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读书
读书作文(共6“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了《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
1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陶治人的情操,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如果你想读好书,首先你要先会读书。读书可以分为两种方法:1,精读 2,略读。精读就是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的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的理解。但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说每一本书都要精读,所以我们要学会略读。所谓的略读就是把文章的章节和目录的提要,看看是否有用,或有没有必要去读。因为只有我们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读书的最佳效果。而对于来说读书就是最大的乐趣。因为读书可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让我的每一天变的充实又快乐。不论是课外还是课内的书都有它所要讲述的内容,都是有自己的用处,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面包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爱读书,读书让我找到真正的生活和学习的乐趣,书可以为我们架起一座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我爱读书,不仅因为它非常的有知识知识性,还因为它可以让我从中学到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我爱读书,读书让我懂得生活和学习要:“多用道,少用蜀”。“书”将是我一生的挚爱伴侣,我注视它一时,它将关注我一生! 后标营小学 五年级(一)班 宋佳宁
读书之悟
读书可以明鉴,读书可以使人灵秀。自古以来不论中外人们都对多读书推崇备至。海伦凯勒说:”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宽阔的海洋。但是同样是读书有的人满腹经纶有的人却空空如野。”为什么呢?读书的态度决定收获的多少。
从读书开始就可以窥视你对读书的态度,读书如同交朋友有的是能在一起消磨时光的酒肉朋友,只能在一起快乐一阵也就罢了。有的则是挚友,要向之学习、讨教。我们读书应当抱着学习提升自我的态度,选那些对我们有意义的书籍。
读书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就拿《红楼梦》来说!只看情节的人往往感叹宝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代名着如此走马观花与一般言情小说无异。细读书的人为其中的诗词描写赞叹,他们得到了名着的血肉,反复读书的人看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看到了人物的思想,他们才真正得到了名着的精髓。走马观花的读书态度不仅仅是对着作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好书如同一壶好茶要观其色、嗅其香、品其味。
孔子曰:”学而不四则罔”,细细读了却不思考,那么也是徒然。书中的思想即便再深刻也不会对你有益,思考是吸取过后的消化,吸收是必不可少。例如诗,诗最讲究的是凝练,古诗更是如此。也许只是一个字就承载着诗人无限的愁畅,不可名状的喜悦、抑郁说不出的苦楚。
有了认真思考的态度,就给了你一棵勤劳的树种你将得到一片森林。有了火种给你一堆木棒你就可以得到无限的火与热。你就可以从一个字延伸下去获得更多更多。
读书之正道,依愚之见,当是精贵于多
如若余之言,然善读书者鲜已!
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初二二班初二:郝新宇
享受读书的乐趣
不知不觉以经长大,渐渐的爱上了读书,并且把读书当成了一门令人感到快乐的事,书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人把读书当成一种工具,一种步入成功的方式,但是我把读书当成一种为祖国报效的方式,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我同时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享受读书,这是多么令人开行的事啊!
