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骆驼祥子原文
关于老舍之死:骨子里坚硬,川端康成的奖原本颁给他
2008年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许多中国人记住了他对老舍的崇拜:勒·克莱齐奥第一次踏足中国,便对中国媒体毫不吝言自己对老舍的敬仰之情:“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出生第二年父亲就阵亡于八国联军炮火,母亲则给人缝洗衣服当杂役。老舍自幼在北京大杂院的底层生活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城市边缘的贫民的喜怒哀乐,他从市井民巷的纷杂生活中走出,最终写成《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不朽之作。与同期成长起来的诸多家学丰厚的文学大家相比,老舍的独特出身,令他的作品始终深藏一种特有的机智与幽默、纷繁与精彩。
1966年8月24日,在“文革”中饱受身体与精神摧残的老舍,选择在北京太平湖蹈水而亡,从而留下20世纪中国文坛最悲绝的背影。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曾撰文道:“当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的死,像他(老舍)那样让后人痛心,其悲壮之志,让一切苟活者顿失光泽。”当今天的人们试图对20世纪那些“被抬高”或“被贬低”的中国作家、中国文学进行重新评判时,老舍其人其作始终是一个屹立不倒的坐标。
前天是老舍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各种纪念活动在北京拉开。据了解,今年国内的舞台和电视上将推出8部老舍大戏。与此同时,老舍1968年差一点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说法,再度引来各种揣测与说法。昨日,老舍之子、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谈诺奖疑团:
川端康成的奖原是颁给老舍的
【1980年初,朱光潜曾语出惊人地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老舍被公认为上世纪中国作家中较早具备世界性的作家之一。
进入新世纪,有一个统计,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中,被国外翻译最多的要数老舍,他的《骆驼祥子》被译成30多种文字,光是俄语版就发行了70多万册。2002年,德国、法国、瑞士不约而同地出版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记者:您曾透露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原定授予老舍,结果却因为他的自杀而颁给了川端康成,后来引起了一些争议。您认为,老舍当年如果能获奖,最大的原由是什么?
舒乙:诺贝尔文学奖是经过提名,然后进行若干次筛选,最后选定5个人,拿来让瑞典皇家学院的院士投票,老舍的票数当时排在第一。当年,皇家学院的评委听说当时中国发生“文革”动乱,很多文人受到迫害,他们就请瑞典大使调查核实,把调查结果发给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可惜由于诺奖规定不能颁发给去世作家,于是就在剩下的4人中重评。尽管老舍去世了,评委们还是倾向于颁给东方人,最后就选了日本人川端康成。这个消息是在川端康成获奖庆祝典礼上,瑞典驻日大使告诉日本人的。
有人对这个说法存疑,但我是亲耳听闻:1978年,前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藤井荣三郎受该会的委派,专程到北京亲口告诉我这一内幕,决不是空穴来风。
我认为,老舍当年如果能获奖的最重要原因是政治。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有艺术标准,但瑞典皇家学院的评委们是有政治倾向的。据我所知,他们当时听说中国国内搞“文革”,想要颁一个奖给有反思性的中国作家,就像1970年颁给苏联的索尔仁尼琴相似。由于当年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翻译极少,长篇小说更少,老舍在国外却受欢迎,翻译了很多,他们自然首选了老舍。
记者:您认为,老舍有没有被低估的佳作?
舒乙:一般读者忽视了《猫城记》,很遗憾。这部作品在国外很有名,被定为世界上最优秀的3部长篇讽刺小说之一。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子》并驾齐驱的。这本书之所以在国内沉寂无名,是因为讽刺政治。它是1933年写的,老舍在这本小说中讽刺了国民的劣根性,这不是得罪更多的人吗?而且《猫城记》里的很多预言,比如开学第一天打死老师,第一天就烧图书馆的图书,这在“文革”时都成为现实。这本书在国外让老舍拥有许多拥趸。
上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带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访华,3位著名作家随同访问,其中包括翻译谢曼诺夫,说起老舍的《猫城记》,他说这本小说在苏联印了10万册,全部售出。他们说《猫城记》所揭露的是人性丑恶的一面,是人类社会的通病,具有世界普遍意义,所以在苏联受到欢迎是必然的。
谈身后评价:
老舍的文学地位是升值的
【谈到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对老舍评价的起伏,舒乙认为,老舍一直紧紧抓住平民世俗生活,创造出“世态画卷式”的不朽艺术特色。
老舍有非常朴素的创作观,他生前拒绝对自己的作品有任何拔高的评价,他曾写道:“连好朋友都说:‘伙计,你也硬正着点,说你是为人类而写作,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你太泄气了!’真的,我是泄气,我看高尔基的胡子可笑。他老人家那股子自卖自夸的劲儿,打死我也学不来。人类要等着我写文章才变体面了,那恐怕太晚了吧?我老觉得文学是有用的;拉长了说,它比任何东西都有用,都高明。可是往眼前说,它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我不能吆喝我的作品是‘人类改造丸’。我也不相信把文学杀死便天下太平。我写就是了。”】
记者:克莱齐奥自称为“老舍粉丝”,但国内一些人如韩寒却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您怎么看?
