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个人现实表现材料
民警主要表现
xxx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xxx,男,1xxx年x月生,x族,xxxx人,xxxx年xx月于xxx大学毕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9月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xxxx公安局工作,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xxxx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
现实表现
(一)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
该同志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党的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工作讲党性、讲正气,讲原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该同志在工作中能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能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工作中他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努力为领导分忧,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工作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方法灵活多样。
(三)作风严谨,责任心强,遵纪守法。
该同志坚持按时上班,不迟到、早退,带头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
怨,不喊口号,不唱高调,作风朴实严谨,注重细节,责任心强,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三、主要缺点和不足
该同志主要的缺点和不足是:性格稍显急躁,工作想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但有的工作必须要有过程才成出成效;性格直爽,委婉不够。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当前青年民警的思想形势分析
民警主要表现
当前青年民警的思想形势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中强调,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目前,我站35岁以下的青年民警已占60%以上,随着新民警的到来,这一比例会进一步上升。青年民警已成为我站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边检职责的主体力量。青年民警政治思想觉悟的好坏,直接影响边检职责的履行和“提服”精神的落实。做好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已逐步成为经常性政治工作的主体内容,也是发挥青年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金钥匙。
一、当前青年民警思想状况
当前青年民警思想状况的主流是比较好的,呈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不断进取态势,保持着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满信心,对边检工作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有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事业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对“提服”教育持欢迎态度。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青年民警思想异常活跃,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受各种思想潮流影响以及个人生存环境的变化,生存压力加大,部分青年民警的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不高,政治态度消极,工作主动性差。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敏感性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少数青年民警对社会热点问题漠不关心,对现实感到失望,心态不积极,对人对事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大是大非不清、世界观、价值观有功利主义倾向,与非主流思想有偏差、思维方式不成熟、人云亦云、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工作上捡轻怕重,比贡献的少,生活中物质攀比的多,艰苦朴素少。
(二)自身定位不准,职业认同感下降。青年民警个人既定目标与现实价值之间的落差较大,对自身职业地位的认同感下降,认为边检民警在服务型执法中与想象中的警察形象反差较大,处于服务角色,社会地位较低。平时谈话中相当部分同志认为自己“政治地位滑坡,经济地位不景气,社会地位下移”。同边防武警相比,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从物质追求看,部分青年民警对收人水平不满意,只能满足正常生活,不满情绪增长,自卑感、失落感较严重。
(三)奉献精神淡化,情绪浮躁。部分近年入警的大学毕业生有怀才不遇的困惑和浮躁情绪,在工作中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狭隘地认为一线查验工作简单乏味、单调枯躁,没有挑战性,认为人事部门把自己放到一线办证是对青年大学生人才的不重视,是大材小用;对组织要求多,对自己约束少。等价交换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分配领域,青年民警开始用货币作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所获是否等值,喜欢将自己的收益与从事社会其他行业、工种的同学收入进行横向比较,多是由于参照物的不准,而产生埋怨、不平等消极悲观情绪。同时一些社会不良思潮正侵蚀着青年民警的思想,少数青年民警受拜金主义影响颇深,奉献意识淡漠。
(四)团队精神缺乏,个人主义突出。有的青年民警对集体活动,响应不积极,认为参加集体活动就是出公差耽误时间;凡事讲条件,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怕吃亏思想严重。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义务活动的响应者逐渐减少,品头论足的多,动手劳动的少;讨价还价从过去的羞羞答答变得理直气壮。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承担勤务工作的意识淡漠,事不关心,高高挂起。包括在工作环境卫生的维护上,都时常存在推拖现象,卫生维护标准低,前人不管后人,说话多,干活少,牢骚多,行动少。融入团队的能力弱,出现在家宅电脑,路上宅手机,工作间隙宅游戏机现象。青年人应有的活力和交流能力下降。
(五)思维方式简单,承受压力能力弱。边检一线查验工作强度大,要求高,压力大,在与出入境旅客接触过程中,容易发生言语冲突。青年民警心理情绪不稳定,容易将情绪带入工作,对冲突处理能力比较弱,容易矛盾激化。在事后的情绪化解中,容易走思维极端。在说话的细节和旅客交流尺度的把握上还比较弱,在发生言语冲突后,掌控局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产生的情绪对后续工作影响比较大。
二、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在上海这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年民警出现的思想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存在短板,德、智、体发展不平衡。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和任职教育在内容上还存在不足,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政治理论修养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导致青年民警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革命历史传统知识掌握不够、对党组织的制度和工作制度不了解、对时事政策了解不够,世界观、价值观与主流意识有偏差,不能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待发展中的问题。生活中以偏概全的思维比比皆上。从日常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很多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对党和国家的革命历史知识知之甚少。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我们自己逐渐放弃了这个教育的阵地,有时一味考虑减少教育时间,结果把政治教育这一党的制胜和团结的法宝逐步丧失,流于形势,任于青年民警的思想自由发展,在缺乏自我教育的同志身上逐渐的形成了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甚至有人公然宣称个人利益大于一切,一切以个人利益不受损失为前提。缺乏基本的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更谈不上为党和国家的奉献意识,危害极大。
(二)利益机制驱动,诱发不良心态。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把追求眼前利益当作主要价值观。整个社会层面的经济利益机制得到强化,所谓“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表现出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利益而轻思想,重实惠而轻信念。一些青年民警由此迷芒困惑,失去信心,找不到从事本职工作的立足点和意义。
(三)组织机制滞后,教育形式陈旧。虽然总站、站、基层科队三级都成立了相应的党组织,但由于组织生活形势不够灵活,青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不高,在组织生活中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难以达到。虽然部分青年民警不愿意参加组织的党团活动,但大多数青年是积极要求进步的,如何学,向谁学党的政策理论,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还没有很好的学习教育方式。有的民警说,每天除了上
