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丰子恺的文章 丰子恺文章特点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象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

23.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24.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作者

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____ 的手法。(2分)

25.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26.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27.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3分)

答案:

23.(4分)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既喜又悲(悲喜交集)。(2分)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了,懂事了;(1分)悲的是女儿将走向成人世界,少了天真、热情、好奇,“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1分)

24.(2分)对比

25.(3分)过渡,领启下文。(2分)下文主要写阿宝长大了,懂事了,“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能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照应第①段“悲喜交集”中的“喜”,使文章衔接十分自然。(1分)

26.(4分)这是一个对儿女充满着深爱的父亲形象。(2分)在生活上他对儿女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如天天为阿宝洗脸,经常为他们买礼物,天天陪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吃东西;(1分)他时时刻刻关注儿女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1分)

27.(3分)示例一: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1分)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代的幸福,多保留些率真和纯洁。(2分)示例二:我们要学会感恩。(1分)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化作学习的动力,练好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父母之恩。(2分)

柳下妄想提供

篇二:《人物素材 丰子恺》

人物素材 丰子恺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

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

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做了榜样;

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

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

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

画和音乐。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深受恩师佛学思想影响,与

佛教结缘。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后从事

美术、音乐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

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

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他的漫画创作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是描写古诗词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时代,

第四是描写自然相时代。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

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儿童题材。其漫画多以单幅形式出现,笔调简

洁而流畅,不论是生活场景、人情世态,还是自然风貌、诗词意境都能信手

拈来,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并富有民族特色和个性风格。他的画多为人

们日常生活情景,又具有普遍的人情世故与动人情趣,具有雅俗共赏、老少

皆宜的特点。简练传神、素朴亲切、率真自然的漫画风格,也正是他的散文

作品的风格,那些隽永、简括、流畅、朴实的漫画与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

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珍品。

丰子恺笃信佛教,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

生戒杀。他也因放生而闹出了一则趣闻。抗日战争之前,在苏州缘缘堂居住

期间,有一次,丰子恺从石门湾携带一只鸡,要到杭州云栖放生。但是他对

鸡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把鸡倒提着,于

是撩起自己的长袍把鸡放在里面,外面用手兜着。由石门湾乘船经崇德,到

长安镇转乘火车,因为他用手兜着的布长袍裹面鼓起了一团东西,看上去这

个怪模样很可疑,因此在长安镇火车站引起了一个便衣侦探的怀疑,便一直

追踪着,同车到达杭州,一出站门便衣侦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

候丰子恺,于是彼此说明原委,侦探才知跟错了人。丰子恺捧着要放生的母

鸡,引得在场众人大笑不已。

1938年12月1日,桂林惨遭轰炸,死伤二百多人。那天早上,丰子

恺到学校上课,将自作的四幅漫画挂在壁上,却引来哄堂大笑。他问学生笑

什么?有人答道:“没有头。”

原来这四幅漫画是描述国民遭敌人飞机轰炸的惨状,其中一幅画着一名

母亲背着一个婴儿逃向防空洞,婴儿的头已被弹片切去而飞向天空,可是,

母亲却还懵然不知地背着无头婴儿狂奔。学生哄堂大笑,就是因为看到了这

个无头婴儿。

丰子恺勃然大怒,严辞呵斥:“现在,桂林城中挤满了数十万人,正在

如雨般的无情炸弹下惊慌逃命,我这幅漫画,反映的是现实的惨况,同学们

非但不感到伤心,还笑得出来,真是一点同情心也没有。本来我要讲的是漫

画技法,但对于你们这种人,绘画的技法已经不重要了,第一要矫正的,是

做人的态度。”

丰子恺69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他住在上海。大字报,

逼供信,抄家,关“牛棚”,紧缩住房,下乡劳动,写不尽的检讨交代,批斗,

{丰子恺的文章}.

