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篇一:《例文》
个人信用贷款申请表
坐席邮箱或者传真号码
填写说明
借款人信息
联系人信息(不承担贷款相关责任)
贷款事项
账户管理授权信息:支付方式:□自主支付 □受托支付 □定向支付
注:1、无论选择何种支付方式,均须填写收款账户信息 2、选择定向支付方式的,最多可填写5个收款账户
信用卡申请
告知、授权及声明
以下为非客户填写事项
篇二:《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年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过关测试题
温馨提示:认真审题,仔细做答,书写工整,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开过的梅花在匿 笑,也在dǎo 告:希望并蒂的花儿常开,希望含苞的花蕊绽 放;希望菡萏不再含羞,希望兰花不再敧斜;希望冬雪也有慈怜,希望夏日给人yìn 蔽。
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高大 重大 强壮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
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
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
到了责任的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学生会下发通知布置社区服务活动事宜,通知正文中有两处语病,一处表达不得体,
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①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社区服务的重要目的是使我们服务社会、增
长才干的主要途径。③全体同学明天上午8点到新华社区开展服务活动,④活动时间为
半天。⑤活动的内容是敬老院。⑥主要活动有三项:跟老人谈心,给老人表演节目,为
老人打扫卫生。⑦我们将努力使敬老院蓬荜增辉。
⑴第 句,修改:
⑵第 句,修改:
⑶第 句,修改:
4、写出能概括划线句子的成语。(2分)
⑴他在这个领域钻研十年,颇有建树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
⑵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权利,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人人
都得到满足。( )
5、文学文化常识。(6分)
⑴上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A
下联: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 B
此对联是写给 (人名),用其两部短篇小说集补全对联应是A ;B
⑵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故事。
成语: 人物: 故事:
6、古诗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⑥杜牧《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如你班想办一份黑板报,主题是“我爱我家”。
⑴请你写出板报的两个小标: 、
⑵写出有关家的成语: 、
二、阅读(44分)
㈠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8.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9.“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㈡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⑵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
11、翻译句子。(3分)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文:
12、 任选一题(多做按错误的评判,2分)
⑴你认为谢朗与谢道韫的比喻哪一个比较好?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的这种做法对不对?
㈢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悄悄地提醒500}.
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
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
“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14.将“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5.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㈣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
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
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
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悄悄地提醒500}.
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
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羚羊木雕》
③③②①⑴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 我选 小题,
16.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妈妈的描写,表现了她态度。(2分)
17.写“屋子里静极了”有什么用意?(2分)
18.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有什么不好?(2分)
㈤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风筝》
19.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1分)
20.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
21.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是为什么
㈥轻 放(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
篇三:《九年级(下)期中测评》
九年级(下)期中测评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共20分)
(一)默写(8分)
1、杨柳青青江水平,。
2、,秋尽江南草未凋。
3、雨洗东坡月色清,。
4、瘦玉萧萧伊水头,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选文“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这部分主要写了(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7分)
晋王羲之①,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少,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②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注释】①王羲之:晋朝人,杰出书法家。②蔽:阻碍。③幼令:小时的聪明才智。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羲之拜请 请:.
(2)不盈期月 盈: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②儿之幼令也。
10、你是否赞同王羲之“无弊幼令”的见解?为什么?
二、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20分)
生态金字塔
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物链越往 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 ;而越往 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 。
②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可蝗虫、尺蟃、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都靠它生存。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食肉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
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这些生物中,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③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④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顶端是消费者。
⑤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生态系统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 ⑥有位生态学家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公斤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 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小孩重48公斤,牛重1035公斤,苜宿重8211公斤。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0倍!
⑦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生物链越往 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 ;而越往 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 。
A.上 多 下 少 B.下 多 上 少
C.上 少 下 多 D.下 少 上 多
12、根据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将适当的文字填入下表,形成“生态金字塔”。
13、第⑤段画线句子说明了
14、第⑥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5、第⑦段中“这个自然法则”指的是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人类的活动应当如何来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
(二)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儿子的鱼
①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②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③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一举地逃脱了。....
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④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⑤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⑥“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⑦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⑧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⑨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⑩他瘦小的身体由于 和 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11)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6、第③段加点词“轻而一举”中的错别字是
17、联系上文,在第⑩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 和 而战栗不已
18、文中主要写了男孩与王鲑“拉锯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男孩自始至终没有说过话。无论是他 的时候,还是他 的时候,直至最后 的时候,他都“一声不吭”。从中可见他具有 的精神品质。
19、文中父亲的话语只有两处。请分别说说父亲说话时的心情。
(1)
(2)
20、有人认为文中的父亲对儿子是漠不关心的,请你对此谈谈看法(80字左右)
第二部分 写作(40分)
18、请以“悄悄地提醒”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篇四:《高二语文阅》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高二语文阅读资料 Ⅴ】
【开 卷】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亦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 读书,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
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
已故的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了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
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买书不是为了装点书架,装装面子,而是为了装点心灵。
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改造环境、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和对于未来满怀希望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啊,对读书如饥似渴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前不久,在台湾有个与佛教有关的公共讲座,演讲者看着台下攒动浮躁低头看手机的听众,感叹说:“无法专注于当下,反而让许多人感叹时间不够用,因为,心正在怨叹过去、烦恼未来,当下这一刻都浪费了。”专注,便能赢得读书时间;专注,便可安于读书环境。做不到专注,便无从说起,必一事无成。
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摘自《人民日报》)
【祭 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 海 子(1964—1989)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然而,这首被人们广泛喜爱的诗歌写于1989年1月。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诗人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悄悄地提醒500}.
望 春
─—龙山杂记之六
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裕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一天早晨,和同居的朋友在院前小立,我说:“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朋友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
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怃然,没有再开口。
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花开得早,自然也就谢得早,来时寂寞,去时冷落,岂不辜负了大好的春光!”─—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越是倾心怜惜,我的隐忧也越是深切。
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望春的残葩,终于在紫槿花红出墙头,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颤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宛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荫,迥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 (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八日,于古资福庵 ) 「作者柯灵 (1909—2000) 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
听朗诵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