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矛盾论读书笔记,两篇》
读《矛盾论》有感
偶然的机会,让我上网看到一则报道“在“中国书店2010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册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21.28万元成交。”在当时,这则新闻同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我的角度,我并不能随意评价这是“物有所值”还是另一个炒作的结果,但这则报道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全本《毛泽东选集》收编了毛泽东从抗战开始到1944年6月间的著作29篇,约五十万字,分成五卷:第一卷五篇,关于国家与革命的论著;第二卷十一篇,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著;第三卷三篇,关于战争与军事的论著;第四卷三篇,关于财政经济的论著;第五卷七篇,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著。其中包括:《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论合作社》、《反对自由主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其中《矛盾论》让我印象深刻。
写作背景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在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得以到来,又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主要内容
1、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
3、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4、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5、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阅读感悟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我便喜欢上了毛泽东的文章,首先是因为他的行文用笔,简单却深远;朴实兼明了;灵活又明辨。过去,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中,涌 现过一批农村老太太学习积极分子,人手一本《毛泽东语录》,老三篇甚至是老 五篇都能背诵,而且毛主席语录可以背诵许多,其实农村的老太太有多少文化呢?原因也就是毛泽东的言语结构简单,但说的道理却非常的深远。“动笔皆因
问题起,笔墨尽为民用。满篇全是活思想,历史发展靠群众。五帝三皇骗过客,千古英雄惟陈胜。仙山琼阁南柯梦,人生快乐是斗争。”正因为这样,看起来总有那份共鸣。中近代的白话文运动中,虽然毛泽东不是发起者,但他的白话文我以为是最。读完《矛盾论》这份感觉更加强烈。
参加过四六级考试的人都知道,在写议论文时,我们们通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 “As the saying goes, "Each coin has two side." Nothing would be the exception.”同样的,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从种种历史教训中总结出经验,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句话,毛泽东同志说道了点子上,“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
进步。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王道。
这一观点同样可以为我们所运用。正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矛盾,我们存在与这个世界,必然要适应世界的矛盾,接受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句不可忽视的话。
正如,我们从小有很大梦想,当上音乐家、科学家等等很伟大的职业。但随我们慢慢长大,不难发现,有些梦想会与我们愈行愈远。实践与理想的矛盾也就在这时展露无疑。在这个时刻,摒弃死脑筋,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能力即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付诸努力拼搏,成功那只是早晚的事。
另外,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心存羡慕,更不用嫉妒,一切跟着别人的步伐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差异性,适合他的方式或者机遇并不一定正是你所需要的,只有不断的领悟事物所存在的矛盾,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一种状态,才能适宜地解决矛盾,获得人生的进步。或许,进步只是一点点,但在不断遇到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总有一天会有质的飞跃。
读完这本书,或许我所感悟的毛泽东“矛盾论”思想并不全面,或许还很是肤浅。我领悟到或许尚且与别人不同,与毛泽东同志的初衷相背,但我所想表达的是,只要我的认识对与我的发展有所帮助,我就没有白读这本书。《矛盾论》对于我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关于矛盾论的读书笔记1000字}.
《矛盾论》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毛主席在1937年8月写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今天,对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很大的帮助。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与统一法则。要想深刻的理解矛盾论,就要理解矛盾论的诸多特性,包括: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
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 两种宇宙观
两种宇宙观,历史上人们对宇宙发展法则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
形而上学是指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就是说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二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所有的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决定的;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每个事物生命周期内都包含着矛盾,例如: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人年轻的时候没有钱,等岁数大了,有了钱,却没有了青春。这就是说,我们思考任何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即看到有利的方面,又看到不利的方面,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除了具有普遍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每棵树不一样,每个人不一样,每件事情当然就更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毛主席提出总的解决办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文中提到的矛盾的普遍性是隐含则矛盾的特殊性中的。
就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从实际中积累经验,形成理论。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从而不断完善丰富理论。
矛盾特殊性包含的5点内容:
1、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例如:猫与狗不同,就是因为这两个动物彼此具有特殊的矛盾。正是因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因此研究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有了不同的学科,研究物理和研究化学的方法就有很大差别。人和动物的矛盾就不一样,人要考虑学习,事业,婚姻,子女教育。
篇二:《矛盾论读后感2500字》
矛盾论读后感
祁琪 一个文明的进步,需要什么呢。漫长的时间,人物的更迭,思想的飞跃又或者是战火的洗礼?从恢弘的历史长廊中,不难发现新旧的交替表面上都大以外在原因的推动而实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明明白白的记载在册册史书里。譬如社会体制的更改:“公田”和“私田”系统的崩溃就看似源自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开垦的荒地增多,各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而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井田制彻底被废除,我国就此失去了奴隶制度的根基,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么一换,就是诺大的两千年。可真的仅仅是因为所行土地制的不适时性而产生这一变化的吗。
