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2016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个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8、各课题成员应根据上述制度规范本人的课题实施计划,争取在课题研究周期内实现目标,力争出成果。
课题组成员职责1、课题组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工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邀请课题专家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按正常的进度进行。
(3)、及时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做好兼职的资料员,以确保研究档案的完整、有序。
(4)、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并作好记录。
2、课题组组员职责:
(1)、遵守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时按质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研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认真学习领会《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阶段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领会其实质。
(3)、主动开展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课题组组织的集体研究学习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和考核。
(4)、课题研究常态化。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作好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
课题组例会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力量,整体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请课题全成员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1、例会内容
①、有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培训
②、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段工作。
③、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课题进展情况交流分析。
④、交流教学和研究方法,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撰写、交流反思笔记。
2、例会要求
①、每月一次,课题组长具体协调,确保例会时间和地点,严格考勤纪律,组织课题组成员按时参加课题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和会议。
②、课题组成员汇报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所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及时反馈研究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③、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题实践实施方案,并由课题组长布置下一段时间具体的研究任务。
④注重会议的内容与质量,学习研讨都要作好记载,不能流于形式。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第二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2016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第1课题研究方案范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民间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创新的结晶,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并且游戏的种类丰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来源于生活,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创造机会和创造空间。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在临安市教研室赵素杰《幼儿园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实践研究》主课题下,昌化镇中心幼儿园与玲珑街道中心幼儿园进行合作研究,成立由园长挂帅业务主任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改编及创新,使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虽然有不少幼儿园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基本理论有过实践和研究,但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搜集与开发还处在较低水平,幼儿园也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民间体育游戏可供参考使用。因此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创新的课题研究。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民间游戏的开发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它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游戏的开发符合《纲要》的精神。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间游戏在不断挖掘、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改变对民间游戏原有的看法和态度,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
(二)、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条件与优势
民间游戏发源于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受长辈们的影响孩子们往往都会几个民间小游戏如《打大麦》、《跳格子》、《老鹰捉小鸡》等。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我园地处农村,园内活动场地较大、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适合开展各类活动和游戏。
(三)、开发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1、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助于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要与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游戏《金锁银锁》、《炒黄豆》、《荷花荷花几月开》等。通过与同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民间游戏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它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民间游戏具有取材方便、简单易行,游戏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材料进行任意加工和改造,激发幼儿的创造。
(2)、民间游戏内容和玩法的多变性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时一种游戏就有多种玩法,幼儿在学会了一些游戏的方法之后,还会与小伙伴一起改变游戏玩法,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重新设计场地布置等,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性。
许多民间游戏还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幼儿在游戏中边吟边玩,始终处于欢乐之中。幼儿对有些儿歌内容已熟记,他们就尝试改编儿歌的内容,教师就则引导他们把时代的信息编到儿歌里去,根据儿歌内容的改动,游戏玩法也随之改变,赋予老游戏新玩法,使游戏更加符合现代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加了民间游戏的魅力,激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创造,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
1、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勤俭办园”。目前,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勤俭办园”仍然是十分需要的,由于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如几颗木珠或废旧的钮扣串起来就可以玩跳格格游戏。开发和开展民间游戏可以为全园节约一大批经费。
2、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纲要》中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一是活动内容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过度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有运动量较大的《猫捉老鼠
》、也有比较安静的《拍大麦》等,可供教师选择。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
3、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发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民间游戏,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新《纲要》的精神。
幼儿园新《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一是: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和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各自的风俗和优秀文化,而这些正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首要资源。因此,本课程正是依据《纲要》精神,旨在让幼儿了解本民族的风俗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整体现象,而后才会注意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而部分相加的总和又不等于整体本身,因为整体本身具有特定的质,即;格式塔”,一幅画总是一个格式塔,一支曲子,一首歌也是一个格式塔,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这就使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使知觉的表象具有了创造性,心与物之间产生了;异质同构”,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具有这种;异质同构”的能力。
本课题,正是依据上述理论,创设民间文化艺术的氛围,并促使幼儿在这氛围中自觉运用异质同构的能力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同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与特色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开发和实施民间游戏。
创新之处:本课题是以民间游戏为主线,在继承当地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民间游戏,形成我园的园本课程内容。从而使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表达与表现的能力,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在继承和发扬地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教科研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园实际的民间游戏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置等具体内容。
2、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幼儿了解民间游戏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不断丰富、发展民间游戏,完善游戏的规则、玩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创新民间游戏的新玩法,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经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建立生活即课程的大课程教学观。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不同种类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包括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的关系、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的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与不同性别幼儿的关系等。
2、在不断丰富、开发民间游戏,完善游戏的规则、玩法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幼儿创新民间游戏的新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3、一日活动和主题活动中怎样科学、合理地选用组织开展民间游戏。
4、在不同的年龄班如何组织开展民间游戏,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研究如何评价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及标准。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3月)
(1)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学习。
(2)收集各类民间游戏
(3)收集准备开展各类民间游戏的材料。
(4)对游戏进行分类选择。
(5)确定好游戏实施研究的主要方法。
(6)对幼儿进行实验前的观察记录和调查。
2、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
(1)设计家长问卷调查表,并汇总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2)研究不同种类、特点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身体素质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等。
(3)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各类民间游戏。
(4)将各类游戏在不同的年龄班组织实施。
(5)课题期中汇报。
2、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5月——6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总研究情况。
(2)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本园幼儿游戏活动的现状以及收集适在各年龄合中班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资料。
2、访问法:走村串户,向村里年长者收集他们幼时玩过的游戏,并认真做好记录。
3、文献资料研究法:由课题组成员收集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动态,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4、实验研究法:开展适合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研究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5、观察法:主要是随时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知道幼儿或对游戏进行改进。
