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陶瓷发展美文》
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思路
标签: 陶瓷、窑炉、技术、发展 2007-04-06 00:10
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思路
1、引言
窑炉是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烧成设备。我国陶瓷行业自古就有“生在成型,死在烧成”、“三分做、七分烧”及“陶瓷是火里求财”等行业名谚。古代窑工在开始烧窑前均举行敬窑神的活动,并每年定期到窑神庙、火神庙进行祭祀、祈盼提高烧窑的成功率与瓷业的兴旺。从中可知窑炉及烧成的利害关系。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又是最早发明与使用瓷器的国度,其中高超的筑炉技术与精湛的烧成技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上溯万年前的野烧(即用柴堆将坯体围在中间的露天烧成方法),发展到地下式的穴窑,半地下式的土窑,到唐宋时代已发到南方普遍采用连室式龙窑,烧柴、采用还原焰;北方盛行以馒头窑代表的间歇式窑炉,烧煤、采用氧化焰。在产品特色上亦分成“南青北白”的艺术特色,从此而形成明显的分野。中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之高,远远领先于国外诸国。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生产仿中国风格的瓷器,而缺乏松柴资源的日本,直到19世纪才掌握用煤炭烧窑的技术。回顾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作为中国人不能不引以为自豪。
但是,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近200年来,在中国发展步伐减缓的时刻,西方国家的陶瓷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后来居上。尤其是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等国的陶瓷业进步很快,以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先进的窑炉与烧成技术领先于中国。世界陶瓷窑炉的发展,近百年来在经历了圆窑、推板窑、隧道窑后,已经进入全自动控制的辊道窑与梭式窑时代。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电脑控制软件的灵敏,陶瓷制品的烧成优品率、能耗及生产效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50年的变化,更为引人瞩目。
我国陶瓷行业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陶瓷生产线,尤其是建筑陶瓷生产线的引进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而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已迅速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我国的陶瓷窑炉设备与烧成技术水平也获得巨大的进步。综观目前我国陶瓷窑炉技术现状,存在着土、洋并举,先进与较落后相跻、中外技术相互融合或冲撞的复杂的局面。当前需要对国内陶瓷窑炉的技术水平、发展动向及新型窑炉前景进行分析,以确定未来适合国情特色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中国陶瓷业在21世纪健康、持续发展。 2、目前国内窑炉技术水平现状
所谓技术水平,是指某种窑炉在生产效率、节能、节约耗材、热能利用(热效率)、控制操作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陶瓷行业在对窑炉技术设备进行评估亦大体采用以上标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乃至同一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在窑炉形式选择及技术水平方面亦有不同的变化。概括来讲,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窑炉种类及技术经济评估如下。(由于采取的某些技术数据出处不一,仅供参考)。
(1)圆窑:
圆窑系过去馒头窑进化而来。20世纪初日本陶瓷界将半倒焰式馒头窑改进为倒焰窑。20世纪50年代由河北邯郸彭城瓷区仿制成功,并推广普及。作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主要窑型,可以烧成日用细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及卫生陶瓷制品。热效利用率大约为3%。其中炉体热量损失达30~40%,烟卤冒出烟气及冷却造成的热量损失达45~47%。窑内匣钵热量损耗达10—20%左右。直径6米窑烧成周期约为150小时,小窑烧成周期为72小时。另外,由于煤烟与废渣污染严重,1999年国家经贸委明令指示淘汰。不过现仍有部分乡镇企业仍在使用倒焰窑,但整个趋势是渐近尾声。
(2)龙窑:
一般建在山坡,全长30米—40米。烧柴,气氛为还原焰。此种窑型热效利用高于圆窑,但近几十年来,作为主要能源的松柴的获取困难,且由于环境污染、窑内温差大等缺点。目前南方各瓷区亦很少见到。佛山石湾南风古灶经600年风雨至今,现主要作为陶瓷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或演示使用,该厂产品大都已由梭式窑烧制。潮州枫溪仍有2—3条龙窑,用以烧成粗陶瓷制品,如大缸、盆、碗、盘等(私人经营)。由于产品特色不适合现在消费习惯,难以销售,经济效益水平低,听老板讲将改行。浙江龙泉尚有1—2条龙窑在烧制仿古龙泉瓷器,主要供收藏者需求。
看来龙窑烧瓷,如生产仿古瓷或作为古文化遗产保护,或作为旅游区尚可。若生产现代产品,它们在热效利用、生产效率及产品优品率方面,均已属昔日黄花、风光不再。
(3)隧道窑:
据悉20世纪30年代最初诞生于欧洲的德国。我国山东淄博瓷区的博山瓷厂,最先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仿制、翻版成功。河北邯郸瓷区1966年开始建隧道窑。隧道窑采取连续化生产方式,因此它的热效利用率为7—9%,是间歇式圆窑的2—3倍,可以节约大量煤炭资源。此外在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隧道窑可以实现余热利用,可通过鼓风机等将余热引至成型车间,用于坯体的干燥,提高了热效率。
20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我国陶瓷行业基本是隧道窑的黄金时代。全国各瓷区隧道窑数量大约为上千条(包括乡镇企业)。主要用于日用瓷、艺术瓷、卫生瓷、美术陶瓷的烧成。至今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企业,仍然有一定数量的隧道窑在运转。过去主要燃料为煤炭,采用匣钵用作窑车上的承载与隔焰。近年来,改用油或煤气烧成的隧道窑数量在增加,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可以实现明焰烧成,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装载量。再者,加之隧道窑的窑墙等部分改用节能效果好的轻质高铝砖及陶瓷纤维,大大降低窑墙因热传导造成的热损耗。看来隧道窑目前虽然处在辊道窑与梭式窑的夹击之中,但仍得继续使用。尤其是大批量生产大件厚壁等重量重的产品的企业,仍然把隧道窑作为窑炉设备的第一首选。隧道窑在采用高效喷枪与安装有电脑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之后,如虎添翼,仍将担任主角。不便之处是由于连续生产,工人需上三班交替。由于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充盈,上夜班尚不会形成欧美国家发生的工人抵制行为。因此,隧道窑在中国陶瓷企业仍能长期运作,亦具中国特色。
(4)辊道窑:
最初出现在欧洲意大利,70年代已被用于烧成陶瓷墙地砖。辊道窑因其优越的性能,在生产效率、节能与提高瓷砖产品质量方面,具有许多其它类型窑炉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在生产建筑陶瓷方面。不过80年代初,我国最早采用辊
道窑主要用于日用瓷彩烤方面。自佛山利华瓷厂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彩釉墙地砖生产线后,至今我国建材行业正在使用中的各种辊道窑已有约2000—2500条之多。辊道窑炉的出现也将窑炉与陶机设备融为一体化。先进的辊道窑设备不仅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如日产1.8万m2宽体辊道窑),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缩短了烧成周期。由于采用高效节能燃烧喷枪,使窑内温度差别降低,具备自动点火、安全操作等优点。目前我国窑炉行业通过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已经实现辊道窑制造国产化的技术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要求,也有部分辊道窑设备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这些标明我国窑炉制造技术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全自动控制型辊道窑炉在使用性能方面,已成功实现向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卫生陶瓷烧成工序方面扩展。由于高耐火性能的新型窑具,特别是特种陶瓷辊棒的研制开发成功,解决了辊棒高温荷重强度,实现了以辊道窑烧制大件产品的目标。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宽体辊道窑,在生产效率、能耗与自动控制方面已经达到国外同类窑炉的性能与技术水平。高性能辊道窑设备上的高温调速喷枪,内宽达3.2m的窑体,直径达70mm、长度为5m的辊棒,以及可以自动控制产品入窑、出窑,调试烧成温度、窑内气氛与压力,自动除净辊棒粘疤等关键性技术均已掌握。采用辊道窑生产日用陶瓷,除在节能与提高产品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外,又可大量节约人工费用。过去一条隧道窑日用瓷生产线,合计用工在700人左右,现在采用辊道窑生产线,用工降低到70人以下。既减低工人劳动强度,又节省人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辊道窑以其各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陶瓷窑炉中的主角。