当然不是。奴隶制下奴隶的主要来源是部落战争中产生的俘虏,因为战争的失败成为奴隶主阶层的附庸以及其个人的财富,是完全意义上的失去自由、完全被迫的。而在社会体制慢慢的转型中奴仆的存在实际上是土地兼并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劳动者主动投靠富强以求庇护而形成的人身附属关系,这本身也是封建制度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奴隶制度下所存矛盾的进步,作为旧矛盾取代品的属性其终将被新的矛盾所取代,不过那是后话了。 如果说分析悠长的历史显得太过浩瀚,现在我们无妨谈小一点的层面。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独立的,不同的大脑让我们得以拥有各自殊异的思维,不同的际遇让我们得以拥有各自铭心的成长,不同的悲喜让我们得以拥有最适合自己的处世准则。正如人言生命的不重复性像极树梢的万千叶子,纵然酷似绝不唯一,除却繁茂与枯萎已然章程式,剩下的脉络都是最自由的。
确实如此。
但抛开所有的前提条件,只谈成型的人性也是不准确的。同样的细胞构造,同样的生命元素,我们都是这个大大世界中并不唯一的有机生命体,气候、人文、地理也都不是因人而异的,熟悉的春夏秋冬,传世的朝代更替,亘古的日月夕昼,之于我们如蜉蝣的生命实在是浩大太过,我们又凭什么独立在外、言辞凿凿的自夸生命的唯一性呢。这样也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好的,是应该存在的。这种矛盾使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唯一与雷同之间我们需要证明的是什么,催促我们在泛泛庸庸的时光里应当努力追求的是什么,这是一种趋于高层面思想的进步,低如生活也许具体到殷切盼望明天的衣食住行更加丰裕,高如理想亦能伟大到竭己所能为社会发光放热勉之继之。
所以存在即矛盾,客观的实物与主观的意识都不能幸免。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矛盾所固有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使得它成为一根难以抹平的棱刺,穿透我们空想的完美理想世界。但既然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我们承认矛盾客观存在性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对于这些矛盾,我们应当怎么解决,又或者说在我们所面临的诸多矛盾里,哪些矛盾是亟需解决的、优先级高于其他的。庆幸的是矛盾并非恶狼猛虎,我们不必非要风急火燎的思虑应对之策,保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就可以慢慢的把矛盾的粗胚砌成导引进步的美玉阶石。往严格了讲,这当然可以看做是一场革命,敛于思想而或彰于言行的革命,故不容有错该好好酝酿。
那么,第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来了,矛盾究竟是什么呢,它有着怎样的存在形式呢。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言简意赅的指出: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体,矛盾的双方互相对立,却也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古人常说起的物极必反所讲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问题,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先从量变积累,再完成质变,一旦物质性质发生改变,那么就会有新的矛盾关系产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中的物质存在相互对立但又相互统一的关系,这就是矛盾。故而若我们要分析矛盾的实质,就先要具备有辩证的思维,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
一中认识事物,或者说是矛盾。
然而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却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而这不过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人们只有懂得和运用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自觉的辩证思维。世间万物之间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这就很好的处理了矛盾的双面性,在一个动态的视角去解析我们所面临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以抓住制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键点为目的,继而有所选择的择定着手方向,有条不紊的把不同性质的矛盾区别解决。
谈到这里自然而然就要提提矛盾的两个层面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而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毛泽东在《矛盾论》里提到,“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同时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但既然矛盾是可以转换的,矛盾的运动即其存在形式,矛盾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我们所作所为是否徒劳无功的在循环而已呢。不是的,新矛盾将成为解决旧矛盾的方式,前文我们已经提过这会是一种虽然继续存在但实际已经走向进步的改变,何不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寻找不易见的积极因素,使自我乐观自信呢。矛盾是发展运动的,可以克服的。要正确认识积极与消极、优势与劣势、进步与落后等问题,正确把握它们的转化规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劣势为优势,乐观、自信、阳光、积极,成为主导学习、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基调。这才是我们学习《矛盾论》所应该学习到的,也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日后所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哲学。
篇三:《矛盾论读书笔记》
一口气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接着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先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做出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而是深刻的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讲这一部分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然后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接着作者细化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文章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例证丰富,语言准确而生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清除了党内的一些错误观念,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是我认识到了矛盾的本质和特性。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篇四:《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读后有感
——应用英语学院0807班张倩
很久以来,认为毛泽东的很多著作是写得非常好的,尤其善于用朴素易懂的语言把道理讲透彻,视角也甚为高远。看一看可以理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大方面清楚了,事情的全局和方向就容易把握,免得陷入困惑和焦虑之中。
晚上看了一遍《矛盾论》,感觉启发还是很大的,虽然都是小时候政治课背过的东西,再读仍有收获。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
