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课解说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课解说
延津县城关镇小街小学 李 玲 18937317573
这是一节单元整合课堂,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没有作秀的部分,没有玄幻的图片。我设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大自然。从而知道保护小动物,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个单元有五篇课文,我颠倒了它们的顺序,由详到略逐步进行的,《不用嗓子的歌手》《动物过冬》通过对话让孩子们对小动物的不同的特殊的习性感到好奇,增强兴趣,继而喜欢上小动物,那么他们就很自然的会去保护她们、爱护它们。﹙至于课文里面动物的习性,资料是可以查得到的,资料能查到的东西我们不去卖弄,即使老师查出来展示给孩子们,也是过眼烟云,记不得。到真正用的时候去查一点也不晚,对小学的应试,课文里出现的足够用了。﹚《清清的溪水》这一课通过喜欢的小兔子生气的前前后后,让孩子们意识到环境被破坏后的危害。《一封奇怪的信》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孩子,说的再多,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他们是理解不了的,知道植树造林能改善环境就行了。《我真希望》这首诗歌在前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已经很好理解了,不用再费口舌,只是简单的读了一下。最后,我利用这几篇的课文题目写了《我真希望》,让孩子们再一次熟悉中心思想的同时,得到一些潜移默化,写出自己的希望。我在这一课时之前的阅读课中让孩子们已经熟读。今天在这个课堂里的学生学的不是这个版本,他们没有读过课文,所以在读的方面有点吃力。也可以在这节课之后在进行专门的阅读课,那样孩子是带着兴趣读
的,也会受到很好的效果,这两种方式我都用不同学校的学生实践过,因为这一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就是刚才说过的让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大自然。从而知道保护小动物,保护和改善环境。先读还是后读都是为了加深对这个单元中心思想的理解。我觉得千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不是只会做题,育人也不是简单的长大。﹙靠吃饱长大是他们父母的责任。﹚
单元课程整合的意义:
在随着课改的一步一步深入,学前教育的日益丰满。小学生再单单用一个学期学二十几篇课文,四首古诗,八个语文百花园,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为此,小学单元课程整合这样的语文课堂。为学生节省出很多宝贵的时间,参加生活实践,让素质教育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反复,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同时,使师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获得充分的时间进行有个性的发展。让师生回归语文的本真。有人说这是小学语文的一个美丽的转身,我不知道能不能转身,但我相信会让她美丽。
大家都说教育是一个慢过程,从何处慢起,要从我们小学慢起。慢不是指速度,是指积累、一点一滴的积累。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以单元整合的形式编排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单元前面的导读。在主题阅读发起人刘宪华的《阅读三人行》﹙刘宪华、于永正、陆恕﹚这本书里陆恕老师打了一个比喻: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一篇篇课文好比藤上的瓜。“藤”是所有“瓜”的根。一个单元只有一根“藤”,但是,“藤”上的“瓜”却很多,而且各具特色。教学时,以“藤”串
“瓜”,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施教。它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有的一篇一篇的去教为了应试都教跑题了,甚至跑得很远,让学生糊里糊涂。就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样。刘宪华老师还指出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有一根藤﹚,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
为什么小学生把老师称为“神”,是因为他们的脑子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我们向他们传递一种正确的思想,但只能点到为止,不要过多的去拓展,去升华。因为升华的那一部分需要他们在以后有了辨别是非,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自己去感悟、去升华,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比如关于爱这个话题,在一年级知道爱妈妈爱老师就行了,因为这是最熟悉的人,他们能接受,能感受的到。二年级又长了一岁,让他们知道还要爱爷爷、奶奶,还要爱身边的同学、朋友,还要爱小动物、爱环境。到了三年级让他们知道爱祖国,爱所有值得爱的人,在这个时候爱的意义在她们自觉不自觉之中已经从简单的关爱升华到用心去爱。然后初中、高中、走进社会都会在不断的有新的感悟。想一想我们自己,我们对爱的升华是不是随着年龄段在不断的提高着。我们小学阶段就是点到为止,也就是给他们一个方向,在行走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需要他们随着知识的增多、情感的丰富、年龄的增长自己去体会,去感悟。不是我们告诉是什么味道那就是什么味道。
再比如由一年级“身边的科学故事”,到二年级的“科学放大镜”,再到六年级的“让翅膀飞翔的力量”,初中、高中、循序渐进,顺次提升,形成序列。这样对学生来说接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有一个很明朗的方向。这就是小学生单元课程整合的目的,不浪费孩子们的时间,还老师一份空间。
我们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去教,让孩子不再感到是在捉迷藏。让孩子简单明了的明白一种思想,一个单元里面的四五篇课文其实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整合课以后,不但让学生的思想不在混乱,还有时间让学生每天看一个国学故事,每天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每天欣赏一首音乐,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等等很多老师常抱怨的有想法却没时间的难题。切实可行地向新课标中的“运用”这个方向靠拢。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小学里有素质可剩下。
