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写给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
写给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
十八岁那年,我随父亲一起背着打点好的行囊,走过千山万水,怀着一颗万分期待的心情,来到母校求学。初出茅庐的我略带着几分青涩,报名那天我就结识了你们,有些同学至今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素昧谋面的我们总觉得那么亲切,渐渐我们聊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以前读过的高中和自己的高考际遇。那天可谓意义深刻,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感受大学氛围,第一次看见学校特有的仿古建筑,第一次……
刚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学校为我们新生特意准备的军训课程,9月份的天空骄阳似火,带着对象牙塔的无限憧憬,每个学员都如此的认真,努力的想要表现自己,就算自己已被太阳晒伤。还记得我们班的某些同学在站军姿的环节中,倒地不起,弄得大家都挺他们担心起来。在我们休憩的间隙,一首首军旅歌曲充斥着燥热的校园,给浮躁的校园铺上了一层凉意,集体的力量油然而生。阅兵结束后,我们一连拿到三个项目的第一,这绝对是教官和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向教官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特地为他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送教官晚会。会后,大家都痛苦流涕,以此宣泄自己的情感。从教官的神情也可以看出他们也不好受,一个月的同甘共苦,一个月的相濡以沫,铸就了我们男儿本的刚强和坚毅。我们明知道要坚强的面对,却还是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经过军训期间的洗礼,我们好像成长了许多。在接下来文化课程教授中,大家也更认真听讲了,还记得教我们高等代数的郑映畅老师,年过花甲的他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以他所特有的数学思维模型,深入浅出地将微积分渗透到极致,不带任何的一知半解。当然教授其他课程的老师们也毫不逊色,大学英语刘果果老师,全英文教学,现场模拟场景。大大提高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以致在大一下半期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远远超过其它年级和班级。其它老师当然也功不可没,在这里,我就不一一提及。
08年地震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当天我刚从寝室走到教室,准备复习老师讲过的练习题时,还没坐稳凳子的我,突然觉得桌和凳左摇右晃,我顿时转过头看了看后排的座椅,奇怪的是没人在后面。恍惚的我无意间留意到教室外面的池中水波涛汹涌的样子,我立即反应过来,“不好,地震了”,虽说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的地震,但那时的情况和电视中画面不谋而合,我瞬间就联想起来了,“大家快跑”,我第一个喊了出来,顾不上书本的我们冲出了教室,来到操场,可怕的是大地也跟着摇晃,给人眩晕般的感觉,直插云霄的教学楼摇摇欲坠,墙面上的白色粉末已经散落了一地。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草坪上、操场上、空地上,无不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蔚为壮观。等大家回过神来,发现通讯也中断了,瞬时,不知如何是好。等震动停止了,大家都在议论着发生了什么,家里人情况怎样,家里人也同样惦记着我们。当天晚上,辅导员刘老师把我们班的同学召集在了一起,通知大家不再寝室睡觉了,来到操场的我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战战兢兢地席地而坐。炙热的大地留下的余温足以煎熟鸡蛋,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大家自然培养起了浓厚的同学感情。那天晚上,大家都没有睡,不知在想着什么,某个角落,依偎着几对情侣,窃窃私语,不知在谈论着什么。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们走进了大二,很多东西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想想,我们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名大学生。首先是自己角色的变化,从学弟学妹变成了师兄师姐。从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看来,我们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言谈举止不会像大一时那么随意。其实从大一刚进校时,遇到迎接我们的师兄师姐时,我们可能就会想到总有那么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师兄师姐,突然间,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要去帮助学弟学妹们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其次,是我们的文化课程由大一时的公共课程转为现在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以后步入社会增加筹码。
期末考试要临近了,教室、图书馆、自习室成为我们聊以慰藉的地方,一排排图书琳琅满目,一间间教室座无虚席,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寻属于自己的学习乐园。纵使图书馆再简陋,教室再冷若冰霜,自习室再万人空巷,我们从来就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现在回想起来,不觉有些苦涩。再次,校园生活也从未停止过前进步伐。受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席卷中国大陆,学校里的饭菜在原来的基础上涨了极近一倍,包子卖到一元一个,记得为了抗议实物涨价,我们班的愤青们还集体绝食了一段时间。寝室里,自从学校给我们牵了宽带,安装上了洗衣机,同学们的生活变得容易了许多,起码有了一台跟外界沟通的机器。宿舍楼下的小卖部成为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一碗泡面,一杯冷饮足以使我们美美的睡上一晚。终了,也许我谈到的变化也只是沧海一粟。