(5)梭式窑: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梭式窑,实际使用容积小到0.1m3,大至几百m3,已广泛应用于日用、艺术、卫生及电瓷制品烧成,还出现了烧成温度高达1800℃的用于烧制特种陶瓷的超高温窑炉。梭式窑烧成时间一般为6~8小时,速度最快者达到3.5小时。烧成周期短、装窑开窑均在窑外进行,劳动强度小,因而大受操作者与管理者的欢迎,亦被誉为“陶瓷烧成技术的一场革命”。 梭式窑采用高速燃烧喷嘴系统,便于调节操作,窑体采用蓄热好、绝热性高的陶瓷纤维棉、系无匣直焰式烧成,大大提高热效利用率。有资料介绍倒焰圆窑热效利用为3%、隧道窑为7~9%,梭式窑则为20~30%,大大降低能耗成本。较之传统的圆窑上下温差为30~50℃,隧道窑上下温差为10~30℃,梭式窑温差仅为10℃以下。在日本甚至开发出温差为零的梭式窑炉。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一座2.5m3燃气梭式窑炉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可抵上并超过三座直径5m的圆窑。而且梭式窑投资小、见效快、占地面积小,也为其迅速普及与推广创造了条件。近年来,神州大地配备有梭式窑的民间陶瓷作坊如雨后春笋涌现。大型陶瓷企业也常常配备有几座5m3—10m3梭式窑,用于烧制产品配套的异型产品。梭式窑将为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花色品种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它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将会进一步推广普及。目前日本已有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在使用,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与人工费用,英国已出现内容积为300m3的大型梭式窑炉。我国在梭式窑炉开发研制与使用方面与国外尚存有较大差距。
3、从燃料结构看陶瓷烧成
我国陶瓷窑炉烧成使用的燃料,过去是“南油北煤”。随着新型窑炉的投入使用及烧成技术的进步,过去的局面已彻底改观。现在从产品结构看,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基本上采取液化气、城市煤气及柴油烧成。日用陶瓷烧成中,采
用焦炉煤气烧成的比重逐年增多,但还存有一些使用煤炭烧成的旧式隧道窑与圆窑。北方瓷区多数存在气、煤混合使用的现象,尤其近年来,北方盛行煤烧推板窑生产日用瓷,由于采用隔焰式烧成,产品质量较好,又舍弃了匣钵等窑具消耗。但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直接以煤作燃料的窑炉与烧成方法无疑将面临淘汰的前景,除非解决消烟除尘的难题。
目前北方靠近煤炭产区的陶瓷企业,似应大力发展焦炉煤气燃料为宜。随着煤炭气化技术的提高,煤气成本将降低,再加上进行净化处理,完全可以推行隧道窑直焰烧成方法,降低烧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随着水煤浆技术的提高,亦可采用水煤浆烧成技术。总之,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应尽量通过提升煤炭二次加工利用技术,应用于陶瓷烧成。采用煤气烧成,价格成本既低于液化气,又能确保稳定供应。我国石油资源储量有限,由于消费较大,国内石油及液化气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90年代中期我国增加了从国外进口的数量,目前年进口石油4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年需进口8000万吨,逾400亿美元。所以陶瓷烧成依赖液化气或油最终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承担较多的风险。
采用重油烧成的技术,由于国内目前已研制成功重油雾化燃烧器,可将重油充分雾化完全燃烧。从热值看,0#柴油为9000大卡~10000大卡/kg,重油热值为9500大卡~11000大卡/kg,高于前者。采用WDH—TC系列高效节能燃烧器,已在全国近百家瓷厂使用,取得十分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提高了产品档次与优品率。按日耗40吨0#柴油的辊道窑计,每天耗油价值约为1.5万元。如改用重油燃料,则每天仅花费约8千元左右,这样一年约节省200万元人民币(按一条辊道窑计),可见采用重油比柴油更经济可行。
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已探明尚未开采的石油资源,按现在消费水平计,大约50年后即告枯竭,随之石油液化气涨价乃大势所趋且不能保证长期供应。因此在确定我国陶瓷长期的能源政策时,必须从长计议,以免日后捉襟见肘。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发展煤气烧成应该是21世纪陶瓷发展的主题。
4、推动低温快烧技术的问题
加快推广低温快烧先进技术,对于企业节能降耗不失为一条妙计。唐山某陶瓷企业采用低温快烧方法后,建筑陶瓷产品的烧成周期由过去的17小时,缩短到2.5小时,烧成温度也从1380℃降至1230℃。这样一来,产品的产量比过去提高38.6%,成本却降低40%,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低温快烧不仅局限于陶瓷窑炉及烧成方法的改进问题,更重要的要涉及到原料的选择与坯釉工艺的改进。它要求坯釉配料里有较低的收缩率,尽量小的烧失量、很小的材料结构变化,快冷时需较低的热胀系数,而且釉料的膨胀系数必须低于坯料等工艺技术问题。