无论是有人提出的开放教学时空指出开放的语文课程应不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 还是开放检测评价指出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采用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等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关注学生的自身努力,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无论是受益一生的阅读,还是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理想化的美好都需要时间来过渡为现实。小学单元课程整合无疑是要走在前列的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
比如今天的这个单元,它的单元导读是这样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鸟虫鱼兽。我们才能生活在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如果我们一课一课的来学习,就像《不用嗓子的歌手》,我浏览了百度上传的教案、课件、视频,都是让学生学会三种小动物的发声器官,﹙当然生字、词就不用说了,小学里肯定要完成﹚,然后拓展多认识几种其它小动物的发声器官。这不是偏离了中心思想吗?难道孩子们记住几个小动物的发生器官就够了吗?试问,记住了又能在脑子里停留几天?再问,记住又有什么用?这些都是资料上能查出来的。学生不是资料袋,不是储存器。我们是在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的习性之后从而引起对小动物的兴趣,好奇心。让孩子们进一步知道保护动物,同时保护它们的家——-大自然里的山川河流、树木花香。而这几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只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来解读的。何不整合到一起?我们单单的说教甚至高喊“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孩子们却一脸的茫然。再者说了,保护动物难道只是简单的生命吗?不是,它是大自然的生物链,意义是重大的。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应该让他们先喜欢,再爱护。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逐步提升认识,就不是那么难了
后记
单元整合课一个单元我分四个课时来上:
第一课时:利用工具书、资料书、课文注音、老师。来解决生字、新词。
【篇二】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单元整合阅读
1
2
3
4
5
【篇三】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单元整合课听课心得
单元整合课听课心得
1月7日,我们聆听了侯瑞萍老师的单元整合课,本节课采取以文带文课型,以《穷人》《船长》为本单元核心课,课后,进行了研讨活动,在此,也浅谈自己的看法。
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1、导入2、交流感悟3、问题引领4、写法渗透。本节课打破了以往课堂上教师主导,讲解面面俱到的习惯。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本节课上不乏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者,这让我愈发感到教师过多占据课堂对学生是多么不公,长期坚持,必定能提升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我愈发感到坚持大语文教学观,对学生必定会起到长足的推动。
回顾整堂教学设计,我感觉有单元整合的形式,但还缺少单元整合的实质。首先,我感觉既然是整合,就应该有切入点,应选选择某个角度切入,找到整合的线索。在问题引领环节,只是设计了两个问题,但缺少有机组合,没有主线贯穿。
我认为应该抓住《穷人》首先抓住关键语段,迅速梳理故事情节;然后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以 带动《船长》一文的学习,来体会人物品质。
在写作方法指导环节,没有有效结合文中内容,以此为例子进行,而是出示概念,且一带而过,对学生写作方的运用引领效果还欠缺。应以写作深化阅读,整堂课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通过本节课,让我对单元整合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觉得教材不仅是阅读教学的示范文本,同时也是写作教学的示范文本。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效地发掘教材的写作示范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整合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能力。
今后,要尝试把这一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对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尝试。 探讨如何把教材的思想性和单元训练点加以整合,重组,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进行高效学习,节省时间。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真正让大语文走进我的课堂。这条路我愿意去走。
【篇四】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语文第五单元整合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走近鲁迅”为主题安排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和一次口语交际和习作。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不搞“多余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的学习走向长篇作品阅读,在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迅的《故乡》《朝花夕拾》等文学名著。
总体构想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
模块二:领悟表达
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
单元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 教材学习
预习与理解内容
一、解读单元导语
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要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一)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生自主学文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有的人》。
(1)激情导入。
(2)诵读全诗,自由表达。
四、拓展阅读《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相关主题的文章
1.过渡导入: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在儿子眼中,他是慈父;在学生眼中,他是严师;在朋友眼中,他是楷模;在陌生人眼中,他是榜样让我们走近鲁迅,去认识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先生吧!
