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字数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浅谈艺术修养的提高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姓名:张晓亮 学号15942200771 身份证号码:13090319821211061X

浅谈艺术修养的提高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 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 总结 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o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 中国 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 自然 、对祖国、对和平的

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 音乐 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 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

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 历史 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 体验 艺术 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这就需要艺术家从间接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创作上越有成就,对前人和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间接经验的掌握愈加丰厚,并且化成了自己的营养、血液和独创的见解,就像将直接经验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和独到的见解一样。此外,前人的艺术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在给作者起着提高创作构思想像力和表现力的超常有效的榜样的力量。可见,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创作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其实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艺术地认识生活及再现和表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对纷繁

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概括、提炼和改造,综合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理想巧妙而又 自然 地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认识艺术,还要体会到艺术美给人带来的享受。学会欣赏艺术欣赏美非常重要,因为学会了欣赏艺术,才有可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第二篇、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课程有感

摘要: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欣赏.审美价值评价经验情感态度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鉴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

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2.审美评价的功利性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3.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但任何评价都是对客体价值的主观选择和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灌输”是疏通走向人性中共同的自由本质和理性精神的渠道。一种培养审美鉴赏力的教学,离开主体从个别至一般的评判过程,任何定性的灌输有可能造成学生在欣赏上的“伪敏感”,即缺乏主见的泛泛而谈和人云亦云的假象。这是教学另一个偏颇之处。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这就是这学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最大收获。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正如老师所说的,每个专业的学生,每个人都离不开美术,都应该有懂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第三篇、美术鉴赏教学与艺术审美分析①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教学与艺术审美分析①

摘 要:美术鉴赏教学是指通过专业的指导,对美术作品进行有目

的的赏析、评鉴,以表达赏析者自身的感受、体验,从而获得审美素

质提高的过程。美术鉴赏的教学对于提升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操,表

达美感受美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美术 鉴赏教学 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250-01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

“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就必须经过教育”。因此,

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与美术鉴赏教学密不可分,二者互相影响,互

为补充。

1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

审美意识,通过对美的事物的赏析,使学生树立审美的习惯,让学生

懂得如何发现美,体验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健康的

审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优雅成长。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使

学生明确美术教学的目的。一是要使学生学会分辨美丑;二则是要

使学生通过指导能够表达出自己对美的感悟,对美的赏析,并最终

运用自己的能力创造美。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不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仅仅是培养对外在感官美的欣赏能力,同样也要在通过对世界级艺

术品的赏析中,感受到创造者的内心世界,领悟到艺术品内在传达

的意义,体会到创作者所要表的情感价值,深层次的赏读作品,寻求

与艺术品的契合点与共鸣,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

2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生活中

的美。每个人都希望活在美好的事物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眼睛发

现美,通过自己的身心感受美,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美作为社会

的产物影响着人的生存态度与生活状态。因此,如何在繁杂的万千

社会中发现美、鉴赏美,鉴赏教学势在必行。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

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育引导学生解析社

会现象,让学生对美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摒弃糟粕的美,感受

真正的健康积极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分辨美丑、提

升学生的价值取向。

3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建构审美体系

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在赏析艺术作品时,大多采用的是讲解

传授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内在感受。枯燥单调的讲解并没有

给学生带来真实的美的感受。因此,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

主讲的模式,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主动发现美,主动感受美,主动体

验美,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对美的感受,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帮助

学生建立自己审美体系,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践行美。亲身体验

是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途径,实现美术鉴赏课堂由教师主导,

到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是一种由静态转入动态的鉴赏课堂模式,

使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加强审美体验,参与的越多,获

得感受越深刻,也越有利于学生表达亲真意切的感受,提高学生鉴

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认知

能力,同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的重要途径,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基本前提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条件。这样的美术鉴赏课容易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更容易

感受艺术带来的无尽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课堂教学内容,

提升美术教学在提升审美能力和精神文明道德水平。

4 有意识的将学生的艺术感受上升为审美修养

有意识的将学生的艺术感受上升为审美修养是需要专业的指导教

学的,没有目的的美术欣赏并不能称其为审美。教师应当有意识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抓住学生欣赏美的时机进行适当教学。由于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较为表面和肤浅,所以帮助

学生抓住艺术作品中的审美元素,提升学生感受美、表达美、鉴赏

美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但是教师也要意识到,由于自身与学生之间

的年龄、阅历和知识经验之间的差异,使得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审

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诚然,教师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品评,具有相

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但是任何艺术作品的表达都是一种主客观相

结合的产物,学生的自由理解正是这一点的最好体现,因此教师要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能够充分理解学生的审美感受,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