偶然间,在电脑上翻开了一张大三时的篮球队合影,思绪跟着回到了那段时光。大三一开始,莫名就感觉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压力,不知是社会还是时间留给我们的,总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术业有专攻,想读研的同学早已蓄势待发,个个像一头头驰骋在田间地头的小犀牛一般,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想上社会磨练自己,让自己更在适应社会的同学也经常忙于一些社会事务,不知跑过多少次招聘会现场,不知投过多少份简历,不知试过多少套面试服装,不知…… 那段时间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大家身上所有的谨小慎微,深害怕错过每一次难逢的应聘考试机会。释放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恰好我们班上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篮球迷,每当天空放晴之后,篮球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我们班组的女生啦啦队也是全年级最具活力,最热情四射啦啦队之一。篮球场上,他们的激励成为我们取得好名次的基础。
很快,学校安排我们实习了。实习可谓一把双刃剑。值的称道的是我们终于可以迈向社会,就想一只刚刚要学会飞翔的小鹰一样,终于可以脱离鹰妈妈的怀抱,独自翱翔在蓝天白云间,享受这一切的新鲜。令人畏惧的是我们即将步入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所谓的“大学生”光环映照着自己,就是一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样才能从容应对这未知的一切,没有答案。实习的那段时光,思绪可以说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大家要圆满完成学校交给大家的实习任务,另一方面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读研、考公务员、走教师、进公司等等,大相径庭。可我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的将担子挑在双肩。就在这个最关健的时期,辅导员刘老师因个人发展需要,选择了到北京读博。失去主心骨的我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将自己的路坚守到底。果不其然,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大四上期的全校就业率统计中,我们班的就业率屡居前茅。
“朋友,我永远祝福你……”一首难忘的《祝福》敲响了我们离别时的钟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毕业季,辅导员还特地从北京赶回来,为我们送行。“四年前,你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四年后,你们也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分道扬镳”。辅导员的一席话让我们走的更近了,我们没有更多的情绪,只是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辅导员最后给我们讲述的那些简单而又质朴的话语。那年7月份的天空并不是那么流火,好像要跟我们传达着什么讯息。有喜悦、有难舍、有欢歌、有汗水、有付出、有留恋、有青春、有难过、有感动、有……如此种种,难以言表。毕业晚会的那天晚上,我们并没有回寝室睡觉,而是和大家唱在了一起,醉在了一起,以求得四年感情的共鸣。希望在某年后的今年,大家还能围坐在一起共叙前程。
2011年6月22日,我们离校了,我们学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2011年12月12日晚,我因工作需要,回到了阔别半年之久的母校,一切又是那么熟悉,历历在目,我不禁留下了眼泪。
南部县支行
肖龙军
2012-1-29
大三时,我们班篮球队合影
篇二:《给准备要上大学的同学的一些话》
给准备要上大学的同学的一些话
可能与从小就不安分的性格有关,在当初选择报考大学的时候全部填报了南方的院校,很幸运的被第一志愿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毕业之前本身就是一个文科生,所以对于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就很想去了解。
这里分享一下南方高校和北方高校的一些区别及高校之间的一些差异。当然在去广州之前,我是没有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高校是有什么区别,包括在报考院校的时候。
初次注意到南方和北方高校不同的时候还是第一次跟朋友的通话中。她跟我讲他们早上要跑早操,晚上要上自习,出入学校要登记,一个宿舍住六个人或八个人。说实话,当听到这些我是很惊讶的,同时可能还有一点点的庆幸,当然可以理解为朋友之间的一种“幸灾乐祸”。所以我会略带忧伤的对她说:“你们这样很好哇,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晚上定时关灯,有助于培养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早上出早操会有益于身体健康;限制出校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朋友当然会明白我说的话,然后会说很羡慕我之类的话。
因此之后,我对于北方教育环境的关注就多了,儿子本身又在南方一个教育环境与氛围很好地地方,所以也会潜在的做一些有或没有的比较。有些设施跟两地的气候环境有关,如南方这边的学校都有单独的卫生间和浴室,也不会限制水的使用。当然,这些软硬件的区别是跟两个地区的发展和人文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下面就把与大家密切相关的简单分析一下:{写给大学同学的话}.