低温快烧使用的窑炉应当温差小,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使用质量稳定,而且需要有高质量的窑具与耐火材料。适应用低温快烧的陶瓷制品在产品本身形状、造型、厚度与尺寸、入窑水分(低于0.5%以下)都有一定要求。总之推进低温快烧工艺对于烧成节能、高效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这方面的技术应该推广与普及。
5、余热利用问题
隧道窑与辊道窑的余热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余热消烟除尘,进行净化处理,更有利坯体干燥与车间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间歇式梭式窑
的余热利用亦取得成果,它是使烟气通过传热良好、抗腐烛金属管道,转引入成型车间。利用窑炉余热加热助燃空气可以节约能耗,如将助燃空气从常温加热到160℃时,窑炉油耗可降低5%左右,因为能耗通常占瓷砖总成本的30%左右,此举亦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6、国际新型窑炉技术新动向
近10年来,国际陶瓷界非常重视研制、开发新一代窑炉,以提升烧成技术水平。英国与意大利已投入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300m3的梭式窑炉,其使用温度达1300~1400℃。它属于全纤维间歇式窑炉,但能耗已降低到隧道窑的水平,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英国采用的新型梭式窑数量已为隧道窑数量的5倍。日新型台车式窑炉也已占新型窑炉使用数量的50%。新型辊道窑与梭式窑由于采用性能更高的喷枪,不仅提高了窑内对流热换能力,又加强了窑内热气流的搅动,大大提高了烧成效果。
德国某窑炉公司近来发明一种新型窑炉,此种窑炉不使用窑具,可以使在窑内烧成的半成品在依次向前移动时,自身亦可不停旋转,从而使坯体在被加热时的受热形为高度均匀化。英国某公司设计一种新型快烧辊道窑,在沿轨道前行时兼备辊道窑的所有性能与优点,由于窑体宽大且高温荷重强度甚高,可以消除因产品与炉膛相对移动造成的烧成缺陷。该窑型不需要窑车,基建投资小,使用灵活方便。最主要的是窑炉自身热容低,因此可实现快速升温与降温。既减少了多余的炉壁热能消耗,又可方便调节制品传输速度与烧成温度,随时调换烧成制品的品种。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完成全自动烧成窑炉设备产品体系,特别是自动控制方面,曾试验在东京通过电脑控制相距几百公里外的窑炉烧成曲线。在烧成工序的装窑、开窑均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机器人生产方式。日本研制的超高温陶瓷窑炉,可供烧成温度在1450℃~1800℃的精密陶瓷的烧成,保温效果好,烧成时间缩短,这些反映出其窑炉技术更新快的趋势,而引人注目。 国外先进国家的窑具与产品的重量比,已由过去的5∶1,降低到现在的2∶1。不仅减少窑具的耗材,提高窑内装载量,而且节能、省工。总之,国外新型窑炉与烧成技术正在向更快、更轻、更好、更少的方向发展。
综观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20年来在引进、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可以仿制一些窑炉类型,但自身技术创新与发明的比例还很低。我国陶瓷烧成能耗高也是众所周知的。如何在提高窑炉技术水平的大框架下,不断缩短在窑炉材料、窑炉设计、窑炉控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立足我国的国情,采用高科技开发研制新一代的窑炉品种,提高烧成的技术水平,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对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需要引进与必要的仿制,但更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去创新与开拓。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我国窑炉行业技术水平确已取得很大提高,并将为成为陶瓷强国而继续奋斗。
篇二:《关于制作陶瓷的作文1000字》
关于制作陶瓷的作文1000字 学艺之味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瓷都——景德镇,参加陶瓷制作实践活动。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就连晕车的李国彬都活蹦乱跳的。 “耶,终于到了!”同学们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冲下了车。呀,瓷都果真名不虚传啊!连路灯都是陶瓷做的。我们好奇地走进了陶瓷学院。院里的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彩绘室,向我们介绍之后,给我们一人发了一个盘子、一支粗和一支细的两支毛笔,让我们在盘子后面写名字,正面画画。我心里可乐坏了。嘿嘿,写毛笔字,这可太容易了。于是赶紧拿起细毛笔,沾了点颜料写了起来,不写不知道,一写才发现在瓷器上写字可不像在纸上那样容易!由于瓷器很滑,很难沾上颜料,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完。快下课了,画还没画呢,画什么呢?我绞尽脑汁,颤颤抖抖地画了一颗树,就交了上去。 接着,我们来到捏塑室。每张桌子上摆着一排像是方向盘似的东西,还可以转动呢!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转盘,是帮助我们塑像用的,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团瓷泥。