舒乙:现在一些年轻人没有仔细读过老舍作品,这很糟糕,很悲哀!世界上优秀民族对伟大文人的崇敬是不变的。你看俄罗斯,上个世纪经过那么多政治动荡,但是他们所有人提起普希金、高尔基这些人,没有不严肃、不仰慕的。
老舍25岁就去英国教书,看了很多原版英文小说,但他不摹仿。他对自己的写作要求极高。他聚精会神一上午可能只得1500字,他写得非常艰难,字斟句酌。当时有些编辑爱改作家的稿子,老舍先生非常生气,曾经公开谴责:“请不要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个字、每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推敲。只有你们不懂,而不是我的错。”可后来他们依旧改,老舍先生开始骂人了:“凡是改我稿子的人,男盗女娼!”
记者:如今文学写作更为多元,魔幻现实主义、荒诞写实主义都出来了,人们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也开始有了重新评判,比如鲁迅的后人就认为鲁迅的作品被误读,您认为对于老舍呢?
舒乙:现在老舍作品的处境还比较好。小学、中学选入的教材中有比较多老舍作品,许多年轻人也比较熟悉老舍,很多小孩都喜欢。而且一些影视剧和话剧也比较多,影响面比较广。这次文汇出版社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出版的一套21卷本的《老舍小说精汇》,卖得火啊!
不管谁的作品,总逃不脱大浪淘沙般的历史规律。作品本身是否含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是关键,真正能够留给后人回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有的人会永远被人们记住,有的人却只能名扬一时。老舍很幸运,他的作品至今在国内外依然受欢迎。2月3日老舍110周年诞辰研讨会上,一个俄国汉学家跟我说,在俄罗斯“老舍热”从来没有凉过。这位汉学家前几天参加一个欧洲汉学家的会,会上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很多,其实只要讲3个人——茅盾、老舍、沈从文——就够了,当场很多人都接受这个观点。这3人中甚至没有鲁迅。这个观点发明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德威。他认为,茅盾写了中国革命;沈从文与他相反,写的是自然、水、船夫、少女,抒情的;老舍写的是平民,盼望政变的平民。这3个人的作品拎起来,可以代表整个当时的现代中国。
老舍的作品在他活着的时候很畅销,他“文革”被打倒的时候也有人在偷偷地看,被平反以后更是大规模地被出版、被翻译。对于文学家的排名,我认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学大师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而另外一些文学家,比如老舍、郁达夫、张爱玲、钱钟书等的文学地位是升值的。
记者:人们对于老舍解放后的创作有不同的看法,浩然就曾说老舍“解放后的作品是紧跟形势的,配合运动的”。您怎么看?
舒乙:老舍解放前是小说家,解放后是戏剧家,虽然上世纪40年代也写过一些戏剧,但不像解放后一门心思写。解放前后他一直都坚持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反映平民喜怒哀乐。
浩然的说法太简单,有些无知。建国初,老舍在美国讲学,很受欢迎,他还是回国了。他回国后,对比自己在新旧社会的体验,是从心里喜欢新社会,所以写出《龙须沟》这些作品。当时新政权恰好也需要一些宣传,认为通过话剧诠释新政府的形象很合适。所以《龙须沟》演出之后,周恩来找到周扬,专门要他在《光明日报》上写一篇文章,把《龙须沟》当典型来推广。政府还给老舍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这是唯一的。毛主席从来不看话剧的,周恩来跟他讲了后,《龙须沟》就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了。
《龙须沟》现在还在演,前晚(2月3日)人艺还演出了最新版本,尽管距离上一次由北京人艺排演这部话剧已经过了56年,但就前天演出的情况看,大家评价依然很高,认为它是一部佳作,说明它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看作家的作品要看艺术目的,而不是政治目的。它能让你感动,走出剧院让你落泪了,你就会打心里说好。所以我有一次问日本人喜欢老舍哪一部话剧,他们异口同声说《龙须沟》。因为外国人看了《龙须沟》,才理解中国革命的原因。
记者:今年将有黄磊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亮相,您有怎样的建议?
舒乙:现在老舍的很多作品拍成电视剧后被拉长了。为了广告收入,往长里拉,搞成长篇连续剧,动辄40集,电视剧“加水”了。这样就造成了两种出入:一是符合原作主题、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算是拍得较好的,像葛优的电影《离婚》,但是不火,影响不大;另外一种就是水分加得太多,偏离了原作主题、语言风格等,像老舍诞辰100周年纪念时的电视剧《骆驼祥子》,不太理想。
今年有几部关于老舍作品的电视剧要播出,包括《茶馆》、《四世同堂》和《龙须沟》,因为还在后期剪辑,制作还没完成,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谈老舍之死:
他骨子里是格外坚硬的
【老舍曾多次说过: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实际上,老舍先生非常热爱生命,他最后在公园里待了整整一天,还是选择离开。1966年8月23日,老舍被红卫兵绑到国子监孔庙批斗,跪着被轮番殴打3小时,后又被继续毒打至深夜。晚间,遍体鳞伤的老舍在妻儿的作保下被接回家。第二天,老舍独自前往太平湖,以一句“跟爷爷说再见”向孙女作了人生的最后告别。在太平湖畔不吃不喝坐了一整天,于深夜时刻投湖自杀……
舒乙在散文集《梦和泪》中写他陪已经离世的老舍先生度过的最后一夜:“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身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记者:老舍作品爱讽刺,富有幽默感,生活中的他也是这样子吗?
