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诗歌铁血颂军魂》
铁血颂军魂
男:军魂,是一首悲壮的颂歌,
竭力奏响警世的乐章;
女:军魂,是一条奔腾的大河,
呼啸涌入辽阔的海洋;
男:军魂,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毅然挺起博大的胸怀;
女:军魂,是一支燃烧的蜡烛,
舍身点亮大地的春光;
男:军魂,是一把犀利的锐剑,
狭路相逢夺胜的勇士;
女:军魂,是一颗挺拔的青松,
四季翠绿无暇的品质;
男:军魂,是一腔报国的热血,
金戈拯救中华的傲骨。
女: “八一”南昌的一枪,
井冈山火红的旗帜
烧红了江西
艰苦卓绝的生命与信仰
丈量映红了两万五千里
为我们带来温暖与生气的正是那面旗帜
男:曾记否,援朝、援越
八一军旗跨江过海,直插美帝国主义
上甘岭、老山,我们人民子弟兵的鲜血, 把军旗染得更红
把中国人的骨气燃的更旺
女:有了那面鲜红的党旗引领
在最危机、最艰苦、最逆境的时刻,
总有一种洪亮的声音骤然想起:
男:“共产党员跟我上……”,
女:从此,工农武装点燃了引路明灯, 男:从此英雄军队挺起了钢铁脊梁;
女:在建立苏区的征途上,
男:在抗击日寇的鳌战里,
女:在夺取政权的拼刺中,
男:在建设祖国的伟业中,
女:到处都有人民军队的身影!
男:遍地都是军民融水的赞歌!
女:董存瑞
男:“为了新中国,前进”
女:的最后呐喊,
男:黄继光 “挺身而起堵枪眼” 的英烈豪情,
女:雷锋“甘当永不生锈螺丝钉”的平凡事迹, 男:抗洪大军“誓与大堤共存亡”的伟大壮举…… 女:这一幕幕用鲜血勾勒的画面
男:这一个个催人奋进的瞬间
女:诠释了我们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合:人民军队忠于党
篇二:《军魂解说词》
第一集 1926年的夏天,北伐革命的烽火从珠江流域一路北上向长江流域推进。历史的目光,开始注视长江中段这个最炎热的城市——武汉。
当时的武汉,还分别称为武昌、汉阳和汉口。这里是中国近代军火工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北洋政府的政
治、军事重镇。
在武昌的南部,便是素有“荆楚南大门”之称的小城咸宁。咸宁地处从湖南、江西两省北进武昌的交通要道,{军魂,诗}.
特别是城外一南一北的两座石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褚银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北伐军要夺取武昌,必须首先夺取汀泗桥和贺胜桥,汀泗桥位于湖北的咸宁境内,是武昌铁路上的军事要
隘,它三面环水,东面高山矗立,只有西南角一个铁路通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926年的8月,汀泗桥和贺胜桥就这样出现在北伐军与北洋军阀进行决战的战役沙盘上,成为兵法所说
的“我必攻,敌必守”的战略要地。
守桥一方的统兵者,是直系军阀名将吴佩孚。
吴佩孚号称“常胜将军”, 在军阀混战中曾连败皖系、奉系军阀,被西方评论家视为“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中国最强者”。1924年9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还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 首战汀泗桥,吴佩孚尽管占有地形上的优势,但是他依然小心谨慎,派驻了两万重兵进行把守。在那个热
得让人烦躁的季节,吴佩孚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对手呢?
褚银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汀泗桥之战吴佩孚纠集了两万主力,凭着汀泗桥的自然天险想喘息待援,但是咱们北伐军的先头部队叶挺
独立团趁着晨雾翻山越岭,从侧后向敌人发起了攻击。
北伐军的叶挺独立团攀越山间小道,突然从侧后发起的攻击,令吴佩孚领导的守军腹背受敌,猝不及防,
阵脚大乱。桥南的北伐军乘机发起总攻,一举取得了“汀泗桥大捷”。
再战贺胜桥,吴佩孚加固了阵地,增兵五万,连他本人也亲临前线督战。
褚银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打贺胜桥是8月30日,北伐军发起了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担负从正面沿路的主攻任务,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插入敌人纵深,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打败了人数上超两倍的北洋军阀,占领了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门户。这个北洋军抵挡不住北伐军的进攻,仓皇撤退,向武昌溃逃。经过这两次战斗,吴佩
孚的精锐部队损失减半,败走信阳,从此一蹶不振。
汀泗桥、贺胜桥成了北洋名将吴佩孚的“滑铁卢”,作为保定军官学校的高才生和久经沙场的老军人,吴佩孚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名气、资历还是战场经验,他绝不输于北伐军的任何将领;若论兵力和武器装备,北洋军远强于北伐军;再说执行战场纪律,北洋军的督战队执法严酷,大刀砍下的逃兵头颅比比皆是!此
外,北洋军是据险固守,还占有地形之利……然而怎么就一败再败呢?