我不知道捏什么好,回头一看,看到展示柜里的一个小雪人。我想:哈哈,不如来做一个小博士头吧!我从泥上取下来一半,裹成个小球儿,再做一双眼睛、嘴巴和鼻子,搭在小圆球上,最后把剩下的泥做成一顶小帽子,戴在小圆球上。哈哈,杰作完成! 最后,我们来到拉坯室。看见一个个大盆里装有一个转盘,边上还有几个按钮和一个操纵开关。如果操纵时用脚往前踩,转盘就飞快地转起来,往后踩就慢慢地地转动着。我叫来李子琦、徐寅文一组,徐寅文负责和瓷泥,李子琦操纵转盘,我负责护着泥巴。第一次拉坯开始了,我两只手护着泥巴,李子琦开始操作开关,转盘的速度慢慢地快了起来。突然“嗖”一声,泥巴如同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样,挣脱开了我的手向四周飞了出去。我赶紧去捡起来,放回转盘中。可回头看看坐在一旁的李子琦,早已成为“大花猫”了,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李子琦不服气地说:“你怎么这样啊?我跟你换换,你来操控我来固定。”我说:“换就换,看你有什么能耐。”我右脚一蹬,转盘飞快地转了起来,开始还行,到后来操控不住了,泥巴又飞了,我脸上也“挂彩”了。看看周围的同学,有的手臂上刻了“纹身”,有的脸上像画了妆似的,还有的像刚染过头发一样,全白了。
篇三:《材料作文“破布与瓷器”写作讲评与优秀范文示例》
材料作文“破布与瓷器”写作讲评与优秀范文示例
作文题目:读下面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破棉絮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㈠分析材料,把握要素特点,明确材料含义。
人说“黄金有价瓷器无价”,珍贵的瓷器,给人们的感觉是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等。总而言之,给人美丽、高贵、典雅的印象。而破布、废纸,破烂不堪,看起来毫无价值,两者似乎毫无关联,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放在一起,让人感到非常不般配、不和谐。但实际上,在运输过程中,将瓷器用破布、废纸包裹起来,能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保护瓷器免遭破损,在这里,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的破布废纸却派上了大用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自身潜藏的价值。
归纳要素特点:
瓷器: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美丽、高贵、典雅
破布废纸: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低贱、卑微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悲剧。要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弄清关键词的喻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把握材料。
瓷器:指现实或理想中美好的人与事。
破布废纸:指低贱卑微看似无用、累赘,不合时宜,不合时代潮流,实则不可或缺,为人生社会保驾护航,能够保证健康发展的人或者事物、品质。
分析到这一步,我们明白材料意在告诫我们:
不可短视:
人生不能忽视、抛弃像破布、废纸这样的品质能力。
社会不能忽视抛弃这样的群体、传统。
㈡多方面提炼二元关系:
提炼二元关系要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从两个要素具有鲜明对比的特点入手:
1、高贵与低贱(卑微)高贵离不开低贱(卑微)
从要素的表象与本质入手:
1、无用与有用
2、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3、看似累赘与至关重要(身价不菲与一文不值)
因材料要素具有比喻意义,因此,在深刻理解二者特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似联想:
直接用:瓷器与破布正确但没有什么亮点。
相似联想:
莲花与污泥(鲜花与牛粪)
鲜花与泥土
英雄与群众
雕像与底座
封面与封底(人们容易注视精美的封面,而忽视朴素的封底,需知缺乏封底的图书也是不完整的)
㈢延伸拓展,深层挖掘
繁华热闹和谐文明的城市离不开卑微、低贱像骆驼刺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边缘人。平时,高傲的都市人
看不起农民工,认为他们脏、乱、杂,在他们眼里农民工是素质低的群体。甚至认为是城市的不安全因素,把他们当贼看,“防火防盗防民工”。但是等到逢年过节,农民工回家团圆,缺少了他们,城市一夜间变了样,许多人处处感到不便,城市不再洁净,不再方便,这时,他们才想起民工的好处。
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残废人。在有些人,甚至在一些亲人眼里,他们是家庭的累赘、是社会的包袱。在家庭、在社会遭受歧视、受到冷遇,认为他们有碍市容。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方便,提供就业、挖掘潜能的机会。公共场所缺少关爱残废人的设施,随便占用盲道,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因而有外国友人在访问上海时,很惊讶地问:“你们的残疾人呢?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在我们国家,残疾人上班很正常,为残疾人提供设施也随时可见。要知道,没有残疾人的社会也是不完整的。”如果抛弃像破布废纸那样的残疾人,那么社会也不会是健康、和谐的,就像破损残缺的花瓶。