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这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老舍是穷人出身;第二,老舍是老北京人,而且是满人;另外他阅历丰富,出国前后近10年;另外,他生活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时代背景很复杂。
生活里的老舍其实很会玩,他有19种爱好。会打拳,各种拳都会,十八般武艺都通;又会京戏,会演曲艺,像大鼓、相声、河北梆子、单弦……他还会写曲艺,所有中国作家只有他和赵树理会写民间曲艺。
记者:根据沈从文上世纪60年代书信,他对老舍在当时北京文联的卖力表现有些不满。您还记得老舍先生自杀前那段时间的状态吗?
舒乙:老舍一点架子也没有,北京人都很喜欢他。可能浩然当时是个年轻人,刚跨进文联大门,左得要命,所以老舍不喜欢他。老舍在晚年内心是很悲哀的,当时已经感觉到(政治)空气很冷。虽然爱写能写,却不能刊登,写作只能停产。
我的学生傅光明调查了100多个当事人,写了3本关于老舍之死的书。他跟我讲,他感觉很悲哀,说以后绝不相信历史!他调查那么多当事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说当年打过老舍,反而跳出3拨人说自己帮助打捞过老舍的尸体。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承认当年对老舍动过手,更别说忏悔了。有一个女中学生,如今已经是60多岁的奶奶了,傅光明采访她好几次,她才说自己是当事人之一,问她愿不愿意给老舍后人道歉,她说不愿意,没有勇气,说“你替我道歉吧”。她知道这事情很严重,她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记者:我手头有一首老舍1966年春的旧体诗《赠王莹》:“小住佳园百病除,西山爽气入蓬庐。风香云暖松荫外,细读人间革命书。”显得似乎很闲逸,为何在当年夏天就投湖?
舒乙:王莹当时是很有名的女演员,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取得美国支援,她曾经到美国给罗斯福总统表演过,但是一回国就遭到了迫害。老舍其实是用这首诗来安慰她,但内心里他是非常悲哀的。当年,他的作品已经不能发表了。比如1965年,领导最反对他去日本,但是日本人点名要求他去。他做访日代表团团长,刘白羽、张光年陪着看着他。去了之后很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他生活阅历丰富,底蕴厚,日本人很喜欢他本人和作品。崇拜他,狂热地欢迎他。他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日本访记,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发表,一篇残稿放着。
老舍晚年计划写3部长篇小说,分别是《正红旗下》、老天桥和八大胡同,但是到死,第一部《正红旗下》还没写完,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劣,老舍只有死了。1966年8月21日,他对我们说:“又要死人了!尤其是那些刚烈而清白的人。”他是一个软中带硬的人,他受不了了。他殉难,以身谏,老舍其实是用这种方式告诫世人,他骨子里是格外坚硬的,拥有宁折不弯的正义坚定的人生态度。假如不是1966年8月23日,他也会在1967年或者1968年死去。
有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舍将是第二个屈原。把老舍与屈原相提并列,叶圣陶是第一次,他在给王惠云、苏庆昌二人撰写的《老舍评传》中以词代序,词名《齐天乐》,词中说:“呵天甚意!竟容忍沉渊,屈原同例。”
【篇二】骆驼祥子原文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含答案)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
一、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写作背景
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胰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热情赞美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三、主要内容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洋车后,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祥子作为故事中的主角,他的堕落打从他的第一辆车被抢走的不久后就已经一点一点地展开。车被抢后,一切归零的祥子看到士兵遗弃的骆驼,当时兵荒马乱,他却不顾生死去偷骆驼,最后带了三只骆驼离开,并以低价卖给了一个老者,这事除了令他冠上骆驼祥子的名号外,也象征着他的堕落的开始。 四、主要情节概括:
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健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
1
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累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 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五、主要人物 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性格变化)
全书灵魂人物。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
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
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抢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直到最后,连他最后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他彻底的绝望了。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让祥子对自己唯命是从,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相貌丑陋,泼辣而有心计,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务,将人和车厂管理得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她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由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
曹先生: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他似乎就是将来的祥子,他曾经也是要强的,身子也是那么棒,也是那么好心,又怎
2
样呢?最后连自己的小孙子也保不住,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样都是逃脱不了命运的车夫,最后悲惨的死在街头。
小福: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自己上吊自杀了。小福子的一生也许就是那些长得有个模样的大杂院里的女孩必经的道路,她们没有过错,但是从她们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就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了,命运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不讲公平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一切。小福子就这样顺应了命运,回到了她所来的地方,留给人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的烂醉。二强子的行为是令人气愤的,但是生活的压迫使他喘不过气,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当他清醒时又觉得对不住女儿和两个儿子,可是没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车维持生活,而他又没有祥子的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了,这使他更加自暴自弃,干脆沦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骆驼祥子》阅读训练
(一)填空题
1.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