下班,也感觉不到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组织生活落实的质量不高,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不仅影响到青年民警的思想进步,也影响着党员队伍理论修养的提升,及政治信念的坚定。
(四)虚拟文化影响,混淆是非判断。生活中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中一些非责任性的言论有向现实生活中漫延的趋势。青年民警从中学时代起一般都从网格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由于网络舆情的非理智性,加上青年民警辩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是导致青年民警的主观认识与主流价值观有偏差的重要原因。
(五)心理机制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弱。心理断乳期的叛逆情绪还在青年民警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大都市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表面看起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独立意识,但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对家人的依赖性都比较强,包括工作、购房、恋爱、结婚,以及婚后孩子的照顾和培养等等。另一方面,年青人心理的不成熟,思维能力的欠缺,心理发展的滞后与生理发育的超前带的来的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形势下,青年民警思想暴露的新情况、新问题,既十分尖锐又非常实际,问题并不可怕,都是青年民警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突出正面引导,加强思想教育,不懈的同不良思想做斗争,就可以循序渐进中予以解决。
(一)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夯实主流意识地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消费观、都市观。在教育内容上要突破传统的教育内容,引进先进的理念,对青年民警要突出革命传统教育,使民警成为有历史感的人;突出职业规划教育,成为有进取心的人;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有敬业精神的人;突出时事政策教育,成为胸怀大事的明白人;突出人格教育,完善人格,健全思维结构,做个心理健康,意志坚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加强革命传统的教育,宣扬典型英雄人物,丰富广大民警革命传统知识,搞清楚我们党和国家从哪里来,怎么诞生的,革命是怎么回事。
加强协调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青年民警初入职场所必需具备的协调能力,更好地从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化到工作状态中来。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敬业精神的教育,进一步讲清讲透边检工作的作用和使命,通过提高民警的职业荣誉感来激发工作的热情,提高责任。
在教育的方式上,采取主题式教育与日常党课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的采取参与式,讨论式,心得式教育方法,定期组织拓展训练,尽量使广大民警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教育中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同时增强青年民警的团体意识。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积极发挥网络在线学习的功能,开拓网格教育基地,以学分制的形式,落实学习内容,提高民警的文化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增强思想政治的针对性,抓住特点做工作。工作的针对性是取得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当前青年人思想的特点有:一是思维活跃,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
比较快。这要求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节奏,与时俱进,结合新生事物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思想简单。一般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历比较少,改造、提升的可塑性强,教育提升的空间大。三是心理承受力弱,容易走极端。要求我们在做工作时要关注细节,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四是处于婚恋的高峰期,容易产生由婚恋引的问题。要求我们把青年人的婚恋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五是经济上不处于强势,自我掌控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部分同志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我们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要关注个人实际问题。六是成长的经历比较简单,对社会和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要求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努力丰富青年人的社会经验,提高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七是青年民警中本地和其他省市入警的思想差异较大。本市青年关注的是发展,其他省市入警的同志重点关注的是生存。相比较而言,外省市入警的同志生活的紧迫感和压力相对较大,需要组织上更多的关心。事实证明,抓住青年民警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帮助青年民警健康成长。
(三)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实帮实助。解决青年民警的思想问题,要落在实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工作,不仅要解决思想问题更要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帮助青年民警解决实际问题,为民警减负,才能更好的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青年民警正处于婚恋的高峰期,工作的,婚恋的,经济的等等问题都会在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也会影响青年的正常成长。帮助民警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教授正确的态度对待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更要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基层政治工作就是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步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把工作落在实处,打造过硬的执法队伍。
(四)关注日常养成,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解决青年民警的思想问题,要落在细处。正面教育很重要,那是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是排除民警的后顾之忧,但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微观问题,是不良情绪和思维的根源。小问题不解决,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一是要在基层科队安排相对专业的政治工作力量,有一定的分工,明确基层科队的政治工作责任。二是要建立民警思想形势分析和报告的制度,落实基层组织生活。三是要贴近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五)培养警队文化,营造成材环境。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警队,有警队特色的团队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弘扬主旋律,占领文化阵地,由组织搭台,让警员唱戏,用团队的积极向上代替个人涣散,用积极的文化工作,代替放羊式的个人消遣,这样才能营造好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警队文化,唱响主旋律。不仅在业余时间,更要在工作的间隙中丰富文化生活。把工作打扮的多姿多彩,让工作充满乐趣。营造一种见贤思齐、力争上游、紧张生动的氛围;一种互帮、互助、争先创优,比、学、赶、帮、超的友谊竞赛氛围。把工作的集体,凝聚成生活的集体、学习的集体、娱乐的集体、进步的集体。青年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看重的除了待遇、地位、稳定性之外,更看重职业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环境。一个成材的环境对于年青人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这既是一种培养机制,也是一种福利。把警队办成大学堂,把每一名警员都当成人才来培养,即是给警队培养人才,也是给社会培养栋梁。形成学习的警营文化,建设学习型警队,求知、钻研、创新,在提
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提高警员的综合素质,避免人才成长单打一的局面,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警察同其他职业的不同,不仅仅是体现在制服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在人格内涵上,必须具备奉献克已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为民执法的责任意识。培养青年民警的责任意识是一项既漫长又循序渐进的系统工作。在责任意识上,对青年民警要压担子,提要求,锻能力,细致帮带,逐步提高。责任的扩大有赖于能力的提升的培养中,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榜样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是班组、老同志,还是站队领导,都要做好负责任的表率,这对青年人责任意识的树立尤为重要。
