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各院系专业简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28-83037013(本) 028-83037005(硕)

邮 箱:46683991@qq.com(本) 2752428035@qq.com(硕)

网 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是西南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石油主干院系,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包括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1999年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和流体力学教研室合并后改建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一流师资队伍,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244人,专任教师174人,博士生导师40人,正高级68人,副高级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四川省创新团队。

国际先进平台,科研成果丰硕。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究中心(实验室),参与建设“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采收率研究室),并拥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十二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课题(专题)60项;承担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授权专利130余项。SCI、EI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1部。

学风创建优良,人才培养一流。倡导“思想进步、品格优异、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大力培养国际化石油天然气行业专门人才。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3篇,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篇,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篇。学生在全球及亚太SPE论文竞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海洋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学生5566人,其中博士生194人,硕士生1896人(工程硕士714

人),本科生3476人。优秀本科生有机会直读博士学位、推免攻读硕士学位。学院正在积极推动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以多种方式扩大国际交流学生规模。

学院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办学精神,“油气并举、气为特色”的学科特色,以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地域优势,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石油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我校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支撑专业,具有国内一流的培养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高尚的科学道德、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拥有较好的工科基础理论、较宽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训练,并具备外语、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胜任油气井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为满足我国石油工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人才需求,本专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志向设立 “国际化班”、“标准班”,以适应我国油气工业发展对人才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的要求。 石油工程专业(钻井与完井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涉及钻井工程、固井、钻井液与完井液、完井与井下作业、油气增产技术等内容的研究、制造、检验、使用、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与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钻井液与完井液、钻井新技术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石油企业、石油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石油工程方向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应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开采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督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流体力学、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与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保护储层技术、提高采收率原理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石油企业、石油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石油工程、油田化学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应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在石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与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

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保护储层技术、提高采收率原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石油企业、石油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石油工程、油田化学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产品研发与应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支撑专业,具有一流的培养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知识,获得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和科学素养,具备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城市燃气、石油石化和国防等行业与部门从事油气储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分离基础、仪表与检测技术、油料学、储运设备、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管罐结构设计、金属腐蚀与防护、液化天然气技术、储运工程施工、城市配气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在油气田企业、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单位、石油化工企业、石油销售企业、城市燃气公司、部队和民航的油料公司以及国家物资储备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属于“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依托我校“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面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海洋石油工业钻井、采油、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除具备一定的工科基础理论和海洋法规基础知识外,应熟练掌握海洋钻井、完井、采油和油气集输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好外语水平,可胜任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采油气、海洋油气集输等工作的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海洋平台与结构工程、海洋钻井工程、海洋完井工程、海洋采油工程、海洋油气集输工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选择在海洋与陆地油气田企业、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规划机构以及油田技术服务与工程施工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联系电话:028-83037111

邮 箱:825530652@qq.com(本) 40262193@qq.com(硕)

网 址:传 真:028-83037111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原资源与环境学院)始于1958年创建的勘探系,是建校伊始就成立的三大院系之一,因学科专业调整,2013年更名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勘查地球物理、地球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地下空间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多个高水平科学研究及教学平台,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地质、碳酸盐岩沉积及成藏、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碳酸盐岩研究室)、1个四川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及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实验室总面积5500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1455台套。近5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和国家重大基础专项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年均经费70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为石油天然气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矿物与岩石)。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9人。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4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测试中心,队伍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四川省首批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人,博士研究生90余人,并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地学基础及实际工作能力,建有重庆北碚,广元旺苍,峨眉等3个野外教学地质实习基地及多个油矿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使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院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及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平台,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等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地质技能大赛、“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全国高校GIS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好、团队精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大油气田、地质矿产部门、核工业部门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支撑专业,择优选拔约30人组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班。西南石油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矿产资源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产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石油与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源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沉积岩与沉积相、岩矿实验、矿床学、普通物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数学地质、油矿地质学、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在大庆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华北油田、新疆油田、川庆钻探、中石油煤层气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胜利油田、江苏油田、西北油田、中原油田、华东石油局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海油天津、湛江、深圳、中海油田服务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在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等跨国石油公司就业。也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煤田勘查、矿物开采等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支撑专业,分为物探和测井两个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勘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科研、开发、管理及工程实践能力,完成资源勘查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石油和相关行业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设计施工、技术监理、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大学物理、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沉积相、石油地质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弹性波动力学、电磁场论、信号分析、地震勘探、地震数字处理方法、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与数字处理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在大庆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华北油田、新疆油田、川庆钻探、中石油煤层气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胜利油田、江苏油田、西北油田、中原油田、华东石油局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海油天津、湛江、深圳、中海油田服务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在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等跨国石油公司就业。也可在与其它矿产资源勘查和工程勘查有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主要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工程勘查、设计与施工、技术监理、经营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