1.《骆驼祥子》作者 老舍 ,原名 舒庆春 ,_满_族,_北京_(籍贯)人,有_人民艺术家__ 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 北平 谋生创业,_三_次买车又_三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样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虎妞_。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拉车_为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 刘四爷 的女儿。
5.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孙侦探_给洗劫了。 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老马_的感叹。 7.《骆驼样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8.祥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 ;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9.《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_祥子_,_骆驼_是他的外号。
10.《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刘四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虎妞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小福子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
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_骆驼_。 12.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_阮明_。
13.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三辆车因_给虎妞办丧事 而被卖掉。 14.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
15.《骆驼祥子》中的_小福子_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6.《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二)问答题
2.请概述祥子绰号的来历。
祥子趁匪兵退却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祥子生了一场大病,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3.请从怒辞杨宅和孙侦探的敲诈这两个情节中选择其一进行概括。
(1)怒辞杨宅: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先生有两位太太,还有一大群孩子。祥子每天接送完这个,又要去伺候那个,同时还要干杂活。更可恨的是,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食宿很差。祥子有一天在送走一位女客人后,因为女主人的无理,忍无可忍,一怒之下,辞去了这份工作。 (2)孙侦探的敲诈:祥子和雇主曹先生被孙侦探跟踪。曹先生叫祥子拉到左宅,并派祥子回家报信。在曹先生家门口,孙侦探拉住祥子,说曹先生是乱党,同时对祥子威胁恐吓。祥子六神无主,稀里糊涂把自己积攒准备买车的血汗钱交给了孙侦探,他的希望破灭了。 4.祥子的三起三落
第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第一落:祥子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第二起: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第二落:祥子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第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第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5.请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3
【篇三】骆驼祥子原文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九年级语文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内容介绍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这使他几乎激动得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民国以后,开了这个车厂子。他这儿的车的租金比别人贵,但拉他车的光棍可以住在这儿。
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车。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四天就离开了杨家。
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刘四爷离开家走亲戚去了。涂脂抹粉,带着几分媚态的虎妞看见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里去。桌上摆着酒菜。虎妞热情地劝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觉得这时的虎妞真漂亮,不知咋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定离开人和车厂,跟刘四爷一刀两断。
在西安门,祥子碰到了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个车夫,祥子便高兴地来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气,祥子在这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温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去买了一个闷葫芦罐,把挣下的钱一点儿一点儿往里放,准备将来第二次买车。
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现在祥子面前,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我有啦!”祥子听后惊呆了,脑子里乱哄哄的。虎妞临走时,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要他腊月二十七——她父亲生日那天去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这天晚上,祥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觉得像掉进了陷阱,手脚全被夹子夹住,没法儿跑。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街上的人都急于回家
去祭神。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要按门铃时,便被那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姓孙,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奉命跟踪得罪了教育当局的曹先生。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幻景,他带着哭音说:“我招谁惹谁了?!”
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虎妞看见祥子回来,非常高兴。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但他想到自己没有儿子,心里不痛快。加上收的寿礼不多,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撕破了脸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并说决心跟祥子走。
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的虎妞,和祥子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感到受了骗,十分讨厌虎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400多元体已钱用完以后,再向父亲屈服,承受老头子的产业。祥子认为这样做不体面,说什么也不干,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