做好青年民警的政治工作,是个长期细致的过程。组织的教育和青年民警接受教育的过程有时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类似的地方。孩子对父母由反叛的情绪是正常的,但从内心来说,孩子也是认同父母的正确主张。在组织对青年民警教育过程中,贵在持之以恒,民警有不同的想法是正常的,在教育、沟通、解惑中逐步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
第三篇、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民警主要表现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警察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警察违法犯罪与其警察职务与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玩忽职守、保护犯罪。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了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的违法犯罪。
关键词:警察违法犯罪 表现 成因 对策
发端于西欧诸国的世界近代警察已横跨了二个多世纪。二百多年来,由于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不同国家的警察可能被打上不同的烙印,但警察首先应是一个守法者而不是违法犯罪者却应是相同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警察犯罪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外警界及学术界纷纷着力研究产生警察犯罪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从8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少量地以不同形式披露警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警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较多的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下面浅谈下关于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的相关内容。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将国家权力私有化,假公为私是警察犯罪的重要表现。例如,曾经各大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的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局长何士宽滥用职权、指使干警打死模范教师一案,就是这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再如,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刘富元、副所长张玉芹,以“中央有新的精神,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就可以取得释放”的谎言,在一年多时间内,办理“保外就医”44人,其中最高刑期的为13年,刘、张二人索贿4万5千元。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二)非法获取。即利用职权将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攫为己有,如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等等。从当前看,这种犯罪形式表现得最为活跃,也最为恶劣,同时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它在最大限度上破坏了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例如,原贵州省公安厅厅长郭政民贪赃枉法案.原甘肃省公安厅厅长贺明保受贿案,原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副局长赵国利贪污1071万元特大案,等等。
(三)执法犯法。执法、护法是人民警察的神圣天职。但是,极个别警察在一己私欲的诱惑下,积极实施刑事犯罪活动,如杀人越狱、强奸抢劫、吸毒贩毒、走私贩私等等。应当说上述犯罪与警察的职业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同非法获取相比,其犯罪的量也不大,但由于犯罪人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犯罪形式的危害同样很大。例如,前陕西省米脂县公安局局长高胜秀杀害县委书记案,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对策科民警王燕盗窃公私财物近90万元案,原江苏省响水县公安局局长姚长清、副局长兼交誉大队大队长耿汉圣等人共同走私汽车案,等等。
(四)保护犯罪。1993年7月,公安部在给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汇报提纲》中认为,当前群众对公安机关反映强烈的四个问题之一是:有的干警“利欲熏心,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为虎作伥,纵容保护犯罪”。例如,山西省忻州市原公安局长沈玉根包庇重大诈骗罪案;山西候马市原公安局副局长贾守德等干警包庇侯林山、郭秉霖两个特大走私文物犯罪集团案;广西钦州市公安局局长蓝正辉干扰查赌,充当赌场“保护人”案,等等。此外,从已经揭露出的地方流氓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背后,往往不难看到个别警察不和谐、不光彩甚至有罪的的身影。警察保护犯罪的违法行为,为“警匪一家”之说提供了佐证。
(五) 玩忽职守。以玩忽职守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犯罪,是警察犯罪中最具有法律特征的违法类犯罪。这类犯罪虽是极少数,但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恶劣。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公安分局原副局长韩继宗玩忽职守、坐视歹徒开枪杀人案;吉林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公安局民警王修明、孟庆余在接到群众报案求救,不及时出动、推透扯皮导致一女大学生被歹徒轮奸案,等等。
二、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
(一)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又称社会原因,是指与警察违法犯罪产生有关的各种社会致罪因素,包括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管理和人文自然环境等条件。社会原因又可以分为宏观社会原因和微观社会原因。
1.宏观社会原因
是指社会大环境中,产生于社会的经济、文化、人口、法制等整体状况中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因素。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必须从广泛多半的社会中多角度的区分析归纳。
(1)经济因素
首先,市场经济中追求最大利益原则的确立唤起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物质利益原则的确立,人民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获得觉醒,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警察作为社会防卫和保障机构中的国家公务员,如果有强烈的重利意识,一味去追求自己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就会违背法律的目的去行使职权,就极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其次,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严重的冲击了警察队伍。警察这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具有优越社会地位的队伍,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任务越来越繁重,危险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较而言,工资待遇却越来越低,甚至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都受到冲击。为什么付出相同甚至更多的劳动却不能得到相同的报酬,这样的分配制度使部分警察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并造就了警察权力的资本化。警察权力一旦被资本化,必然产生两个方面的结果:其一是警察
根本无需个人出资,便可获得超出其正确执行权力所获得利益以外的非法利益;其二是警察权力被亵渎,违背了法律赋予警察权力的目的。
再次,无序的竞争是另外一个因素,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适当的竞争体制的确立,可以有效的激发警察的积极性。但是当此种竞争的作用被强化到极端的程度,就会产生副作用。许多公安机关在案件发生后要求限期破案,追求破案率。许多警察在竞争的压力下,看到其他单位的案件破了,自己的案件久攻不下,便想走捷径,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政治因素
首先,警察权力配置的不合理,主要是指权力的过分集中。公安中的部分警察尤其是一些领导,大权在握,一次审批、一个签名,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果及经济利益。警察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腐败。
其次,对警察权力的监督在实践中苍白无力。任何权力都要监督和制度,否则必然滋生腐败。对此,孟德斯鸠曾说;“一切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公安机关主要的监督机构有其内部的监督部门,还有外部监督,有了这些监督体系,应该说权利的滥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但关键是这些部门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完全的作用,实践中大量的监督机构只是停留在对警容风纪武器、器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使用方面,对警察中的真正违法犯罪行为却没有丝毫震慑作用。民警主要表现
第三、民主机制不健全,违法行为缺乏透明度。目前,我国民主机制还不完善,民主权利缺乏法律保障,群众的民主观念、法律意识欠缺,造成警察无视民主,压制民主。