挂牌,游街,克扣工资,丰子恺备受种种精神上的侮辱和肉体上的摧残。但

他横下一条心,把坐“牛棚”看作参禅,把批斗看作演戏。夜晚过黄浦江去游

斗,他说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训话,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厕所,

回到“牛棚”照旧与人谈笑风生,或偷偷地作诗填词。到上海南郊劳动,冷天

睡在铺稻草的泥地上,屋顶隙缝中飘下来的雪积在枕边;七十多岁的老人早

上还得亲自到河埠打水洗脸,但他风趣地说:“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

浜洗脸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回到家里,不管

白天发生过天大的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一遍,有时甚至避而不谈,只

要一斤黄酒入肚,仍是吟诗诵词,谈笑自若。【达观幽默】

不同的人对丰子恺的面貌有不同的描述,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写

到了他的胡须。年轻时的丰子恺黑发美髯,顾盼有神;老年之后的丰

子恺更是银发长髯,仙风道骨,丰子恺的胡须是他的一块招牌。“长长

的黑胡须垂到胸前,脸色是黄黄的,真是地道的黄种人。一副黑眼镜

始终挂在他的脸上,正如笑容也时常挂在他脸上一样。”这是1935年

季诚性对丰子恺的描写。“头发白了一大半,面庞相当瘦削,鼻梁上架

着一副黑眼镜,下巴上一撮五寸来长的胡子,也现出苍白色了……"诸

位——"他捋了下胡子,"我到这里来,是来放放艺术空气的……"”这是

1939年,丰子恺在浙江大学讲学时的样子。

丰子恺的胡须颇有来历。丰子恺纯孝,母亲钟云芳去世时,丰子

恺席草枕砖,服丧49天,其间不理发、不剃须,自此之后,一把山羊

胡子便永不离身了。

文革期间丰子恺蒙冤,批斗时有人看见丰子恺银须飘飘,很是不

爽,就拿剪刀“咔嚓”一把剪了。亲友知道胡须是丰子恺毕生所爱,人

生尊严也凝聚于此,今遭毁伤,人何以堪,于是一个个前来安慰,但

丰子恺反而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要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

【评价】、★俞平伯: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

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

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一片

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

★朱光潜: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

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在它

有至性深情的流露。

★巴金: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

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朱自清:在春天里,丰子恺要开辟他的艺术的国土。最宜于艺

术的国土的,物中有杨柳与燕子,人中便有儿童和女子。所以他自然

而然地将他们收入笔端了。

《子恺漫画选》自序(节选)

丰子恺{丰子恺的文章}.

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

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

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

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

跌一跤更痛……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

逗孩子睡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

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我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

这“亲近”也是这些画材的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

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儿童

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

非常广大自由,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的

屋顶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眠床里可以要求生花草,飞蝴蝶,

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给穿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

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来……成人们笑

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

闹”。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

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心理,而确信他

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值得注意的,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这些画。

他知道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

佚 名

茫茫宇宙,芸芸众生,从何而来,向何处去,我不知道,但读了丰子恺的散文,我想他是知道的。

丰子恺的第一篇散文《渐》,已向我鲜明地揭示了万物运行的第一基本,那就是“渐”。是啊——不论春到夏,秋到冬,无论芳华落尽,红颜老去,无不是在淡淡的渐变中运行的。或许,真正这样淡淡的渐变着运行着的,还有时间。 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和空间差不多么,不是一字之差么?不,至少我们能看见空间,能摸到它,能切身地感受它;但时间呢,她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是虚幻的,但又令人感觉无处不在。倘若说空间是一幅画,一幅立体的、包罗万象的画,那时间则是一首歌,一首听得到而又听不到的太虚之歌。

丰老说,有一列火车,车上的人都极明达,有的让其座位于老者,有的高呼“不要乱”“有秩序”,但另一列火车

——“人生”就不同了,每个人的人生,很少有如此明达,所以百余年的寿命,定然太长。

但我相信,虽然少,但能胜任百年千古寿命的人定然还是有的。而且我也相信,人类社会中的凶险惨烈的战斗一定会少的甚至没有,而与“火车”上一样谦让,和平,但这只是我所相信。

【语录】1.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

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2.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3.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4.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5.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6.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7.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8.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9.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10.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读后整理

