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24节气中春季的六个节气》
24节气中春季的六个节气 次序 季节 节气 农历 公历 意义
春季1立春 正月节 2月4/5日 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2 雨水 正月中 2月19/20日 这时春风遍吹,天气渐暖,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3 惊蛰 二月节 3月5/6日 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过来及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
4 春分 二月中 3月20/21日 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 清明 三月节 4月4/5日 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在门口插上杨柳条,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扫坟墓。
6 谷雨 三月中 4月20/21日 天气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种的好季节,因为有雨水滋润大地。
夏季7 立夏 四月节 5月5/6日 夏天开始,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工作日益繁忙。
8 小满 四月中 5月21/22日 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 芒种 五月节 6月5/6日 芒种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宜开始秋播,如晚谷、黍、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黄梅季节,连绵阴雨。
10 夏至 五月中 6月21/22日 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万物生长最旺盛,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
11 小暑 六月节 7月7/8日 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很热但尚未酷热,忙于夏秋作物的工作。 12 大暑 六月中 7月23/24日 正值中伏前后,一年最炎热时期,喜温作物迅速生长;雨水甚多。
秋季13立秋 七月节 8月7/8日 秋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14 处暑 七月中 8月23/24日 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尽头。
15 白露 八月节 9月7/8日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 秋分 八月中 9月23/24日 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种。
17 寒露 九月节 10月8/9日 天气转凉,露水日多。
18 霜降 九月中 10月23/24日 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种。
冬季19立冬 十月节 11月7/8日 冬季开始,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
20 小雪 十月中 11月22/23日 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 大雪 十一月节 12月7/8日 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万里冰封。
22 冬至 十一月中 12月21/22日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23 小寒 十二月节 1月5/6日 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24 大寒 十二月中 1月20/21日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篇二:《2015年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2015)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相应的动物,是以动物的活动特点来解释的。如“虎月”,即阴历正月,相当于阳历的2月份左右,此时寒冬未尽,白雪皑皑,虎已从山林中钻出来了,于是正月便被定为“虎月”。阴历二月,相当于阳历的3月左右,兔在向阳的地方觅食小草,于是二月便称为“兔月”。以此而论,三月多雾,神龙忽现;四月大暖,蛰蛇出洞;五月草长,人欢马叫;六月草茂,羊群遍野;七月果熟,猴子饱腹;八月中秋,杀鸡饮酒;九月秋收,巡守防盗;十月秋凉,肥猪满圈;十一月飞雪,屋里有鼠患;十二月北风吼,忙碌完春夏秋农事的牛该休息了。
天干地支纪年表
篇三:《春天的几种节气》
春天的几种节气
立春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惊蛰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35、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6、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篇四:《节日节气一览表》
节日一栏
一月一日 元旦
二月十四 情人节
三月八日 妇女节
五月一日 劳动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农历)
六月一日 儿童节
七月一日 建党节
八月一日 建军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
十月一日 国庆节
十二月二十五日 圣诞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农历)
大年三十 除夕(农历
中国传统节日与节气
12月29 除夕 与家人团圆的日子
正月初一 春节 新的一年的头天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又名灯节,赏灯,做灯
时间不一 清明节 拜祭祖先的日子
五月初五 端阳节 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
七月初七 七夕 又名情人节,牛郎会织女
八月十五 中秋节 花好月圆,两团圆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与家人友人外出登山,远游
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正月的节气有哪些}.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
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除不祥,叫做修。但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浴佛节: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
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大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元:六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堕人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教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等迷信活动。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
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百月都逢九,所以称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时汝南恒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
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正月初一:春节 (又名: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又名: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名:龙抬头、龙头节、土地会、春社日/属春秋两社日之一)
四月初: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四月五日:清明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名:端节、端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二月二十二:冬至 腊月(十二)初八:腊八节
腊月(十二)廿三:祭灶日(又名:小年) 腊月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节气是什么意思?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节气时间的阳历与农历对照
立春:2007年02月04日 (农历12月17日)雨水:2007年02月19日 (农历01月02日)
惊蛰:2007年03月06日 (农历01月17日)春分:2007年03月21日 (农历02月03日)
清明:2007年04月05日 (农历02月18日) 谷雨:2007年04月20日 (农历03月04日)
立夏:2007年05月06日 (农历03月20日) 小满:2007年05月21日 (农历04月05日)
芒种:2007年06月06日 (农历04月21日) 夏至:2007年06月22日 (农历05月08日)
小暑:2007年07月07日 (农历05月23日) 大暑:2007年07月23日 (农历06月10日)
立秋:2007年08月08日 (农历06月26日) 处暑:2007年08月23日 (农历07月11日)
白露:2007年09月08日 (农历07月27日) 秋分:2007年09月23日 (农历08月13日)
寒露:2007年10月09日 (农历08月29日) 霜降:2007年10月24日 (农历09月14日)
立冬:2007年11月08日 (农历09月29日) 小雪:2007年11月22日 (农历10月13日)
大雪:2007年12月07日 (农历10月28日) 冬至:2007年12月22日 (农历11月13日)
小寒:2008年01月06日 (农历11月28日) 大寒:2008年01月20日 (农历12月13日)
注:节气与公历日期相近
霜降:2007年10月24日(丁亥年 庚戍月 辛卯日)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是开始见霜的意思。“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
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明天立春 立春:2008年02月04日/星期一/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八日/丁亥年 癸丑月 甲戍日
立春的含义及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的农谚风俗:
立春也称“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农谚更有“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的说法。“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所以有农谚道: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在《明宫史·饮食好尚》中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民间老百姓在立春之日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
附:二十四节歌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篇五:《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篇六:《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月份》
二十七 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月份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掌握二十四节气歌,理解其意义;搜集有关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月份,理解其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网上搜集、民间采访、阅览室搜集;养成自觉搜集信息资料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生活有用二十四节气,关注家乡气候变化,培养学生辨别二十四节气能力。
活动过程:
一、搜集并理解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月份表;
二、搜集有关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月份资料;
三、集体汇报与整理,形成较完整的资料。
相关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业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明一年中
最热、最冷的出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的家作物的生长现象。
节气是我国历家的一个杰出的创作,并且在历法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作用。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这个“气”字实在是指气象、气候的意思,古人是观察了(主要是华中、华北地区)每一个阶段内所特有的气象或物象、然后定出各段名称的,节气只固定在太阳的一定日期上,不跟阴历日期而变动,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
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表
二十八 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季节
教学目的:{正月的节气有哪些}.
知识与能力:掌握二十四节气歌,理解其意义;搜集有关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季节,理解其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网上搜集、民间采访、阅览室搜集;养成自觉搜集信息资料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生活有用二十四节气,关注家乡气候变化,培养学生辨别二十四节气能力。
活动过程:
一、搜集并理解二十四节气歌;
二、搜集有关二十四节气具体分布的季节;
三、集体汇报与整理,形成较完整的资料。
相关资料: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正月的节气有哪些}.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篇七:《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24节气图(24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
[1]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
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较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5日。
编辑本段节气简表
节气 太阳黄经度数 所在公历日期 所在阴历日期* 所分三个气候
立春 315° 2月3——5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二十四节气
惊蛰 345° 3月5——7日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 0° 3月20——21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苦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