第四,在警察的选拨和任用制度上,漏洞较多,包括警察的录用、辞退、回避以及对警察的申诉、控告、人事监察制度的等问题上,缺乏具体可行的规定。在实践中,不能真正把住进人关,确保队伍质量,使相当一部分的不合格者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公安机关。
(3)法律制度因素
首先,立法上有缺陷。长期以来,立法中我们缺乏严惩违法犯罪的指导性原则,导致对警察违法犯罪的定罪量刑偏轻,实际上纵容了部分警察实施违法犯罪。其次,执法上打击不力。由于警察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是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的查处障碍重重,阻力较大,在相当程度上影线了打击力度。
(4)文化因素
文化相对与制度而言,是警察违法犯罪中一种更深层次的因素,在我国警察违法犯罪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烈熏染。尤其是一些消极文化如特权主义、等级主义、形式主义强烈地侵蚀着法治的基石,怂恿着警察违法犯罪。现代社会中,“黄”“黑”“毒”等反社会文化也成为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原因。加上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中国的盛行,更催生了警察违法犯罪。
2、警察的微观社会原因
(1)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警察最基本的社会化环境。首先,贫困家庭与警察违法犯罪。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下,警察的工资并不是十分的丰厚,面对高消费的今天,家庭贫困的警察更容易铤而走险,再有贫富差距,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失衡。但并不是说,贫困的警察一定会犯罪,只是单纯从物质条件看,贫困比富裕更容易引发违法犯罪。其次,家庭关系不和谐与警察违法犯罪。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孕育警察健全的人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则会使警察的人格向异常的方向发展,从而造就一个冷酷、粗暴、没有爱心的警察。这种性格的警察更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2)单位环境
警察的思想、行为方式与其所在公安机关的环境密切相关。不良的单位环境常常会推动警察实施犯罪行为,在刚参加工作初期,我们是抱着做一名优秀执法者的良好心态。但是,通过身边的同事利用违法索贿、受贿等不良影响,就会仿效他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当然这其中还有管理上的漏洞。
(二)、主观原因
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又称个体原因,包括政治信仰、需要、个性、文化程度、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
1、部分警察文化素质较低是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警察的人员构成中,不仅包括警校毕业生以及少量从政法院校选拔过来的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还包括其他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薄弱,就更不要说公安业务知识了,虽然,对刚入警的人员,有新的培训,但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不会对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这样无形中埋下了警察违法犯罪,在加上人事制度的弊端,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混进警察队伍,他们便会利用警察权力为非作歹的违法行为发生在所难免。并不是说,文化素质高的警察一定不会犯罪,但是部分警察文化素质低下确是目前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2、理想道德价值的破灭和消极思想的滋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对于一个具有崇高理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警察来说,其人格是比较完善的,这样的警察往往都顾全大局,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疑惑而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当一个警察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实际上已清楚地表明,他成为警察所遵循的一切有价值的道德、理想、追求、信仰已经完全破灭,代之而起的是种种消极颓废的理想、人生观,这已经被许多警察犯罪的事实所证明。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念作用和影响尤为突出。这种道德缺陷为警察违法犯罪的犯罪意念、动机、目的的形成扫清了主观约束的障碍,并且提供了精神支持。
3、价值观念的错位引起的心理失衡,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从思想根源上看,警察违法犯罪的滋生源于行为价值观念的错位。受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同时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行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个人与社会的错位,他们把自我当成社会的中心,把公共权力视为私人特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临外界的各种疑惑之下,价值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具体表现为;1吃亏补偿心理。2为公无过心理。3侥幸过关心理。4法不责众心理。
4、性格缺陷往往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1998年6月18日四川泸定民警赵林持枪杀死10人的恶性案件,以及宁夏盐池县交警队队长余某利用职权,滥施暴力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充分说明了性格缺陷在诱发警察犯罪中的作用。
5、部分警察法律意识的严重不强是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首先,宪法意识的严重不足,部分警察无视宪法的规定,随意侵犯公民的人权,视公民为草芥并最终触犯刑律。其次,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不够,一些警察往往因为,你可能是犯罪分子,所以,作为公共秩序的“保护者”,我就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如刑讯逼供。
6、警察个体需要的冲突和异化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另一因素。
首先,违反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畸形的精神、生理需要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诱因。其次,超前的、超现实的物质需要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诱因。
三、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要建立一种警察“不想、不敢、不能”进行违法犯罪的体制。
(一)政治建警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今天,要结合警察队伍的现状,重视它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以改进求适应,以改进求加强,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紧密结合警察思想、工作实际,教育人民警察不断从科学理论中吸取营养和力量,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不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进一步树立起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克服特权思想;要大力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培训,注意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险的问题,防范于未然。要加强组织管理,对于有违法犯罪苗头和倾向的警察,不仅要采取一些如扣除津贴、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并且措施要更强硬一点,首先进行脱产培训,培训仍不合格的坚决辞退。
第四篇、监狱人民警察的概念与特征
民警主要表现
一、监狱人民警察的概念
(一)人民警察
1.人民警察的概念
警察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民警察是全国统一的整体性组织,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
2.人民警察的组成
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我国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监狱人民警察
1.监狱人民警察的概念
监狱人民警察是指依法从事监狱管理、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的人民警察。监狱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
2.监狱人民警察的组成
根据我国《监狱法》、《人民警察法》的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1)各级监狱管理机关的公务员;(2)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公务员;(3)各类监狱科研和教育机构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
二、监狱人民警察的特征
(一)监狱人民警察具有的人民警察所共有的特征
监狱人民警察是国家行政力量的重要部分,具有阶级性,掌管社会治安,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执行武装性质的任务,配备武器装备。因此,监狱人民警察具有人民警察所共有的国家性、武装性、治安性特征。(二)监狱人民警察具有的除人民警察所共有的特征之外的特征1.功能特殊性