不管怎样的院校都离不开一个“学”字,因此进入大学后仍然不能放松学习,那么其中一些硬件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之后和几个不同朋友的谈话中,了解到一些人文和教育比较发展的院校(北方),图书馆里拥有的图书比较匮乏。同学们不得不去周围更高级的学府或者书店去读书。这一项对于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在南方一些同级别的院校就相对好很多,学校会花较多的金钱和精力在这方面。因此不同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深层的修养和素质是有区别的,而往往这种区别是非常大的。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前面讲过,我们北方的学校对于学生的管制是很严格的,比如定时关灯,晚上查寝,甚至定时供水(这与北方水资源缺乏有关),饭堂饭菜会不合胃口且较贵。在南方,学生的自由度很高。晚上不会限制关灯,因此同学们的夜生活很丰富,同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很高。安全制度当然有,这是舍长不会理会,知道大概的去向就可以了;南方的学校不会限制水(气候潮热,水资源丰富),一些高等学校会设游泳馆,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同样给学生的空间和发展范围是非常大的,晚上除了公选课可以不用上自习,自己可以自由安排这些时间。当然,在更高级的一流大学,这些方面做的更好。学生的幸福感同样很高。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吧。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区别,也不是让大家择校时选择南方的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上一个怎样的大学。现在年轻人最多的也许是时间了,这样的想法可能也会有,也想着上一个非常好的{写给大学同学的话}.
大学,但不要仅仅只是想而已哦。
至于上怎样的学校,除了生源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在高考前任何一个阶段自己努力的情况。但想必大部分人还是喜欢上自由性高、同时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学校吧,除非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因此为了上一流的大学,大家一定要准备的足够充分,也许在学习方法,也许在听课效率,也许在做更多的练习题,晚上回家做更多的功课。如果懒惰或者投机取巧,那么可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就会非常小。
另外,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出努力,如担任班委,校会的学生干部,从小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或者琴棋书画,培养自己的兴趣。现在为之付出的努力,日后必是成功路上的助力,因此不要吝啬这样的时光。
写到这里,只能说与各位共勉,努力的做最好的自己,创造最大的价值。
篇三:《写给大学同学毕业十年聚》
下一站再聚
——写在大学同学毕业十年聚会之后
1997年,我们怀着梦想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云南师大, 55名同学一起度过了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我们亲如姐妹、诚如兄弟,在这四年里,相信每个人都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2001年,我们背着行囊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还记得离校送别时的情景,伤感、不舍,为了明天,我们奔向人生的下一站……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拼、奋斗、开始恋爱、结婚、生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同学之间更多的是电话联络,偶尔有机会也相约在一起,找个小酒馆,喝上几口、一起回忆过去、聊聊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但有些同学,10年未见、甚至某天想起,才突然发现连电话都没有,心中难免遗憾一番。