6、实践反思法: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不断反馈,及时调节游戏的方法,内容,途径,使开展的游戏活动符合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实验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课题组的人员分工
昌化镇中心幼儿园和玲珑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带领下业务主任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
吕艳芬(园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临安市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教坛新秀,在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
徐群(园长,小学高级教师,)——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全面实施。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
园长室(含教科研室):适度调空,支持指导。
教研组:协调互动,反馈沟通。
班级:设计执行。
(2)师资队伍的保障
①我们地处农村有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课题组成员多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有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制作教玩具的实践经验和时间机会。
②我们科研氛围浓厚,整体研究能力强,幼儿园近三年在杭州市和临安市的教育教学论文评审中获奖论文有50余在临安市第18届学科论文评审中,《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尝试和应用》被评为二等奖。
5、参考文献:
(1)《教育及其能力的培养》净翠英甘肃教育2000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2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数学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数学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数学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数学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课题经过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初中生数学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尝试从改变数学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数学作业模式,进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合理、有效的完成数学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分层数学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练习)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而帮助、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经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分层数学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在存在的现象,数学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和优生的发展。实施分层数学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数学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分层数学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研究内容要点
1、我校初中数学学情的研究。调查全校学生数学作业情况及教师反映情况,如:您喜欢哪门学科的数学作业?、您喜欢什么类型的数学作业形式?、您希望数学作业侧重于哪一个方面?、您觉得现在的数学作业量怎样?等。调查数学任课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评价,侧重于发现存在的不良数学作业设计及纠正的对策
2、我校初中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从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入手,有依据性实施初中数学习题设计情况调查与分析。
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可较为杂乱,未成系统。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数学的教学专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练习分层设计。(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四、研究内容设计
1、学生分层研究,如何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包括;数与代数”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空间与图形”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等。
3、课外个性化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数学作业,让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五、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调查法:经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来了解和分析情况。分类建档,研究相应的对策。
行动研究:采取主动的措施和对策,经过活动来帮助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情况。
文献法:查找相关资料,增强理论知识,促进研究。
六、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实施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5。—2016。6。)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2、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化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二)实践探究阶段:(2016。7。—2016。4。)
1、实施问卷调查。
(1)实施我校学生学情研究,把握我校学生主要的薄弱环节。
(2)我校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爱好,学生意愿出发来进行分析。(代写课题研究方案_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2、规划设置阶段性,实施行动研究。
(1)2016.7—2016.8集体进行学生分层研究,分组进行计算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空间与图形练习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
(2)2016.9—2016.2分组进行计算练习(低年级)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分组进行进行统计练习(中年级)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空间图形应用练习(高年级)的数学作业分层研究。
(3)2016.3——2016。4集中进行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策略。
(4)完成阶段性课题总结,论文等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6。5。—2016。6)
(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
(2)进行课题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效果
1.经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升有效课堂教学。
2.经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数学作业训练,得到发展,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经过研究,能丰富数学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立一个适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模式。
第3中学《化学课尾教学反馈的研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学生来进行学习的效果和知识反馈,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到他是课堂的主人。
2、在反馈表中,学生有权评价老师和给老师提建议,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会更加亲近老师,热爱化学学习,提高化学学习成绩,给学生终身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3、通过反馈,老师能够掌握这节课学生有哪些知识没有听懂,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题目有困难,老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调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能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化学课尾就是在化学课堂即将结束剩下的3-5分钟。教学反馈即设计一份反馈表,让学生填写,包括这节课对老师的建议、没有听明白的知识和习题、学生认为的重点内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等;或设计一份当堂反馈测试卷,让学生当堂练习和巩固。老师根据反馈表或反馈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第一手资料(www.suibi8.com),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提高化学成绩。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的化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上,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尽管通过作业和测验能够知道一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但毕竟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据此,我提出本课题,旨在解决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全面了解和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最喜爱什么样的老师、曾经给老师提过什么样的建议、化学成绩如何等;
2、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寻找原因;
3、精心设计化学课尾教学反馈表、教学反馈试卷、教学问题统计表,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4、广泛听取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反馈表,及时作出调整;
5、统计分析历次化学考试成绩,以便作对比,检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广泛参阅相关理论著作,用以指导研究实践;
2、问卷调查法:针对目前我校学生对化学教师和化学课堂的相关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3、统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4、教学实践法:本课题研究主要安排在常规教学行为中进行,做到研究和教学有机地融合;
5、个别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反馈表的利弊,及时调整;
6、反思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行为,并在研究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读书目录
1、《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高帆主编);
2、《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3、《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赵中建主编);
4、《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
六、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xxxx年9-12月:1、完成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和调查报告;2、书写《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书笔记;3、撰写22、书写《课堂管理技巧》读书笔记;3、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2月:1、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书;2、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3、书写《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xxxx年3月至6月:对课题进行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对课题进行推广,书写有关书面材料。
xxxx年7月至8月: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9月至12月:上传相关课题材料;
2016年1月至2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
1、课题准备(xxxx年9–11月)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2)《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一遍。
2、课题实施(xxxx年11月至xxxx年1月)
(1)召开化学教研组会议,商量如何进行课尾教学反馈,初步设计反馈表和问题统计表,进行课堂尝试,组织教师统计分析;(2)重新修订反馈表和统计表;(3)采取;每周一清”制度,根据学生反馈的知识和习题,设计一份讲义,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练习;(4)学习《课堂管理技巧》;(5)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6)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分析,对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课题阶段性总结(xxxx年1月至xxxx年2月)
(1)对前一阶段的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广大,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阶段性总结。
(2)学习《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书籍。
4、课题推广应用(xxxx年3月至6月)
(1)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校其它班级进行推广应用,上相关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
(2)学习《课堂管理技巧》和《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5、课题教育教学论文撰写(xxxx年2月至8月)
(1)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2)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
6、课题成果汇报(xxxx年9月至12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传材料到博客;(2)撰写结题报告。
八、申请结题
2016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申请,结题。