监狱人民警察是国家的一支重要刑事执法力量,在功能上具有特殊性。国家的刑事诉讼活动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大程序。从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目的角度来看,我国刑事司法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和打击犯罪、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的刑罚执行工作任务又尤为重要。前面四道程序的中心任务,是抓捕犯罪人、认定犯罪、判定刑罚,而更重要的是刑罚执行。只有通过刑罚执行,才能将国家的判决落到实处,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实现刑罚的根本目的。可见,刑罚执行工作才是刑事司法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这种特殊的行政管理及其功能,是监狱人民警察所特有的。
2.角色多重性
监狱人民警察由于工作需要,虽然在警察身份上具有唯一性,是行使国家职权的特种公务员,但在社会角色上却具有多重性。在执行刑罚的工作中,他们不仅是刑罚执行的具体落
实者,也是教育者,担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行刑教育工作任务,同时还是组织者,担负着组织罪犯劳动的行刑劳动组织工作。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只有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充当好多种角色,才能把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改造转化成为守法公民,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任务艰巨性
监狱人民警察执行刑罚惩罚改造罪犯的工作中,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的转化过程是非常复杂与艰巨的社会工程,这是由工作对象所决定的。
监狱人民警察具有任务艰巨性,主要是因为:
(1)监狱人民警察面对的是危害社会的特殊群体——罪犯,他们不仅犯罪性质复杂、犯罪手段多样,而且有过犯罪体验,思想意识及行为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反社会性。
(2)监狱人民警察不仅长年累月同罪犯打交道,而且要改造他们,这是所有工作中最艰难的。民警主要表现
(3)监狱人民警察管理监狱活动具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还有社会协调手段、教育手段等,只有充分运用多样化手段和综合治理手段管好监狱,才能奠定改造罪犯的工作的基础。
4.环境特定性
监狱人民警察执行刑罚惩罚改造罪犯的工作是在监狱环境内进行完成的,具有工作环境的特定性。其主要表现为:
(1)工作场所特定性。监狱人民警察代表人民政府在监狱里实施监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
(2)工作对象特定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对象是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
(3)监狱的封闭性。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和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墙、电网、特殊设施和特殊的犯罪群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工作环境,监狱环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封闭性。
第五篇、社区民警的工作方法
民警主要表现
社区民警的工作方式
(一)走访调查: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建立群众性信息网络;掌握人员的现实表现与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经行回访,了解最新线索,征求意见和建议。
(二)宣传发动:把组织、发动群众共同维护辖区治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靠社区,指导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治安动态、防范常识等内容,增强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巡逻守护:依靠基层组组织,组织指导辖区单位和群众开展治安巡逻守护活动,预防和减少发案。
(四)实施检查:对辖区内的行业、场所、单位等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防止发生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五)警情通报:每月公开通报辖区发案类别、时间段、主要部位和作案手段、作案人行为特征等治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重大案件、重要情况随时通报预警。
第六篇、人民警察礼仪知识100问
民警主要表现
人民警察礼仪知识100问 (一)
第一部分 礼仪基本知识
本部分内容的设置,旨在通过对礼仪基本知识的介绍,使大家对礼仪的内涵、外延、作用、功能及其行为科学的本质属性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1、礼仪的涵义是什么?
礼仪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它的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
2、礼仪不同层面的表现有哪些?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于对交往礼节的认知和应用。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中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
例。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3、人类最初的礼仪表现在哪个方面?
人类最初的礼仪主要是对自然物表示神秘不可知的敬畏和祈求,并由此形成了人类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动。
4、中国现代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中国现代礼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
5、如何理解礼仪沟通感情的功能?
礼仪具有沟通感情的功能。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容易使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促进人们之间的交际往来,有助于人们所从事的各种事业得到发展。
6、如何理解礼仪协调关系的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以礼相见,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和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
7、如何理解礼仪维护和谐的功能?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社会
上讲礼仪的越多,社会便越和谐安定,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可起到弥补与加强法律的作用。
8、如何理解礼仪舆论倡导的功能?
礼仪通过交往规则和社会舆论,评价、倡导、劝阻、示范着人们的交往行为,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行交往。民间尊重礼仪的习俗,客观上起着巨大、有效的教育作用。
9、如何理解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是一种潜在资本,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将取得显著的效果。
10、如何理解尊敬他人的礼仪原则?
在礼仪的两大构成部分中,对待他人的做法这一部分,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之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第二部分 人民警察职业礼仪
人民警察职业礼仪是基于警察职业的特点与要求,在窗口服
务、社区走访、接警处警、交通指挥、巡逻盘查、行政办公等多个方面,对人民警察所应有的礼仪提出的具体要求。
11、什么是人民警察礼仪?
人民警察礼仪是各级公安机关和每个人民警察按照有关条例规定,在各种时间、场合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中正确的言行举止和必要的礼节。
12、人民警察礼仪有什么特点?
人民警察礼仪是由人民警察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明显地带有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同时也涵融于中华民族的礼仪之中,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礼仪的制约和影响,并对社会公共礼仪起到补充、发展的作用。
13、规范人民警察礼仪的意义是什么?
遵守人民警察礼仪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建立行政执法威信;有利于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人民公仆。
14、如何理解人民警察礼仪应具有的职业特点?
人民警察礼仪明显带有职业的特点,既有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日常礼仪,又有在执法、管理等方面必要的表现程序和手段,以此反映出对公民合法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15、如何理解人民警察礼仪内在素质和外在形式的关系? 人民警察礼仪不仅是人民警察与公众交往的外在形式,亦是
其内在思想品德、各种素质修养的自觉表现,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内在素质和外在形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人民警察礼仪的意义所在。
16、人民警察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人民警察的基本礼仪主要有警容仪表、言谈举止、敬礼三个方面。其中,警容仪表含着装和仪容两个方面;言谈举止含礼貌用语、行为举止两个方面。在行为举止中有挺拔的站姿、端庄的坐姿、平稳的步姿、恰当的手势和适当的表情等要求。
17、人民警察在着装方面有哪些要求?