【第二篇】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2016年人才需求计划

机电工程

学院

学院

【第三篇】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11级矿场机械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西南石油大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带队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1级 彭灿 范强

完成日期 2014 年 06 月

目录

一、实习动员 ………………………………………………………………………………………………………………….. 3

1.1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 3

1.2 实习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 3

1.3 实习的任务安排 …………………………………………………………………………………………………. 3

二、实习前矿机相关知识学习 …………………………………………………………………………………………. 4

2.1石油地质与勘探 ………………………………………………………………………………………………….. 4

2.1.1石油成因 …………………………………………………………………………………………………… 4

2.1.2油气藏的形成 ……………………………………………………………………………………………. 4

2.1.3油气田勘探 ……………………………………………………………………………………………….. 4

2.2 钻采工艺简介 …………………………………………………………………………………………………….. 5

2.2.1钻井地质基础 ……………………………………………………………………………………………. 5

2.2.2钻井设备及钻进工具 …………………………………………………………………………………. 6

2.2.3 钻井液……………………………………………………………………………………………………… 9

2.2.4钻井施工工序 ………………………………………………………………………………………….. 10

2.2.5 钻井事故 ………………………………………………………………………………………………… 13

三、实习过程 ………………………………………………………………………………………………………………… 14

3.1 校内实习………………………………………………………………………………………………………….. 14

西南石油大学

3.1.1学校井场参观学习 …………………………………………………………………………………… 14

3.1.2 校内课堂理论学习 ………………………………………………………………………………….. 28

3.2 校外实习………………………………………………………………………………………………………….. 32

3.2.1成都迪普金刚石钻头有限责任公司 ………………………………………………………….. 32

3.2.2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参观流程 ………………………………………………………. 35

3.2.3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参观流程 ………………………………………………………. 39

3.2.4其他参观公司 ………………………………………………………………………………………….. 40

四、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 ………………………………………………………………………………………………. 41

五、对公司现有设备及管理方法提出的建议或改进 ……………………………………………………….. 42

5.1改进装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42

5.2改进管理的几点措施 …………………………………………………………………………………………. 42

六、附录-广汉历史文化风俗社会调查 ……………………………………………………………………………. 43

一、实习动员

1.1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生产实习是我们机电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紧密结合工厂的生产实习,深入、广泛地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及石油矿场机械设备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论,从而加深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扩大我们学生的视野,提高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所以,生产实习对大学生特别是对我们石油机械类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一次难得的机会,要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1.2 实习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1. 学生必须服从实习队伍的统一安排,不得无故缺席;

2.实习期间,学生个人要注意自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3.学生个人要认真做好现场及讲座笔记,现场参观要不耻下问;

4.遵守现场相关规章制度,关心他人及自身安全;

5.与实习老师或讲解师傅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行为要得体;

西南石油大学

6.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通知带队老师;

7.进车间不准穿凉鞋、拖鞋和高跟鞋,不准打闹、嬉戏,厂区内严禁抽烟。防止出现火灾等意外事故!

1.3 实习的任务安排

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的经验、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学习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贡献精神。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前矿机相关知识学习

2.1石油地质与勘探

2.1.1石油成因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第二种是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潟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在沉积岩中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即有机论。

2.1.2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藏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

2.1.3油气田勘探

目前油气勘探指的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勘探油气田的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探法四类。

地球物理勘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利用电子学和信息论等领域的新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间接找油、气的方法。它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或西南石油大学

空中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根据物理现象的变化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气构造。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方法。

地球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岩石、土壤、气体和水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地下油、气的扩散所引起的各种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分析地下油、气存在与分布情况。这类地球化学法又称为地球化学勘探法,它主要包括气测法、沥青法、水化学方法等。

2.2 钻采工艺简介

在石油矿场机械生产实习指导书里的第一章节讲解了详细的工艺过程介绍。目前我只是整理一个简介。

2.2.1钻井地质基础

1、岩石的机械性质

岩石的强度:岩石的强度是指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岩石的可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钻进岩石的难易程度。也可理解为钻进过程中岩石抗破碎强度的大小。

2、岩石性质对钻井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钻进速度与钻头尺:使钻进过程中出现井漏、井喷、卡钻等复杂情况:钻井液受到污染,性能变坏,井径不规则,进而影响到测井、固井等。

3、钻井中地质录井工作

(1)钻时录井

井深计算:

井深=钻具总长+方入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

(2)岩屑录井

在井深不断加深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将岩屑连续收集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综合运用各种录井资料进行岩屑归位,以恢复地下原始剖面的过程。西南石油大学

(3)岩心录井

【第四篇】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西南石油大学

题目:

基于一种新强度准则的井壁稳定性分析

学生姓名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单 位 学 号 职 称

一、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1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如何保证井壁稳定是一个长期困扰石油工程界的重大技术难题。对于钻井来说,井壁失稳会造成井下情况复杂,影响钻井施工进度,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井眼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井壁失稳还影响固井.油藏开发中的射孔、防砂、采油,以及油井增产等后序作业的实施。井壁稳定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此项研究。研究井壁稳定性问题对钻井工程以及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井壁稳定与井壁岩石强度直接相关,因此对岩石强度的力学性质、应力状态分析以及对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的求解至关重要。

石油工程领域应借鉴岩石强度理论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的强度贡献,选择适用的强度准则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对井筒的承压能力进行极限分析将有利于发挥岩石材料的潜能,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的应用范围涉及采矿、土木建筑、水利水电、铁道、公路、地质、地震、石油、地下工程、海洋工程等众多的与岩石工程相关的工程领域。

油气勘探开发的工作对象时地层的岩石和流体,储层的岩石和流体所承受的力是研究有关地质和工程问题时的外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油气勘探开发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岩石力学范畴,岩石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石油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岩石力学对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多地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国内外与油气开发相关的岩石力学理论及应用,在近十几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综合研究与应用方面,美国的Oklahoma大学、Stanford大学、MIT麻省理工学院、TerraTek公司与加拿大Waterloo大学、Calgary

大学、Alberta大学、加拿大提高采收率研究所及西方各大石油公司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应用岩石力学理论开展了地应力及压裂优化设计等研究,最近几年又初步开展了开发中的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并引入到油气藏数值模拟之中。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程度来看都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与油气开发相关的岩 石力学理论,主要应用在完井工程、油气开发和油气藏工程等领域。

今天,由于世界上在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开发以及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需要,对岩石力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前,国际上正建的大坝高达325m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跨度达51m,地下矿井的开挖深度超过3000m, 露天开采深度达300~500m,石油开采深度已达上万米,而在研究地壳变形时涉及的深度达50~60km,温度在1000℃以上,必须考虑的时间效应为几百万年。另外,当前世界上正在建筑的一些超巨型工程,都使岩石力学面临许多前所未遇的问题。因此迅速发展岩石力学理论和方法和提高其研究水平,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由于岩石或岩体的上述特性,岩石力学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重要基础。随着力学、数学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岩石力学工作者可以进行复杂的、大量的计算。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数值计算的结果是定量的,但对模型的量化分析并不等于是对原型的定量描述,数值计算的结果是否具有真正的定量意义取决于研究者对原型研究的程度和对模型力学参数取值的可靠性。如果计算缺乏必要的地质基础,在没有搞清或搞不清模型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就进行大量的计算,其结果只能是游戏式的演算,经不起实际工程的检 验。

对原型的研究程度和对模型力学参数取值的可靠性,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岩石或岩体的认知能力。岩石力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必须认识你所研究的对象——岩石或岩体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分类,必须了解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及其影响这些性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岩石或岩体的基本构成和分类尤为重要,它将从根本上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是岩石力学计算模型的根本。

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和概貌:

岩石力学是伴随着采矿、土木、水利交通以及石油等岩石工程的建设和数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按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是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产生了初步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科学计算问题。例如,1912年海姆(A.Heim)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他认为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由于当时地下岩石工程埋藏深度不大,因而曾一度认为这些理论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述理论是不正确的。

2、经验理论阶段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该阶段出现了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并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普罗托吉雅柯诺夫(MM.Jipotbrkohob)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太沙基(K.Terzahi)也提出相同的理论,只是他认为塌落拱的形状是矩形,而不是抛物线形,靠假定的松散地层压力来进行支护设计是不合实际的。尽管如此,上述理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

3、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这是岩石力学学科形成的重要阶段,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被引入岩石力学,确立了一些经典计算公式,形成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理论。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得到了重视,岩石力学文献和专著的出版、实验方法的完善、岩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这些都说明岩石力学发展到该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此阶段是岩石力学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用更为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力学模型来分析岩石力学问题,把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引入了岩石力学。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流变学、断裂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灰色理论、人工智能、非线性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二、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2.1理论依据

线性的Coulomb 准则并不能完全描述岩石强度特征,有多种改进形式。剪切破坏的Mohr 准则表现为应力圆的包络线,其待定参数难以从常规三轴压缩试

【第五篇】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ppt.ppt123

【第六篇】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Graduation thesis PPT template答辩学生:西南石油大学指导教师:西南石油大学每张幻灯片均为独立单元可进行编辑修改背景校园图片可轻松改成贵校的标志风景

论文主要内容

选题背景

西南石油大学论文概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过程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结论西南石油大学

背景及意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