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受不良风气影响,一些人在价值观上存在误区。他们一味追求物质效益,追名逐利,而把质量、信誉、品质等视为破布扔掉,弃如敝屣。认为守信、重诺,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等优良品质已经过时,弄虚作假,结果在商场激烈竞争这条高速路上,因缺少美德保驾护航,而车毁人亡。他们所追逐的花瓶一夜间也摔得粉碎。诸如冠生园的陈年月饼等质量监督报告曝光一事。一些知名品牌、百年老店、明星代言,不珍惜自身声誉,只看金钱,不看实效,结果毁了声誉,砸了牌子,很多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像科技领域的黄禹锡,体育领域的田亮。
相反,一些大师,巨匠之所以能够登上巅峰,创造辉煌,令世人景仰,恐怕不仅是由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悟性,更是由于一些良好的品质,一些看似无关的修养在支撑在辅助他们,象居里夫人谦逊的品质,爱因斯坦在音乐(小提琴)方面的造诣。
一位学习化学的研究生对许多专业方面的东西不甚了解,求教导师应读何书,教授推荐给他《孟子》。在常人眼里,两者差之千里,《孟子》于化学,可谓“无用”,但是,我们主人公多年之后,悟通此理:《孟子》的确不会帮你设计实验,可书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难道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吗?当我们用功利化的眼光判定有用与无用时,其实不自觉地堕入了目光短浅的小境界。
一、切合题意
1、红花还要绿叶扶2、莲花与淤泥3、参天大树与默默土地4、主角与配角5、凡人与伟人6、将军与士兵7、人民与君主8、农民工与中国奇迹9、刘翔与孙海平
10、科比与队友11、卑微与高贵12、大事与小事13、一颗钉子与整个国家14、奥巴马与智囊团
二、符合题意
1、辛苦与浪漫2、丰收与汗水3、蝴蝶效应 4、不要瞧不起小事物5、不起眼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6、不能短视7、眼光要放远一点
三、基本符合题意
1、变废为宝2、万物都有价值3、天生我材必有用4、生命需要依靠5、看重微小的事物6、细节决定成败7、不贵重不等于不实用8、小材大用
四、完全离题
1、不能以貌取人2、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3、常识很重要4、要按规律办事5、充实自己6、累赘很重要7、低调做人8、破败也是一种美9、要珍惜失败10、要懂得取舍11、透过现象看本质12、三思而后行13、要学会欣赏
低俗与高贵同样重要
莲花在人们眼中是高贵典雅的,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得到无数的赞许。人们却常常忘记了为之提供养料,默默无闻,甚至很多人都不屑一顾的淤泥。殊不知,再娇艳的荷花,离开了滋养
它的土壤,就只能香消玉陨,那些看似无用的低贱、卑微之物却塑造了伟大,人们所追求的高贵都离不开他们。
史铁生曾说过:“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民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出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那些看似伟大的人或事都不是由某一个人的力量塑造的,它凝聚了无数人的血汗和泪水。也许他们并不在闪光灯下耀眼夺目,有时或许渺小如微尘,似乎看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正是缘于它们的无私,才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影响2006》中有一幅获奖照片《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震撼了许多人。画面里是一双栽种玫瑰的花农的手,一双被玫瑰扎得面目全非,一双新伤覆盖旧伤、新茧覆盖老茧
的手。在人们习惯的思维里,玫瑰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好与浪漫,有谁想起花农的辛酸与苦衷?玫瑰绚丽的色彩挑逗着人们的目光,只有那为生计奔波、默默无语的人成为繁花与浪漫的底色,而这底色恰恰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似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住的最差,吃的最差,享受的是最低级的待遇。他们被自认为高贵的城市人鄙夷,卑微得像骆驼刺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然而就是这群人,用他的双手筑就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营造了洁净美丽的城市环境,塑造了城市的欢声笑语。
我们欣赏美丽,却忘记了美丽背后的艰辛;我们欣赏浪漫,却忘了浪漫背后的残酷;我们注重丰收,却忘了丰收背后的汗水;我们注重关注,却忘了关注背后的遗忘。
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是由很多人共同谱写的,它不是一个人的创造。鲜花的事业是高贵的,但我们仍不能忘记绿叶的事业,它是谦逊、甚至有些卑微的。但正因为绿叶,才会有花的千万世界!{关于瓷器的文章}.