人民警察应当严格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
除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外,在工作时间必须着警服。 应当配套穿着警服,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
应当规范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不得佩带其它与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
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警服、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
一般情况下,应着统一制式的皮鞋。不得穿黑、棕色以外的皮鞋,不得穿式样怪异的皮鞋,不得穿布鞋、拖鞋或赤足。男民警鞋跟不得高于3厘米,女民警的鞋跟不得高于4厘米。皮鞋要保持光亮,不应穿白色或花色袜子。
第七篇、警察心理特征及研究
民警主要表现
1 警察实证研究状况
1.1 人格特征
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等作为测量工具调查警察的人格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警察人格内向, 好静, 富于内省,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不喜欢刺激; 同时存在焦虑, 担忧, 郁郁不乐,紧张性 ,常有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
1.2 心理健康水平
综述以往研究得出,研究者在运用scl-90测评工具时得出:1)可以发现警察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应激、高压力、高挫折的职业,确实给警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2)以往研究关于男女警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是存在争议的。3)随着警察年龄的增长(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职位会提高。),其心理问题也会逐渐减少。但是长期的工作及年龄本身也使得年长的警察的身体状况较年轻干警差。
1.3警察心理健康不良的行为表现
1) 业务素质差,办事效率低。表现在政治水平、执法水平、办事能力上都不适应工作需要。甚至对各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不熟悉,实际操作能力差,办事后遗症大,还容易发生违法乱纪现象。有些很简单的事情,比如办理各种证照等,本来可以很快办好,却让人家跑多少趟也办不成,使群众很有意见。
2) 特权严重,处理问题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态度蛮横,伤害群众感情。诸如耍特权抖威风,对待群众冷、硬、横、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事难办,甚至动不动就打骂群众,伤害无辜肆意。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滥施刑具等。
3) 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利用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特种行业办理户口、出入境证照和车辆牌照等。特权索要好处,谋取私利。有的徇私枉法,贪赃卖法。有的同不法分子暗中勾结,捞取好处。
4) 放任自流,工作积极性不高,表现为懒散无所谓、缺乏工作热情、进取心不强、不学无术、推推动动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对工作和任务采取敌对态度,怨言满腹推卸责任。
综上所述,警察这一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警察作为我们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于警察心理健康不良的行为表现,这究竟是什么内在因素造成警察工作状态不良,究其内因,就得从警察心
理特征和身心健康说起,这不仅关系着警察自身,也关系警察系统的政治业务政绩。一个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警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也正因为如此,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2 原因
2.1 职业特征
1) 繁重性。据统计,一个警察一年的工作往往要达到400 个工作日,远高于人均240 个工
作日的标准,工作量之重是显而易见的。繁重的工作往往会让我们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感情枯竭、愤世嫉俗、沮丧消极、劳累失眠、长期亚健康,甚至英年早逝。
2) 突发性。一次次的“突发性”对警察自身来说,是脑神经的一次次高度紧张,使警察每时
每刻都保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而得不到舒缓、放松。
3) 危险性。数据表明,现在全国每年有近500 名公安民警光荣牺牲,有近万名民警光荣负
伤,而同伴的流血牺牲,给身边的警察客观上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性影响,情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4) 负面性。因工作需要,警察要经常接触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会对警察自身
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如公共娱乐场所内的卖淫嫖娼等丑恶行为及违法犯罪人员的凶狠、残忍、狡猾等,会对警察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5)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
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从已有的调查发现,警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警察职业倦怠是警察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心理上的一种厌倦状态。警察职业倦怠表现为:1)是认识偏差。对警务工作不感兴趣,找不到价值所在,态度消极,价值观混乱,目标淡薄,自觉学习积极性减弱;2)是工作懈怠。工作责任心差,办事草率、拖拉、犹豫不决;工作不思进取、逃避的消极心理,喜欢旧程序、不敢迎接新挑战;3)是情感衰竭。情绪变得紧张不安、易怒、易爆,在工作中吹毛求疵、讽刺同事、神经过敏;独自一人时易多愁善感、悲观、沮丧、抑郁、自我评价能力低下,对现实不满、愤恨,难以激发工作热情,行为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或具有攻击性和侵犯性;4)是产生生理不适。职业倦怠影响警察神经活动的协调性,使之反应迟钝,创造思维消失,造成其他心理机能发生变化,陷入“心理衰竭”状态,常常会出现下列生理症状:经常产生疲劳感、无力感,失眠、食欲不振、背痛、头痛、全身酸痛,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症状。
2.2 现实存在的压力源
压力源(stressor) 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能构成压力源。警察这一特殊职业, 有着很多特定的压力源。如, 倒班、卧底、出庭作证、应对死亡和重伤、开枪后的创伤、警务督导、公众对警察的误解以及个人空间的占用。还如针对女警和基层警员的苦恼等等。而且他们的压力源还具有长期性和高度性的特点。因此警察心理压力问题作为警察心理研究整体中的一个分支, 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
2.2.1工作压力源
1) 工作负荷。人民警察法第 6 条规定,人民警察应依法履行“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
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共计 14 种职责。而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职责也会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宽。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常常是事无巨细,一应包揽,工作范围之宽,内容之复杂、繁琐,是其它工作无法相比的。除了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警察还要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2) 工作的高危险性。警察工作是一个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而又高度紧张的职业,警
察工作常常使民警处在众多的矛盾和烦恼之中,有时甚至是在危险之中。当我们有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求助对象就是警察,可又有谁想到了保护我们安全的警察的安全?警察工作要经常接触黑暗面,面对危险和暴力事件,由于处理过一些品质恶劣的不法分子,警察及家属因此可能遭到报复。
3) 工作的高责任性。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次工作上的失误也许影响的是一个月的工资、奖
金。而对于一名警察来说,一次失误可能意味着嫌疑犯的逃逸、战友的鲜血,甚至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甚至还要面临法律的制裁。当民警面临突发性事件的不断出现和紧张、危险的工作时,他们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危险与责任感的伴随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常常需要调动自己身心的巨大潜力,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过度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精神上时时刻刻处于高度紧张而又疲惫的状态。
4) 管理上的压力。民警工作中形成的心理压力与管理体制以及上下等级严明的制度分不
开。上下等级严明的制度使上下级、同事之间关系不够和谐,民警感到缺少支持、理解和帮助,容易出现压抑、恐惧、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纪律对于警察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严格的纪律对于公安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警察来说,可能使其产生心理压力。