我们要考虑个人发展问题,这个也要有清楚认识。巴基斯坦市场竞争充分,同类运营商过多,相对而言我们目前过于弱小,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是外因。我们需要想清楚,我们内部的矛盾性和我们与整个市场环境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关系是影响公司发展的原因,而且前者是第一位的。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德波林学派…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必须正视和珍惜我们内部的矛盾,因为它是发展的动力。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需要罗列面临的诸多矛盾,找出其主要矛盾。比如….,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决定取舍,展开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矛盾也会变化,需要时时保持清醒判断。需要站在高处向下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
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可以转化的,这个转化的速度、时机、外部条件配合、节奏需要在实际中掌握。
人最不愿意生活在困惑中,有些书籍就可以帮助我们,尤其是那些经典。而且真正好的还都通俗易懂,不那么神秘兮兮,他写的时候就为着说服别人写的。网上见到好些写到自己的不开心和迷惑,其实睡一觉,睡醒想想到底要什么--主要矛盾--好些都可以想开了。世上万物道理相通,革命战争如此,公司经营如此,教育孩子,买萝卜也如此。 这是一篇毛主席在1937年8月写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今天,对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很大的帮助。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与统一法则。要想深刻的理解矛盾论,就要理解矛盾论的诸多特性,包括: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下面将这边文章的要点抽出来,供大家研究。
一 两种宇宙观
两种宇宙观,历史上人们对宇宙发展法则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而上学是指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关于矛盾论的读书笔记1000字}.
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就是说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二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所有的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决定的;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每个事物生命周期内都包含着矛盾,例如: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人年轻的时候没有钱,等岁数大了,有了钱,却没有了青春。这就是说,我们思考任何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即看到有利的方面,又看到不利的方面,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除了具有普遍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每棵树不一样,每个人不一样,每件事情当然就更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毛主席提出总的解决办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文中提到的矛盾的普遍性是隐含则矛盾的特殊性中的。
就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从实际中积累经验,形成理论。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从而不断完善丰富理论。{关于矛盾论的读书笔记1000字}.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上面所提到的关于人的矛盾,在20岁以前主要矛盾是学习,在20-30岁主要主要矛盾是事业或婚姻,再以后可能是子女的教育,不同的矛盾所占据的位置不一样,因此重点关注程度也就不一样。俗话说要事第一,也是这个道理。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所谓同一性,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所谓斗争性,是指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谓量变到质变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最好的诠释。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只有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双方才会采取对抗的形式。炸弹在未爆炸的时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时候。待至新的条件(发火)出现,才发生了爆炸。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阶段,国共合作,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没有激发,蒋介石上台之后,残酷镇压共产党,因此矛盾激发,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这就是对抗。
毛主席的矛盾论是对唯物辩证法最好的诠释,所谓哲学就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因此这里面的规律对于事物的发展,人的思想都是试用的。光研究哲学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只有用哲学的思想去知道其他学科的研究才能发挥哲学的价值。
本文对毛主席的矛盾论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当然如果想更好的学习,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仔细阅读原文,这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例子和比喻,对于深刻理解矛盾论会非常有帮助。
矛盾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
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吧,可以说我们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我们的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们居民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原来呀,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篇五:《马克思读书笔记-《矛盾论》》
读书笔记
1.篇名:矛盾论
2.作者:毛泽东
3.写作背景: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后写的一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关于矛盾规律的重要哲学著作,是《实践论》的姊妹篇。同《实践论》一样,原先是毛泽东同志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哲学讲演用的《辨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部分。1937.8在延安油印发表,书名是《矛盾论统一法则》。解放后,重新发表时,才定名为《矛盾论》,并在内容上作了较大补充、修改和删节。
除了上述历史背景外,毛泽东写作《矛盾论》还有两个动因。一是为了实现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遗愿。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列宁首次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运动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由于种种原因,列宁一直未能抽出时间对这一重要思想进行系统的、详尽的“说明和发挥”。列宁的这一未完成的工作由毛泽东来完成了。二是受前苏联哲学界在20世纪30年代批判德波林学派的影响。毛泽东说:“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用了较大的篇幅批判了德波林所谓在事物发展的开始阶段没有矛盾,有些事物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
主要内容: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
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前六个部分从六个具体的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矛盾论的读书笔记1000字 矛盾论读书笔记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