鲜花与泥土
鲜花娇艳,泥土暗淡;鲜花高雅,泥土庸俗;鲜花似乎样样出色,不可一世,泥土似乎一无是处,至微至陋。然而,是泥土滋养了鲜花,没了泥土这个“累赘”,鲜花也将黯然凋零,珠华散尽。泥土虽卑微,其作用却不容小觑。
鲜花高高在上,露头露脸,他们是上流,是成功者,是威风八面的将军,是衣着光鲜的白领。泥土匍匐在下,被人忽视,他们是底层,是平凡者,是浴血奋战的小卒,是衣衫褴褛的“城市边缘”的居民。鲜花能在阳光下恣意绽放,那是泥土赋予它的美丽!
历史的原野里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却也有一些因为嫌弃泥土为“累赘”而抛弃泥土,最终香销玉殒。想那席卷大半个中国,长达十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却因洪秀全怀疑曾与自己浴血奋战的兄弟们,搜刮为自己呐喊助威的人民而落得个“石达开
出走”“天京陷落”“战士命尽丧”的悲惨下场。洪秀全靠兄弟、人民打下了半壁江山,捧他做了“天父”成了“鲜花”,却最终将自己的兄弟、人民一一逼走,丢弃了泥土,鲜花也就砍断了自己的根系,黄泉不远矣。与洪秀全不同,刘备便深谙这“鲜花要靠泥土养”的道理,连逃命时都带上浩浩荡荡的百姓队伍。可能刘备原本只是棵不出众的草,可他不忽视泥土们,泥土们便把他养成能鼎立三足之一的鲜花。
时至今日,这原野上的鲜花种类、花色更多了。什么骄子,什么精英、白领。而一种怪现象却愈演愈烈,现在的鲜花们越来越忽视或者根本是鄙视脚下滋养他们的泥土的存在。那些民工们,搬运工们,拾荒者们,他们游离在城市边缘,做着城市里不起眼的泥土;他们被人们忽视,规整着城市的一草一木,做着城市赖以生存的泥土。然而,就是这样整日用自己的血汗哺育城市的人,却被“鲜花”们编入“防火防盗防民工”的口号,只有当春节时“泥土”弃“鲜花”而去时,“鲜花”们才从步履维艰的尴尬中体会到:“泥土不是累赘,是鲜花生存之必需。” 在欣赏遍地绚烂的鲜花时,我们不应忽视他们脚下的泥土更不应视之为累赘或弃之如敝屣,泥土是鲜花的生命之源,微小却作用大。
有些东西不能丢
若是我说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一些人一定会反驳我说:“二十一世纪了,艰苦朴素不利于GDP增长,该进博物馆了。”
若是我说谦虚礼让的作风不能忘,一些人一定会不以为然:“商品经济时代,竞争如此激烈,去争抢还不知胜负,更别提谦让了,谦虚礼让该写进老皇历了。” 艰苦朴素,谦虚礼让,守信重誉这些曾被圣贤们看得重于生命的美德真的到了“退出江湖”的时候了吗?看着城市的灯红酒绿,着着人们追名逐利的身影,看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而人精神日益空虚的现实,我更坚定了我的观点,优秀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该被遗弃。
我们现在确实面临一种尴尬境地,传统美德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甚至有人斥之为累赘。一言以蔽之,现代人认为传统美德无用。其实不然,进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
一个人,具有了传统美德才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在社会商品时代大潮中握住船舵,不迷失自我,即使遇到惊涛骇浪,靠这些美德护航也会化险为夷,到达成功彼岸。若是丢弃了这些看似已无用的美德,就像为求快,抛弃舵、罗盘、风帆,只留下发动机,若遇到大风大浪,其结果必然是船毁人亡,而那些追求的名利只能如烟云般散去。
一个社会,具有了传统美德才是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只有不抛弃传统美德才能让社会治安有保障,政权能巩固,文化能发展,经济能增长,人民安居乐业。若一个社会抛弃了传统美德,那比灭世还可怕,这会让人走向野蛮,历史走向过去。 人,有了传统美德才是文明的社会人;社会,不抛弃传统美德,才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不遗忘不忽视传统美德,我相信,经济大潮不仅不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还会助我们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封底 之美