5) 极端压力源。警察手里掌握着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权力,这种权力在特定的情况下,可民警主要表现
以使当事人致伤致死。这一权力的权限从盘查身份、拘留人身到遭遇武装抵抗时剥夺对方生命。因此,警察的执法既会给执法对象带来压力,也会给执法者本人带来压力。
2.2.2生活压力源
1) 家庭成员。家庭中夫妻关系与子女问题是警察生活压力源的主要表现。工作异常繁忙,
与长辈、配偶、子女接触的时间比较少,警察本人没有享受到温暖的亲情,还会导致夫妻感情出现裂痕。
2) 家庭经济状况。我国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尚未能达到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水平,高付
出、低回报导致民警心态失衡。
2.2.3个体压力源
1) 患病。对警察心理影响较大的患病主要是患慢性病或不治之症。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系
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公安职业病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
2) 民警个性特征导致的心理压力。部分公安基层民警学识不够丰富,理解领会能力不够强,
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训练,做事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敷衍马虎倾向明显,并且还具有现实、骄傲、缺乏同情心的倾向。他们内心矛盾冲突激烈,却又无法解决。
3) 睡眠习惯改变
2.2.4社会压力源
1) 社会对警察的偏见。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有了更多
的权利主张,公民对警察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人认为警察什么事都应该管,你若不管就投诉你,就不支持你。
2) 公众对警察的高期望。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
期望和信任。因此,只要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
3) 处理问题得不到理解支持。很多民警到达现场时,遇到的不是当事人积极地提供线索反
映情况,而是人们的漠视和嘲讽。吵架的人在警察面前依旧吵得很凶,被抢劫的人不是描述犯罪分子的特征和去向警察破了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破不了案,就被认为是无能。
4) 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当前的犯罪形式和手段呈现了集团化、组织化、国际化、暴力化、
智能化等特点。这些变化的速度远远超出警察队伍知识结构和人员更新的速度。
5) 巨大的保障缺口。有些公安机关因经费严重不足,不仅没有配备必要的装备,而且还缺
乏办案经费,甚至连出差费、汽油费都得民警自己垫付,民警们手上常常有大把大把未报销的医药费、出差费。
2.3 警察的主观因素
1) 自认为压力大。民警主要表现
a) 现实能力和其期望的差异。警察渴望自己的工作能使方方面面都满意,但碍于自身
“素质不过硬,底气不够足”,工作没做好而产生自责、懊恼的负面情绪。
b) 自我对职业认知的偏差。“有困难找警察”的偏差概念,往往使警察陷入一种两难境
地。尤其在处理一些非警情、非警务活动中,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支持,易产生委屈等
不良情绪。
c) 社会期望和自身能力的冲突。“高大全的勇士神探形象”渲染,使警察成为公众人物
群体。为了能获得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料事如神,办事如行”的高位评价,相当一部分警察在即使“仰着头,踮着脚”也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心理上则引起紧张、忧虑、急躁的逆反情绪。
2) 焦虑。由于工作要求与实际操作的脱节造成心理焦虑。公安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是多种多
样的,但由于一些上级部门,尤其是个别基层领导,布置工作时讲任务结果多,讲方法过程少,使得操作民警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还得去完成指令性任务。这样就引伸出一个“民警想做好工作,而不知如何做好”的问题,包括可行性怎样、操作性怎样、政策性怎样、保障性怎样等等问题都得由无力诠释的警察自己来解决,往往造成一些民警顾虑重重,感到心里没底,无处着手。我们现在的工作布置多为“一刀切”的统一要求,而现实状况却是每一个执行者的年龄、经历、所处环境、经验及健康状况等都各不相同,胜任工作的程度也不完全一样,一些自认为难以胜任、标准过高的同志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急躁和自卑的负面心理。警察在执行指令性非警务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束于无策、焦虑为难。按照上级“总体原则”的要求,给警察个体主观发挥的空间过大,反而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依情还是依法? 责任后果的承担等问题,往往使警察左右为难,思前顾后,产生彷徨、惊恐、忧虑、逆反的心理情绪。
3) 认知失调。由于负面刺激与潜能抵御的较量造成心理失调。负面刺激,如一些与社会伦
理道德、社会公共秩序相悖的阴暗面,会对个体心理防线造成震动和冲击,其内心潜意识与职业意识之间的直接对峙与较量,容易造成失衡的心理反应。
4) 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治疗。警察担任多重角色,其应变能力尚难达到当今社会发展所需
的要求,容易造成由角色错位引起心理错位,甚至陷入困扰危机。对于警察而言 ,工作中高强度、长时间的付出,致使与亲人的沟通交流机会本来就不多。无法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倾诉探讨,只能自己独自思考、承受,而压抑的情绪、烦躁不安的心境,再加上劳累的身体,得不到合理的调整。这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此周而复始,情绪低落,有的甚至会造成感情破裂、家庭破碎,对民警个体及其家庭、孩子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3 如何维护警察心理健康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的主题集中于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该时期,以理论探讨和测量及理论探讨两方面为主。应该说,目前该领域的所有研究都还只能属于发展阶段,
第八篇、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民警主要表现
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在全面推行警务改革以来,公安部要求各地85%的警力要沉到基层,基层公安已成为我国公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基层公安执法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全面推行警务规范化建设以来,基层公安的执法活动日趋规范,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孟建柱部长提出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执法活动中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认真总结,积极应对,改进我国当前基层公安执法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基层公安 行政执法 问题 原因 对策 和谐社会
【目 录】
一、当前基层公安执法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二、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四、改进当前基层公安执法工作的对策
基层公安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安系统能否依法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否始终坚持对法律负责,能否有效保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基层公安干警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态度,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认真总结,积极应对,改进我国当前基层公安执法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一、 当前基层公安执法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一)基层公安执法的内容
基层公安主要面向基层群众,服务群众,因此,基层公安执法的内容
复杂多变,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管理
人口管理是基层公安执法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基层公安民警通过户口登记、人口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等专门工作来了解群众,熟悉辖区内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加强对辖区内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的管理,掌握其中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动向,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2.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是基层公安执法的重要内容。基层公安民警通过充分运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大力开展群众群治工作,构筑有效完善的治安防范体系,从而有效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3.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是基层公安执法的重要内容。基层公安民警通过对辖区内各种公共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其他重要场所进行有效管理,采取严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安全检查,集中专项整治打击等多种措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及各种治安灾害事故。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是基层公安执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基层公安民警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和参与调解社会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要依托110报警服务台,对辖区居民的报警求助,为难求助等情况[1],按照服务群众快速反应的原则和要求,及时处置并提供援助。此外,基层民警还应积极参与辖区的公益活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基层公安执法的特点