正月十七那天,祥子又开始拉车,凭的是拉“整天儿”。拉过几个较长的买卖,他觉出点以前未曾有过的毛病,腿肚子直发紧,胯骨轴儿发酸,汗拍嗒拍嗒的从鼻尖上、脸上一个劲儿往下滴嗒,接钱的时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他本想收车不拉了,可是简直没有回家的勇气。他感到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
如今的“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车主,自己带着钱享福去了。虎妞听到这消息后,非常失望,她看清了自己的将来只能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大哭一场后,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拼命拉车、干活儿。祥子病倒了。这场大病不仅使他的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钱也用完了。为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虎妞的产期到了,由于她年岁大、不爱活动、爱吃零食,胎儿过大,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这样,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祥子要搬出大院了。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来看他,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祥子从内心喜欢这个为了养活弟弟而被迫卖淫的女人,但又苦于无力养活她们全家。看着眼已哭肿的小福子,祥子狠心地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祥子又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年轻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祥子染上了淋病。
病过之后,祥子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他不再要强了。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的陋习。对车座儿,他绝不客气,讲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
冬天的一个黄昏,祥子在鼓楼前街拉着一位客人向京城跑。后来才发现这人原来是刘四爷。他把刘四爷赶下了车,感到出了一口恶气。
祥子没有办法,又找到曹先生家里,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给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回他这儿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充满了一线希望和光明。祥子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可福子两月前因不堪娼妓的非人生活上吊死了。
回到车厂,祥子昏睡了两天。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去,而是给死人送殡。他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将就着活下去就是一切,他什么也无需再想了。
《骆驼祥子》写作背景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作者曾受英国作家狄更斯影响,
创作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等带有狄更斯式写作技巧的作品,也写过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猫城记》等。但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胰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热情赞扬了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兽。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骆驼祥子原文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②虎妞: 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虎妞是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由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
③刘四 :残忍霸道
刘四爷——虎妞的父亲。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遂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
《骆驼祥子》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作品分析与影响
1、作品分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作品影响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3、艺术特色
①悲剧色彩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马祖孙等,都在逐渐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一个社会性的大悲剧。
②《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北平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③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深入的刻画。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作者凭着对北平下层社会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民众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④中国现代文坛自五四以来就倡导平民的文学,但直到《骆驼祥子》出世,劳动人民才真正成为主人公,得到小说艺术的表现和描写,老舍因为《骆驼祥子》而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篇四】骆驼祥子原文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中日翻译对比分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在这部作品中,老舍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口语,俚语民谚深情而细致地描写了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与民俗风情。老舍的文学语言风格是极具特色的,由北京方言锤炼而成,幽默风趣、俗白精致、饱含温情,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京味儿与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在文学界,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他的语言进行评论时说:“老舍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却又保持了原色原香的北京话。甫一切都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至少他成熟的小说是如此。”
随着中日交流的深入,中日文学作品的互译也频繁地展开。《骆驼祥子》里浓郁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气息使它成为一部非常适合作为文化因素翻译研究的文本。而翻译是原语作品从一个文化领域向另一个文化领域转移,并把原作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传达给目标读者的过程。因此,文学翻译目标应充分反映原作和水平,这样才能得出最佳的翻译效果。本文通过对范富荣,杜英起(中译)与立间祥介(日译)翻译的《骆驼祥子》的中日两个译本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其中对老舍写作语言风格的把握进而探讨中国文学的日译问题。