2.提出阅读要求。
3.学生自由阅读。
4.交流读书收获。
五、预习与理解检测
1.字词检查,由组长考核。
2.课文大意:写在练习本上,各组交流,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质疑与解疑。
各组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全班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统一讨论。
4.人物初印象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结合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品味语言 领悟表达
一、回顾人物特点。
闰土: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二、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
1.出示《少年闰土》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自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找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他的面孔黄里透白,瘦得教人担心,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儿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虽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4.进一步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趣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三、以《一面》为例,深入探究。
1.跳读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收获什么。
2.学生读书,仔细体会。
【篇五】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高效课堂下语文单元整合的几点思考
高效课堂下语文单元整合的思考 新课标教材按照单元文化主题来编排,增大了课容量,而语文单元整合是学生畅游语文世界的最好措施。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合理灵活,教科版是按照主题进行单元的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其好处,但是却不利于文体阅读教学,所以部分课文可以按照文体整合为说明文单元、记叙文单元,这样的整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更系统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二,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延长重点单元的教学时间,强化重点课文的知识掌握,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增加课时。而对于不太重要的单元,则可以大幅度减少所用课时。节余的时间可进行课外的阅读拓展。
三,最有利于教学的最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合理的安排。不过,这就对教师备课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像传统的备课按部就班,孤立地备好一课,而是要在开学之初全面的把握整册教材,才能合理整合单元,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真正的课堂高效。
为了保障单元整合模式的教学,我使用了一些手段: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这一理念,我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1)巧妙分组,调动热情。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而不是几个好学生总揽课堂,我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了16个小组,我利用学生都喜欢管别人的特点,给组内每个人委以“重任”,组织协调能力最强的为组长,较强的为副组长,稍微弱一点的为副组长助理,最弱的为组长助理。
(2)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我和组内每个同学签定责任书,让组内每个同学明确自己的责任。组长肩负领导责任,带领大家学习,协调组员关系,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副组长作好总结,及时汇报。两名助理思想要和小组保持一致,保证自己不掉队。
(3)帮扶有序,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和组长助理结成帮扶对子,副组长和副组长助理结成帮扶对子。这样组内结对子,学习最好的帮最弱的,较强的帮稍弱的,组内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4)小组评价,团结向上。我以小组成绩来衡量个人成绩,组内成绩代表个人成绩,个人成绩再好,小组内有一人掉队也得不到表扬。这就要求组员要在真正意义上合作,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5)确立对手,展开竞争。我让每个组确定自己的对手组,两个小组展开竞争,比认字,比阅读,比感悟,所有能比较的均在对手间展开竞争。
二、我认为,只要预习落到实处,课堂上就一定能掌握。只要教会了方法,孩子们自己学得会更好。
1、学会预习。预习的步骤有:
①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至少三遍,前两遍朗读,第三遍可以默读。
②作出高水平的批注。(中年级最少3处,高年级5处)
③圈出带有一、二类字的词语。自学一类字,每个一类字一般组三个词,不理解的词查词典
④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所涉及的人、事件、动植物等的有关知识。
⑤搜集跟课文类似的课外文章一篇。
2、巧挤时间。每个单元学习两个周,一般第一个周就学完了课文。我教会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做好下一个单元的预习。每天下午放学前的自我整理时间,老师让学生回顾当天所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把生字预习完。再有,每篇课文学习之前,至少读三遍课文,学生利用每天早晨课前的时间,小组内齐读,这样,有利于组长掌握情况。
三、我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但不做数量上的要求,有好词好句就摘抄;有能力的同学就背下来,也是只提建议不作统一要求,但隔一段时间我要检查了解、评选奖励。读了文章之后,让学生想
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含义特别深刻的、特别有利于自己思想成长的,要求学生写一写读后感。除了复习期间,我很少布置重复性作业,大多是写感悟,写读后感。因为没有强迫,所以也没有反抗,学生都能完成。为鼓励学生阅读,我设计了多种语文主题实践活动。
总之,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想追求课堂高效,就要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有困惑也一定有收获。只要能时刻地以追求课堂高效、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点收获都是进步。
【篇六】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单元整合备课范例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会写本单元所要求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天山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5.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教学重难点
1.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2.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天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3.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前置自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记生字词
1、在课本上给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2、读熟下列词语
洞庭、漓江、波澜、无暇、翡翠、山峦、兀立、嶙峋、浙江、小溪、臀部、额头、水源、溶洞、戈壁、白缎、山涧、无限、幽静、萦绕、矫健、马鞍、敬亭山
3、这一单元,我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我要把他们写下来。
三、感知课文
1、找出桂林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
2、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作者展示了天山景物的哪三个不同的方面?
四、研读课文
1、在这组课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叙述顺序。
3、画出描写做过秀丽风光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资料、阅读
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资料及图片。
五、教学时间 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古诗两首、桂林山水
主要活动(结合前置自学完成以下内容):
1. 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共同交流要点、难点词语。
2. 学生利用各种资料理解词语的意思,大体理解诗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画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主要活动(结合前置自学完成以下内容):
1. 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共同交流要点、难点词语。
2. 学生利用各种资料了解双龙洞和天山的资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画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古诗两首》
一、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咱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古诗两首》。
二、交流汇报:
1.小组内交流读诗。
2.说说诗意
三、学习诗文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
1.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②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③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3.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二)略学《望洞庭》:
1.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