基层公安作为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公安执法工作既有传统公安工作的一般特点,又有新形势、新情况下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复杂性
公安工作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任务的,在当前新
形势新情况下,基层公安执法所面临的形势和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基层公安执法具有复杂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和谐稳定,但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破坏,国内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和敌对分子,乘机加紧活动,制造出了诸如西藏“三一四事件”,新疆“七五事件”等一系列恐怖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各种消极因素大量存在,治安问题压力不断增大,刑事犯罪数量增多,危害加剧。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着很大的复杂性。
2.危险性
在当前新形势下,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化,犯罪技巧日趋新颖性,犯罪工具日趋高科技化,同时他们的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大规模的集团犯罪,有组织有谋划的集体犯罪日益增多,这些都增加了公安执法工作的危险性。基层公安在执法工作中,往往处于对抗性矛盾的第一线,经常同犯罪分子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在抓捕、审讯犯罪分子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危险。由于基层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还要同恶性灾害事故进行斗争,在每年同火灾、水灾、风灾、地震、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斗争中,基层公安民警也伤亡惨重。据统计,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间,因公牺牲的民警就有6819人,平均每一天是1.2人,负伤的人数达到了120783人,平均每一天是20.7人。伤亡主要集中在基层,其中派出所民警、交警、刑警、治安警等基层干警伤亡严重 [2]。
3.艰苦性
基层公安工作的艰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基层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广大公安干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再加上我国的警力严重不足,促使他们不得不长时间连续做战,超负荷工作。据统计,2005年全国各类因公伤亡公安民警中,因执法执勤、抢险救灾、积劳成疾牺牲的有370人,占牺牲总人数的89.4%;负伤2909人,占负伤总人数的70.4%。其次,基层公安执法大多面向基层,基层自然环境的恶劣性和执法环境的复杂性也加剧了基层公安执法的艰苦性。
4.易腐蚀性
一方面,基层公安作为法律的直接执行者,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得不到有效地制约和监督,就会滋生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另一方面,基层公安在执法中,经常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如果基层公安民警在工作中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就容易滋生腐败。
二、 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基层公安在执法中存在着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质量不高的重大顽疾。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旧的执法习惯和错误的执法观念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滥用职权
在基层公安执法中,许多单位滥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包庇纵容罪犯、办人情案等滥用职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基层派出所,民警为了创收,借助扫黄打非,抓赌禁赌的时机,大肆搜刮百姓钱财,导致许多地方百姓怨声载道。在基层交警队,许多单位进行“钓鱼执法”到处设卡,以种种不合理的强制手段来征收“违章”车辆或罚款。在刑警队,有的单位无法定理由随意使用留置、传唤、搜查、扣押、拘留等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权。
(二)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案
在执法活动中,作为强势一方的公安机关,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办案,才能够确保公正合理,才能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当前基层公安执法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违反法定程序办案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法主体不合法。在许多地方,协警、保安等非正式警察参与办案、制作笔录,甚至收受罚款[3]。二是警种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争夺利益,不按规定办案。如派出所上路查处交通违章行为,刑警队处理治安(行政)处罚案件。三是不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随意扣留拘押,超额罚款,超期拘留等,给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三)玩忽职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严格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法定
职责。但当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些法定职责,玩忽职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按规定时间上下班,通常晚出早归,擅离职守,在工作时间办私事,给群众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二是对群众举报,不出警或出警不及时,办事效率低下,给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三是对公民申领许可证,执照等合理请求,该办不办,无故拖延,故意刁难。
(四)刑讯逼供,粗暴执法
在办案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讯逼供、变相体罚,通过各种手段来逼取口供,因此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在治安管理中,粗暴执法,蔑视弱势群体,态度蛮横,通常采取强制措施,不注重工作方法,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对立的局面。
三 、对当前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基层公安执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规体制不完善等客观原因,又有民警素质不高,观念陈旧等主观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警察管理及招录培养体制存在弊端
当前我国警察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4]。这一体制在警察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基层公安执法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弊端。首先在人事管理体制方面,基层公安处于整个公安系统的最底层。一方面受上级公安的领导,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的指示和安排,另一方面又要受当地政府的领导,从而导致基层公安在执法活动中政令不统一,令出多门,使基层公安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同时公安机关列入地方政府机构编制序列,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干部任用、民警招录、清退等都受到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的制约,从而导致管理不顺,警力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优化。其次在经费保障方面,公安机关的经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由于一些地方的财政不足,同时地方领导不予重视,导致了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经费普遍不足。
在公安的招录培养体制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地方的公安招录不公开,暗箱操作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一些不合格的,甚至二流三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