一.方言的翻译
1.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
中译:車夫たちは、働けなければ食っていけないと知っていながらも、あえてお客を獲得しようともしない。
日译:車引きたちは、働かなければ食えないと知りながらも、どうにも働く気になれず
「张罗」一词在老舍另一部作品中也有出现,《全家福》第一幕:“我说老大,别光学这个那个,也得张罗了媳妇,省得衣破无人补啊!”指物色,寻找。而此处的翻译,日译采用的是意译的方式,“働く気になれず”即车夫们没有去干活的意愿。多少与原文有所出入,原文是不想去招揽客人之意。而中译选择贴近原文翻译,译作“お客を獲得しようともしない”。但是“獲得”一词日语词义为:手に入れること,得ること。即获得,取得,争取之意,多与奖项,权利等词语连用。词义搭配多少有些不合,所以中译版也需斟酌一二。
2.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中译:もうすこし腰掛けてみたが、もう腰掛けてばかりはいられなくなった。どうせ座っても汗が出るのだから、いっそのこと、走ってみようと祥子は心に決めた。
日译:またしばらく座っていたが、どうにも座っていられなくなった。座っていたって汗がでるんだ、思い切って出て行ってみようじゃないか、と。
「爽性」出自《孽海花》第三十回:“她在窗外听得不耐烦,爽性趁此机会,直闯进去,把出去的问题直捷痛快的解决了。”指索性,干脆。中译为“いっそのこと”, “いっそのこと”是“いっそ”的强调用法、一般情况下常常表明选择极端情况的理由。而日译为“思い切って”,《国语大辞典》中释义为“不安や恐れや恥ずかしさなどを押えて、大胆に。”对比之下日译版更能体现祥子这种直截了当的表现。
3.夏天的雨是说来就来,不容工夫的。
中译:夏の雨だから降るかと思ったらすぐ降り出すので、ゆっくりする時間をくれないからだ。
日译:夏の雨はあっという間にやってくる。ぐずぐずしてはいられなかったからだ。
「不容工夫」指花费时间,不允许多加磨蹭之意。日译版中的“ぐずぐずしてはいられなかった”更能表现出文中之意。骆驼祥子原文
4.云还没铺满了天,风带着雨星,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中译:雲がまだ空全体に広がっていないうちに雨粒が風に乗って、東へ西へと暴れこんでいる。風は弱くなったが、ぴゅうぴゅうと強さが増やす一方で、人々を震えあがらせたのだ。
日译:雲はまだ空いちめんをおおいつくしてはいなかったが風は雨の粒を巻き込みながら、西に東に吹き付ける。風はややおとろえてきたが、おそろしげな唸り声だけはあいかわらずだ。
「东一头西一头」表示一会往东一会往西,动作间没有秩序。中日两个版本翻译为“東へ西へ”“ 西に東に”,这种翻译方式表明了是有秩序的动作,明显和原文不符。
「利飕有劲」指速度很快的小风。 利飕和有劲是一个意思,即风虽然小但是速度很快,特别有力道,并且干净利落。中日两个版本对比来看,中译为“ぴゅうぴゅう”,选用了日语中的拟声词,更为贴切形象的表现了原文对风的形态的描写。
5.坐车的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中译:しかし人力車に乗っている人は何も言わず、水の中で必死にもがきながら車を引いているのをただただ見ているだけだった。
日译:客も死んだように黙りこくり、彼が水のなかでもだえるのにまかせていた。
「挣命」表示卖力干活的样子;拼命干活。日译为“水のなかでもだえる”在水中拚命挣扎,苦痛。而中译版“必死にもがきながら車を引いている”则比较贴合原文。
二.专有名词翻译
6.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裤褂”指的是裤子与短褂。中译为“上着”“ズボン”是符合原意的。而日译将短褂译作“シャツ”,洋式的衬衣与中式褂子多少还是不同的。
7.铺户忙着收幌子
“幌”又称帷幔。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商店悬望子,为汉族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日译为“看板”而中译为“暖簾”。就对比来看,中译版比较容易让读者把握所谓“幌子”的意思与形态。
8.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多给。
“铜板”即铜钱。但文中想要表现的是客人对于在大雨中挣命的祥子没有一丝多余的同情,吝啬而冷酷,连稍多给一点报酬都不愿意。主要强调的是钱的少。日译为“銅貨一枚はずんでくれようとはしなかった”,中译为“1銭も多くくれなかった”。显然中译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到文意。
三.数字词语翻译
9.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
中译:歩いた距離がどんなに短くても、井戸を見付けるとすぐ駆けつけて 日译:客を拾ったばかりでも、井戸を見さえすれば駆け寄ってゆく。
中译版将“刚拉几步”译为“歩いた距離がどんなに短くても”明显过于僵硬日译为“客を拾ったばかりでも”更符合情景与文意。
10.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
中译:空車を引いて、 二三歩いていたら、頭から足まで暑い空気に包まれているように感じた。
日译:からの車を引いて歩き出したとたん頭のてっぺんから足の爪先まで熱い空気につつまれ
「二、三步」在此处要表达的是“拉着车走了极短的距离”,强调时间之短,并不指具体数字。所以日译译为“からの車を引いて歩き出したとたん”比较符合原文
11.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骆驼祥子原文
中译:熱いお茶を二、三杯飲んでいると、やっと心が落ち着いてくる。 日译:熱い茶を急須に二杯も飲んで、ようやく人心地がついた。
“两壶热茶下去”译成「二、三杯」则不太好。此处的“两壶”,不是模糊的喝了几杯,显然指装水的容器大、喝得很多,所以还是将量词准确译出为好。
12.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
中译:ちょっと歩いて、又はまたちょっと腰掛け、こうやって正午までぶらぶらしていた。お腹は全然空いていない。
日译:歩いてみたり、休んでみたり、いっこうに客を拾う気もないまま昼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が、腹がすこしもすいてこない。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是“走一会儿,坐一会儿,坐一会儿,走一会儿”的简略描写,所以宜用日语中表示重复的句型来表达。用“たりたり”与原文形式正好相符。
四.修辞手法翻译
13.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使人憋闷,整个老城喘不出气。
中译:この町のいたるところは乾燥しきっており、いたるところは手に焼けどをするほど暑く、いたるところは暑苦しい。とにかく、この古い町のどこにいても、呼吸ができないほど暑苦しく感じられる。
日译:あらゆるものが乾ききり、あらゆるものが燃え、あらゆるものが熱気を
吐き、この古い都が、まるごとまっ赤に焼けた煉瓦窯になったように息苦しく
「いたるところは手に焼けどをするほど暑く」搭配不当,因为“地方”,不能“烫手”。用「あらゆるもの」作主语较为恰当。「呼吸もできないほど」也不如「息苦しく」更符合此时的語境且简洁明了。「この町」后又有一个「古い町」也有重复之虑。同时中译版将句子截成两部分,失了原文连读之下产生的炎热憋闷感。
14.茶从口中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
中译:お茶は口から入るが、今度は汗としてすぐ体から流れ出てくる。まるで体はもう空っぽで一滴の水さえも蓄えられないように感じられる。
日译:茶は口からはったとたん汗になってでてしまう。からだが底なしの壺のなって、一滴の水もいれておけ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ようなぐあいで
这句话表现的是祥子喝下热茶后,茶水却像从身体里蒸发干了,连一滴水都没有残留,空荡荡的仅剩躯壳。中方译者用了直译的方法,而日方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对比之下,中译版 “体はもう空っぽで”与“一滴の水さえも蓄えられない”,即身体是明明空的状态,却连一滴水都存不住,明显有所矛盾。而日译版的处理手法把握了原文的意思,与原文写作风格要更贴合。
15.几阵凉风过去一阵亮,一阵稍暗风忽然大起来,半天没有动作的柳条像得到什么可喜的事,疯托的摇摆。
中译:すずしい風がこのように数回通り去った後急に明るくなったかと思うと、また 急に暗くなったりした。風が急に強くなり、長い間ずっとそよともしなかった柳の枝は、急に大喜びしたかのように、気が狂うほど揺れ出した。
日译:明るくなったり、うす暗くなったりする。と、風が急にひどくなって、長い間じっと垂れたままになっていた柳の枝が、うれしいことに出会ったみたいにさらさらと揺れはじめ