瓷器古朴高雅,如书的封面,破纸破烂不堪,似书的封底,就那么卑微地紧贴桌面。但哪一本书能少了它呢?没有封底的书,早晚会残破。封底,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生命中最深沉的美丽。
封底,却一直被人们忽视甚至鄙弃。如莲花脚下的污泥,滋养
莲的美丽,却被视为污浊之物;似英雄雕像下的底座,托起英雄的高大,却被看作无用之物。如果将它们纷纷撤离,鲜花萎顿,雕像支离,所有美好的也化为虚无,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噢,它们是怎样绚丽,甚至以我们的审美标准都在这种光彩下汗颜。它是沉默的,无私的,卑微着,却也高贵着。
投眼城市边缘,多少封底似的人物以其血汗构筑美丽。脏兮兮的清洁工,是他们束起漫天起舞的塑料袋,是他们扫起恃风横行的落叶,保持了城市的清洁。土里土气的民工,也许他们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不良人士的代名词,是他们一砖一瓦拔起大厦,是他们为我们营造了实现梦想的条件,但是很可悲,社会就这样因为他们的出身和样貌否决了他们的贡献。但我要在这里为他们颂歌!没有他们,何来和谐?谈何美丽?
封底,不饰雕琢,但如果将流光溢彩的封面转过身去,你会看见封底在努力维持着他们的美丽。人民是帝王的封底,商纣、隋炀帝,就是狭隘地认为这些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不顾民生疾苦、天下苍生,终被人民推翻。而刘玄德
携民撤离,不丢不弃,珍惜百姓,爱民如子,才博得仁厚美名。历史老人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警诫我们,珍惜封底,呵护卑微。明智的人,听懂了这一劝告,让这些人或物化作一腔柔水,稳稳地将他载向彼岸。而亦有多少人,轻视他们,终被惊涛骇浪淹灭了踪迹。
现代的都市人,追随时尚,总认为这些卑微的东西早已沉尸历史长河,远不及时代的脚步。朴素无华却重如千钧的诚信,谦和的低调……被人们弃之如敝屣,但后果怎样呢?假冒商家在3.15晚会上无地自容,田亮跻身娱乐圈却狼狈而回……
朋友,呵护封底吧。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其实它才最美。听历史老人在呼喊,得封底者行天下。万物都有其价值
没有丑陋却坚韧的树根,不会有枝叶的繁茂和花开的艳丽;没有低矮枯萎的篱墙,何来葳蕤蓬勃的爬山虎;没有城市里灰头土脸、汗流浃背的建筑工人,怎会有繁华气派的摩天大楼?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箱子里的废纸破布看似累赘,却可以很好地保护珍贵的瓷器,而我们却常常忽视这些事物的作用。
光鲜华丽的舞台背后,有无数双手撑起一场完美惊艳的演出。从灯光到音响,从服装到化妆,从道具到镜头,灯光师、音响师、服装师、化妆师,场务和摄影师站在自己所属的那片区域,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在黑暗的角落里绷紧神经关注舞台上每一个细节。然后在演出结束欣慰地长舒一口气,再继续整理舞台、收拾装备。我们这些观众常被眼前精彩表演所吸引,大力称赞幕前这些获得了太多关注与荣誉的人们,往往忽视幕后那些付出了更多艰辛与汗水的人,他们的价值不可小视。
成熟自信的青年身后,有太多人的辛苦与操劳。从牙牙学语的婴孩逐渐成长为棱角分明的青年,有父母虬枝般的庇护为他撑起一方广阔的天空;有老师蜡炬般的奉献为他开启一扇智慧的大门;有社会集体无私的关注为他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多少青春期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唠叨毫无意义,直接当作耳边风,殊不知这些
篇四:《关于中国陶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