第4《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的细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和背景: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而在目前初中数学学习中,中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但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时因材施教就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分层理念为引导,改变学生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入进行高水平的数学探究活动,并取得更好的数学学业成就。
2、探索在分层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探索分层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开发与数学新课程整合全方位整合的教学资源。
4、探索分层理念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形成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总课题的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探究分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子课题研究:
(1)分层理念下进行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2)分层理念下教案与学案设计的研究
(3)分层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等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来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采用和发展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依据。
2、比较法:应用比较法来研究分层教学的本质、特征、结构和功能
3、调查法:应用调查法来研究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优良态度品质的形成及效果。
4、实验法:应用实验法来研究中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的影响,通过综合、实验能力题分层测试来反映。
5、个案分析法:应用个案分析法来追踪分析研究学习基础较好、中等或较差的三类学生在中学数学活动课程实施前后的情感、技能、认知方面的变化情况。
第5历史学科课程资源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历史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承接了上一期的课题,在上一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进一步研究。
2016、9——2016、9,我们几位历史教师参与了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并针对本校本学科的教学实际,确定《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我们着重研究的子课题的题目,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在三个年级的教学中得到应用。该课题的开展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开展该课题研究的同时,恰好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在从事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注重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本校学生实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有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们想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结合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的研究,编写适合我们本校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
2、基于课堂教学实际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而选定的。
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和配套练习册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这些通用的材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班级,不适合于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不利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自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提倡教材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提倡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教学材料,制定教学目标;在教材使用方面,提倡教师以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鼓励教师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这一新课程理念,我们在进行课堂改革的同时,也在探索教学资源问题,怎样在众多的历史资料中选取适合于我校特色的教学资料,成为我们历史教师教学研究的话题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大量查阅课外相关的历史资料,教学只是局限于学生手中的课本,久而久之,学生无法扩充知识面,学习能力也受到限制,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如果我们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课外历史资料,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既有利于课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方面,初二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上较宽裕,而初三教学任务重,又面临中考复习,显得教学时间特别紧,如果使用通用的教材和练习册,不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就会出现初二下学期课时宽松,而初三年级课时又非常紧张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
由于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而且编写教材工程浩大,我们的各方面能力还不具备,因此,我们决定先从编写适合我们学校学生课堂使用的学习资料入手,待时机成熟,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教材的编写。这次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一年半,时间较紧,加上我们的课题研究刚刚开始,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也没有范本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在使用中修改,因此,我们决定先从初一年级开始,本次课题就选定初一年级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任务。
三、研究方法
该课题研究的方法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实践,结合近年来我校自己的教学资料和其它多种教学资料,研究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料。分为七年级上、下册,每一部分用大约一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每一册以课和单元为单位,由四位老师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包括本课知识串联、重点问题导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层练习(用于全体学生的双基练习和用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提升部分)、课外历史知识拓展、相关历史读物推荐等。每一单元的内容又包括单元知识概览、重点例题讲解、单元复习与分层检测等。此外,每一册书还包括适合学生阶段复习及期末复习的单元复习与检测、期中复习与检测、期末综合练习与检测、本册书历史线索及具体历史知识串联等。
四、课题研究人员
该课题的研究人员由历史组四位历史教师组成。
课题组长:孙绪秀
成员:陶明、赵柳松、李洁。
五、课题研究周期及分工
该课题的研究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即2016、2——2016、6。
第一学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共同研究课题的具体编写细节,包括资料的选取、编写的形式、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并着手进行编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具体分工是:第一单元:陶明;第二单元:李洁;第三单元:孙绪秀;第四单元:赵柳松。期中检测、期末检测、本册书历史线索及具体知识串联等由陶明老师具体负责。本学期编写完后,一些主干知识将在下学期初一年级学生中使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调整。
第二学期:编写《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具体分工是:第一单元:赵柳松;第二单元:陶明;第三单元、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及本册书历史线索、具体知识串联等由李洁、孙绪秀两位老师具体负责。
第三学期:对所编写的资料进行汇总、修改、校正,写出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成果将编辑成册,名称为《山大附中初一历史学习资料汇编》,分为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在新一届初一学生中使用。
2、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课题结题报告。
第6个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课题标题: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16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16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16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2016年10月
第三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2015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第1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
B08093
课题承担人
张彦昌
所在单位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
2015年12月
开题活动简况
2015年12月15日,《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课题现场开题会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隆重举行。普陀区教育局范以刚副jú长、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中建教授、上海市教科院规划办公室熊立敏老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泽庚主任、普陀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陈镇虎、普陀区科研室主任祝庆东老师以及学校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普陀区科研室王艳峰老师主持。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张彦昌校长首先就《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学校课题做开题报告,张校长介绍了课题的思路,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接下来分别由周琼书记、陈杰副校长就学校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两个子课题介绍课题的行动方案。
会上与会的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评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泽庚主任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该课题能解决目前学校的实际问题。二中附校前期的《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课题研究成果很好,附校教师的科研参与意识较强。本课题的思路是原课题的拓展和深化,预期的成果不错。同时也指出能否更清晰地界定课题核心概念,更聚焦目标。普陀区德育办公室陈镇虎老师听了课题介绍后,非常赞同我校的办学理念。指出课题很有价值。同时对学校文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理顺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海市教科院规划办公室熊立敏老师指出了本课题的三大亮点:1、宏观与微观的统一,2、理念与实践的整合3、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给出了课题需要关注的问题,应更具体、更聚焦、更深入、更系统。教育局范以刚副jú长认为本课题很有意义。目前本区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同时他指出应进一步做实本课题,找准子课题切入口,从而能生成和积淀学校文化。与会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受到了启示,明确了方向,达成了共识。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研讨,优化课题方案。
开题报告要点
一、研究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只有每一所学校的和谐才能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旨在以;文化引领”,增强学校凝聚力,并让我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人文求善、科学求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的办学思想形成共识,从而逐渐彰显我校;阳光个体生命特色”向;阳光集体生命特色”转变的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及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学校文化建设经过反复实践与考量,在传承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滋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品性,又将此文化积淀所生成的师生精神生命质量的价值归属感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互交融,并试图研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校策略”,构建一套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课改”新理念,新思想,且富有园区与我校特色的;阳光育人”的教育范式与教学体系。
学校文化构建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核心旨在基于整个社会、家庭背景,乃至个体生命(人)在生活、工作等精神层面上所呈现出的对;生命价值追求”的不同认同度与使命感,责任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研究方式,找到生成此课题的原因。如: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何谓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教师的终极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阳光教师、阳光心态的基本素养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提高师生对生命质量的不断追求与超越?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和理念探究:深化拓宽;阳光育人”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实施体现办学理念的育人机制和发展机制,实现领导、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积极互动,共同实现和谐发展。