褚银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北伐革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北伐军不光是在这两战,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支持和全力配合,好多老百姓都参战了。包括叶挺独立团还是当地的一个老百姓说我知道这个路,我领你们从背后侧后插进来,打他个措手不及。第二点就是有我们共产党的合作和配合,尤其重点指出的就是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叶挺独立团
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10月10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纪念日这一天,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继汀泗桥、贺胜桥大捷之后,又率先登上武昌城头,被武汉广大民众称颂为“铁军”。而在叶挺独立团这一天的阵亡报告
表上,整整排列着191名勇士的姓名,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军魂,诗}.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作为北伐先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北伐军中受共产党影响最大的一支部队;而作为北伐先锋的先锋,叶挺独立团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武装,它从班长到
团长的各级指挥员,绝大多数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最初的实践,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仅仅只有五岁。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表现出掌握武装实现目标的初步认识。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就开明宗义地宣称:要“以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
资产阶级”,“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这一纲领虽然没有对如何缔造一支无产阶级军队做出清晰的描述,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为此做了
一些必要的干部准备和舆论准备。
1921年冬,中共旅俄支部从东方大学选派肖劲光、任岳、周昭秋、胡士廉四人进入红军军事学校,接受
军官训练,这是中国共产党派出的第一批军事留学生。
此后不久,周恩来、阮啸仙、蔡和森等党内重要骨干对建军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周恩来在1922年发表的《评胡适的“努力”》一文中提出:“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同年3月,阮啸仙在《青年周刊》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军人》,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的军队——赤卫军”。蔡和森也于同年9月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呼吁:民主
革命仍要靠人民的武装斗争,并提出仿照苏俄红军建立军队。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四届二中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事部。这是中共中央专门为领导军事工作而建立的核心机构,首任委员为张国焘、任弼时、王一飞三人。此后,共产党部分省区也成立了军事委员会
或设军事特派员,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工作系统。
历史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924年春,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此时,孙中山已经强烈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军队,便无法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在苏联的帮助和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创办军官学校,培养军事
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
在这个如火如荼、史称“大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黄埔军校的初建工
作,开始为后来漫长的武装斗争道路培养军事人才。
照片上这些身着军装的人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和重要骨干,他们在1924年秋冬季节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先后来到黄埔军校工作。周恩来、熊雄、鲁易、聂荣臻等人先后担任政治部的领导工作,肖
楚女、恽代英、高语罕、张秋人等人分别担任了政治教官。
1924年初夏,黄埔军校刚开始酝酿招生,中共中央就立即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中国共产党通告第六十二号”,号召党内优秀青年“自备川资和旅费,前往广州投考”。当时,全国的党员人数不过500余人,但报考
黄埔第一期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就达56人,占总数的1/10。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及武汉分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各地党组织先后选送的共产党员、共青
团员和进步青年就达500人之多,他们后来都成为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杰出将领和得力骨干。
当时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正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也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建设。他曾担任黄埔军校湖南考区的主考官,为黄埔军校选送了一批湖南籍党团员考生;后来又同刘少奇、苏兆征等一批党的工农运动领袖来到黄埔军校讲授形势、任务和政策。毛泽东后来说:我们在直接准备和组织军队的问题上,“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进,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这首著名的《黄埔军校校歌》,就创作于那个年代。歌词作者是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共青团员陈祖康。这
首校歌试图用形象化的语言,来道出国民革命军同以往旧军队的本质不同。
黄埔军校参照苏俄红军的经验,建立了国民党特别支部、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毛泽东评论说:“这种制度全中国历史上没有,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改其面目”。而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主持下也是生气勃勃,有声有色。“革命军队要与被压迫民众携手共进”、“在大革命中争当奋斗先锋”,这样的革命道理成了黄埔同学的政治必修课。当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员队长、后来的开国元帅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武汉军校时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是从民主主义思想向共产主义思想