篇三:《丰子恺散文《阿咪》》

丰子恺散文《阿咪》

阿咪者,小白猫也。十五年前我曾为大白猫“白象”写文。白象死后又曾养一黄猫,并未为它写文。最近来了这阿咪,似觉非写不可了。盖在黄猫时代我早有所感,想再度替猫写照。但念此种文章,无益于世道人心,不写也罢。黄猎短命而死之后,写文之念遂消。直至最近,友人送了我这阿咪,此念复萌,不可遏止。率尔命笔,也顾不得世道人心了。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我家平日只有四个大人和半个小孩。半个小孩者,便是我女儿的干女儿,住在隔壁,每星期三天宿在家里,四天宿在这里,但白天总是上学。因此,我家白昼往往岑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心家务,肃静无声,有时竟象修道院。自从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户里常有保姆的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送信人或邮递员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送信人及邮递员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得多了。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留连不忍遽去。

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燥无味。他们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话有的规矩严肃,有的噜苏疙瘩,有的虚空无聊,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默守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有了调节,主客都舒畅了。有一个为正经而来的客人,正在侃侃而谈之时,看见阿咪姗姗而来,注意力便被吸引,不能再谈下去,甚至我问他也不回答了。又有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

有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味,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抱歉,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抱住了我的脚。于是大小客人共同欣赏阿咪,三人就团结一气了。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我这主人就放心了。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愿。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他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已故的黄猫来了。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

{丰子恺的文章}.

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去了,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以主人口气呵斥猫伯伯的无礼,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手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些,让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也何必做杀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可知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

而实际上,如上所述,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那么我今为猫写照,恐是未可厚非之事吧?猫伯伯行年四岁,短命而死。这阿咪青春尚只三个月。希望它长寿健康,象我老家的老猫一样,活到十八岁。这老猫是我的父亲的爱物。父亲晚酌时,它总是端坐在酒壶边。父亲常常摘些豆腐干喂它。六十年前之事,今犹历历在目呢。

篇四:《丰子恺知性散文》

丰子恺知性散文浅论{丰子恺的文章}.

摘 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富有成就的优秀

散文作家,丰子恺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其在绘画、文学、音

乐、艺术理论、翻译等领域的诸多建树,使他的散文写作呈现出了

学者散文特有的知性气息。

关键词:丰子恺;学者;知性散文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

古往今来,中外散文在知识传达方面不绝如缕,出现了不少

传世佳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台湾学者作家余光中在构建

他的散文理论体系时直接将追求“清明的知性”的散文称为“本位{丰子恺的文章}.

的散文”,认为这类散文才是散文的正宗。在余氏那里,“知性”包

括知识与见解。并将散文分为知性散文与感性散文。喻大翔在余光

中散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散文的知性阐释为学者散文的显著

特质,认为学者散文家只有与世界知识精华有内在贯通和切实的把{丰子恺的文章}.

握,才是一个健全的知识人,也才能写出融知识、情感、见地于一

体的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学者散文①。

丰子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不仅文学

造诣颇深,其在绘画、音乐、书法、艺术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样样

精通,这使得丰子恺的散文在自然和易、真纯隽永中多了一份理性

的知性色彩。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丰氏的知性散文。

篇五:《《大师》-丰子恺》

【上海卫视】《大师》

珍藏世纪民族记忆,讲述大师人生传奇——

丰子恺

这样的画,在他以前没有人画过,在他以后也没有人画过。

当年,他的画很便宜,老上海弄堂里的理发店、澡堂子、馄饨摊上都会挂着他的画。小商小贩、纤夫脚夫都要传阅他的画。老人小孩、甚至文盲都喜欢他的画。

他的画简约、洗练,甚至是简单。受他画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不管怎样,画家画出了他人生的率真、懦雅、恬静和优美,画出了他永远的悲悯与仁受,孕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思想。

丰子恺(上集)