3、氛围营造和文化构建:建设具有我校特色、能够引领学校成员精神生活发展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自主发展的家园、与教育园区和谐共进的素质教育实验园。
(二)研究内容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各种静态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文化系统,更包括体现学生主动状态的活动方式,还包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与领导的工作方式。因此,本着;阳光学校”的核心追求,我们更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仅仅着眼于;事”的成功。学校文化的建设将落实在如下三个方面。
(1);快乐学习、阳光成长”的学生文化。通过阳光人生行动研究项目,以班级文化建设、年级组教育活动的优化、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为载体,将;阳光人生行动研究”落实到更深层次,以系列的主题活动等为载体,以优良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文化发展,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提升精神生命质量。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学力厚实、素养全面”的;阳光少年”。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和发展动力,并在充满兴趣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地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学生文化,达到;班班有文化”。
(2);博学笃行、幸福成长”的教师文化。以;阳光教师自主发展行动研究”为主线,通过目标引领、价值凝聚、分层定位、分段实施、机制促进、自主发展的研究策略,在课程、教学、德育等领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在专业发展中创造并享受教育事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师发展为;人格高尚、严谨笃学、追求卓越”的;阳光教师”。逐步体会到教育事业的美丽
和学校文化的魅力,在积极主动的教育工作中创造并享受着专业尊严和人生幸福,在创建;阳光学校”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核心是职业归属。高尚的人生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得以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在教育活动中体现;阳光育人”的要求,培养;阳光少年”。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达到课堂;课课有文化”,教师;人人有文化”。
(3);合”与;和”领导文化。以协作实施项目工作运行方式来策划和执行各级层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线。要求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到年级部、教研组的负责人,逐步转变管理职能和领导方式,在相对群体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从管;事”到导;人”,引领教师自主发展,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自主发展。体现;阳光育人"理念的领导文化的民主性,在公平、公正、公开人文的管理氛围中,充分调动校内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强烈的成员归属感和有特色的领导文化。学校以;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共存”作为价值基石,并不断渗透到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全面策划各领域、各层次的工作,并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通过研究打造具有高效能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管理团队,逐步形成一支向心力、凝聚力强的领导队伍。从而形成;合”(合作、合力、合一)与;和”(和平、和善、和谐)领导文化,实现;处处有文化”。
基于以上的认识,生成;阳光学校”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师生发展状态和发展机制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和教师形成主动追求、积极进取的发展状态。这既包括内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也包括外显的善于学习和工作的行为表现。其次,学校形成民主关爱、相互合作的发展机制。它以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机制作为核心,在教学活动、德育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等方面形成特色,以此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
以上述三方面的研究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和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以自信开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追求和实现和谐发展的学校。让;阳光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落实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上。首先树立;阳光育人”理念下的师生价值取向。不仅关注教与学价值、观念和实践的改变,而且重视师生情感和互动的重要性。其次注重提升师生的素养。良好的素养能凝聚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组织环境,同时通过师生的习得与实践,提升自身主体的精神境界。第三建立协作、共存的师师、师生、生生合作文化。开诚布公的探讨教与学的体会、观点和看法,打破孤立主义的藩篱。师生个体也不断积极学习、改革和创新。最终营造师生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应具有五大支柱:优雅的自然环境(环保:关注、保持);专业的领导范式(领导:专业、精细);浓厚的学术风气(治学:思考、勤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克制、宽容),和谐的工作氛围(处事:无私、公平)。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基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同认识,学校通过问卷、访谈、统计、实验、观察等方式,结合学校实例,将隐性的观点逐步显性化,从而更好的落实;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2、行动研究:以学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行动步骤,以;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领导文化”的实践研究为基本策略,体现其科学性、社会实践的改进功能及批判性。
3、案例研究:将学校文化所生成的经典智慧与各种经验范式,通过学生、教师和领导三个层面的团队引领,以教育教学中鲜活的个案为载体,加之文化传承与理念创新的;阳光育人”策略,从而更好的省思以往的研究绩效,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范式,体现其应用价值。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认知阶段(2015、09—2015、11)
此阶段目标:初步了解体现;阳光育人”的学校文化基础和特征,达成建构;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的共识。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立项申报课题,得到课题组审批。2)编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3)分工研究专题。4)组织课题培训。5)邀请专家讲座
第二阶段:课题践行阶段(2015、11-2015、11)
此阶段目标:行动探索体现;阳光育人”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并逐步推进学生文化、教师文化、领导文化三个项目,从而建构阳光学校文化。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细化实施实验措施,通过多项工作布置,深入调查、收集有关实验资料,使课题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2)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消极因素如何转化的策略进行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3)进行中期论证,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与推广阶段(2015、11—2015、09)
此阶段目标:形成体现;阳光育人”学校文化特征,完成阳光学校的指标体系,撰写结题报告。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课题组成员在整理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后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2)在基本完成各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全面总结,使研究课题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3)撰写结题报告。
三、创新价值
(一)、对;阳光学校”概念的认识。
尝试着改变;学校”的传统涵义。它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和实施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单位,它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它不仅发挥服务于教学和德育的工具价值,更发挥着直接产生教育作用的本体价值。它还体现了我们对;阳光”内涵的深层理解,即:学校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并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使学校成为提升师生个体精神生命质量的文化场。
(二)、本课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即对我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理论的构建、指导实践、并不断地反思改进实践(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的基础
2002至2015年,学校坚持;一脉相承、特色贯通”,在传承曹杨二中优秀文化和特色项目的基础上,优化校园环境,实行扁平化的;二级管理体制”;完善;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理念,形成健康运行机制,为师生和谐发展提供保障。2015至2015年,学校探索;文化传承、理念创新”,提出建设阳光学校的办学目标。2015至2015年,逐渐丰富内涵并形成整体发展思路,坚持依法办校、文化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探索理念的落实。
学校前期分别研究了《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班级建设实践研究》、《现代学校制度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合”与;和”学校领导文化行动研究》三个课题。
1、《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班级建设实践研究》课题。
学校从2002年开始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已结题,并于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名为《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一书。学校以;建设民主集体,共创阳光人生”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学生阳光人生行动研究,探索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管理方式、互动的教育机制、开放的教育过程、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
2、《现代学校制度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课题
学校从2015年开始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尚在结题阶段。学校开展了以《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为载体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项目,优先建设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成长。聚焦课堂教学,通过目标引领、价值凝聚、分层定位、分类指导、分段实施的行动研究,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结构优化,生成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
3、《;合”与;和”学校领导文化行动研究》课题
学校从2015年开始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进入认知、践行阶段。此课题体现;阳光育人"理念的领导文化的民主性,在公平、公正、公开人文的管理氛围中,承认每个认定价值存在,充分调动校内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强烈的成员归属感和有特色的领导文化。学校以;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共存”价值基石,并不断渗透到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全面策划各领域、各层次的工作,并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2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5、资料准备如何;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第3中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
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
第4综合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就是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然而目前,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性极强的新课程,未能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缺乏课程实施的真正实际行动,特别是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整合认识程度不够,校本德育系列专题开发不深不多不精。
2、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现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小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德育管理也存在不协调不一致,极易造成德育发展不健康。我校决定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程的整合的策略研究”上进行研究,将开发德育系列专题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学校平时的小学生每月德育常规中,探索开发及管理评价的策略,让学生在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成长。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一)研究的具体内容:
1、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
2、探讨利用校本及社会资源,开发、整合有益学生德育良好发展的本校特色系列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开发及整合的策略。