在我心里,书是我心灵的家园;书也是我精神的寄托,但是我更把读书当成我报效祖国的宗旨,所以我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是在为祖国读书,享受读书之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完美产物,但我在现实世界里过腻了的时候,需要精神安慰的时候,我就捧起书,进入书中的世界里,快乐自在的在书中遨游,精神世界里遨游;在我遨游的同时,我也在汲取为国报效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啊!当我在精神世界里汲取知识够了的时候,我便又回到现实世界,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因为我已再精神世界里汲取了足够的知识,来作为我的本钱。这就是读书之乐,读书之用。
还记得我刚来二中之时,老师推荐我看的《红岩》,里面的江姐等人物,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令人敬佩。这就是党的精神,我们国家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这更加的激励了我为国报效的决心;这也同时让我明白了,党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国家的胜利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书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还可以让人明白许多感人的人和事。所以我爱读书。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看了《在人间》,《平凡的世界》等。。。我觉的我的报国梦一定会实现,也必须实现。我觉的我的心被书净化了。偶然间,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问渠哪能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空虚了,还谈什么报国,就如断了根源的一潭死水,犹如行走肉般,毫无思想,但是如果你读书,你就会有不断的精神源头,来丰富你的精神世界,你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你的现实世界也会活的丰富多彩,你的报国志实现也指日可待。 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也是一部书籍;阅读书籍,品味生活。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并且享受读书的乐趣,这是一种乐趣。希望每个莘莘学子能实现自己的报国梦,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我的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
小时候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好没劲啊”!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接到金字了,该我说成语,我思量片刻后,说道:“金蝉脱壳(ké)”,这个成语是我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成语字典里,到底读什么。”我翻开成语字典一看,“噢!原来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更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了《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好处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我爱读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滋润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走向。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自幼就喜爱读书,我从书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存;从经典中浸明浸昌,沐仁沐义,汲取精神滋养,提高道德修养,为高尚的人格奠定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意味深长的读了一片文章——《窃读记》。看到 “窃”你一定想到了偷吧。没错,“窃读记”即偷偷地读书。
这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学者不是读书而成才的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伴随着我成长,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令我尝到了酸甜苦辣,书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话说,冰冻一尺,非一尺之寒。我心中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发奋读书,用知识武装头脑。我会永远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读一本好书,如同和高尚人对话。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一生读书无数,终身以书为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从小热爱读书,终身受益;培根论读书,觉得书使人充实;严文井谈读书,觉得只有读书,人才更像人。这些名人都是以书为伴,并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向成功之路。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让我们一起与书同行,手捧香书,畅读经典,共同播撒下读书的种子,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作为的好少年。
读书吧!读百本书,行万里路。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
书籍是我成长过程中最不可少的朋友。因为读书,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富于思考的少年;因为读书,让我的视野由狭窄变得宽广。读书给了我无数的知识,读书,使我的成长更加丰富多彩。
儿时的我爱读诗词。那时,我会懵懂地在李煜的叹息中凝神,在杜甫的忧忧思屏息,在陶渊明美好的桃花源中流连。
你听,那些遥远的诗词还在娓娓地向我们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的亡国的之痛化作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深深哀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历尽沧桑写就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凌云壮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你放牧,你耕作,你登高,你醉酒,向世人展示了桃花源的安宁与和平。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少的我又爱读散文。
带着这份热爱,我在鲁迅笔下找出了悲凉与无奈,又不乏具有鲜明的搏击与坚韧。《呐喊》着刀光剑影与铁马金戈的荣辱兴衰,《彷徨》时却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停泊在时间的岸边。带着这份热爱我似乎看到了萧红的故乡。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只有那条呼兰河,如二泉映月的音符般汩汩流淌,历尽时间的考验依然环绕着那座小城。
书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我爱读书,有了它的陪伴,有了它的牵引,才能让我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
【第二篇】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1、满族;2、朝鲜族;3、赫哲族;4、达斡尔族;5、鄂伦春族;6、鄂温克族;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17、锡伯族;18、哈萨克族;19、克尔克孜族;20、维吾尔族;21、塔吉克族;22、藏族;23、珞巴族;24、门巴族;25、纳西族;26、彝族;27、普米族;28、白族;29、傈僳族;30、怒族;
31、独龙族;32、景颇族;33、阿昌族;34、德昂族;35、佤族;36、拉祜族;37、布朗族;38、傣族;39、基诺族;40、哈尼族;41、京族;42、黎族;43、毛南族;44、壮族;45、仫佬族;46、瑶族;47、侗族;48、苗族;49、水族;50、布依族;51、仡佬族;52、羌族;
53、土家族;54、畲族;55、高山族;56、汉族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1、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
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2、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3、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5、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6、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海拉尔、
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7、蒙古族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和新、青、甘、黑、吉、辽等省区,其他散居于宁、冀、川、滇、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多信仰喇嘛教。
8、回族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青、豫、冀、鲁、滇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9、东乡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可分为锁南、汪家集,四甲集3个土语。大多数东乡族青年兼通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
10、保安族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信仰伊斯兰教。
11、撒拉族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少数人散居于青、甘、新等地,与汉、藏、回、维、哈等族人居住在一起。
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数人通晓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撒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第三篇】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中国56个民族有哪些?