每每想起大家,总有一种既近又远的感觉,近的是大学四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还在一起上课、一起抽烟、一起喝酒,一起谈心;远的是,毕业整整十个年头,许多同学我们已经记不清名字,但十年后我们再聚时尽管叫错姓名、张冠李戴,但同学之间还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
从5月份开始讨论同学聚会、6月份最后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组织聚会、于是想如何选时间、写通知来的同学会更多些,在同学们的热情支持下,我们发出了聚会通知,然后开始期待,期待这个日子,期待55名同学的每一位都能来。
8月1日一大早,得知余树生、张诚、赵字明、聂选福、沈立庚等同学从香格里拉、临沧、元江、会泽来到昆明。我和祖睿立即赶到云南师大,激动、想念夹杂着感动!感动于他们为了见同学,不辞辛劳、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上午11点左右,龚华、李蓉、张琼、张文红、毕艳红到。兄弟姐妹们见面嘘寒问暖、相互谈论着谁有发福了,谁还是老样子,我们齐聚云南师大纪念亭:互相拥抱、握手、叫着每个同学的姓名、抽着熟悉的香烟……
中午12:30,我们集体来到师大三食堂午餐,才发现母校食堂不接受我们的现金,大家只好穿过校园顺着铁路去昆工午餐。午餐结束我们来到田家炳书院前悬挂“云南师大政教97本同学毕业十年聚会”的布标处,继续聊天、玩笑,谈论着当年的人和事,继续等待,希望多些同学到来。下午14:00以后,陈宝宏、严石友、李慧萍、刘萍、夏丽琼、胡艳、林艳艳、方兴昌、张艳萍、李勤学、王文娟、李迎果、尚光琼终于在同学们的热切期盼中相继赶到。人越来越多,大家聊得也是越来越开心,大家依然记得余树生、张诚、赵字明在足球场上的风采,关心着聂选福的中长跑是否还一如当年,一起谈论龚华自己编写的教材,羡慕夏丽琼的龙凤胎,取笑陈祖睿的签名,对比着李勤学、沈立庚的油肚……十年后的今天,师大校园里回荡着政教97本同学的欢声笑语,我们的心和情依然没变。
下午16:00,龚华开始给我们在田家炳书院前、西南联大纪念馆前拍摄集体照,并以宿舍为单位分组拍照留念。我们在闻
一多塑像前民主草坪上等待杨素、王廷勇、吴仕勇的到来,我们28名同学到齐拍照。下午17:30全体驱车前往渡假村;18:30,伴着陈祖睿三杯酒的回忆与祝词,我们开始了想象过无数次的集体晚餐,喝酒、聊天、用酒表达着彼此的想念,从来不喝酒的女同胞在这个时候也破例来上几口,借着酒的力量,追忆那段青葱岁月,我想,每一个人都很怀念大学、珍惜这份同学情,即使是谁跟谁曾经有些过节,在时隔10年后的今天,共同举杯,眼神对望中冰释前嫌了; 21:30,温情晚会正式开始,但余树生等几位同学已经喝醉提前回房休息;22:00左右余春芳同学赶到聚会现场,我们的聚会同学达到29名。同学们继续喝酒、聊天、歌唱,每位同学都讲了自己的感言,尽管我已记不清大家讲的每一句话,但当时的情景让我记忆深刻。听着大家的讲话,有的同学笑了、也有同学偷偷流泪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凌晨2:00,娱乐结束大家各自回房睡觉,其实大多数同学回房间并没有睡着,而是通宵卧谈。
8月2日早8:00,大家相约到滇池大坝吹风、近观西山睡美人风光;中午12:00午餐,没有人喝酒,因为昨夜饮酒过度; 中午14:00,除了昨晚不得不回家照顾小孩的杨素、张艳萍、李蓉以及因有事提前离开的赵字明、龚华、严石友等6位同学,其余23名同学作了最后的告别。
离别时,大家还是那么依依不舍,但和十年前的离别不同的是,我们都没有哭,我想,不哭并不代表同学之间的友谊淡了,
而是经过十年,我们都更加成熟、自信、有担当、对未来充满信心了……大家谈论着下次聚会,很多同学建议今后一年一聚、最长五年一聚。看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但也有遗憾。
遗憾的是,曹永贵、杨威、王士禄、李维帮、吕文飞、杨再金、廖自阳、李云海、武斌、王学文、茶学光、陆金光、王良、桂石见、朱绍伟、罗应林、金玉芳、刘荷、田利仙、杨晶、罗玉梅、杨丽梅、张庆芬、王丽琼、程晓真、钱朝琼共26名同学,我们希望能和你们叙叙旧,看看你们的样子,听听你们的声音,可惜,你们没来……还有我们的亲爱的班主任谭老师,一直都说一定来,又临时出差去了外地,希望,下一次聚会,能见到你们。
前来参加聚会的29名同学(15男、14女),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并关注同学聚会。感谢陈祖睿、黄尊、张琼、李迎果、武斌、张文红、王文娟、龚华、李蓉等同学的积极联络,感谢王文娟、张琼、李蓉、毕艳红的经费细致管理,感谢陈宝宏、张文红等同学的悉心接送,特别感谢张琼为我们联系环境优美的渡假村,感谢龚华为我们提供的专业拍照,并给每位同学带来的普洱茶……感谢所有来参加聚会的同学,给我们29名同学带来友情、带来真挚并永久的回忆。
最后,祝愿云南师大政教97本55名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期待下一站,我们再聚首!