3、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以及管理评价策略。
(二)突破的难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活动中资源可供合理利用、开发、整合的策略研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活动在实施中构建评价管理体系的策略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活动在实施中体现学校地方特色的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活动在;三位一体”环境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
1、研究思路:
在课题实验研究中,遵照;新课程强调的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和教育性价值,强调发展性评价”的思想,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理论和本地资源,以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为龙头,逐步向全校推进,从而构建一套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德育发展多元评价体系,形成适宜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操作性的评价策略,完善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管理模式,提升学校在本课程的知名度。
2、研究的目标:
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等基本研究方法,依据已有的课程理念和经验,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具体问题,紧紧围绕;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程的整合的策略研究”这个研究主题,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学校和教师可操作的策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关的评价内容,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切实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实施。从理论上,进一步达成对综合实践的课程理解和价值认同,力争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从实践上,形成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德育发展评价体系,探索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学校与教师可操作的途径。
3、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不断探讨活动对学校德育的促进;运用归纳法,总结活动绩效。
4、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四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5年9月——2015年3月)
(1)、申报课题立项,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确定实验老师与班级。
(2)、广泛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教师、学生对本课程和课题的认识现状。
(3)、组织学习与本课程和课题相关的理论,为课题实施作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4)、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与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商定实施意见,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实施意见》。
第二阶段:实施并收集资料阶段(一)(2015年4月——2015年8月)
(1)、根据学校课题实施意见,初步拟定《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德育发展评价总指标与各年级分目标》
(2)、实验教师按评价指标各自拟定初步评价方法,报学校课题组研究定稿。
(3)、各实验教师按商定的评价方式方法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实验研究,并定期把实验情况向学校课题组汇报。
(4)、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动态管理。
(5)、大力开展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的学习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培训。
(6)、根据总课题组要求,进行广泛的网络研讨活动,并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网上活动群”,经常性开展研讨活动。
(7)、开展调查活动,采集研究的数据,收集资料,完成研究内容。
实施并收集资料阶段(二)(2015年9月—2015年3月)
(1)、分析、总结在实验班实施的做法,并讨论完善。
(2)、在全校三——六年级所有班级实施课题实验总结的评价策略。
(3)、全面了解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并不断改进方法。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1)、商定资料整理方案。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2)、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建档。
(3)、对资料进行科学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撰写实验报告,申报结题(2015年8月—2015年9月)
(1)、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并对整个研究进行评价。
(2)、编制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德育发展评价手册。
(3)、完善档案资料。
(4)、申报结题。
四、调研计划
调研计划
为了促进学校德育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确保课题科学、有效地顺利进行,开发、实施适合本校特色的德育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建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
评价体系,使课题实验开展更具有可开发性和可实施性,特制定本调研计划:
调研内容:
1、调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重点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重叠与无序的问题。
2、调查村镇、家长、教师、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支持度和期望值。
3、调查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反映与思考。
4、调查教师、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反映与思考。
5、跟踪调查整个实验过程的各因素的反映情况。
调研周期:
1、拟定调研实施办法,制定调查相关内容或表格。(2个星期)
2、开展以上1——4项内容的调查活动(1个月)
3、跟踪调查伴随整个实验阶段,每阶段为一周期。
调研报告完成时间:定为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一周左右写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报送部门:总课题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备案。
五、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一套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编制评价手册,能在小学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中推广和使用。
第5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15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2015、4-2015、12)
(1)准备阶段:(2015、4-2015、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实施阶段:(2015、5-2015、6)
A、(2015、5-2015、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2015、9-2015、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15、11-2015、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总结阶段:(2015、11-2015、12)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调查访谈录音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
第6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随着教育部《纲要》颁发实施与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幼儿教育也必须朝着促进幼儿自主和谐发展的方向开展。
2、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3-6岁的幼儿是身心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多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户外活动资源,将幼儿带出室外、走出园门,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每一个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3、目前现状的需求
如何有效地利用户外活动资源,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查找的资料上能看出,一部分幼儿园已经在幼儿户外活动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也分析出目前大多幼儿园在户外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①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充足;②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不高;③幼儿户外活动的材料数量不够;④幼儿户外活动区域设置不合理。⑤教师担心发生安全事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户外活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角色把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讨论空间与探索余地。特别是我们农村集镇幼儿园,应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户外活动资源,精心组织有效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研究价值
1、通过研究探索幼儿户外活动资源的最优化与整合,形成本园的特色课程,提高保教质量。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发展与创新
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户外活动质量,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通过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户外活动的空间是开放的,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活动中的情景是真实的,有利于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感性的认识与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通过打破原有户外活动模式,开发可利用资源,创新幼儿户外活动形式、内容,构建园本户外活动课程,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将幼儿户外活动引向社区、社会,拓展幼儿活动空间,使社区、大自然成为立体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教科书”,同时将室内的区域活动创造性地运用到户外活动中,使户外活动这一隐性课程与幼儿园显性课程有机结合,满足
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体现为: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设置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课题界定
1、户外活动
户外:泛指走出家门;户外活动也就是走出家门的活动。本课题中的户外活动指幼儿走出教室及走出幼儿园的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体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2、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
资源本意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既包括园内及社区的的户外场地、设施、材料等物质资源,还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及各行业的人力资源。
3、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指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材料,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创造性,优化与整合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研究内涵可表述为:充分利用物力与人力资源,通过开拓幼儿园环境、社区自然环境中幼儿的活动空间,对原有户外活动形式、内容进行变革,以活动为载体,开发培育教师、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以全面提高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活动。
(二)有关理论支撑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是用色彩、声音、形象来思维的。他主张把儿童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儿童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探索因果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2、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我们充分挖掘本园的环境资源,在有效的环境刺激下,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非常重视社会生活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儿童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4、我国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研究内容的子课题设计
(一)研究目标设定
1、进行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可行性分析,挖掘园内外可利用资源,优化整合物质与人力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形式与内容,形成园本户外活动课程。
2、通过研究和组织实施幼儿户外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身体各方面较全面和充分的发展。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探索、钻研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内容设计
①现状调查,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利用方面已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②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原有资源的整合。