中国56个民族有:
1、满族;2、朝鲜族;3、赫哲族;4、达斡尔族;5、鄂伦春族;6、鄂温克族;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
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17、锡伯族;18、哈萨克族;19、克尔克孜族;20、维吾尔族;21、塔吉克族;22、藏族;23、珞巴族;24、门巴族;
25、纳西族;26、彝族;27、普米族;28、白族;29、傈僳族;30、怒族;31、独龙族;32、景颇族;33、阿昌族;34、德昂族;35、佤族;36、拉祜族;37、布朗族;38、傣族;39、基诺族;40、哈尼族;41、京族;42、黎族;43、毛南族;44、壮族;45、仫佬族;46、瑶族;47、侗族;48、苗族;49、水族;50、布依族;51、仡佬族;52、羌族;53、土家族;54、畲族;55、高山族;56、汉族
【第四篇】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一、壮族
分布: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
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二、回族:(吉林省第四多的少数民族)
分布: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
又称礼拜寺。
风俗习惯:饮食:油香(油饼)、盖碗茶(三炮台、盅子)、手抓羊肉。节
日:回族伊斯兰教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除此之外,
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文娱:声乐“花
儿”是回族人民自娱自乐的山歌。口弦:也叫“口琴”,是一种銜在嘴边的
民间小型弹拨乐器。服饰: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
男子多带小白帽(回回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禁忌:不吃猪肉,狗
肉,动物的血液等。
宗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
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三、满族:(吉林省第二多的少数民族,在吉林省主要居住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分布: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三位。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人口最多。
风俗习惯:饮食:满人忌吃狗肉、手扒肉、萨其玛。节日:颁金节、走百病、添仓节、中元节(鬼节)、开山节。禁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禁捕食鸦鹊、禁坐西炕
宗教信仰: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
四、维吾尔族
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
宗教信仰: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
风俗习惯: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饮食:烤馕、羊肉抓饭、烤羊肉串。丧葬:实行土葬,不用棺材。 禁忌:忌食马、驴、骡、狗肉以及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一般不饮酒。
五、苗族:
分布: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陕西西乡镇巴、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宗教信仰: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的祭祀活动。
风俗习惯: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乐器: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芦笙舞是除铜仁地区以外全省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目。饮食: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六、彝族
分布: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其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风俗习惯:歌舞:左脚舞、跳菜。相亲场所:姑娘房。饮食:荞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猪、锅巴油粉、坨坨肉。节日: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舞蹈:分达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
宗教信仰: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此外,部分彝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七、土家族:
分布:土家族是武陵山区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风俗习惯:饮食: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合菜、团馓、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但禁食狗肉。艺术:傩堂戏、摆手舞、唱山歌、西兰卡普(土家锦)。节日:吃新节,舍巴日,赶年节,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娱乐:赛龙舟。居住:吊脚楼
八、蒙古族:(吉林省第三多的少数民族,在吉林省主要居住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西北和东北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风俗习惯:(1)居住:蒙古包(2)服饰:蒙古袍。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3)饮食: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4)运动:蒙古人喜欢的运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5)音乐: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6)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九、藏族:
分布: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风俗习惯:献哈达、喝酥油茶、喝青稞酒,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藏族人禁忌吃驴、马、最忌吃狗肉。藏族信仰大乘佛教。节日:转山会(又称沐佛节、敬山神)、采花节、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意为转田间)、雪顿节(藏戏节)、白来日追节(吉祥天母节)。
名胜古迹:布达拉宫、大昭寺、珠穆朗玛峰、臧王墓
十、朝鲜族:(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省的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他们居住的地区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分布: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
风俗习惯:(1)居住:朝鲜族的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2)服饰: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以长布带打结。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爱穿素白服,素有“白衣民族”之称;(3)饮食:大酱汤、冷面、泡菜(辣白菜)和打糕等。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4)娱乐:长鼓舞。(5)节日: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十一、白族:
分布: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风俗习惯:节日:三月街、火把节、绕三灵、朝鸡节、耍海会、石宝山歌会、葛根会。饮食: 生皮、海水煮海鱼 、下关砂锅鱼 、炖梅 、雕梅 、饵块 、乳扇 、烤茶 猪肝胙 、三道茶 、喜洲粑粑。 待客礼:三道茶。 婚俗:背婚。禁忌: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服饰: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坝子里,白族姑娘、媳妇,从小就有学做寿鞋的习俗。
十二、傣 族
分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各县。
宗教信仰: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风俗习惯:节日: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饮食:竹筒饭,喜食酸食,嗜酒和槟榔。戏剧:傣剧。舞蹈:孔雀舞 、象脚鼓舞 、鱼舞 、蝴蝶舞 、斗笠舞 、腊条舞 、鸡舞 、十二马舞 、戛喃燕。民居: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俗称竹楼)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十三、鄂温克族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鄂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
风俗习惯: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饮食:手把肉、灌
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住所: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
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歌舞:主要有阿罕拜、 爱达哈喜楞舞、哲辉冷舞。
十四、赫哲族
分布: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仅次于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
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全国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风俗习惯:服饰:鱼皮衣。饮食:吃生鱼、炒鱼毛、拉拉饭和莫温古饭。忌食狗
肉。节日:乌日贡节、春节。歌舞:伊玛堪、哈康布力、庇里西勒。乐器:突木含
给和口衔琴。礼仪:祈子礼、祭灵礼。交通运输工具:拖日气–狗拉雪橇(汉族称
它为雪车、爬犁或冰床),赫哲人冬季经常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宗教信仰:赫哲族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十五、珞巴族
分布: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
风俗习惯:节日:旭独龙节、洞更谷乳木。房屋:多是干栏式,中间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服饰: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佩戴长刀和弓箭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丧葬习俗:土葬、树葬
宗教:珞巴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萨满教,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
【第五篇】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资料收集
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资料收集 中国56个民族名称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
2.“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
3.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 ——鄂温克族
4.“山岭上的人们” ——鄂伦春族
5.“曲棍球骄子” ——达斡尔族
6.“三江平原”的渔猎民族 ——赫哲族
7.尊师重教的民族 ——朝鲜族
8.“白山黑水” ——满族
9.尚存象形文字的民族 ——纳西族
10.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 ——藏族
11. 擅使弩弓的民族 ——僳僳族
12.崇尚黑色的民族 ——彝族
13.怀恋故土的民族 ——普米族
14.苍山洱海之滨的民族 ――白族
1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族 ——独龙族
16.溜索飞渡,天堑变通途的民族 ——怒族
17.“擅长打制刀具的民族 ——阿昌族
18.雄狮般勇猛的民族 ——景颇族
19.“古老的茶农” ——德昂族
20.阿佤山的古老居民 ——佤族
21.来自北方的民族——拉祜族
22.布朗山上的古老茶农――布朗族
23.崇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
25.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26.与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门巴族
27.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28.高原雄鹰——塔吉克族
29.“高山居民”——柯尔克孜族
30.崇敬天鹅的民族——哈萨克族
31.祖居中亚的乌孜别克族
32.温文尔雅的塔塔尔族
33.持白种人特征的俄罗斯族
34.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
35.戈壁绿洲上的民族——维吾尔族
36.祁连山麓的畜牧民族——裕固族
37.吐谷浑人的后裔——土族
38.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民族——撒拉族
39.擅长打制铁器的民族——保安族
40.“颇循礼仪,勤于务农”的民族——东乡族
41.多元一体的回回民族
42.闽渐山区的重要开发者——畲族
43.五指山的英雄儿女——黎族
44. 北部湾畔的捕鱼民族——京族
45.惜土如金的民族——毛南族
4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47.亦工亦农的民族——仫佬族
48.“南岭无山不有瑶” ——瑶族
50.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苗族
51.苗族侗族的好邻居——水族
52. 瀑布群中的民族——布依族
53.以“竹”自称的民族——仡佬族
54.巴人的后裔——土家族
55.古老而年轻的牧羊人——羌族
56.“山地同胞”——高山族
【第六篇】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中国56个民族的故事
中国56个民族的故事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
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zhuàng z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nà xī zú)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中国56个民族作文1OO个字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 wēn k zú)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
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h zh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mn bā zú)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
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dá w ěr z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d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