篇四:《给准备要上大学的同学的一些话》
给准备要上大学的同学的一些话
可能与从小就不安分的性格有关,在当初选择报考大学的时候全部填报了南方的院校,很幸运的被第一志愿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毕业之前本身就是一个文科生,所以对于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就很想去了解。
这里分享一下南方高校和北方高校的一些区别及高校之间的一些差异。当然在去广州之前,我是没有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高校是有什么区别,包括在报考院校的时候。
初次注意到南方和北方高校不同的时候还是第一次跟朋友的通话中。她跟我讲他们早上要跑早操,晚上要上自习,出入学校要登记,一个宿舍住六个人或八个人。说实话,当听到这些我是很惊讶的,同时可能还有一点点的庆幸,当然可以理解为朋友之间的一种“幸灾乐祸”。所以我会略带忧伤的对她说:“你们这样很好哇,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晚上定时关灯,有助于培养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早上出早操会有益于身体健康;限制出校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朋友当然会明白我说的话,然后会说很羡慕我之类的话。
因此之后,我对于北方教育环境的关注就多了,儿子本身又在南方一个教育环境与氛围很好地地方,所以也会潜在的做一些有或没有的比较。有些设施跟两地的气候环境有关,如南方这边的学校都有单独的卫生间和浴室,也不会限制水的使用。当然,这些软硬件的区别是跟两个地区的发展和人文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下面就把与大家密切相关的简单分析一下:
不管怎样的院校都离不开一个“学”字,因此进入大学后仍然不能放松学习,那么其中一些硬件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之后和几个不同朋友的谈话中,了解到一些人文和教育比较发展的院校(北方),图书馆里拥有的图书比较匮乏。同学们不得不去周围更高级的学府或者书店去读书。这一项对于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在南方一些同级别的院校就相对好很多,学校会花较多的金钱和精力在这方面。因此不同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深层的修养和素质是有区别的,而往往这种区别是非常大的。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前面讲过,我们北方的学校对于学生的管制是很严格的,比如定时关灯,晚上查寝,甚至定时供水(这与北方水资源缺乏有关),饭堂饭菜会不合胃口且较贵。在南方,学生的自由度很高。晚上不会限制关灯,因此同学们的夜生活很丰富,同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很高。安全制度当然有,只是舍长不会理会,知道大概的去向就可以了;南方的学校不会限制水(气候潮热,水资源丰富),一些高等学校会设游泳馆,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同样给学生的空间和发展范围是非常大的,晚上除了公选课可以不用上自习,自己可以自由安排这些时间。当然,在更高级的一流大学,这些方面做的更好。学生的幸福感同样很高。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吧。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区别,也不是让大家择校时选择南方院校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上一个怎样的大学。现在年轻的我们最多的也许是时间了,这样的想法可能也会有,也想着上一个非
常好的大学,但不要仅仅只是想而已哦。
至于上怎样的学校,除了生源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在高考前任何一个阶段自己努力的情况。但想必大部分人还是喜欢上自由性高、同时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学校吧,除非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因此为了上一流的大学,大家一定要准备的足够充分,也许在学习方法,也许在听课效率,也许在做更多的练习题,晚上回家做更多的功课。如果懒惰或者投机取巧,那么可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就会非常小。
另外,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出努力,如担任班委,校会的学生干部,从小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或者琴棋书画,培养自己的兴趣。现在为之付出的努力,日后必是成功路上的助力,因此不要吝啬这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