A、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新资源的开发。
B、幼儿园户外活动新资源与原有资源的整合。
③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利用
A、幼儿户外韵律活动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幼儿户外韵律活动包括幼儿操前韵律活动、早操、集体舞,通过对活动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出我园小、中、大班户外韵律活动模式,探索韵律活动教学策略。
B、幼儿园户外区域的创设与利用的研究
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各种区域,将原有的室内区域游戏渗透到户外区域活动中来,使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和户外体育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内容得到充实,活动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C、幼儿园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展的研究
收集各种民间、文本中和教师自创的各类体育游戏,进行整理汇编并组织实施,形成园本体育游戏教材,使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得到有效发展。
D、幼儿社区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断拓展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材料,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创造性,优化与整合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及方法
(一)操作思路
从现实问题入手,立足解决本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存在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相结合,形成园本户外活动课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资源的分析,挖掘可利用因素,制定幼儿活动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优化活动过程,提升活动质量。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存在问题、了解户外活动资源利用与开发情况、评价教育效果。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运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4、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创编幼儿户外活动游戏、制作幼儿活动器具、设计户外活动方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5、案例研究法。根据研究中发现的个别案例现象进行描述、分析,探索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
五、研究步骤构想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计划,进行课题论证。
2、研究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分阶段进行课题研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12月—2015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将有关活动案例、专题论文、录像资料等汇编成集。
六、预期研究成果
2015、9形成现状的调查报告负责人:唐锦秀
2015、9形成阶段研究报告负责人:王晓梅
2015、9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负责人:黄培红等
2015、9幼儿户外体育游戏集锦(文集)负责人:许晴宇等
2015、12幼儿户外韵律活动集锦(光碟)负责人:王桂云等
2015、12形成;结题报告”负责人:唐锦秀王晓梅
2015、12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集负责人:唐锦秀
2015、12幼儿户外区域设置游戏方案集
2015、12论文集负责人:谢美红
2015、12幼儿户外活动集锦(编著)负责人:谢美红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参研人员精干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其中县骨干教师5名,园骨干教师5名,她们勤奋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十五”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省市县科研课题,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所撰写的论文和经验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多篇获省市级科研论文一二等奖。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县教科室负责人和专家指导该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可望在较薄弱的理论研究领域得到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基础扎实
我园是八十年代省教委首批命名的十七所实验幼儿园之一,九八年再次通过省教委的评估验收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幼儿园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八五期间承担的县级课题《农村集镇幼儿园示范辐射途径及作用的研究》已于九五年结题。九五期间,我们还分别承担了市科研课题《农村幼儿学会关心品德的训育研究》和省子课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十五期间承担的市重点课题《创建;绿色幼儿园”与实施;绿色教育”》和市立项课题《农村集镇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研究》均已结题。
(三)组织管理到位
在;十五”课题结题后,我们就着手进行了;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幼儿健康领域、幼儿体育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围绕本课题,我们还通过幼教杂志、网络等平台,了解了国内外在幼儿户外活动的研究情况,并进行了相关的搜集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本园在幼儿户外活动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幼儿园和社区的可利用资源,邀请专家和教师就课题研究进行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做好了课题研究的相关准备工作。
本课题研究能在经费及时间上能得到保证。我园一向重视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每学期均有固定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用于教师培训、参观学习、开展科研活动。本课题研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的研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下简称教研课题)立项建设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项目研究的水平和实践效益,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依据国家、省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研课题着眼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本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实际中存在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问题,推动教育工作者在办学思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实践性研究,从实际中总结提炼成果,并在实践中检验验证,探索形成我校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新亮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由我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的教育部、省教育厅以正式文件下达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文件进行管理,一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管理范围。
第四条 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贯彻“科学、公正、自主、高效”的原则。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交流及宣传;教务处对校级及以上教研课题进行综合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各学院按照学院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制定院级教研课题管理实施细则,负责院级教研课题的申报、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结项等日常管理工作,积极为教研课题的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宣传、推广和应用。
二、申报与立项
第五条 校级教研课题分为学校指定立项课题和学院推荐立项课题两类。学校指定立项课题致力于研究我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出现的重大改革课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指定委托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学校认定立项,指定课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少量子课题,项目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学院推荐立项课题主要是对学院(系)某个具体或局部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应与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密切相关,可分为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等的研究;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的经验总结、体会和方法的研究;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研究;教学管理与实践的研究;课程教材建设与研究等,完成期限一般为1年。课题研究时间从批准立项的时间开始起算。
第六条 为保证校教研指定立项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申请人一般应是承担过校级以上课题、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课题实行主持人负责制,担任实质性研究工作,仅限1人,且只能申报一个课题项目,课题参与人员不超
过6人,每人最多只能参与2个课题。学院推荐立项课题负责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已主持校教研课题但尚未结题的人员不得申报同级别新项目。
第七条 校教研课题每年组织申报,自发布申报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受理各学院(系)的课题申报。各学院(系)按照规定限额指标,在当年已立项的院级教研课题中择优推荐申报,并确保教学第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比例占申报数额的80%以上。申报校级教研课题的申请人要认真如实填写《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表》,所在部门对申报表进行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提供相关的研究条件,加盖公章,向教务处推荐。
第八条 校级教研课题严格按照学校初审、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学校审批的方式,公平竞争、择优立项。教务处根据教研课题的性质、目标和本校的实际,在充分尊重各学院(系)自主评审推荐的基础上,对申报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和初评程序进行初审;学校聘请专家成立项目评审组对初审后的项目进行评审,以无计名差额投票方式产生拟立项课题;教务处对通过的拟立项课题进行审核、汇总,网上公示一周;教务处形成立项意见和研究经费分配方案,报校领导批准后正式立项,并行文公布。
第九条 课题审核和评审的基本标准:
1.课题注重实际应用。选题应对针对我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或拟解决的具体问题确定研究方向,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开展具有创新、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有较好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基础,研究力量较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反映教研项目立项的指导思想,体现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改革路线清晰,改革举措切实有效,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课题承担者能准确把握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思路清晰,观点明确且有创造性,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改革实践结合,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可行。
4.课题研究预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成果有公开发表、使用、推广或供领导决策参考的可能。
5.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合理。
6.近3年已有相同或相近立项课题,相比之下没有明显创新的申报项目原则上不再重复立项。
三、管理与经费
第十条 学校教研课题实行分级管理。教务处是全部教研课题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学研究科是教研课题具体管理科室,负责组织校级教研课题立项、结题验收和综合管理。学校指定立项课题由教务处负责项目指导和鉴定工作,学院推荐立项课题由各学院(系)负责具体管理。各学院(系)应把教研研究纳入本单位教学工作整体规划,建立教研课题日常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做好课题自我管理。
第十一条 教研课题实行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报告制度。立项后1个月内,课题主持人应填写《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合同书》,就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计划等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经申报人、所在部门和教务处盖章后生效。课题主持人应及时向教务处提交中期报告书,主要就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组成员参加研究的情况,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报告。教务处将视课题完成周期,适时对各类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对不按规定报送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或经检查不合格的,将中止课题研究和拨付经费。
第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课题承担单位审批后,报教务处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5.课题完成时间延期六个月以上(含六个月);