大运河走到杭州的北面便在这里拐了个弯,丰子恺就出生在这个叫石门湾的小镇上。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石门湾有了四五百户人家,家家有鱼、家家有米的小镇上,乡民们在以往的两千多年里,没见过一兵一卒。

故乡没有一块荒地,全是作物,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一季的风光。石门湾的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

1914年,丰子恺16岁了,他带着老家的自然之美、诗趣画意,到省城杭州

求学。

这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然而丰子恺的学业是从陌生的惶恐中开始的,因为他还是一个腼腆、懵懂的乡村少年,他没见过这么大的城市,他更担忧在集体宿舍里怎样生活,也厌恶许多校规的管束。

求学初始的憧憬,变成了思乡心切,一心想回到有慈母和寂静流水的老家。而这时,他遇见了两位老师。

一位是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另一们是舍监和国文课的先生夏丐尊,中国现代文学和翻译的大家。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 陈星——

丰子恺说他们两位,一个是爸爸的教育,一个是妈妈的教育。夏丐尊是妈妈的教育,李叔同是爸爸的教育。李叔同说话不多,但是表现出一种威仪,让学生很敬畏,所以像父亲一样。那么夏丐尊呢,他是什么事情都要管,很关心学生,事无巨细都要去关照。

丰子恺的文学根基是夏丐尊先生一步一步教出来的,丰子恺每写一篇文章都会想想,这样写夏先生会满意吗?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美、不善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和李先生一样痛感众生的疾苦遇迷。

李叔同永远是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 学生眼前的李叔同,分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里履开风气的泰山北斗,却是一身粗布袍子、专心教书育人的朴素的教师。遇有学生犯错,李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李叔同的图画课从素描写生开始。在李叔同威严的目光下,丰子恺一笔一划地磨练。丰子恺说,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的感情。

在自己的位子上偷偷仰起头,看见李先生高高的削瘦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的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

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着爱的表情。

终于在一个晚上,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我在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

李叔同平时话不多,一旦说了,总是轻轻的,总是十二万分的认真。

这轻轻的认真的话语,对丰子恺心灵的震荡是可以相见的。丰子恺写道:当晚的这几句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

但究竟是怎样的一生?其中蕴涵何等宝贵的东西?丰子恺并没有说清楚。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胡晓明——

他就是一种做人的精神,用出世的精神来成就一种入世的事业,也就是他首先做人做事有一个很高的境界,所以在这个很高的境界下面很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一种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品味。

西湖边上的五年求学是短暂的,这个懵懂少年就像一块纯洁的玉石遇上了名匠,得到了一琢一磨的机遇和成就大器的因缘。

这是丰子恺早年发表的作品,他画得那样简约、稚拙,却被他的朋友们赞叹。 朱自清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胡晓明——{丰子恺的文章}.

丰子恺创造了一种很独特的一个笔墨的艺术,特别能够代表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江南文化的美,一种诗意的美,就是一种空灵的、清新的、纯洁的、简单的一种美。

老师的肯定和引领,让丰子恺越发护育自己的内心,走向广大深厚。而回报师恩的最大努力,就是一生也像老师那样去做。

从浙一师毕业后,丰子恺几乎是循着老师李叔同的足迹走的,他游学日本只有短短十个月,却是废寝忘食学音乐、绘画,苦读日语。

回国后先同夏丐尊、朱自清等执教白马湖春晖中学,又和这些良师益友在上

海创办立达学园、开明书店。

和老师一样,丰子恺做音乐美术教师,也创作和翻译许多音乐美术教育启蒙的著作。

【采访】复旦大学教授 葛兆光——

我想他是比较赞成蔡元培的那种说法,就是用美育来代替宗教,来陶冶人的精神和兴趣。丰子恺始终希望用美的善的一些东西,来代替或者说来解决中国缺少那种维系人精神和信仰的那个宗教,那在这一点上他做的应该是他一以贯之的东西。

他的事业很顺利,他那些美的教育的书很畅销,但是他的眼睛却看见了自家窗外的孩子们,一个时代的悲哀辛酸出现在他的方寸画幅里。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丰子恺的文章 丰子恺文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