素养,包容学生,理解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

将普通的日常情感升华,最终达到审美的较高层次。

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是更好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推动力。专

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更好地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展现

艺术作品的魅力,充分到位地指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解决审美

过程中的问题与遭遇到的表达困境。更可以通过鉴赏大量丰富的作

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知识素养,最终使学生通过美术教学鉴赏,构建

自己的审美体系,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专业

的教学反思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审美过程中的困难,实现审美水平

的提升。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来

刺激审美情绪,鼓励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构建审美体系,鼓励学生

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形成独具特的审美个

性。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中的美,利用所学的审美知识,表达美,真

正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美术鉴赏教学是不能分割的

共同体,注重美术鉴赏教学与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加深二者间的

互动联系,实现二者的共同提高,是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审美艺

术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任杰.谈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审美能力[j].职业技

术,2010(9).

[2] 杨文侠.谈在美术鉴赏中感受美术的魅力[j].新视

角,2011(12).

[3] 王春.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审美观的影响[j].安

徽文学(教育广角),2010(2).

第四篇、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包括从艺术形象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必然对欣赏者提出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欣赏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呢?

一 、 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在于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作品的形式首先不作太多的理性分析。过多的理性分析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常常带有教育者本专业的主观成份,不利于学生对眼前作品本体的真切感受。学生的第一眼感受尽管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感,这胜于在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欣赏教学无须理性知识的指导。恰恰相反,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理性知识的引导。问题在于如何将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学生听。对造型知识技能的分析必须对作品的直接感知联系起来,好的教学就应当首先让学生读画,读感受。教师事先可预见一些思考问题来提示学生感受的定向。例如:画中表现什么?具有什么含义?画的色调是轻快的、还是沉重的、是明朗的、还是低沉的、是振奋的、还是悲哀的、等等。

二 、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实践,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根本途径,美术欣赏也如此。例如对中国画的欣赏,我们通过对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品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形式中国画的风格区别,知道什么是工笔,什么是写意, 懂得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掌握中国画题款的技巧,知道书法在中国画技法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水到渠成地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工具、特制毛笔、宣纸和绢以及有关中国画的画料和技巧等常识。比如欣赏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成为欣赏对象时,我们不仅介绍美术作品充满艺术家辛勤创作的成果,更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集中、概括,然后进行美术创作的结果,引导学生集中精神、细致观察,欣赏画家是如何采用手卷的形式,利用树木、行人、小桥、房屋、驼队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并在不同阶段也重复螺旋式地交换画面的位置,从中领略名家精巧的构思和艺术布局,领略中华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三 、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规律,包括美术史常识和一般的美术理论,不同的美术门类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美学特性,必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雕塑,就要把握它在空间的团块感和质量感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欣赏时除注重它的空间体积感之外,还要注重它音乐般的流动感。对于工艺美术的欣赏,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它的材料美感,以及实用中触摸的手感等,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掌握熟悉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四 、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欣赏者掌握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马克思说过:你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是由美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因此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对美术欣赏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油画是西洋画中的主要一个画种,在给学生欣赏外国油画名作时,我们可以选择抽象绘画作品和具象绘画作品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它们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具象绘画,简单地理解就是有具体形象的绘画作品。如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相反,作品中没有具体的某种形象,只是由一些色块、线条等绘画语言所组成。必须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来欣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在美术作品所提供的欣赏条件中注意引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深入地把握美术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不要把他们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欣赏美术作品的一定经验,获得对美术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五 、欣赏能力的提高要把作品欣赏向课外延伸,把作品欣赏融入到学生以临摹形式来完成。既临摹,也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提高中和素质。还可以结合美术兴趣小组里的特长生,选择有关的美术作品给特长生独立欣赏。围绕着课本教学外,应注意发挥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幻灯片、录像等;在学校的专用美术橱窗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作;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会等;举办各种讲座,结合作品讲些画家的生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高尚、美好的情操。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要善于把学生的情感、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让学生悦目、赏心、怡神,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也应该从多方面来着手。只有使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地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而对实际作品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和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因此,上好一节美术课就必须要让学生懂得更深层次欣赏绘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后根据形象、生动的课题,层层展开,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审美和评价能力,从而达到益智增识,提高文化修养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摘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 艺术 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对艺术美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艺术鉴赏力及艺术创造等三方面综合的认识,深刻的体会。不仅要认识艺术,还要体会到艺术美给人带来的享受。懂得欣赏艺术、积极创作艺术,才能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 艺术认识 艺术鉴赏 艺术创造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 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 总结 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o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 中国 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 自然 、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 音乐 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