6.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其中延期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总期限最多不超过一年。一年后仍未结题的,撤销立项资格,个别未按要求完成课题研究的,要酌情追回资助经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教务处对申请变更事项经研究后及时予以回复。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承担课题的学院,其所有课题最终完成率低于80%的,将减少申报新课题的数量;低于50%的,取消学院下一年度的校级课题申报资格。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被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的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或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已在其他申报课题单位申报该课题;
7. 研究成果未通过第一次验收,经修改后仍未能通过第二次验收;
8. 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的课题,将追回所划拨的研究经费,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新课题。
第十四条 学校将给予校级立项课题适当的经费资助。对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立项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按上级拨付研究经费学校给予1:1配套;对上级未拨付经费的立项项目,学校按上级同类级别项目研究经费标准资助。每个课题均预留5%的资助经费,用于课题申报评审、结题验收等管理费用。
第十五条 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由项目负责人按计划统筹使用。课题负责人应本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精神,合理编制经费预算。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教务处和财务处对课题资助经费实施具体管理,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行使监督和检查职责。
第十六条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资料费(包括抄录、复印、打印、购买图书资料及教学软件等文献资料的购置费等);国内调研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学术会议差旅费;为完成项目而举行的小型会议经费;与项目相关的论文、著作、教材出版费;低值耗材费;成果鉴定费。
第十七条 对不按规定按时报送课题研究检查进度报告的课题,将缓拨经费;对课题负责人因工作调动、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而被撤销或中止的课题,将停止继续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对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中止研究工作的课题,将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出的全部款项。对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予以撤销的课题,追回已拨付全部经费。
四、验收与结题
第十八条 凡按合同规定完成任务的课题,都要进行成果验收,指定立项课题必须进行成果鉴定,其它课题,也可申请成果鉴定。学院应将结题验收结果以正式文件向学校教务处报告。
第十九条 申请结题的课题主持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申请书》、研究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题目统一为《〈**********〉课题研究报告》),需鉴定的课题要提供《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鉴定书》。以上材料各一式二份,学院填写结题汇总表(1份)。每个项目用一个文件袋装好,并在纸袋外贴上项目结题报告书封页复印件。
教研成果的形式包括:教改案例、实施方案、教研论文、著作、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含实训教材)、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教学软件等。
教研其它成果和附件包括:①研究成果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应附上建设方案以及被采用或使用效果的佐证材料;②研究成果属于课件、软件等方面的,应附光盘和使用情况证明;③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用或在学术团体、学术会议上交流的,须附上课题成果已被采用、交流的相关证明。
第二十条 需鉴定的课题必须由5-7名同行专家进行鉴定,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鉴定专家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第二十一条 如课题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有关部门吸收采纳,课题组负责人可申请免于鉴定,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课题验收的标准和内容:
1.课题成果是否达到了课题预期设计要求;
2.成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是否科学并具有新意,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如何;
3.研究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4.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手段是否正确、先进;
5.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6.课题研究尚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尚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未通过验收的,允许课题组在三个月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验收,若重验收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在学院审核同意的基础上,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课题的结题情况进行审核。项目结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课题主持人按课题申报计划完成了研究和改革实践任务;2.教研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预期成果相符,课题主持人作为第一署名人正式发表了1篇(本)以上与课题相关的教研论文(著作),对特殊的实践性强的课题,经专家组评议不便发表论文的例外;
3.经费开支合理合规。
第二十四条 通过验收或鉴定的课题,由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负责有关结题手续,向课题负责人颁发《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证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与学校社科类科研项目及成果享受同等待遇。
五、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第二十五条 校教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论著、论文等)公开出版(发表)或交流时,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标明)课题类型。
第二十六条 教务处、各课题组和课题承担单位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宣传推广渠道,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及措施,提供给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第二十七条 教务处不定期对通过结题鉴定的教研课题成果进行汇编,积极协助优秀成果的出版。对取得优秀成果的教研课题优先推荐申报学校、省(部)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比。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四川大学青年研究课题项目管理办法》
四川大学青年研究课题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四川大学青年研究课题项目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川大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是课题立项管理单位,在校团委指导下对四川大学青年研究课题项目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 课题设置与申报要求
第三条 研究课题涉及两部分主题,第一部分为共青团、高校教育、青年发展相关问题,包括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与团组织建设创新、大学生成长服务、高校发展、大学教育,第二部分为自拟课题,建议同学们从青年发展相关角度或各学院、专业特点设计课题。课题设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
第四条 青年研究中心每年度将适合大学生研究的参考选题
发布于《四川大学青年研究课题项目参考选题》,同时也支持和鼓励广大同学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第五条 自主申报立项课题建议与青年研究密切相关,包括新时代下中国青年所面临的学习、就业、情感、思想观念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切实为我校青年教育和共青团事业服务。研究中心也鼓励各专业同学依据自身专业特点申报研究课题。
第六条 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每年10-11月进行课题的申报以及立项工作,次年3-4月结题,要求在此期间内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
第七条 凡我校各学院团委、学生组织和学生个人均可以竞标的方式申报。申报项目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可以按照课题的需要确定指导教师,并自行联系。各调研组应分别设有负责人与申报人,负责人与申报人可以为同一人。
第八条 为保证活动可行性、公平性以及最终完成质量,鼓
励跨学院跨专业自由组队,鼓励学院及学生组织推荐团队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章 评审立项与日常管理
第九条 四川大学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在校团委指导下对评审立项工作进行管理,并组织学校不同学科类别的专家教授成立评审委员会。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各项目立项申请书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露任何评审情况。
第十条 立项课题的名单经审定并公布后,课题申请人即为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将每月的实施情况报送川大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
第十一条 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送川大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对课题负责人因出国、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课题,课题负责人应及时通知研究中心,由研究中心撤销或中止项目,并及时停止拨款或追缴已拨经费。
第十二条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以及加强管理,研究中心将在中期进行考核,若各队不能按时上交中期调研成果,经答辩委员会审核,有权取消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等相关资助。
第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小组全员同意,报送研究中心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4.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研究中心撤销课题,追回课题经费。情况严重者将上报校团委。
1.私自篡改课题名称,对课题进行虚假宣传;
2.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3.中期考核时发现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具体包括: a.报告内容与主题思想不相符
b.报告中有大量语法、逻辑错误
4.剽窃他人成果;
5.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六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四川大学青年课题研究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大学青年课题研究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四川大学青年课题研究平台项目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川大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是课题立项管理单位,在校团委指导下对青年研究中心调研课题立项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 课题设置与申报要求
第三条 研究课题涉及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与团组织建设创新、大学生成长服务、高校发展与大学教育等方面。课题设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
第四条 青年研究中心每年度将适合大学生研究的社会热点和校园发展问题的参考选题发布于《四川大学青年研究中心调研课题立项参考选题》,同时也支持和鼓励广大同学根据自身兴趣和
专业特点就与本主题有关的课题领域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第五条 自主申报立项课题应与青年研究密切相关,包括新时代下中国青年所面临的学习、就业、情感、思想观念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立项课题要切实为我校青年教育和共青团事业服务。
第六条 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每年10-11月进行课题的申报以及立项工作,次年4月结题,要求在此期间内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
第七条 凡我校各学院团委、学生组织和学生个人均可以竞标的方式申报。申报项目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可以按照课题的需要确定指导教师,并自行联系。各调研组应分别设有负责人与申报人,负责人与申报人可以为同一人。
第八条 为保证活动可行性、公平性以及最终完成质量,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自由组队,鼓励学院及学生组织推荐团队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章 评审立项与日常管理
第九条 四川大学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在校团委指导下对评审立项工作进行管理,并组织学校不同学科类别的专家教授成立评审委员会。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各项目立项申请书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露任何评审情况。
第十条 立项课题的名单经审定并公布后,课题申请人即为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将每月的实施情况报送川大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
第十一条 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送川大共青团青年研究中心。对课题负责人因出国、生病、或其他原因不
能继续研究的课题,课题负责人应及时通知研究中心,由研究中心撤销或中止项目,并及时停止拨款或追缴已拨经费。
第十二条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以及加强管理,研究中心将在中期进行考核,若各队不能按时上交中期调研成果,经答辩委员会审核,有权取消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等相关资助。
第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小组全员同意,报送研究中心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4.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研究中心撤销课题,追回课题经费。情况严重者将上报校团委。
1.私自篡改课题名称,对课题进行虚假宣传;
2.
