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念奴娇昆仑朗诵配乐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念奴娇.昆仑赏析》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 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这首词里,毛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群众都没有从学理上了解过自己所信奉的理论。当然,词不是政治学说的论文,它也不可能向我们介绍大同理想的细节,所以,通过昆仑这个意象传达的大同理想,其实还是个两面派、具有兼容性,既适合《礼记》那个本土的型号,也适合马克思那个舶来的型号。我们得参照作者的平生、思想,才能给这个理想贴上特别的标签——这是文艺写作天生具有含糊性、作者的限制不可能天网恢恢的一个例子,同时也是读者具有理解主动性的一个例子。

篇二:《念奴娇昆仑》{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 昆仑(1935.10)

名言警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最谦虚的一句话 ——毛泽东;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 ——毛泽东

【教材分析】

1935年10月,毛泽东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和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新授

1、自读诗歌。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让学生理解注释的意思。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2、听泛读。{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3、跟读。

4、小组学习,读诗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5、质疑解疑,理解诗词。

6、多种方式背诵。

7、展示背诵情况。

读一读名言警句,两人互相试着背诵。

三、总结学习情况

篇三:《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篇四:《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朗诵指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纶(guān)巾、樯(qiáng)橹(lǔ)、一尊

(zūn)、还(huán)酹(lèi)

2、感情基调:豪迈、激昂、空旷。

3、具体指导:{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千古风流人物”,要稍微重度,但是注意缓慢,把调子提上去。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应读得抒情,平淡,缓慢。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节奏感和霸气,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要降调,语调轻柔。

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是表现周瑜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气定神闲的,要读出那种得意、轻快,“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平和一点。“雄姿英发”应加重感情,读出你崇拜英雄的感觉。“谈笑间”尾音加重,加点神秘色彩,“灰飞烟灭”读得要快点,情感有一次上升。强调对方的失败,来反衬周瑜指挥战争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要读出词人心中的落寞伤感、惆怅失意以及空旷之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要读出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

4、配乐朗读背景音乐:可选择古筝乐曲,如《十面埋伏》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筝曲等。

(李世杰指导)

篇五:《念奴娇开课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1、把握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的脉络,感受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2、体会周瑜豪放潇洒的风度,结合苏轼的身世遭际阐述自己对“多情应笑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所蕴涵的词人复杂情感的理解。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4、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多情应笑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不同理解。

2、知人论世,感悟苏轼复杂的情感。

3、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一、导入

{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他关西大汉式的豪放。

二、进入词境:

1、学生自读,请学生朗读。稍加点评,配乐听读。

2、朗读过程中,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3、上片写了怎样的景?(壮阔)哪些句子体现?怎样体现?(以乱石穿空千堆雪为主)

问题:用了什么手法?(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赏析动词(根据课堂学生情况而定)

⑴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来写,只有写出了石头的参差交错,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本义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江水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势,展现了赤壁江山的生动画面,可从而想见当年赤壁大战的壮观激烈。 千堆雪用千堆来形容数量之多,阵势之大。雪写色。

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的,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岸边,非常暴烈,翻江倒海。 ⑵、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这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是作者不自主发出的感慨,后句是由江山引发出的思考,如此江上,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 (下面一句可讲可不讲,一带而过)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谈谈它好在哪里?

(教师点拨:这一句的意思是否就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

物”?)

点拨: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从滚滚江水入手,用“浪淘尽”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已经消逝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从眼前见到的赤壁江景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正像《赤壁赋》当中,客人面对滚滚长江,感慨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而今安在哉?”。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并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从古至今,江水是流淌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表现出无限的惆怅。

4、朗读上片,背诵。

四、学习下片。

1、既然上片写景,下片写人,那么下片的英雄人物是谁?(周瑜)

下片用“遥想”一词引出了周瑜这个三国时期的英雄,苏轼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面描写即肖像描写(羽扇纶巾),

侧面描写即衬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乔出嫁了(并由此提问为什么插入)) 明确:羽扇纶巾:可见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范,表现他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一面。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写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出周瑜的才略。

这样一个风流儒雅,从容洒脱,运筹帷幄的青年才俊呼之欲出

2、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小乔嫁给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十年前。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衬托周瑜青春年少,志得意满,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小乔嫁于周瑜是赤壁之战前10年的事情,移到赤壁之战时来,是为了表现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揭示了此战关系之大。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战败,东吴就会国破家亡。四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音同家福)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学生讨论】

3、为什么要写周瑜呢?

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看到赤壁必然会想到周瑜,尽管此赤壁非彼赤壁。周瑜在这场战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处赤壁这个地方,苏轼自己又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先写周瑜,后写苏轼) (板书)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 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 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 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 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怀古 伤今

补充作者介绍: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苏轼自身和周瑜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

3、“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你认为词作表达的思想情绪是什么?为什么? 由学生自己回答即可。(豁达,消极,积极都可以)

苏轼接受儒道佛多种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情绪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

“多情应笑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人生如梦”虽不免消极,也只是一闪而过(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下面的转语“一尊还酹江月”便冲破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正如《前赤壁赋》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人生宇宙的朴素辨证思想,使作者得以自我排遣。“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另外,就同一时期的作品来看,苏轼又何尝完全消沉过呢?举《东坡》诗和《浣溪沙》词为例。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东坡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荦确:山石突兀嶙峋的样子。)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展示了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诗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诵读体验】背诵本词

七、总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遇到种种挫折、打击和磨难;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诱惑和选择;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考验,你将怎样活着呢?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作业:

1、背诵本词,课外欣赏苏轼的其他作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定风波》等。

2、课外随笔:

从苏东坡的诗词文赋可以看出其人生态度和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东坡,与其对话! 东坡先生,我对您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念奴娇昆仑用什么配乐 念奴娇昆仑朗诵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