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 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 历史 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 体验 艺术 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这就需要艺术家从间接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创作

上越有成就,对前人和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间接经验的掌握愈加丰厚,并且化成了自己的营养、血液和独创的见解,就像将直接经验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和独到的见解一样。此外,前人的艺术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在给作者起着提高创作构思想像力和表现力的超常有效的榜样的力量。可见,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创作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其实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艺术地认识生活及再现和表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概括、提炼和改造,综合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理想巧妙而又 自然 地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认识艺术,还要体会到艺术美给人带来的享受。学会欣赏艺术欣赏美非常重要,因为学会了欣赏艺术,才有可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第六篇、美术鉴赏课感悟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课感悟

短短几周,我的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获益匪浅。我深深感受到绘画,建筑,陶瓷,玉器的美感。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仿佛进行了一场美的旅程,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进入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明白了我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真正的陶冶了我的情操,领略到体会到多种艺术作品的美。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感觉我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在身边的各种各样事物中发现美的足迹。通过在课堂上和课下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赏析,我真正的开阔了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了我的审美意识。

在像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书画中,我仿佛臵身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中。在这幅名画中,作者以长卷形式,主要描绘了两部分的景象,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据说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让我们不禁对作者高超的画技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在这样一部名作中我对宋朝的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大的开拓了我的视野。在许多的这种鉴赏活动中,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许多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让我们有机

会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我感觉在这种的名作的赏析过程中我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情操得到了陶冶,总之在无形中我的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玉器的赏析时,我对中国的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领略到了玉中所蕴含的美,看到了玉器所折射出的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进行相关的课程时,我逐渐体会得到了:玉器是中国之粹,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玉器从

古至今都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因其本身的温润美洁等特性,代表着君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古语,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玉石的喜爱程度之深。更明白了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物,更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玉自身的性质也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由于玉的难得和稀有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它们成为古代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许多权势者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谁掠夺和占有的越多,谁的地位就越高。在这种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社会文明的演变过程中玉着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化方面,玉也创造了很多相关的璀璨文化。古往今来,关于玉的诗歌词句也是数不胜数。《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玉文化包含

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可见玉在人们的心中是神圣的,纯洁的。在对玉器的赏析中我不仅收获到了丰富的关于玉器的丰富知识,更体会的玉器所代表的谦谦君子的高尚品德和玉石说象征的高尚精神,在此过程中我感觉思想境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内心得到进化。

在进行陶瓷的文化赏析过程中,我深深的为我国的瓷文化和瓷技术感到深深的骄傲。中国的陶瓷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的特点而享誉海内外。中国的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是从国画和书法中吸取绘画和书法技法的精髓。我在陶瓷中可以体会到它的年代久远,它的其优美造型,它所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和其高昂的货币价值!现在所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能赞叹它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陶瓷文化所反映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而是凝结在陶瓷的几代人的行为方式。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陶瓷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代的特色都有了一点了解。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增强了认识更

多的中华文化的兴趣。

美术鉴赏课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们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更有我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升华。还增加了我们对于美术意义的认识,给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行了很好的引导。

在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在一系列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加深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学校开这门课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在日后的不断前进中,我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我的审美能力,提高我对发现周边事物美的水平。

第七篇、《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课程名称:美术鉴赏 课程编号代码:08220420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

学 分:2 总 学 时: 40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16 适合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美术鉴赏》课通过介绍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理论、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由于本课程的性质,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与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作业成绩、出勤率及市场调研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二、课程内容

(一)美术欣赏基础知识

1、使学生能描述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能说明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二)中国画欣赏

1、能叙述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中国古、现代雕塑

1、能描述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能描述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3、能描述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四)西方绘画欣赏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外国绘画,使学生能描述史外及古埃及,西亚,墨西哥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2、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五)外国雕塑艺术

1、初步掌握欣赏西方雕塑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了解并感受外国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于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与分析

(六)中国实用性美术

1、能描述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能描述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4、使学生能叙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七)中国建筑、园林艺术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 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叙述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可以描述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4、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八)外国建筑、园林艺术

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正确描述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

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使学生能够描述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九)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艺术 1、可以描述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2、通过欣赏平面设计、标志设计理解他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教材:

七、说明

制订: 张家齐 宋晓娜 初海霞 王佐兵 审定:王振 王承志

批准:

第八篇、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品是人类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美术家通过改变事物形象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观的艺术品。艺术品通过审美过程把主客观统一起来,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物化为对象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产品,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影响客观世界。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的欣赏相当复杂,要想顺利完成美术欣赏教学,必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瑞士画家利奥塔德在《论绘画原理与法则》中说:“绘画是最令人吃惊的女巫,她能通过最明显的不真实使我们相信她是完美的真实。”克利也曾说过:“美术并不重视人们已经看到的东西,而是通过创造使人们看到事物。”怎么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一)风格特色欣赏。一种风格,像一种文化的趋势一样,建立起一种期待的水平,一种心理定向,它以超常的灵敏性显示偏差和修正,如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一棵树是中国画家还是荷兰画家画的。通过中西美术形态流变,进行美术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欣赏是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的,如秦汉理性化的秦俑展示与西方黑暗中世纪时期拜占庭、哥特式、罗马式的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兴寺庙壁画,而此时文艺复兴的西方提倡的是人性、科学和个性自由。

(二)情节与形式。“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绘画长于

直接地再现外在世界,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为了将自己内在的情感幻象传达给别人而创造的,它必须饱含感情,从而给人以精神感染力。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和水面上所见到的是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却是苦痛和命运的安排。《伊凡杀子》似乎最能体现惊心动魄、让人窒息的场面;《拾穗者》体现的却是平凡的美丽与命运的安排。 从接受角度看,形式具有先行性,是艺术的语言与组织结构。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术反映客观的真实性,即再现的真实性与表现的真实性。抽象艺术比起照相写实更难以理解接受。当学生看到波洛克的画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而不是感觉到了什么,于是把抽象绘画归纳为两类让学生欣赏,分别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为代表。

(三)美术作品的边缘内容讲授。这部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后人的评议,需要我们针对某一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把艺术家的心理反映出来。优秀的艺术作品,能让公众感悟、认识到不同时代、社会、民族和不同阶层的具体生活情景、文化模式、艺术表现风格、心理性格,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人生的真谛。“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美术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据独特的优势。

二、审美能力的提高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天赋与专业技能。艺术所能达到的一切并非都能被传达出来,艺术以技巧掌握为先觉条件,艺术家越伟大就肯定越是本能地回

避他掌握的技巧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在艺术的问题上只是在有方法的地方才能有意愿。画家只是被那些能用他的语言表现的母题吸引,更倾向于去看他所画的东西而不是他所看见的。艺术家对现实的再现呈现在公众的心理上,公众通过现实的联想,更接近于艺术家所见所感,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艺术家向我们提供了可以观察的不可视的心灵领域的幻觉,但要知道如何运用我们的眼睛还是个问题。天资好的学生可能更容易去理解,后天努力、悟性低的学生更易受到专业技能的限制。

(二)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生活变化,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引起人的审美观的变化,艺术情趣迥然。现在许多学生都沉浸在网络世界里,卡通动漫充斥脑海,让他们去喜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作品很难,更甭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神论”“韵论”了。美是客观对象的某种价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来说,它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感觉不到就无法去欣赏美,无视美的存在。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会支配对艺术的情趣爱好,但这并非是件坏事。花朵否定花蕾,果实取代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同,互不相容,但它们的流动性却使之有机统一,构成整体生命。

(三)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知识可以影响我们看事物的方式,一切艺术困境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对视觉世界的认识。忽视学生已有认知,一味追求“纯艺术”,是错误的倾向。注重学生自主体验是关键,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解力的增强、知识的积累,审美能力也就逐步提高

了。

(四)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艺术家总是脱离不开生活的时代,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异,社会环境不同,生活体验不同,会出现审美观的不同,标准也不一样。个人艺术实践经验不同造成各个方面的不统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鲜明的例子。这给教学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但美始终是存在的,经得起时间考验,正如罗丹所说:“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回答他的心灵。”

(五)艺术家与大众欣赏。艺术作品一旦成为审美对象,也就是得到欣赏,它就成为沟通创作者即美术家与欣赏者的桥梁。美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思想感情,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去了解美术家,即成对话关系。如果艺术作品不符合大众欣赏口味,那两者之间也就无法沟通,艺术家也努力通过艺术的形式让大众去了解他们心中的艺术,但两者之间肯定是有距离的,艺术是不等同于生活的。

三、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是艺术欣赏教学的宗旨 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文化中的其他门类有着同等地位。人们期望从艺术欣赏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鼓舞,不是压抑、消极颓废和血腥与暴力。艺术应该趋向于真善美,坚持以大美的原则进行教学,不迎合有悖美的标准的误导、诱惑,通过美术欣赏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陶冶,情感的滋养和崇高理想的精神鼓舞。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

出版社,1991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8.4

[3](英)贡布里希著《艺术与幻觉》,周彦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4]《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谈一下自己将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