3.中期考核时发现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具体包括: a.报告内容与主题思想不相符
b.报告中有大量语法、逻辑错误
4.
5.
6.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五条 由青年研究中心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课题资助经费。
第七篇 大学,课题研究,制度
《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
经济类:
1.
2.
3.
4.
5.
6.
7.
8.
9.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 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当前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研究 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0. 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11. 我国国际大通道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12.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源泉与模式研究
13.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前瞻性问题研究
14. 扩大内需与城乡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15. 近两年实施扩大消费政策跟踪研究
16. 稳定和促进外需对策研究
17. 当前民间投资状况与鼓励对策研究
18.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研究
19. 加强政府投资监管问题研究
20. 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21. 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约束问题研究
22. “十二五”时期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难点和对策研究
23.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和改进方法研究
24.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
25.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规制研究
26.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政策研究
27.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28. 农业标准化战略与增强农业竞争力研究
29.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
30. 新型农业职业需求问题研究
31. 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32. 退耕还林问题跟踪研究
3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研究
3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35. 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
36. 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
37. 农村发展中的水环境管理研究
38. 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
39. 国际化背景下农产品价格问题研究
40.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进城的体制与政策研究
41.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
42. 农业发展与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43.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问题研究
44.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
45.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
46. 支持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研究
47.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48. 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49.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研究
50.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研究
51. 新形势下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52. 引导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对策研究
5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54. 新时期区域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55. 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研究
56.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研究
57. 加快城镇化体制和政策研究
58. 保障我国消费品安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59. 当前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调查研究
60. 垄断性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61. 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研究
62.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问题研究
63.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64. 中国旅游业创新能力培育与发展研究
65.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66. 旅游景区无形资产评价研究
67. 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环境政策研究
68.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模式与机制研究
69. 气候变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70. 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71. 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
72. 我国重要能源资源需求峰值预测与分析研究
73. 我国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国家能源安全研究
74. 海外能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75. 新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问题研究
76. 新形势下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
77.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与管理问题研究
78. 物业税(不动产税)改革研究
79. 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制改革研究
8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
81. 我国的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研究
82. 中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
83. 防范股市暴涨暴跌问题研究
84.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功能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
8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86. 我国汇率变动趋势与外汇储备战略研究
87. 我国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研究
88.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特征研究
89.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90. 创业环境评估与创业效果分析
91. 大型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9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跟踪研究
93. 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研究
94. 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
95. 城乡社会保障接续问题跟踪研究
96. 建设保障性住房问题与对策研究
97.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实施跟踪研究
98.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者收入相关性研究
99. 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途径和政策研究
100.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研究
10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102. 城镇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103. 留守农民低素质化问题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政策研究
104.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105. 经济特区与中国模式研究
106. 科学发展观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研究
107.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研究
108. “十二五”和2020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趋势与特征分析研究
109. 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110. 金融经济格局变化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111. 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其变动趋势研究
112. 中国经济周期与经济结构演变关系研究
113. 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研究
114.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关系研究
115. 自主创新、发展方式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金融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研究 1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证研究
117. 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间的平衡理论与政策研究
118.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理论政策研究
119. 商业银行体系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120. 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研究
121. 低碳经济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研究
122. 资源节约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3.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124. 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研究
125.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26. 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127. 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经验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研究
128.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研究
129.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30. 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31. 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32. 世博的举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
管理类:
1.
2.
3.
4.
5.
6.
7.
8.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中国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思想研究 管理学科学化和方法论问题研究 管理行为与机制及和谐管理理论研究 行为决策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企业虚拟组织管理研究
10.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
11.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12. 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13. 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
14.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5. 区域一体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仿真实验系统建设研究
17. 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
18. 中国特色消费行为研究
19. 全球制造网络与中国制造企业的出路研究
20. 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2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研究
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23.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4. 信息化驱动下新兴产业形成模式研究
25. 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26.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27.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研究
28. 创新型城市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
29. 商务模式与企业创新研究
30. 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31. 旅游公共服务与政府监管研究
32. 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33. 旅游经济运行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34. 国内旅游市场变动趋势研究
35.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开放创新管理研究
36.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监管机制研究
37. 反洗钱中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
38.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39.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管理研究
40. 税收管理成本与效率研究
41. 证券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
42.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和管理研究
43.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44. 农村流通现代化管理体系研究
45. 土地市场发展与规划管理创新研究
46. 农业多功能化的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
4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48.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49. 工业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合作机制研究
50. 能源战略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51. 低碳经济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52. 资源税制度设计研究
53. 节能减排激励政策研究
54. 大型能源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研究
55. 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56. 《劳动合同法》实施问题研究
57. 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研究
58.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与监管研究
59. 规范政府行为研究
60. 行政效率评估管理研究
61. 公共事业部门绩效管理和实践研究
62.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63. 大型公共项目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64. 社会风险防范与治理研究
65. 公共信息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66. 公共危机处理的运作机制研究
67.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68. 中外应急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69. 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管理研究
70.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研究
71. 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与重大传染病防治战略研究
7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73. 新医改方案实施效果跟踪研究
7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与政策研究
75. 地方发展与公共服务政府建设研究
76. 网络环境下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研究
77. 社区信息网络与基层社会稳定的关系研究
78. 社会管理的网格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79. 基于3G的移动商务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