中译将“一会儿亮,一会儿稍暗”译成「急に明るくなったかと思うと」则成了 一时的状态,但原文表现的却是不稳定的状态。“像得到什么可喜的事”并非很高兴「大喜び」,所以还是如日译版译成「うれしいことに出会ったみたいに」为好。
五.小结
异国文化间能够得到交流与传播是文学翻译最终的目标。而小说是最好的文化载体.通过小说的翻译能够有效的传播异国文化,使异国的读者了解他国的文化。但是译者在给读者展现“异域风情”的同时,应该注意在翻译过程中分寸的把握。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因为缺乏理解和误解而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障碍和距离。要尽量保持原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同时对原文中的文化因素也不轻易的置换和删减。一味地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容易犯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翻译的错误,反而背离了原文,将错误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结果有损原文的内容、精神和审美价值。
本文通过对《骆驼祥子》两个日译本的对比研究,认为当原作品中的形象、含义和感情色彩的内容对译文读者来说并不难以理解的时候,应该采用对等的方式,也就是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如果直译不能传达原文的真正意义,则可以采用不对等的方式即意译的方式适当对原文进行转换,用含义和内容相近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原文内容。虽然部分译文会体现不出原文中的文化色彩,可由于更加符合读者的思维方式,反而容易被异国读者所接受,达到传播原作内容和文化内涵的目的。翻译过程中最为艰难与复杂的部分是对异国的文化的翻译。因为翻译者本身不但要正确理解原作和把握原文的文化内涵,还要采取适当的灵活的翻译方式去再现原作的“形”和“神”,让读者在现有的文化中能够体会到异国文化的风情。为此,译作要真正能够传达异国文化就必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篇五】骆驼祥子原文
《骆驼祥子》等名著阅读
中考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一、主要情节概括:
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 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
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二、阅读感受:
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祥子(情节):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了拉洋车。为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祥子(性格):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虎妞 (情节): 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
(性格):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四、名著练习
(一)填空、选择题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 ,_______ 族,_______ (籍贯)人,有_______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______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的女儿。
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______给洗劫了。
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_______的感叹。
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_______拉车。
8._______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9._______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原文
10.虎妞的变态情欲,_______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_______。
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_______ 。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_______。
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的外号。
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而被卖掉。
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_______”的称号。
17.《骆驼祥子》中的_______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
19.样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_______;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20.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_______》,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是_______和_______。
21.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
22.《骆驼样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 的故事。
23.《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
24.《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
(二)问答题
1、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2、请概述祥子绰号的来历。
3、请从怒辞杨宅和孙侦探的敲诈这两个情节中选择其一进行概括。
4、祥子的三起三落
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参考答案:
1.老舍;舒庆春;满;北京;人民艺术家2.《骆驼祥予》;三;三3.样子与车;虎妞4.拉车;刘四爷5.孙侦探6.老马7.北平8.老舍9.《骆驼祥子》10.二强子11.骆驼12.虎妞l3.阮明14.祥子;骆驼l5.有一辆自己的新车;给虎妞办丧事。16.人民艺术家l7.小福子l8.《骆驼祥子》19.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JL)20.骆驼祥子;虎妞;小福子21.虎妞22.人力车夫23.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24.刘四;虎妞;小福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练习题型
1、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3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__________________(奥斯特洛夫斯基)
参考答案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2、名著阅读填空。(2分)
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 写的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参考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 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画线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既要写出课外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考生所写作品可不限于《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
