如雾里看花。在让学生充分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打破学生的“自我中心”,多让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并且比较各种算法。通过比较不同点,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分类,得出方法1、2属于第一类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方法3、4、5、6属于第二类分拆其中一个加数,先加十位,再加个位,或者先加个位,再加十位;方法7、8是凑十法。通过比较相同点,学生得出这些方法都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把遇到的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在分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各种不同的思考的角度。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最后自然得出第一类方法简单实用,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打下基础。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但对于困难生要指导他们学会优化出的实用方法1,体现“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
4.作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为什么小孩会出现简单的计算错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这句话极有道理。它富有哲理地阐述了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计算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作业习惯是计算正确、迅速的保证。小学生在计算作业中常出现各种错误,于是我总是苦口婆心的跟学生、跟家长讲应该怎么做,可是作用不大。要知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靠老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把规范要求贯穿于计算教学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长期严格的训练,才能养成习惯。在计算教学中我重视培养下列良好的作业习惯:
(1)认真作业的习惯。作业认真外显的特征是作业字迹端正,为了给学生好的示范,我平时板书书写准确规范,就连作业批改也字迹端正。学生练习时,保持整个教室安静,让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作业练习中。学生书写规范认真且正确率高的敲上“作业很漂亮”章,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有进步的,也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边做边检查的习惯。小学一、二年学生元认知能力比较低,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不能积极自觉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以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速度很快,可作业中存在错误,让他去检查又不愿意检查或者是检查不出。这就需要让学生第一次就做的全对,这样培养学生认真作业,边做边检查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检查的方法上我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估算初步检查。平时在计算教学中把估算检查渗透其中。如:46+54有学生写成90,这时让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学生1说46+50=96;学生2说40+54=94;学生3说十位上相加就已经是90,何况个位上还有数字。学生4说,40+50=90,4+6=10,90+10=100.学生估算的方法很多,利用估算检查不仅可以帮助检查错题增强数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猜测、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二是用好草稿本精确验算。有些计算通过口算就能得到答案,有些必须需要草稿来帮忙。于是在二年级三位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我经常算完一题,用相反的运算再验算一遍。为了让学生养成细心、谨慎的学习态度,我发给学生统一的本子作为草稿本,要求书写与作业本上一样规范,每次打草稿的时候标上与所算题目一样的题号,算好一题,用相反的运算立即验算一遍。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学生逐步养成了作业认真、边做边检查习惯,也促进了学生元认知监控意识的提高。
5.找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双基教学理论认为,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做更高级的思维活动。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在掰手指计算,说明他数感很差,自然就影响了问题解决能力,更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提高学生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1)开展记忆训练。在学生学完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后,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配套练习册上有一组题:
篇四:《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其对策》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其对策 伊九:于英泉
计算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学生计算错误时常困扰着师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计算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写错数字,有的则符号漏写;有的加法忘了进位,有的则减法忘了退位;有的加法当减法做,有的则乘法做成了加法;而有些错误甚至让人无法理解。探究原因时学生认为自己“疏忽”,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似乎学生计算错误的“罪魁祸首”就是“粗心大意”,果真是“粗心大意”吗?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一段时期以来对本班学生的谈话了解和错题收集及分析,对本班学生的计算错误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应对之策。
一、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把学生计算经常出现的错误集中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其错误千奇百怪,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将其归因“粗心大意”,当然最简单不过了。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其原因很多,不尽相同。我认为,归纳起来,根本原因有三类:
第一类是跟着感觉走:主要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形成的直觉错误,此类错误只有通过科学的引导、训练,才能加以避免。低年级学生处理信息,通常在大脑中形成图像画面。由于种种原因,处理这些画面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一是惯性思维错误。人的大脑具有一种思维“惯性”,由于这种“惯性”,学生在解题中,不知不觉地沿用这种思维定式,往往导致出错。例如,一组算式5+3、7+2、6-3、5+4,学生将6-3计算为9,就是因为前两题都是加法,看到第四题还是加法,错误地认为第三题也是加法,更肯定了他对第三题的判断。
二是感知模糊错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粗略、不具体,在对计算题的知觉过程中,由于受到算题本身形式简单又无情节的影响,容易引起心理疲劳,造成知觉不全面,不精细。如将相似的数(2和5、6和9)混淆起来、将27看成72、16看成61也很常见。这种错误不仅仅是表面的看错,其实与儿童的知觉发展成熟程度以及他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关。
第二类是功力不到家:主要是是学生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能力不足。如果数学中应记忆的内容在头脑中记忆不清晰,就会使得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
一是记忆性差错。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记忆模糊,似是而非。如20以内加减法结果记忆不牢,导致两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仍然要数手指,计算错误明显增多;乘法口诀记忆不牢,计算错误。出现这方面错误的学生,计算正确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生,计算速度要慢很多。
二是“遗忘性差错”。有的计算题,如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乘加、乘减等,瞬间记忆量较大。学生在信息储存、处理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信息的消失或中断。像计算25+19+35时,错做成原式=44+35=44,或将16+24+4错做成=40,这些错误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表象模糊。如简便计算100-8,如果学生对“分解——凑
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头脑中想象不出“凑整法”的具体过程,则易错做成100-8-2=90。
第三类是习惯养成差:主要是不良的态度、习惯引发的差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时常把数字"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56-17"时,有位小朋友把"56"抄成了"50",50-17=33看错运算符号“+”写成“-”。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还有的学生人在计算,心去玩耍,特别还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表现为:当数目较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产生厌烦情绪。因而,这些学生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和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如在计算题中,会出现一行的最后一道题或一页的最下面一行算式只字未动现象。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对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出现少量的计算错误是正常的,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要细心、认真来避免所有的错误。好的、有效的方法是要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正确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策略,这样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必然会有明显提高。
一要注重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更加专注、更加投入,也更加主动,学习上也是如此。然而一般人们印象中的计算教学总是枯燥乏味,甚至于机械单调。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培养师生感情、创设情境等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尤为重要。