转变的关头。”
在这里产生转变的,绝不止徐向前一人。在这所蒋介石亲任校长的校园里,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张宗逊、杨至成、周士第、郭天民等一大批优秀学员,后来都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在绵
延22年的革命战争中,把昔日的校长打得闻风丧胆,败走台湾。
与南方高涨的革命形势相呼应,在中国北方也创办了有中国共产党参与的两所军官学校。
这是1927年2月在西安创办的中山军事学校,当时被称为“西北黄埔”,专门培养军事、政治干部。与广州的黄埔军校有所不同,这是由共产党人完全领导的一所军校,它由史可轩任校长,李林任副校长兼教务
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许权中任总队长。军校的主要领导都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
另一所军校是在杨虎城的部队中,由共产党员魏野畴、吕佑乾、刘含初、赵葆华等协助创办的三民军官学
校,它以军事为主,兼顾政治课。
从这两所军官学校毕业的学员,大多数成为1927年清涧起义、1928年渭华暴动和皖北刘集暴动的领导人
和主要骨干。
在积极参与创办军校、培养军事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尝试建立自己直接指挥的革命武装。 1924年12月,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委书记周恩来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在广州大沙头创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支武装由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共产党员周士第、徐成章、赵自选担任正副队长和军事教官,中共广东区委成员廖乾吾、曹汝谦担任党代表和政治教官,由工农青年中挑选
的100多名积极分子所组成。
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控的铁甲车队一经成立,就在支援工农运动、打击旧军阀的斗争中大显身手。铁甲车队先后在第一次东征中担任开路先锋,在援助省港罢工中和工人纠察队一起封锁香港,在平定滇系军阀杨希
闵、桂系军阀刘震寰的叛乱中,坚守革命后方。
一年之后,以铁甲车队和从黄埔军校抽调的部分学员为骨干,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这就
是后来在北伐中夺取汀泗桥、贺胜桥一战扬名的叶挺独立团。
翟清华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初期有八个军,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这是他独树一帜的地方,他的干部任命、人员补充都是由党来做决定的。独立团还建立了党的领导机关干事会,也就是党支部,还有基层组织,党小组。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还掌握其他一些部队,像卢德铭的警卫团、第四军教导团、西北的
徐权中旅和谢子长等部,这些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重要力量。
其实,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有掌握更多革命武装的可能。然而,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只重宣传,不重武装,对党独立领导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必要的认
识,这导致了党对革命武装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位从党的一大到五大一直主持中央工作的总书记陈独秀,精通诗文,熟读马列,尤善宣传鼓动,口诛笔伐,但却绝少提及“工农武装”、“军事斗争”。1922年他在苏联莫斯科得知肖劲光没在东方大学读书而是去了军校学习,马上对肖劲光等人发了一通脾气说:“你们想干什么?想当军阀吗!”从这里能够深刻感受到:在陈独秀眼中,革命的当务之急还是用笔杆子和传单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偏好笔杆子,而国民党的蒋校长却极端重视枪杆子。几乎从黄埔建校伊始,蒋介石就特别注意掌握军校的人事权、学生的分配权和武器管理权。黄埔一期学员刚毕业,他就利用这些人当骨干建立了两个教导团,一
年后扩充为国民革命军中实力最强的第一军。
蒋介石不仅大抓兵权,而且十分警惕兵权旁落他人,尤其是落入共产党之手。
1997年1月19日,中华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沉没长江半个多世纪后,于湖北武昌的金口江域打捞出水。 这艘1910年从国外定购、1925年被广州革命政府命名为“中山舰”的中型巡洋舰,不仅寄托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重建“强大之海军”的强军梦,在它苍桑的背影里,还潜藏着蒋介石当年蓄意谋划的一个险恶阴
谋……
1926年3月18日晚,时任国民党海军局代理局长的共产党员李之龙,突然接到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传来的蒋校长命令,速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然而,第二天当中山舰抵达黄埔时,蒋介石却故作惊诧,否认曾发出调舰命令,随即便散布谣言称中山舰开进黄埔是“共产党要暴动”,并以此为借口,派兵逮捕李之龙,同时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还拘留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宣布广州戒严。{军魂,诗}.
翟清华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第一个信号,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打击以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势力,扩
充自己势力,争夺革命领导权,实现独揽军权、政权、党权的野心。
然而,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致使第一军党代表周恩来以及两百多名共产党员被迫
退出军队,蒋介石夺取第一军军权的阴谋终于得逞。
篇三:《军魂永驻演讲稿》
军魂永驻主题演讲稿
一个人要有灵魂,一支军队要有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永远不变的军魂!长路奉献给远方,鲜花奉献给大地。军人把忠诚奉献给党.
忠诚——是镌刻在;心坎上的誓言,是飘扬在军人心坎上的旗帜!
当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时候,军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以对党的无限忠诚,筑起了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当敌人入侵祖国的时候,军人在血火硝烟中,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筑起了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当洪水肆虐的时候,军人在浊浪惊涛中,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筑起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流砥柱。{军魂,诗}.
忠诚,是血管里沸腾的血液,是生命中鲜活的灵魂。
我军创建之初,忠诚于党的观念就已经融入军队的血脉,成为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98抗洪的千里江堤,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坚强防线抵御了百年不遇的洪水;
08抗冰雪战场上,官兵们齐声高呼:天再冷,冻不垮我们的意志!再累也不停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军魂,诗 军魂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