【篇六】骆驼祥子原文
《骆驼祥子》中日方译本的比较
《骆驼祥子》中日方译本的比较
——从著作翻译中看文化差异
学日语已经三年了,在日语和中文之间的翻译与转换上总觉得有点不顺意。经过一学期的日译汉和一学期的汉译日的课程学习,我慢慢地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所在。因为两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各自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在措辞和表达方面也就产生不同的分歧。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把中文翻译成日文时总觉得很吃力,就算翻译出来了,也会被人说不地道。《骆驼祥子》的不同译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我就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简单对比一下两个译本的不同之处。
一、名词的翻译不同。
经过对比,我发现两个译本对名词的翻译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说,对于原文中“街上的柳树”的“街”,中方译者是直接翻译成“街”,而日方译者则翻译成“道ばた”。很显然,两位译者对“街”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日语的“街”指的是街市,也就是商店聚集的区域,热闹得街区。柳树应该是生长在路旁的,而不是在街区里。所以中方译者把“街”直接翻译成“街”是不合常理的,而日方译者所译的“道ばた”(路旁)是更为准确的。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一说“街上的柳树”,立刻会明白是街两旁的柳树,但是,因为文化的不同,日本人未必会马上理解到这个场景,反而可能会带来误解。还有,中方译者翻译“水槽”时也是直接引用成“水槽(井)”,虽然后面有用小括号注释水槽是什么意思,但对于没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人来说
还是很难理解水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而日方译者的“驢馬用の桶”就比较直接、形象,让人一目了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都知道汉字来源于中国,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有些汉字传入日本后,经过时代的变迁可能意思会有所改变,所以我们所说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可能会与日本人所理解的不一样。在把中文的著作翻译成日文时,目的是让日本人理解其中的内容,所以应该要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去翻译。
二、动词的翻译不同
除了名词外,对于动词的翻译,两方也大有不同,下面就具体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原文: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都流了汗。
中方译者:頭から足まで暑い空気に包まれているように感じた。手の甲からも汗が流れ出てきた。
日方译者:頭のてっぺんからあしの爪先まで熱い空気につつまれ、手の甲からまで汗が吹きだした。
“被包围着”两位译者都翻译成“包まれる”,但在翻译“流汗”的“流”时,中方译者用了“流れ出てきた”,而日方译者用了“吹きだした”。“流れ出る”的意思是流出外面,指的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吹きだす”的意思是从内往外冒出,喷出,强调势头很猛。因为祥子是被热气包围着,所以汗肯定是不停地往外流,此时用动词“吹きだす”比用动词“流れ出る”更能表现出流汗的程度之高。另外,原文还有一个动词“觉出”,中方译者是把它翻译出来的,而日
方译者则没把它翻译出来。究竟“觉出”这个动词需不需要翻译出来呢,个人觉得像日方译者那样没翻译出来也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反而中方译者的翻译略显啰嗦。而且纵观全文,中方译本中用了“感じる”(包括名词,复合词,被动态等)这个表达16次以上,而在日方译本中则很少会出现这个表达。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平时经常喜欢说出自己的感觉,所以会经常用到感觉这个词语,但是日本人是比较“暧昧”的,他们一般不喜欢把自己真正的想法直接地表达出来,由此又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
2、原文: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在藏储一点水分。
中方译者:まるで体はもう空っぽで一滴の水さえも蓄えられないように感じられる。
日方译者:体が底なしの壷になって、一滴の水も入れておけ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ような具合で
对于“藏储”一词,中方译者用了直译的方法,而日方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水も入れておけ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的意思是再也放不进一滴水,也就是藏储不了水分。两位译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藏储”一词进行了诠释,各有千秋。
三、表达的不同
1、原文: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中方译者:どんな色でもまぶしく写り、どんな音でも聞きづらく、どんな匂いにも地上から蒸発してきた生臭さが入り混じっている。
日方译者:色という色が目に痛く、音という音がやけにやかましく、匂いという匂いが地面から発散するむっとする臭気をふくんでいる。
首先两位译者对“每一个”有不同的表达,中方译者是表达成“どんな色でも”,而日方译者则采用“名词+という+名词”的句型来表示所有的,全部的。日方译者对“每一个”的翻译不仅地道,而且比较符合文学作品的特点,所以我觉得其比中方译者的译法略胜一筹。其次,他们对“刺耳”,“难听”的翻译也大有不同。中方是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成“まぶしく写り”,“聞きづらい”而日方译者是用意译的方法,颜色让眼睛感觉到痛,就是指的是刺眼,声音嘈杂也就是声音难听。表达不同,意思一样,各有特色。
2、原文:有了凉风!有了凉风!凉风来了!
中方译者:涼しい風が来た!涼しい風が来た!涼しい風がやってきた。
日方译者:風だ!風だ!風が出たぞ!
原文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凉风来后的欢呼,表达了他们的兴奋的心情。很明显,日方译者的翻译不仅简洁,符合人们的说话习惯,而且句子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也是很浓厚的,而中方译者则像是在客观描述凉风来了这一件事,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人们心情。所以相比之下,我比较钟情于日方译者的表达。
3、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
中方译者:祥子はちょっと背中を伸ばし、ほっと一息をついた。
日方译者:かすかに胸をおこし、ほっとため息をついた。
两位译者对“直了直脊背”和“吐出一口气”的表达也不一样,在此我主要想对比“吐出一口气”的两种不同表达。中方译者的“ほっと一息をついた”的意思是喘一口气,歇一会儿;“ため息”的意思是叹气,是担心,失望,感动时情不自禁地呼出的一口长气。因为原文是祥子因为拉车累了而吐出一口气,并不是表达他担心或者失望而产生的叹气,所以日方译者的“ほっとため息をついた”表达出的意思是与原文不相符,中方译者的表达才是准确的。
4、原文:雨又迷住了他的眼。
中方译者:彼の視線は再び雨に奪われてしまった。
日方译者:目の前が雨で何も見えなくなった。
原文中说雨迷住他的眼,意思就是因为雨,视线变得模糊,所以日方译者的表达是正确的,而中方译者的表达有点含糊,因为“奪われる”有“被夺取”的意思,也有“被吸引,被迷住”的意思,所以他的表达可能会给人带来误解。
其实,经过对比,两篇译本真的很不一样,以上的例子只是其中的皮毛。在比较的过程中,我惊觉两位译者的翻译方式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用其他语言翻译自己母语的是一件如此艰难的事。要想翻译得准确且地道,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我想这将是我未来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