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还要根据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笔算时,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或者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听算。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要注重夯实基础
低年级计算是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打好基础不仅对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就低年级计算技能的基础性训练而言,最主要的是加强口算、重视算理理解。
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口算能力不强,学生不仅算得慢而且容易错。要想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口算练习。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例如,20以内的加减是多位数加减的基础,表内乘法口诀是多位数乘除的基础。这些基本口算题都是在低年级学习的,这就需要我们低年级数学老师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口算训练,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加强“听算”
三是注重培养习惯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之则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成绩,甚至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这样的错误,稍加细心、严谨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对提高计算正确率显得相当重要。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调、多做针对性练习,就能逐渐克服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细心、沉稳的良好习惯。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三种“习惯”:
正确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方法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就是认真读题,“看”就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就是想计算方法和顺序,“算”就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
认真书写习惯。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竖式计算,都要严格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仔细验算习惯。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篇五:《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的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心理方面原因。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以致把算式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不集中。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
(3)短时记忆出错。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4)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较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为什么小孩会出现简单的计算错误}.
(2)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对算理的理解上。
3.非智力方面原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术。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的现象。其实孩子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等。
1.1知识性错误
1.1.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376-(176-98)
=376-176-98=10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
1.1.2受负迁移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方法。尤其是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巧算”迷惑。如:476-76×3=400
×3=1200;63÷7×9=63÷63=1。
1.2非知识性错误
1.2.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上发展很不完善。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如“3”写成“8”,“56”写成“65”,“+”写成“÷”等。牛头不对马嘴,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
1.2.2运算不认真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当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从而导致错误出现。如草稿纸上的答案未抄到本子上或抄错,两步混合运算只算一步就以为得出结果。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篇六:《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您可能更想看
科学地构建"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内容…
海外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
中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
理工类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面向工程计算…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应用:架起人和计算机间的…
试论计算机图形学教育在国家信息现代…
计算作业网格执行环境的分析?设计与…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却经常在计算上出问题,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 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 现借助于近日的一次练习谈谈自己的见解. 题目如下(用竖式计算):
①315+282;②720+89;③286+347;④65+457
就第③题而言,错例如下:{为什么小孩会出现简单的计算错误}.
286286286286
+347+247+347+347
632533623533
对以上错例分析后发现,学生未掌握计算法则造成的错误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习惯所致. 主要原因及对策有:
一、知识方面
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 如果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如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 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依照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
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
正如特级教师李祖功老师说的一样,2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100以内数的乘除口算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分数四则运算与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 如果口算不熟,计算时必然会出现错误. 只要计算中有一步口算出错,就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错误.
二、心理方面
造成计算错误,除了知识方面的原因外,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 平时学生老爱说自己“粗心”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致外,大多数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 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5”写成“3”,“43”写成“34”,“+”写成“÷”等. 驴唇不对马嘴,抄着上一行却串到下一行.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致,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想简便凑整的强成分掩盖了运算顺序在头脑中的观念,引起错觉.
2.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思维定式是指人的思维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心理实验表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式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式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定式就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式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式的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3.受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影响
由于受小学生本身的年龄、个性、兴趣、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据统计在一节课内学生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左右),并且注意也不容易分配,要求他们在同一个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上来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为了预防学生计算出错,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条对策,防患于未然. ①加强双基教学
为了防止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由于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律等原因导致计算错误,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它是小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②强化口算基本功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基本口算练习,在此基础上,严格地进行笔算练习,这是学生对数的计算由生到熟,由依法则一步步计算,到形成自动化的过程.
③树立信心、培养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时要细心,分析问题要沉着冷静;遇到数据比较大,难度较深的问题,要有信心,学会逐步分析,逐步计算;认真审题,养成按照规范的计算过程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④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检查是我们纠正计算错误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我们计算完后,要养成良好的检查的习惯,不管我们在计算中出现什么类型的错误,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